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72597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积。因此,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加压工序时的电解液E的浸渗,将卷绕体内部空间SI压缩成无法用眼睛确认的程度的狭窄的区域。
[0146]S卩,制造方法能够切实地使电解液E浸渗从卷绕体100的轴向一端部10a到轴向另一端部I OOb、即卷绕体100的整个表面。
[0147]如图7所示,进行加压工序后,在制造方法中,进行将注液孔33最终密封的最终密封工序。
[0148]此时,在制造方法中,将盖40载置于注液孔33,通过激光焊接机沿着盖40的外缘部照射激光,将注液孔33最终密封(参照图7所示的涂黑的三角形)。
[0149]最终密封之后,在制造方法中,进行对电池10初始充电的初始充电工序。
[0150]此时,在制造方法中,利用约束夹具约束外装体30,沿着外装体30的厚度方向(图7中的向纸面内侧的方向),对外装体30赋予预定大小的载荷。并且,在制造方法中,将电源装置130的电极与外部端子50、50连接,对电池1初始充电。
[0151]通过进行这样的初始充电工序,在卷绕体100上形成被膜。
[0152]进行初始充电后,在制造方法中,进行电压的检查,解除所述约束夹具对外装体30的约束。
[0153]在制造方法中,像这样制造电池10。
[0154]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进行加压工序,能够在进行初始充电工序之前使电解液E浸渗卷绕体100的整个面。
[0155]S卩,在制造方法中,能够在消除了浸渗不均的状态下进行初始充电工序,因此能够形成均匀的被膜。
[0156]因此,在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可最大限度发挥潜力的电池10。
[0157]再者,在制造方法中,通过加压工序时进行的卷绕体外部空间的加压,以浸渗卷绕体的电解液不被卷绕体外部空间的空气挤压的程度使电解液浸渗卷绕体即可,并不一定需要在注入电解液后进行密闭工序。
[0158]接着,对变更了减压工序的条件的情况下的、评价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的结果进行说明。
[0159]如图12所示,减压条件的评价中,使用在外装体30的厚度方向两侧相对配置的发送探针210和接收探针220,确认了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
[0160]如图12(a)所示,到达在正极101、负极102和隔板103的层叠面之间无空气残留且电解液E浸渗卷绕体100的部分的超声波,由接收探针220接收到。
[0161]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到达电解液E未浸渗卷绕体100的部分、即在所述层叠面之间残存空气的部分的超声波,由于其反射量增大,因此没有被接收探针220接收。
[0162]减压条件的评价中,使外装体30、发送探针210和接收探针220,在上下方向和卷绕体100的轴向(图12中的向纸面内侧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使超声波到达卷绕体100的整个面。
[0163]减压条件的评价中,通过此时确认接收探针220是否接收到所述超声波,而确认了上下方向和卷绕体100的轴向上的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
[0164]如图13所示,在减压条件的评价中,制造了以下的第一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的电池。
[0165]第一比较例的电池,是除了减压工序的真空度低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制造出的电池。
[0166]第二比较例的电池,是将减压工序和注液工序的顺序颠倒而制造出的电池。
[0167]S卩,第二比较例的电池,是在大气气氛下进行注液工序后再进行减压工序,在使外装体30内减压了的状态下,进行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密封工序、等待工序、加压工序、最终密封工序而制造出的电池。
[0168]在第二比较例中减压工序的真空度低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压工序的真空度。
[0169]第三比较例的电池,是除了减压工序的真空度高这一点以外,与第二比较例同样地制造出的电池。
[0170]再者,第一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的等待工序中的等待时间,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待工序中的等待时间相同的时间。
[0171]第一比较例的电池,虽然在刚注液后电解液E浸渗了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100b,但在等待工序时电解液E并没有浸渗多少。
[0172]认为这是由于减压工序时的真空度过低,等待工序时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小于第一实施方式而导致的。
[0173]另外,在第一比较例中,刚进行加压工序后,在卷绕体100的轴向中央部10c残留大量空气。
[0174]认为这是由于减压工序时的真空度过低,刚注液后在卷绕体100内残留大量空气,其结果在加压工序时无法将卷绕体内部空间SI压缩至不能用眼睛确认的程度而导致的。
[0175]根据以上,制造方法优选在减压工序时提高外装体30内的真空度。由此,制造方法能够排出卷绕体100内更多的空气,从而能够使电解液浸渗更大的范围。
[0176]在第二比较例中,加压工序后,电解液E也只是浸渗了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I OOb 的一部分。
[0177]再者,在第二比较例中,刚进行注液工序后,电解液E只浸渗了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I OOb的一部分。
[0178]认为这是由于通过在减压工序前进行注液工序,在卷绕体100的厚度方向两侧面与收纳部31的宽度方向两侧面之间形成间隙,由所述间隙的空气反射超声波而导致的。
[0179]因此,认为在第二比较例中,刚进行注液工序后,电解液浸渗了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100b。这在第三比较例中也是同样的。
[0180]如第二比较例那样,在进行注液工序后进行减压工序的情况下,仅排出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空气,在等待工序时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压力会低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压力。[0181 ]因此,认为第二比较例中,无法利用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促进电解液E的浸渗。
[0182]在第三比较例中,虽然与第二比较例相比电解液E浸渗的部分增加了,但是在加压工序后,电解液E也没有浸渗到卷绕体100的轴向中央部100c。
[0183]另外,第三比较例中,在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100b的下端部等,尽管刚注液后电解液E发生了浸渗,但在等待工序和加压工序后有空气进入。
[0184]认为这是在想要通过减压而抽出卷绕体100内的空气时所形成的空气的通道部分。
[0185]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刚注液后电解液E浸渗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100b,在等待工序时电解液E向卷绕体100的轴向中央部I OOc浸渗。
[0186]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加压工序后电解液E浸渗了卷绕体100的整个面。
[0187]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可知,通过使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压力高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压力,能够利用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促进电解液E对卷绕体100的浸渗。
[0188]S卩,在制造方法中,能够在电解液E浸渗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100a、100b之前将卷绕体100内的空气排出即可。
[0189]因此,在制造方法中,不一定必须在减压工序后进行注液工序,例如也可以在减压工序刚要结束之前开始注液工序。
[0190]另外,在制造方法中,可以通过基于减压条件的评价中那样的超声波的反射确认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从而确认直到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压力变得平衡为止的时间。
[0191]接着,对变更了用于利用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而使电解液E浸渗的条件的情况下的、评价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的结果进行说明。
[0192]在浸渗条件的评价中,与减压条件的评价同样地,基于超声波的反射量的差别而确认了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参照图12)。
[0193]如图14所示,在浸渗条件的评价中,制造第四比较例和第五比较例的电池,与在减压条件的评价中确认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1的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进行比较。
[0194]第四比较例的电池,是在以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减压工序的真空度低的真空度进行减压工序后使外装体30内回到大气压,将注液孔33最终密封而制造出的电池。
[0195]S卩,第四比较例的电池,是使等待工序时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小于第一实施方式、并且不进行加压工序而制造出的电池。
[0196]第五比较例的电池,是在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真空度进行减压工序后将外装体30内加压至高于大气压的压力,将注液孔33最终密封而制造出的电池。
[0197]S卩,第五比较例的电池,是使等待工序时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并且不进行加压工序而制造出的电池。
[0198]再者,图14所示的结果表示确认了刚加压后的电解液E的浸渗程度。
[0199]第四比较例的电池,虽然电解液E浸渗了卷绕体100的轴向两端部I OOa、I OOb,但电解液E没有浸渗到卷绕体100的轴向中央部100c。
[0200]认为这是由于等待工序时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过小而导致的。
[0201]第五比较例的电池,虽然电解液E浸渗了卷绕体100的下侧,但电解液E没有浸渗卷绕体100的上侧。
[0202]认为这是由于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压力相对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压力过高(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过大),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空气侵入了卷绕体内部空间SI而导致的。
[0203]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可知,等待工序时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优选保持为I个大气压左右。
[0204]另外可知,在制造方法中,优选分为等待工序和加压工序两次,使电解液E浸渗卷绕体100。
[0205]由此,制造方法能够不使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空气侵入卷绕体内部空间SI,有效地使电解液E浸渗卷绕体100。
[0206]再者,在制造方法中,并不一定必须只进行一次加压工序,也可以进行两次以上加压工序。
[0207]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208]再者,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部件,附带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209]如图1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的要领制成卷绕体100,在外装体30的收纳部31中收纳卷绕体100并将外装体30封罐。
[0210]如图15和图16所示,将外装体30封罐后,在制造方法中,对外装体30内加压,使外装体30的收纳部31向厚度方向外侧膨胀(参照图15所示的向下的箭头A,图16(b)所示的箭头和收纳部31)。
[0211 ]此时,在制造方法中,例如使用大致圆筒状的密封部件将注液孔33密封,由所述密封部件向外装体30导入压缩空气。
[0212]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卷绕体100的厚度方向两侧面与收纳部31的宽度方向两侧面之间形成间隙,使卷绕体外部空间SlO的体积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体积。
[0213]使外装体30膨胀后,在制造方法中,利用预定的夹具保持外装体30的膨胀状态,以使得外装体30不恢复原来的形状。
[0214]并且,在制造方法中,保持外装体30的膨胀状态,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领依次进行减压工序和注液工序后,使外装体30内回到大气压(第二实施方式中为I个大气压)(参照图15所示的向上的箭头A和箭头E)。
[0215]像这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对外装体30内减压的工序之前,进行使外装体30向外侧膨胀的工序。
[0216]如图17所示,使外装体30内回到大气压后,在制造方法中,保持外装体30的膨胀状态,将大致圆板状的盖140载置于注液孔33,通过激光焊接机沿着盖140的外缘部照射激光。
[0217]由此,在制造方法中,进行将注液孔33最终密封而将已注液的外装体30密封的密封工序。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不临时密封注液孔33。
[0218]并且,在制造方法中,在外装体30的密封后,进行保持外装体30的膨胀状态而等待,使卷绕体外部空间S与卷绕体内部空间SI的差压减少的等待工序(参照图1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电解液E)。
[0219]S卩,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使卷绕体外部空间SlO的体积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卷绕体外部空间S的体积的状态下进行等待工序。
[0220]由此,第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