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7253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开闭装置,尤其涉及适于使用以电动使进行气体遮断器等的遮断部的开闭操作的操作器进行动作而遮断高电压的直线马达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电力用开闭装置由于电力需要的增大与电力设备的小型.高可靠化的要求,通过在封入了绝缘.遮断性能高的六氟化硫(SF6)气体的箱内收纳通电导体或遮断部等电气装置,大幅地缩小开闭装置整体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成为主流的倾向变得显著。
[0003]该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最重要的构成元件是气体遮断器,该气体遮断器为在封入了 SF6的密封箱内通过绝缘支撑物支撑遮断部的结构。
[0004]上述遮断部不仅通常的负荷电流,还需要满足各种电流遮断要求,但该性能对设置于遮断部的可动电极的可动接触件与设置于固定侧导体的固定接触件的开极速度带来较大影响。
[0005]为了管理该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的开极速度,采取以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从完全接通状态到离开的可动接触件的移动量(以下称为划变量)收纳在预定值内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管理方法。
[0006]但是,在该上述管理方法中,需要用于部件-部件的严格尺寸管理及组装后调整接触件的位置的机构,由于部件制作及调整作业,存在成本增大的问题。
[0007]另外,在缓冲形遮断部中,由于完全的遮断位置的缓冲室内的残存容积对遮断动作过程中的缓冲室的压力上升特性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即使对于遮断位置的缓冲室内的残存移动量(以下称为O间隙量)也需要同时进行管理。
[0008]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流开闭器中,通过不论容器的轴向长度如何均进行划变及极间距离的调整,将划变及极间距离可靠地收纳在预定的组装公差地组装。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93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3]但是,在现有的气体遮断器中,为了确保作为最大的使命的事故电流的高速遮断性能,需要管理遮断部的可动接触件的位置,进行对每个机器严格的部件尺寸管理、利用调整机构的电极位置的调整作业,但即使这样,每个机器也会产生不均。其理由在于,考虑制作效率,不得不以划变量收敛于数mm程度的一定管理值内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在上述的部件尺寸管理或利用调整机构的可动接触件的位置管理方法中,也花费作业时间,难以消除每个设备的划变量的不均。
[0014]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为了能调整固定接触件的水平方向位置,需要用于在固定电极与固定接触件之间进行定位的调整机构,但用于进行该定位的调整机构由于使遮断部的结构复杂化,因此成本增大,并且使导电性异物产生的电势增加,因此存在使设备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001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增大遮断部的可动接触件的位置的自由度,不需要以往所需要的用于部件尺寸管理或调整可动接触件的位置的机构,能实现部件制作与设备组装的简单化及成本降低的开闭装置。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7]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目的,具备:遮断部,其由设置于固定侧导体的固定接触件及设置于相对于该固定接触件开极或闭极的可动电极的可动接触件构成;为了上述可动接触件进行动作而产生驱动力的直线马达;检测上述直线马达的可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接触状态的接触状态检测装置;控制机构,其通过基于由该接触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接触状态及由上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直线马达的可动件的位置信息,控制向上述直线马达供给的电压及/或相位,设定上述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范围。
[0018]另外,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目的,具备:遮断部,其由设置于固定侧导体的固定接触件及设置于相对于该固定接触件开极或闭极的可动电极的可动接触件构成;为了上述可动接触件进行动作而产生驱动力的直线马达;检测上述直线马达的可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接触状态的接触状态检测装置;控制机构,其通过基于由该接触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接触状态及由上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直线马达的可动件的位置信息,控制向上述直线马达供给的电流及/或相位,使作用在上述直线马达的可动件上的推力的大小及/或方向可变,控制上述可动接触件的驱动速度及停止位置而设定上述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范围。
[0019]发明效果
[0020]根据本发明,具有遮断部的可动接触件的位置的自由度容易地增大,并且,不需要以往所需要的用于部件尺寸管理或调整可动接触件的位置的机构,能实现部件制作与设备组装的简单化及成本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是表示气体遮断器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是表示气体遮断器的开极状态的剖视图。
[0023]图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直线马达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4是表示以Y-Z平面剖切图3的直线马达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5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直线马达的第一磁通的路径与第二磁通的路径的相当于图3的图。
[0026]图6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直线马达的第一磁通的路径与第二磁通的路径的相当于图4的图。
[0027]图7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可动电极位置控制的一例,(a)是遮断部的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完全接通状态,(b)是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闭极.开极状态,(C)是固定接触件与可动接触件的完全遮断状态。
[0028]图8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可动电极位置控制的设定划变量与O间隙量时的行程曲线例子,(a)是无控制的初期状态,(b)是增加了划变量的状态,(C)是增加了O间隙量的状态。
[0029]图9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控制部及驱动电路的详细的图。
[0030]图10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维护模式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0031]图11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的实施一的可动电极位置控制的时序图。
[0032]图12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二,是表示气体遮断器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
[0033]图13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三,是表示气体遮断器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
[0034]图14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四,是表示气体遮断器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
[0035]图15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五的气体遮断器的维护模式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0036]图16是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五的气体遮断器的实施例一的可动电极位置控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基于图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对相同结构部件使用相同符号。
[0038]实施例一
[0039]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气体遮断器,图1是气体遮断器的闭极状态,图2是气体遮断器的开极状态。
[0040]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气体遮断器I大致分为用于遮断事故电流的遮断部100、用于操作遮断部100的操作部101。
[0041]遮断部100在内部封入了SF6气体的箱2内大致包括:固定在设于箱2的端部的绝缘衬垫3的固定侧导体4;设置于固定侧导体4的固定接触件5;与该固定接触件5对置配置,相对于该固定接触件5接触(闭极)或离开(开极)的可动接触件9;设置该可动接触件9的可动电极8;支撑可动电极8,并且电连接的可动侧导体7;喷嘴12,其设于可动电极8的前端,利用缓冲活塞11向在开极时或闭极时在固定接触件5与可动接触件9之间产生的电弧吹消弧性气体;与操作部101侧连接,并且与可动电极8连接的绝缘杆10;支撑可动侧导体7的绝缘筒6;以及与可动接触件9连接,构成主电路的一部分的主电路导体(未图示)。
[0042]并且,遮断部100通过来自操作部101的操作力,使可动接触件9向图中箭头A的方向(以下称为A方向)移动,通过相对于固定接触件5机械性地开闭,进行电流的接通(闭极)及遮断(开极)。
[0043]另一方面,操作部101大致包括:与箱2邻接地设置的操作器壳体22;设置于该操作器壳体22内的直线马达(操作器)20;配置于该直线马达20的内部,在该直线马达20的内部沿A方向直线动作的可动件23;设置于该可动件23的周围,检测该可动件2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29;作为检测固定接触件5与可动接触件9的接触状态的接触状态检测装置的导通检测装置37;控制部27,其基于由导通检测装置37检测到的固定接触件5与可动接触件9的接触状态及由位置检测装置29检测到的直线马达20的可动件23的位置信息,控制向直线马达20供给的电流、相位;以及接受来自该控制部27的驱动信号,将与该驱动信号相应的电压供给至直线马达20的驱动电路28,由控制部27与驱动电路28构成控制装置。
[0044]另外,导通检测装置37在可动侧导体7上安装试验用导体34,具备设于该试验用导体34的第一导通测定端子35及设于固定侧导体4的绝缘衬垫3侧的第二导通测定端子36,基于来自这些第一导通测定端子35及第二导通测定端子36的电流,检测固定接触件5与可动接触件9的接触或离开的时间。
[0045]另外,直线马达20能利用从控制部27及驱动电路28供给的电压、电流在内部产生磁场,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