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轻质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005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高效轻质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轻质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就已经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

轮毂电机技术能够省略大量传动部件,让车辆结构更简单、可实现多种复杂的驱动方式、便于采用多种新能源车技术。

现今人们对环保重视已到了很高的程度,那么对环境大气影响较大的汽车的改进已到了空前的力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小排量车日益广泛使用,但是真正效率较高的电动车、混动车却不多。绝大部份的电动混动车其电机驱动部分结构复杂,传动链条长效能损失较大,从结构上就造成了用较多的材料,较长的传动链,形成了车子重量的增加而传动效率的降低,直接表现车子节能效果差、 车子动力不佳的不良缺陷,从而更谈不上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车辆提供一种高效轻质的轮毂电机,能够改进车子节能效果,能够改善车子动力不佳的不良缺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小排量车更加环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轻质轮毂电机,包括轮毂壳体和转轴,转轴一单边伸出轮毂壳体,轮毂壳体内设置有与转轴固定相连的漆包线圈,漆包线圈边缘处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到转子,轮毂壳体的内侧四壁设置有定子,转子与定子之间设置有磁钢,磁钢分布在转子的内壁与定子的外壁之间, 磁钢固定在转子上, 且磁钢与定子之间预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轴的未伸出轮毂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作用可以防止发生意外时,转轴从轮毂壳体的下侧跑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轮毂壳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与下端盖的作用是对轮毂壳体内部起到密封作用,可以防止灰尘和水进入到轮毂电机内部,腐蚀内部结构,延长了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轮毂壳体的上端盖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可以使用长螺丝通过该安装孔将上端盖和下端盖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轴的伸出轮毂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长条形固定槽,便于与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小排量车的车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轮毂壳体的外侧安装有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轻质轮毂电机,转子、定子、上端盖和下端盖均是直接安装在车轮内部的,因此该电机的安装不占用车子任何空间、方便安装;无需通过链条传动,不仅从结构上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而且直接驱动车轮,传动效率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轮毂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壳体,2-轮胎,3-上端盖,4-下端盖,5-安装孔,6-转轴,7-固定槽,101-转子,102-定子,103-连接杆,104-限位板,105-漆包线圈,106-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轻质轮毂电机,包括轮毂壳体1和转轴6,转轴6一单边伸出轮毂壳体1,轮毂壳体1内设置有与转轴6固定相连的漆包线圈105,漆包线圈105边缘处连接有连接杆103,连接杆103的另一端连接到转子101,轮毂壳体1的内侧四壁设置有定子102,转子101与定子102之间设置有磁钢106,磁钢106分布在转子101的内壁与定子102的外壁之间, 磁钢106固定在转子101上, 且磁钢106与定子102之间预留有间隙,转轴6的未伸出轮毂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04,限位板104的作用可以防止发生意外时,转轴6从轮毂壳体1的下侧跑出来,转轴6的伸出轮毂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长条形固定槽7,便于与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小排量车的车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轮毂壳体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上端盖3和下端盖4,上端盖3与下端盖4的作用是对轮毂壳体1内部起到密封作用,可以防止灰尘和水进入到轮毂电机内部,腐蚀内部结构,延长了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轮毂壳体1的上端盖3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5,可以使用长螺丝通过该安装孔5将上端盖3和下端盖4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轮毂壳体1的外侧安装有轮胎2。

在本实施例中,轮廓壳体、上端盖3和下端盖4均由航空铝材7085铝材制成, 连接杆103和限位板104由5MM钢板制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