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4021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芯片正面的圆区通过金属片连接,芯片正面的圆区和和金属框架的其他引脚设置有助焊剂,金属片放置的位置与金属框架的位置相对应,覆盖在芯片正面以及金属框架的其他引脚之上并与之桥接。
[0028]如图5所不,图5为尚引脚的金属框架I不意图。该金属框架I的引脚尚度明显高于传统引脚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的引脚高度大于芯片厚度,金属框架I材质为铜、铝、银或合金等金属。本实用新型的高引脚金属框架I设计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0029]芯片3的背面与金属框架I粘接。如附图6所示,图6为芯片3背面与金属框架I粘接后结构示意图,I为高引脚设计的金属框架,2是助焊剂,3是芯片。在金属框架I上粘接芯片3,金属框架I与芯片3的背面通过助焊剂2粘接。具体地,先在金属框架I表面刷一层助焊剂2,然后将芯片3置于金属框架I上,经过回流焊,芯片3背面即与金属框架I粘接。
[0030]芯片3正面的门极与金属框架I的第一引脚焊接。芯片表面的压区分为门极及圆区,门极为电源端,区为其他功能区。在本实用新型中,焊线焊接指门极通过焊线与金属框架的第一引脚焊接,圆区焊接指圆区通过金属片与其他引脚桥接。如图7所示,图7为门极与引脚连接后结构示意图,芯片3的门极(图中未示出)通过焊线4与金属框架I的引脚焊接。如图8所示,图8为图7中单独引脚焊线焊接部分放大图,a焊点为芯片的门极,b焊点为金属框架I引脚上的焊点。本实用新型使用倒打线的工艺将a焊点与b焊点焊接。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倒打线的方式焊接焊线,如图9所示,图9为倒打线焊接工艺单独引脚焊接顺序图,在倒打线工艺中,先焊接b焊点,然后拉出线段①后打弯,拉出线段②后打弯,再拉出线段③后打弯,再焊接a焊点。采用倒打线的工艺,与传统打线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降低焊线的弧高,解决了焊线焊接与金属片桥接相结合产品高度较大的工艺难题,避免了产品焊接后焊线与金属片触碰发生的短路,提尚广品的良率,保证广品的可靠性,也进一步降低金属片桥接的工艺难度,保证了后续金属片桥接工序的顺利进行,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际生产中焊线的线弧线型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仅对焊线的焊接顺序做了说明。
[0031]芯片3圆区与金属框架I的其他引脚桥接。如图10所示,图10为粘接金属片6后的结构剖面图。5是强介电材料,6是金属片。在本步骤中,先在金属片的下面涂一层强介电材料5。然后在芯片3的上面和金属框架I的其他引脚上面涂一层助焊剂2,再把金属片6盖在芯片3的正面的圆区与金属框架I的其他引脚上,金属片6的放置位置与金属框架I的位置相对应,覆盖在所述芯片3正面以及所述金属框架I的其他引脚之上,不覆盖已与晶圆表面的门极焊接的引脚。再进行回流焊,金属片即与芯片3和金属框架I完成桥接。金属片6、芯片3、焊线4以及金属框架I共同构成电路的连通。
[0032]随后进行产品的塑封,以及切割等工序,如图12,图12为产品结构示意图。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对第一实施例进行了改进。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实施例中芯片3与金属框架I的粘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在该实施方式中,金属框架I上面刷有粘片胶7 ;芯片3与金属框架I粘接;芯片3与金属框架I粘接后烘烤。
[0034]图11为芯片与金属框架粘接后结构示意图,I为高引脚设计的金属框架,7是粘片胶,3是芯片。在金属框架I上粘接芯片3,金属框架I与芯片3通过粘片胶7粘接。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法的有益效果是:高引脚的金属框架、芯片、焊线与平板状的金属片,构成了一种更为实用的半导体桥接封装结构。节省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良率,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也进一步降低金属片桥接的工艺难度、降低了金属片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周期。也使芯片与金属框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桥接后产品的导热、导电、以及可靠性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打线以及植球焊接工艺,在提高产品封装良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了大功率、高能耗产品的性能要求。
[003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金属框架(1),芯片(3),焊线(4)和金属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3)位于金属框架(I)之上,焊线(4)连接金属框架(I)的引脚和芯片(3),金属片(6)位于芯片(3)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框架(I)的引脚高度大于芯片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3)背面和金属框架(I)之间设置有助焊剂或粘合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I)的引脚与芯片(3)正面的门极通过焊线⑷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3)和金属框架(I)的正面设置有助焊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6)放置的位置与金属框架(I)的位置相对应,覆盖在所述芯片(3)正面以及所述金属框架(I)的引脚之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6)的下方设置有强介电材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6)通过助焊剂(2)所述金属框架(I)和芯片(3)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6)的形状为平板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金属框架,芯片,焊线和金属片。芯片位于金属框架之上,芯片背面和金属框架之间设置有助焊剂或粘片胶等粘合剂,焊线连接金属框架的引脚和芯片,金属片位于芯片之上。金属框架的引脚与芯片正面的门极通过焊线连接,金属片放置的位置与金属框架的位置相对应,金属片通过助焊剂金属框架和芯片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实现了芯片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同样尺寸的金属片,降低生产成本。芯片与引脚通过倒打线的方式焊接,同时金属片下面涂高介电材料,使用焊线焊接和金属片桥接结合的焊接方法,芯片与金属框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提高产品的良率,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电性能。
【IPC分类】H01L23/488, H01L23/495, H01L23/49
【公开号】CN204809212
【申请号】CN201520475374
【发明人】石磊
【申请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