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模具、附带贴装元件的引线框架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516170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63被模具100的第二辅助突出部103b2按压的地方63b 2位于向端子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并处于对向的位置上(参照图12及图13)。因此,从一个第二夹持部63施加到第二延伸部13的力和另一个第二夹持部63施加到第二延伸部13的力是相互对向的,使第二延伸部相对于第二夹持部63回转的力不作用。因此,便能够防止第一延伸部1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62回转,第二延伸部13相对于第二夹持部63回转的情况。
[0085]最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记载及附图的公开,仅仅是对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进行说明的一个示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记载或者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0086]符号说明
[0087]10 一块金属板
[0088]11第一联结部
[0089]12第一延伸部
[0090]13第二延伸部
[0091]15 端子
[0092]16第一定位结构
[0093]18第二定位结构
[0094]21第二联结部
[0095]22第三延伸部
[0096]23第四延伸部
[0097]26第三定位结构
[0098]28第四定位结构
[0099]50另一块金属板
[0100]62第一夹持部
[0101]63第二夹持部
[0102]66第一定位结构
[0103]68第二定位结构
[0104]72第三夹持部
[0105]73第四夹持部
[0106]76第三定位结构
[0107]78第四定位结构
[0108]91贴装元件
[0109]100 模具
[0110]102a” 102a2 第一突出部
[0111]102b!, 102b2第一辅助突出部
[0112]103&1) 103a2 第二突出部
[0113]1Sb1, 103b2第二辅助突出部
【主权项】
1.一种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端子的一块金属板;以及 和与所述一块金属板相接合,并装载有贴装元件的另一块金属板, 其中,所述一块金属板具有:第一联结部,与所述端子相联结;第一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结部的一端,并从所述第一联结部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结部的另一端,并从所述第一联结部向包含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成分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另一块金属板具有:一对第一夹持部,将所述第一延伸部夹持;一对第二夹持部,将所述第二延伸部夹持, 所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各自通过被以树脂封装所述贴装元件时所用的模具按压而延伸后,将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填满,从而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流出, 所述一对第二夹持部各自通过被所述模具按压而延伸后,将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填满,从而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用于对相互位置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 所述第二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用于对相互位置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部被按压而延伸,从而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定位被实行,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部被按压而延伸,从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定位被实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块金属板具有:第二联结部,与所述端子相联结;第三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联结部的一端,并从所述第二联结部向第一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联结部的另一端,并从所述第二联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另一块金属板具有:所述一对第三夹持部,将所述第三延伸部夹持;一对第四夹持部,将所述第四延伸部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三夹持部具有用于对相互位置进行定位的第三定位结构, 所述第四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夹持部具有用于对相互位置进行定位的第四定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端部被按压而延伸,从而所述第三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三夹持部的定位被实行, 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端部被按压而延伸,从而所述第四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四夹持部的定位被实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第一夹持部所述被模具按压的地方与另一个第一夹持部被所述模具按压的地方处于对向位置, 一个第二夹持部被所述模具按压的地方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被所述模具按压的地方处于对向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所述一对第一夹持部中与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流出的地方所不同的地方,所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各自通过被所述模具按压而延伸,从而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定位被实行, 在所述一对第二夹持部中与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流出的地方所不同的地方,所述一对第二夹持部各自通过被所述模具按压并延伸,从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定位被实行。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10.一种模具,是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将树脂封装所述引线框架的贴装元件时所使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第一突出部,为了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流出,而将所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分别按压;以及 一对第二突出部,为了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流出,而将所述一对第二夹持部分别按压。
11.一种附带贴装元件的引线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合工序,将具有端子,与所述端子相联结的第一联结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结部的一端并从所述第一联结部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结部的另一端并从所述第一联结部向包含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成分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的一块金属板;与具有将所述第一延伸部夹持的一对第一夹持部,和将所述第二延伸部夹持的一对第二夹持部的装载贴装元件的另一块金属板互相接合;以及 树脂封装工序,使用模具并用树脂将所述贴装元件封装, 其中,在所述树脂封装工序中,所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各自通过被所述模具按压而延伸,将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填满后,从而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流出,且所述一对第二夹持部各自通过被所述模具按压而延伸后,将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填满,从而防止所述树脂从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流出。
【专利摘要】引线框架包括:具有端子15的一块金属板10;与一块金属板10相接合,装载贴装元件91的另一块金属板50。一块金属板10具有:与端子15相联结的第一联结部11,被设置在第一联结部11的一端的第一延伸部12,以及被设置在第一联结部11的另一端的第二延伸部13。另一块金属板50具有:将所述第一延伸部12夹持的一对第一夹持部62,和将所述第二延伸部13夹持的一对第二夹持部63。一对第一夹持部62各自通过被以树脂封装贴装元件91时所用的模具100按压而延伸后,从而将第一延伸部12与第一夹持部62之间的间隙G填满,一对第二夹持部63各自通过被模具100按压而延伸后,从而将第二延伸部13与第二夹持部63之间的间隙G填满。
【IPC分类】H01L21-56, H01L23-48
【公开号】CN104838494
【申请号】CN201380016975
【发明人】筱竹洋平
【申请人】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5日
【公告号】WO2015083263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