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3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和手机的快速普及,车载充电器的款式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许多车载充电器集成了安全锤或照明等功能,实现了功能多合一。这种带安全锤的充电器,平时的主要功能是车载充电器,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所述车载充电器可用来充当安全锤,因此,需要保证所述车载充电器中安全锤的锤头安装稳定。然而长时间的使用易造成锤头磨损需要更换,还会导致使用时锤头容易偏移。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新型具有安全锤的车载充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车载充电器之锤头不易更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更换锤头的车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充电器,其包括充电器主体、锤头以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充电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锤头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两个限位块,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块卡接形成的筒体结构用以收容所述锤头。

优选地,所述筒体结构为两端开口且所述两端开口贯通设置,所述锤头收容于所述筒体结构的一端开口,所述充电器主体收容于所述筒体结构的另一端开口。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和至少一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至少一第二卡扣和至少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容置在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扣容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中,以使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之间卡接形成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包括两个第一卡扣和两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两个第二卡扣和两个第二卡槽,其中一第一卡扣向着所述限位件的外壁凸设,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的第二卡扣向着所述限位件的内壁凸设;另一第一卡扣向着所述限位件的内壁凸设,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的第二卡扣向着所述限位件的外壁凸设。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和/或所述第二卡扣的末端设置有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在所述限位件外壁卡接处的轴向高度H1为所述限位件轴向高度H2的(1/5-4/5)。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结构一致,卡接后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或者所述第二限位块绕所述限位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彼此轮廓完全重合。

优选地,所述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一贯通的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外壳所述限位件一端的内壁上向外壳内部凸设一沉台;所述限位件的外壁设置一固定槽,所述沉台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固定槽以实现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外壳的卡接。

优选地,所述锤头侧壁上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所述限位件的内壁设置第一内凸台和第二内凸台,所述第一内凸台和第二内凸台之间形成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限位件的所述滑动槽可滑动,所述第二内凸台在所述环形凹槽可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到所述第二内凸台的滑动距离d1与所述第二凸起到第一内凸台的滑动距离d2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具有如下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中,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两个限位块,通过至少两个限位块卡接形成筒体结构用以收容所述锤头,可便于对锤头进行更换,并且能够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从而延长所述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槽配合设置,以及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设置,从而形成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的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限位件的稳定性。

由于在行车过程中车辆的晃动容易造成所述车载充电器的各部位的松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件在可拆卸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的稳定,其中一第一卡扣向着限位件的外壁凸设,另一第一卡扣向着所述限位件的内壁凸设,使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卡接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限位件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安装,在第一卡扣或者第二卡扣上设置一圆弧面,通过所述圆弧面可避免安装时对第一卡槽或者第二卡槽的刮伤。

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处的轴向上的高度H1为所述限位件轴向高度H2的(1/5-4/5),使所述限位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

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结构一致可使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所承受的作用力一致,因此,稳定性更好。

为了使车载充电器的结构更加稳定,将车载充电器的外壳通过一沉台与限位件进行卡接。

所述锤头可沿所述限位件滑动,给所述车载充电器提供一缓冲作用,进一步限定所述锤头在所述限位件中的滑动距离,可保证锤头在行车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锤头脱离所述限位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车载充电器沿Ⅰ-Ⅰ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卡接的其中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车载充电器沿Ⅱ-Ⅱ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所示车载充电器的锤头主体其中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所示车载充电器的锤头主体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6中所示车载充电器的锤头主体与充电器主体连接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1,所述车载充电器1包括充电器主体10和锤头主体20,所述锤头主体20部分收容于所述充电器主体10。

结合图2,所述充电器主体10包括外壳11、接口组件12、电源组件13、弹片14以及导通件15,所述电源组件13分别与接口组件12、弹片14以及导通件15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1为一贯通的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112,所述接口组件12一端封闭所述中空腔体112的一端开口,所述接口组件12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中空腔体112。所述电源组件13完全容置于所述中空腔体112。所述外壳11的侧壁上至少开设一第一通孔110,所述弹片14与所述电源组件13电性导通,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0而凸出于外壳外表面。所述导通件15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13上并且与所述电源组件13电性导通。

接口组件12包括至少一充电接口120,所述充电接口120为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microUSB Type-C接口中的一种或者两者或多者的组合。

所述锤头主体20包括锤头21和与所述锤头21连接的限位件22,并且所述锤头21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件22,所述锤头21可相对所述限位件22滑动,所述滑动的行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所述限位件22与所述充电器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22包括至少两个限位块227(228),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块227(228)卡接形成筒体结构23用以收容所述锤头21。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结构23为两端开口且所述两端开口贯通设置,所述锤头21收容于所述筒体结构23的一端开口,所述筒体结构23的另一端开口收容于所述充电器主体10,具体地,所述锤头21部分收容于所述筒体结构23的一端口,所述导通件15收容于所述筒体结构23的另一端口以与所述锤头21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3,为了使所述限位件22的结构更加稳定,所述限位件22包括第一限位块227和第二限位块228,所述第一限位块227和第二限位块228卡接形成所述筒体结构23。为了在使第一限位块227与第二限位块228之间形成较牢固的卡接,所述第一限位块227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2271和至少一第一卡槽2272,所述第二限位块228包括至少一第二卡扣2281和至少一第二卡槽2282,所述第一卡扣2271容置在所述第二卡槽2282中,所述第二卡扣2281容置在所述第一卡槽2272中,以使所述第一卡扣2271和所述第二卡扣2281之间卡接形成连接结构。

请参阅图5-图6,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限位块227和第二限位块228卡接的牢固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227包括两个第一卡扣2271和两个第一卡槽2272,所述第二限位块228包括两个第二卡扣2281和两个第二卡槽2282,两个所述第一卡扣2271分别容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2272中,两个所述第二卡扣2281容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2272中,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扣2271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扣2281之间卡接以形成两个所述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限位件22的稳定性,避免在限位件22上因具有多个卡接结构而产生位移,两个所述第一卡扣2271(2271’)均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外壁凸设,可以理解地,与所述第一卡扣2271(2271’)卡接的第二卡扣2281(2281’)均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内壁凸设。或者两个第一卡扣2271(2271’)均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内壁凸设,可以理解地,与所述第一卡扣2271(2271’)卡接的第二卡扣2281(2281’)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外壁凸设。为了使第一限位块227和第二限位块228更加牢固的卡接在一起,优选地,其中一第一卡扣2271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外壁凸设,与所述第一卡扣2271卡接的第二卡扣2281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内壁凸设;另一第一卡扣2271’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内壁凸设,与所述第一卡扣2271’卡接的第二卡扣2281’向着所述限位件22的外壁凸设。

为了更方便将所述第一限位块227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28卡接,所述第一卡扣2271和/或所述第二卡扣2281的末端设置有圆弧面2273,所述第一卡扣2271与所述第二卡扣2281卡接后,所述圆弧面2273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272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82内,该设置可避免第一卡扣2271和第二卡扣2281在卡接时造成所述第一卡槽2272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82的刮损。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卡扣2271(2271’)和/或所述第二卡扣2281’(2281)可以通过圆弧面2273(2273’)进行过渡以减少刮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227和所述第二限位块228卡接形成所述筒体结构23,所述筒体结构23包括中心轴线220,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限位块227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28卡接的稳定性,并且简化所述限位件22的加工工艺,所述第一限位块227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28的结构一致,卡接后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27或者所述第二限位块228绕所述限位件的所述中心轴线220旋转180°后所述第一限位块227和所述第二限位228块彼此轮廓完全重合。因此,第一限位块227和第二限位块228可以同时加工或者通过同一套模具获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通过减少第一卡扣2271和第二卡扣2281在所述限位件22外壁卡接处的轴向高度,以提供限位件22的稳定性,因此所述第一卡扣2271与所述第二卡扣2281的在所述限位件22外壁卡接处的轴向高度H1为所述限位件22轴向高度H2的(1/5-4/5)。

请参阅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限位件22的内壁设置第一内凸台221和第二内凸台222,所述第一内凸台221和所述第二内凸台222均为环形凸台,所述第一内凸台221和第二内凸台222之间形成一滑动槽223,锤头21可沿限位件22的所述滑动槽223滑动。

所述锤头21包括一体成型的收容端210和锥形端214,所述收容端210收容于所述限位件22并与所述限位件22活动连接,在所述锤头21收容端210侧壁上设置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12,所述第一凸起2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2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213。所述锥形端214远离所述限位件22并且至少部分高于所述外壳11远离接口组件12的开口端所在端面。

请参阅图7和图8,具体地,以所述锤头21的轴向为Y轴,以所述锤头21的径向为X轴,建立一X-Y坐标系,所述第一凸起211至少部分容置在限位件22的所述滑动槽223中,并且可在所述滑动槽223中沿Y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内凸台221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锤头21的环形凹槽213内用以限制所述第一凸起211沿Y轴向滑动的行程。所述锤头21沿所述限位件22滑动时,所述第一凸起211沿所述限位件22的所述滑动槽223滑动,所述第二内凸台222在所述环形凹槽213可滑动。

所述锤头21锥形端214的锥角β为大于30°小于180°,由于所述锥角β过小,使得锤头21的锥形端214过于尖锐,不利于支撑,锥角β过大,不利于击碎玻璃,优选地,所述锥角β为60°-1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211在限位件22的所述滑动槽223中从所述第一内凸台221到所述第二内凸台222的滑动距离d1与所述第二凸起212到第一内凸台221的滑动距离d2一致,因此可以提高锤头21与限位件22卡接的稳定性。

所述外壳11与所述限位件22通过卡接固定,或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旋扣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与所述限位件22固定方式为卡接,所述限位件22的外壁设置一第一外凸台224和一第二外凸台225,所述第一外凸台224和所述第二外凸台225为环形凸台,所述第一外凸台224和第二外凸台225之间形成一固定槽226。所述外壳11远离接口组件一端的内壁上向外壳11内部凸设一沉台111,所述沉台111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固定槽226以实现所述限位件22与所述外壳11的卡接。

所述导通件15一端跟电源组件1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锤头21的收容端210固定连接。也即所述锤头21通过所述导通件15与所述电源组件13电性导通。所述锤头21与所述导通件15共同作为正极电性导通电源组件13,所述弹片14作为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组件13,从而可与汽车电网系统形成一闭合回路。所述导通件15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簧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导通件15对锤头21与电源组件13的连接起到缓冲作用,由于在行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晃动,所述导通件15可使锤头21与电源组件13之间保持稳定的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所述车载充电器1的强度,所述外壳11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因此为了避免弹片14与锤头21直接电性接触而短路,所述限位件22的材料为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用以隔离所述弹片14与锤头21之间的电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整个车载充电器1的强度,所述限位件2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车载充电器1进一步包括绝缘片30,在所述限位件22与所述外壳11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至少设置所述绝缘片30,所述绝缘片30用以使所述锤头21与所述外壳11电性绝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具有如下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中,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两个限位块,通过至少两个限位块卡接形成筒体结构用以收容所述锤头,可便于对锤头进行更换,并且能够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从而延长所述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槽配合设置,以及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设置,从而形成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的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限位件的稳定性。

由于在行车过程中车辆的晃动容易造成所述车载充电器的各部位的松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件在可拆卸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的稳定,其中一第一卡扣向着限位件的外壁凸设,另一第一卡扣向着所述限位件的内壁凸设,使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卡接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限位件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安装,在第一卡扣或者第二卡扣上设置一圆弧面,通过所述圆弧面可避免安装时对第一卡槽或者第二卡槽的刮伤。

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处的轴向上的高度H1为所述限位件轴向高度H2的(1/5-4/5),使所述限位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

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结构一致可使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所承受的作用力一致,因此,稳定性更好。

为了使车载充电器的结构更加稳定,将车载充电器的外壳通过一沉台与限位件进行卡接。

所述锤头可沿所述限位件滑动,给所述车载充电器提供一缓冲作用,进一步限定所述锤头在所述限位件中的滑动距离,可保证锤头在行车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锤头脱离所述限位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