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17851阅读:来源:国知局
之插头电连接器100的侧视图,其省略了电路板160、容置壳件170与保护壳件180,并且还省略了位于图面前方的一根强化端子150以避免挡住图5中的上排端子140。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路板160与端子140的焊接部143对接前的示意图,其中图6的A圈为局部放大。端子140的固定部142固定于绝缘本体110中,接触部141会位于插合空间113,焊接部143自固定部142向后延伸且设置于胶芯后部112,该些焊接部143排列为相对称的上排与下排。其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之绝缘本体110还包括凸块114,凸块114自胶芯后部112向后延伸,凸块114的上、下侧分别凹设有端子槽115,每一端子140的焊接部143的一部分会分别位于每一端子槽115中。如图3与图5所示,焊接部143包括弯折段144与末段145,弯折段144自胶芯后部112向后延伸,末段145连接弯折段144并向后延伸。上、下排的弯折段14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间距D1,上、下排的末段145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间距D2,第二间距D2大于第一间距D1。两强化端子150的固定部152分别固定于绝缘本体110中,两卡勾部151会延伸至插合空间113,如图6所示,两强化端子150的焊接部153自胶芯后部112向后延伸且排列于上排端子140的焊接部143的两侧。
[0028]请再同时参照图5至图7,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路板160与端子140的焊接部143对接后的示意图。在制程中,电路板160系插设于上、下排的焊接部143之间,上、下排的焊接部143弹性夹持电路板160。其中,因第二间距D2大于第一间距D1的关系从而产生导引效果,电路板160先插入上、下排的末段145之间时,由于第二间距D2较大(亦即可容纳电路板160的厚度且尚有余裕),因此电路板160不容易碰撞焊接部143,且随着电路板160逐渐插入,电路板160会被导引而最终被上、下排的弯折段144弹性夹持,如图7所示。并且,由于电路板160会被上、下排的弯折段144弹性夹持的关系,弯折段144会持续以一定程度的压力(来自于焊接部143的弹性回复力)压于电路板160上的对应接点(未绘示)及其銲锡上,因此弯折段144可进一步透过表面黏着技术焊接在电路板160上。比起现有技术只能采用热压方式来将平板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本发明可以采用表面黏着技术进行焊接,避免了热压方式可能造成焊压不牢与溢锡短路的缺点。除此之外,强化端子150的焊接部153亦为弹臂形式,强化端子150的焊接部153亦会压于电路板160上的对应接点及其銲锡上,因此强化端子150的焊接部153也可透过表面黏着技术焊接在电路板160上。其中,强化端子150可作为接地之用。
[0029]如图6与图7所示,本实施例之电路板160还包括两翼部161,两翼部161分别位于电路板160的两侧,绝缘本体110还包括两卡槽117,两卡槽117分别位于胶芯后部112的两侧,金属壳件130包括两缺口 131,两缺口 131分别对应于两卡槽117设置,翼部161插设于卡槽117与缺口 131中,两翼部161夹持胶芯后部112的两侧。翼部161、卡槽117与缺口 131互相配合,除了可协助固定电路板160之外,还能帮助电路板160定位,使每一端子140的焊接部143的弯折段144皆能刚好压在电路板160上的对应接点上。
[0030]请参照图8,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端子140与强化端子150于插设空间中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8的B圈为局部放大。胶芯前部111的内侧依序包括上侧面、左侧面、下侧面与右侧面(未标号),上、左、下与右侧面环绕形成插合空间113,上、下侧面分别凹设有复数端子槽116。需注意的是,虽然图8只显示了下侧面的端子槽116,但上侧面的端子槽116与下侧面的端子槽116为互相对立且对称,因此不再赘述。所述二端子组的端子140分别设置于上侧面与下侧面,且接触部141的一部分位于端子槽116,接触部141的另一部份凸出端子槽116并往插合空间113延伸。接触部141会位于插合空间113且排列为相对立且相对称的上排与下排,而上、下排的接触部141之间则可让相匹配的插座型电连接器中的电路板插入。当本实施例之插头电连接器100插入所述插座型电连接器时,插座型电连接器中的电路板会插入上、下排的接触部141之间,且由于接触部141为弹臂形式,因此上、下排的接触部141不但具有良好的导引插入的效果,还会弹性夹持所述插座型电连接器中的电路板,亦能达到良好的电性连接的效果。强化端子150的卡勾部151则延伸至插合空间113且毗邻于形成插合空间113的左、右侧面,虽然图8只显示了位于左侧面的卡勾部151,但位于右侧面的卡勾部151与左侧面的卡勾部151互相对立且对称,因此不再赘述。强化端子150的卡勾部151亦具有弹性,当所述插座型电连接器中的电路板插入插合空间113时,两卡勾部151会弹性夹持所述插座型电连接器中的电路板,达到稳定连接关系的效果。
[0031]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更动与润饰,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覆盖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胶芯前部与一胶芯后部,该胶芯前部自该胶芯后部向前延伸且该胶芯前部的内侧形成有一插合空间,其中,该胶芯前部的内侧依序包括一上侧面、一左侧面、一下侧面与一右侧面,该上、左、下与右侧面环绕形成该插合空间,该上、下侧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端子槽;一金属壳件,其包覆该绝缘本体;二端子组,各该端子组分别以多个端子构成,且各该端子组以该插合空间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各该端子组分别设置于该上侧面与该下侧面上,各该端子包括一接触部、一固定部与一焊接部,该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中,该焊接部自该固定部向后延伸且设置于该胶芯后部,该些焊接部排列为相对称的上排与下排且该焊接部为弹臂形式,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的一部分位于该端子槽,该接触部的另一部份凸出该端子槽并往该插合空间延伸;以及一电路板,其插设于该上、下排的焊接部之间,该上、下排的焊接部弹性夹持该电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一弯折段与一末段,该弯折段自该胶芯后部向后延伸,该末段连接该弯折段并向后延伸,该上、下排的弯折段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一第一间距,该上、下排的末段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系透过表面黏着技术焊接在该电路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弹臂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强化端子,该强化端子包括一^^勾部、一固定部与一焊接部,该两强化端子的固定部分别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中,该两卡勾部延伸至该插合空间且毗邻该左、右侧面,该强化端子的焊接部自该胶芯后部向后延伸,该强化端子的焊接部为弹臂形式且抵接该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两翼部,该两翼部分别位于该电路板的两侧,该绝缘本体还包括两卡槽,该两卡槽分别位于该胶芯后部的两侧,该金属壳件包括两缺口,该两缺口分别对应于该两卡槽设置,该翼部插设于该卡槽与该缺口中,该两翼部夹持该胶芯后部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后部的截面大于该胶芯前部的截面,该胶芯前部自该胶芯后部的中间部份向前延伸,该金属壳件包覆该胶芯前部与该胶芯后部,且该金属壳件的后端与该胶芯后部互相卡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材与一容置壳件,该容置壳件包括一夹线部,该夹线部位于该容置壳件的后端,其中,该线材的前端焊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容置壳件包围该些焊接部与该电路板,该夹线部夹持该线材,该容置壳件的前端卡合于该金属壳件的后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壳件,该保护壳件包括一管部,该管部位于该保护壳件的后端,该保护壳件包围该容置壳件,该线材穿设于该管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壳件、二端子组与电路板。绝缘本体包括胶芯前部与胶芯后部,胶芯前部自胶芯后部向前延伸且胶芯前部的内侧形成有插合空间,金属壳件包覆绝缘本体。各端子组以复数端子构成,各端子包括接触部、固定部与焊接部,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中,该些接触部位于插合空间且排列为相对称的上排与下排,焊接部自胶芯后部向后延伸,该些焊接部排列为相对称的上排与下排且焊接部为弹臂形式。电路板插设于上、下排的焊接部之间,上、下排的焊接部弹性夹持电路板。
【IPC分类】H01R13/02, H01R12/57, H01R13/66
【公开号】CN105375138
【申请号】CN201510469473
【发明人】高雅芬, 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蔡文贤, 陈茂胜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公告号】CN204858007U, US201600435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