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件、电池汇流排组件及电池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7619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元器件171与连接端子131为嵌件注塑成型件。例如,绝缘固定件150,第一元器件171与连接端子131通过嵌件注塑成型连接。在成型过程中,根据第一元器件171的类型,确定其与连接端子131的电连接方式。
[0067]绝缘固定件150与壳体140组装时,绝缘固定件150上的竖板152自壳体140的第一开口 141插入容腔143内。当绝缘固定件150上部分横板151下表面抵压在壳体140上壁板144上表面,两个压爪148压靠在另一部分横板151上表面的台阶153上。压爪148与上壁板144分别从横板151的上下两侧固定横板151,将绝缘固定件150设置在第一开口141处。插板154插置于插槽1461内。后盖板147将竖板152盖住,将第一元器件171限制在容腔143内。设置于竖板152上的连接端子131位于容腔143内,朝向第二开口 142,方便与自第一开口 142插入容腔143内的连接器插头110的对配端子111插接。延伸板149有弹性地设置,既方便将横板151放置在压爪148之下,又方便将其取出拆卸。当插板154插置于插槽1462内后,插板154突出于壳体140侧壁板146设置,可方便将绝缘固定件150从壳体140取出。
[006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连接端子、第一元器件、金属插板及金属壳体形成导电电路。当金属壳体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时,形成电路通路。
[00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插座,将连接端子及相应的元器件设置在绝缘固定件上,在连接端子和元器件损坏时,利用壳体与绝缘固定件的可拆卸连接,可方便地将绝缘固定件从壳体上拆除,从而方便更换、维护。另外,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利用弹性设置的压爪,既方便将绝缘固定件安装在壳体上,又可以方便地拆卸。连接端子设置弯曲部,可防止连接端子脱落。
[0070]在实际使用时,将壳体焊接在汇流排上,壳体即可用于导电,又可用于机械连接。绝缘固定件用于安装、设置温度、电压检测元器件或者短路保护元器件,由于距离电池芯更近,检测、保护工作效率更高、时间更短。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地在绝缘固定件上设置各种功能元器件,且维护方便。
[0071]实施例2
[007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插头110和连接器插座130。连接器插头110与连接器插座130可插拔地插接。连接器插头110设置有对配端子111。对配端子111为各种形状,如管状。连接器插座130设置有连接端子131。连接端子131为各种形状,如杆状。连接器插头110与连接器插座130插接时,对配端子111与连接端子131可插拔地插接,实现电连接。连接器插头110外表面设置有凸块112。连接器插座130设置有凹槽或通孔。连接器插头110与连接器插座130插接时,凸块112嵌入凹槽或通孔内,将连接器插头110与连接器插座130固定连接。对配端子111连接有导线113,导线113用于输出信号。
[0073]如图2、图4所示,连接器插座130,包括壳体140、绝缘固定件150和连接端子131。绝缘固定件150用于安装连接端子131,并与壳体140可拆卸地连接。壳体140设置有容腔143、第一开口 141及第二开口 142。第一开口 141及第二开口 142均与容腔143连通。第一开口 141用于容纳绝缘固定件150进入容腔143内,第二开口 142用于容纳连接器插头110进入容腔143内。
[0074]壳体140由上壁板144、底座板145、两个侧壁板146及后盖板147围成所述容腔143。第一开口 141设置于壳体140的上壁板144上。第二开口 142位于壳体140前侧,与后盖板147位置相对,即第二开口 142位于侧壁板146前侧,后盖板147位于侧壁板146后侦U。第一开口 141开口朝上,第二开口 142开口朝前,两者朝向垂直。第一开口 141面积小于上壁板144,且位于靠近后盖板147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壳体140为一可导电的金属件,例如金属冲压件。
[0075]壳体140上设置有配合绝缘固定件150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第一开口 14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压爪148。每个压爪148通过延伸板149与壳体140的侧壁板146连接。压爪148自第一开口 141边缘向中部延伸。延伸板149有弹性地设置。侧壁板146上设置有插槽1461,插槽1461自侧壁板146上端向下端延伸。插槽1461位于压爪148与后盖板147之间。
[0076]壳体140上设置有安装结构,用于将连接器插座130连接至其它被安装物体或结构。以便于被安装时定位和固定,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壳体140上设置有耳板161,耳板161突出于壳体140外表面。耳板161既可以设置在后盖板147上,也可以设置在侧壁板146上。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两个耳板161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板146上。耳板161用于与其他结构机械连接,方便将壳体140安装固定。如以下实施例所述,壳体140还可通过其它安装结构连接至其他装置上。例如,壳体140的底座板145可设置合适的凸起或通孔1451代替耳板161 (参见图9)。
[0077]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第二元器件172代替第一元器件171。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元器件172内陷于竖板152的前表面1521、后表面1522,即第二元器件172位于前表面1521和后表面1522之间而不突出于前表面1521和后表面15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元器件172为电温度传感器等。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元器件172的一个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端子131电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另一个连接端子131电连接。如以下实施例所述,第二元器件172还可与连接端子131通过其它方式电连接。
[007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绝缘固定件150,第二元器件172与连接端子131为嵌件注塑成型件。例如,绝缘固定件150,第二元器件172与连接端子131通过嵌件注塑成型连接。在成型过程中,根据第二元器件172的类型,确定其与连接端子131的电连接方式。
[0079]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插座130可与上述的连接器插头110组合作为连接器组件。
[0080]实施例3
[0081]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电池汇流排组件200,包括金属汇流排本体220以及多个实施例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100。连接器组件100中的连接器插座130分别固定安装在金属汇流排本体220上。在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130通过耳板161焊接在金属汇流排本体220上,连接器插座110的第二开口 142背向金属汇流排本体200表面201,即插头110朝向金属汇流排本体200的上表面201运动可插入第二开口 142内。在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130通过通孔1451安装在金属汇流排本体220上,连接器插座110的第二开口 142与汇流排本体200表面平行设置,即插头110沿与金属汇流排本体200的上表面201平行的方向运动可插入第二开口 142内。
[0082]实施例4
[0083]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外壳,多个电池芯,及上述的电池汇流排组件200。多个电池芯设置在电池外壳内,并通过多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