软包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8783发布日期:2021-05-04 10:2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软包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为采用聚合物(通常为铝塑膜)作为外壳的电池。与硬壳电池相比,软包纽扣电池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1)安全性好,软包纽扣电池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热管理失控或穿刺时,铝塑膜外壳会为电芯提供缓冲空间,发生鼓胀形变,最终只会着火或冒烟,但不会发生爆炸。

(2)质量轻、能量密度高,软包纽扣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电池轻40%,较铝壳电池轻20%,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3)电化学性能良好、寿命长,软包纽扣电池的内阻较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此外软包纽扣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

软包钮扣电池为软包电池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电池体积小、厚度较薄及能量密度高,因此,软包纽扣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器产品中。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从极芯引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并将正极极耳的外端和负极极耳的外端作为电极端子对外连接。软包纽扣电池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需要将正极极耳的外端和负极极耳的外端焊接到外端设备上,以实现软包纽扣电池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这样导致软包纽扣电池与外部设备连接难度大,不易于安装,同时也容易造成极耳断裂,影响电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与外部设备连接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包括软包电芯和fpc,所述软包电芯上引出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fpc包括焊接段、连接段和电极端子,所述焊接段固定在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电极端子固定在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焊接段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极耳焊接在所述第一焊接区上,所述第二极耳焊接在所述第二焊接区上。

可选地,所述软包电芯包括软包壳体和极芯,所述软包壳体包括包裹所述极芯的外壳和密封所述外壳的封边,所述封边沿所述软包电芯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外壳的外周壁上;

所述第一极耳的内端与所述极芯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沿所述封边穿出所述软包壳体,并焊接在所述第一焊接区上;所述第二极耳的内端与所述极芯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沿所述封边穿出所述软包壳体,并焊接在所述第二焊接区上。

可选地,所述fpc设置在所述软包壳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向所述软包壳体的第一端面弯折。

可选地,所述焊接段与所述连接段共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焊接区的焊接处及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焊接区的焊接处贴附有第一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的焊接点以外的部分贴附有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的焊接点以外的部分贴附有第三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fpc设置在所述软包壳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沿所述封边的弯折方向的反向弯折,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沿所述封边的弯折方向的反向弯折。

可选地,所述焊接段为弧形,所述焊接段贴合在所述封边的外周壁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焊接段相切,所述连接段沿所述软包电芯的轴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位于所述封边的外侧,所述第一焊接区位于所述封边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位于所述封边的外侧,所述第二焊接区位于所述封边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纽扣电池设置有fpc,第一极耳与fpc的第一焊接区焊接,第二极耳与fpc的第二焊接区焊接,通过fpc上的电极端子与外端设备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软包纽扣电池与外端设备的快捷安装,避免采用极耳焊接导致极耳断裂的问题,提高软包纽扣电池的安全性,易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fpc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c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的d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fpc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图7中fpc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图7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e处放大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软包电芯;11、第一极耳;12、第二极耳;13、极芯;14、软包壳体;141、外壳;142、封边;

2、fpc;21、焊接段、211、第一焊接区;212、第二焊接区;22、连接段;23、电极端子;

3、第一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5、第三绝缘层;6、第四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包括软包电芯1和fpc2(柔性电路板),软包电芯1上引出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fpc2包括焊接段21、连接段22和电极端子23,焊接段21固定在连接段22的一端,电极端子23固定在连接段22的另一端,焊接段21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焊接区211和第二焊接区212,第一极耳11焊接在第一焊接区211上,第二极耳12焊接在第二焊接区21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纽扣电池设置有fpc2(柔性电路板),第一极耳11与fpc2的第一焊接区211焊接,第二极耳12与fpc2的第二焊接区212焊接,通过fpc2上的电极端子23与外端设备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软包纽扣电池与外端设备的快捷安装,避免采用极耳焊接导致极耳断裂的问题,提高软包纽扣电池的安全性,易于大批量生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软包电芯1包括软包壳体14和极芯13,软包壳体14包括包裹极芯13的外壳141和密封外壳141的封边142,封边142沿软包电芯1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外壳141的外周壁上。

第一极耳11的内端与极芯13连接,第一极耳11的外端沿封边142穿出软包壳体14,并焊接在第一焊接区211上;第二极耳12的内端与极芯13连接,第二极耳12的外端沿封边142穿出软包壳体14,并焊接在第二焊接区212上。

较优地,封边142为锯齿形。

较优地,软包电芯1的外周壁上贴附有第四绝缘层6。第四绝缘层6对软包电芯1起到绝缘保护作用,防止封边142被剐蹭戳破,避免软包纽扣电池短路。

较优地,第四绝缘层6为绝缘胶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fpc2设置在软包壳体14的第一端面上,第一极耳11的外端和第二极耳12的外端向软包壳体14的第一端面弯折。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从软包壳体14的同一端面引出,便于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焊接在fpc2上,降低焊接难度;不另增加软包电芯1的径向尺寸,使软包纽扣电池适用于安装在直径小、深度大的电池腔;与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从软包壳体14的两端面引出的软包纽扣电池相比,减少了软包纽扣电池的体积,能够生产更小尺寸的软包纽扣电池,增加了体积能量密度。

应注意地是,软包壳体14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面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较优地,如图2所示,焊接段21与连接段22共面。使软包纽扣电池的体积更小,适用于更小的安装空间,便于将软包纽扣电池安装在外部设备上。

较优地,如图2所示,第一极耳11与第一焊接区211的焊接处及第二极耳12与第二焊接区212的焊接处贴附有第一绝缘层3。设置第一绝缘层3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一极耳11与fpc2的连接及第二极耳12与fpc2的连接,提高软包电芯1与fpc2连接的稳定性。

较优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极耳11的外端的焊接点以外的部分贴附有第二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4对第一极耳11的外端起到绝缘保护作用,避免第一极耳11与其他结构接触造成软包纽扣电池内部短路,也能防止第一极耳11的外端受到剐蹭而损坏。

较优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第二极耳12的外端的焊接点以外的部分贴附有第三绝缘层5。第三绝缘层5对第二极耳12的外端起到绝缘保护作用,避免第二极耳12与其他结构接触造成软包纽扣电池内部短路,也能防止第二极耳12的外端受到剐蹭而损坏。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fpc2设置在软包壳体14的侧面,第一极耳11的外端沿封边142的弯折方向的反向弯折,第二极耳12的外端沿封边142的弯折方向的反向弯折。fpc2设置在软包壳体14的侧面,能够与软包电芯1侧面引出的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连接,无需将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弯折至软包壳体14的端面,便于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12与fpc2连接,不另增加软包电芯1的轴向尺寸,使软包纽扣电池适用于安装在直径大、深度浅的电池腔。

较优地,如图7至图9所示,焊接段21为弧形,焊接段21贴合在封边142的外周壁上。焊接段21与软包电芯1更加贴合,便于fpc2与软包电芯1的安装,减少软包纽扣电池径向尺寸的增加量,使软包纽扣电池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较优地,如图7至图9所示,连接段22与焊接段21相切,连接段22沿软包电芯1的轴向延伸。有利于fpc2与外部设备连接,使安装更加快捷。

较优地,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极耳11的外端位于封边142的外侧,第一焊接区211位于封边142与第一极耳11的外端之间。便于第一极耳11的外端与第一焊接区211的焊接,降低焊接难度,易于大批量生产软包纽扣电池。

较优地,如图7和图10所示,第二极耳12的外端位于封边142的外侧,第二焊接区212位于封边142与第二极耳12的外端之间。便于第二极耳12的外端与第二焊接区212的焊接,降低焊接难度,易于大批量生产软包纽扣电池。

较优地,第一极耳11的外端、第二极耳12的外端和焊接段21均位于第四绝缘层6和封边142之间,第四绝缘层6覆盖第一极耳11与第一焊接区211的焊接处及第二极耳12与第二焊接区212的焊接处。第四绝缘层6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一极耳11与fpc2的连接及第二极耳12与fpc2的连接,提高软包电芯1与fpc2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