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齿轮辊道减速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479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齿轮辊道减速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齿轮辊道减速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特别是大功率电机,发热量很大需要及时排出。而对防水防尘等级要求较高的电机,由于电机密封性的提高导致电机内部的热量只能通过机壳表面进行交换,使得电机内部温升更加严重。

公告号为2033523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其电机散热片,它包括电机外壳、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内的定子、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电机外壳内的转子、与所述电机外壳连接的端盖、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侧面的第一组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端部的第二组散热片;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的第三组散热片。

上述对比专利中通过在电机的端盖部设置有第三组散热片用于实现对电机的散热,且该第三组散热片的设置方式为绕端盖部轴心周向间隔分布。但该种排布方式是从电机外壳端部向上水平延伸至端盖部,导致第三组散热片朝向端盖部轴心的一侧壁抵触于端盖部,使气流从第三组散热片之间的间隙流过时会被端盖部所阻挡,从而影响到气流的流通性以及气流的流速。导致该种设置的方式降低了气流与电机的热交换量,从而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散热齿轮辊道减速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散热齿轮辊道减速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上的端盖以及设置在端盖上由若干第一散热片组成的第一散热组,若干所述的第一散热片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的端盖上,所述第一散热组两端的第一散热片上均设有流道,所述第一散热组的中部位置设有向外突出的环体,所述的环体与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之间均设有间隙并形成环形的气流通道,所述的流道与所述的气流通道之间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空气中的气流可通过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流道进入到与流道连通的气流通道内,并由于环体的外壁为弧形面,从而对进入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分流,使气流朝向相对的方向流动。而朝向相对方向流动的气流则会通道间隙朝向第一散热片扩散流动,并从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的间距中流处,从而使气流道达到循环的作用,增加气流的流速与流通性,实现更好的散热。

且通过该种设置的方式,使通过流道进入的气流能与较多的第一散热片进行接触,增加与第一散热片的热交换量,实现更好的散热。当外部空气从竖直方向流进位于两第一散热片之间的间距时,在环体的相同作用下,对气流进行分流循环。通过该种设置,使外部气流在流向不确定的前提下,也能非常顺利的进入到第一散热组内,实现更好的热交换,使齿轮减速电机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两端均向外扩张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施加作用力首先与第一散热片的两端发生接触,通过向外扩张设置的方式,增加第一散热片两端的结构强度,使第一散热片在受到外部的作用力时不易发生形变,从而减少对于两第一散热片之间间距的影响,保证气流的流通性。

进一步设置为:带有所述流道的两个第一散热片的长度均等于所述环体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增加水平方向上气流进第一散热组内的气流量,使气流能直接通过第一散热片的两端位置进入到气流通道内,从而实现更好的散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体上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有若干第二散热片组成的第二散热组,所述的第二散热组与所述的第一散热组之间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散热组的设置增加端盖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气流的热交换量,使电机达到更好的散热。并通过错位的设置方式,使气流在流经的过程中能与第二散热片的端面进行接触,对气流进行分流,使气流能与更多的第二散热片进行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端盖的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孔的设置实现外部气流与端盖内部空气的流通交换,对电机形成直接的热量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端盖上位于所述第一散热组的正下方设有向外突出的圆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台的设置增加气流与端盖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气流对于端盖的热交换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上由若干第三散热片组成的第三散热组,所述的第三散热组沿所述电机外壳的轴向排布设置,所述的电机外壳上设有沿轴向用于加强所述第三散热组的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散热组的设置进一步增加电机外壳与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气流对于电机外壳的热交换量,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并通过加强条的设置增加第三散热片之间的结构强度,使第三散热片在受到外部的作用力时不会发生断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强条上设有位于两个第三散热片之间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使加强条在提升第三散热片之间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保证第三散热片之间间距内气流的流通性,实现更好的散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机外壳上沿轴向对称设有吊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耳的设置方便实现对电机外壳的吊装,使电机外壳的搬运更加便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吊耳与所述的电机外壳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吊耳与电机外壳之间的分离,减少电机外壳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端盖上设置第一散热组,并在第一散热组的中部设置环体,并在环体与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以及在第一散热组两侧的第一散热片上设置流道,使气流经过气流通道进行分流,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并在环体上设置第二散热组以及与第一散热组之间错位设置的方式,使气流实现更好的分流,增大气流与第二散热片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好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外壳;2、端盖;3、第一散热组;31、第一散热片;311、第四散热片;312、第五散热片;313、第六散热片;314、第七散热片;315、第八散热片;4、流道;5、环体;6、间隙;61、气流通道;7、第二散热组;71、第二散热片;8、气孔;9、圆台;10、第三散热组;101、第三散热片;11、加强条;12、通孔;13、吊耳;14、减速箱体;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散热齿轮辊道减速电机,参考图1,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外壳1的一端设有端盖2、另一端螺栓连接有减速箱体14。电机外壳1的外表面沿轴向间隔排列有第三散热组10,第三散热组10由若干第三散热片101组成,第三散热片101的形状为环形面且与电机外壳1之间一体成型。电机外壳1顶部沿轴向设有加强条11,加强条11与第三散热组10之间一体连接且高度与第三散热片101的高度持平,通过加强条11增加第三散热组10的结构强度。加强条11上位于两第三散热片101之间的位置设有与加强条11垂直的通孔12,通过通孔12增加两第三散热片101之间气流的流通性,使电机外壳1实现更好的散热。电机外壳1外壁沿加强条11对称设有固定块15,两固定块15均与电机外壳1一体成型;两固定块15上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吊耳13,方便于对电机外壳1的吊装。

参考图2,端盖2与电机外壳1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螺栓实现三角固定,端盖2上同轴设有向外突出的圆台9,圆台9的直径小于端盖2的直径且与端盖2之间一体成型;圆台9上同轴设有向外突出的环体5,环体5的直径小于圆台9的直径且圆台9之间一体成型;通过圆台9与环体5的设置增大端盖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

圆台9上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有第一散热组3(参考图1),第一散热片31靠近两端的位置向外扩张设置,用于增加第一散热片31靠近两端位置的结构强度。第一散热组3由五个第一散热片31组成且与圆台9一体成型,将五个第一散热片31从左到右分别命名为第四散热片311、第五散热片312、第六散热片313、第七散热片314和第八散热片315。第四散热片311侧壁、第八散热片315侧壁与环体5侧壁之间均间隔设置,第四散热片311的中部位置与第八散热片315的中部位置均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设置的流道4,使气流能通过流道4进入气流通道61(图中用虚线示出)。第四散热片311与第八散热片315之间的长度等于环体5的直径,用于增大气流的流通量。

第五散热片312、第六散热片313、第七散热片314与环体5之间均设有间隙6,该间隙6使第一散热组3与环体5之间形成围绕于环体5周向设置的环形气流通道61,使气流通过气流通道61进行分流并增大气流与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第五散热片312、第七散热片314远离环体5的一端延伸抵触于端盖2,用于增大气流的流动路径,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环体5上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有第二散热组7,第二散热组7由四个第二散热片71组成且与环体5一体成型。第二散热组7与第一散热组3之间错位设置,使气流能与第二散热片71的端面发生接触,进行分流,从而实现更好的散热。环体5轴心处设有贯穿端面的气孔8,用于增加电机外壳1内部气流的流通性。

气流流通路径:

当气流沿竖直方向朝向端盖2的侧壁流动时,一部分气流在圆台9 的弧形侧壁作用下,从弧形侧壁的两侧朝向底部移动,另一部气流在第一散热片31的阻挡作用下,从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间距中沿竖直向下流动。流动中的气流抵触于圆台9的侧壁后继续下流动并抵触到环体5的侧壁,使气流在环体5侧壁的抵触下朝向相对方向进分流,使气流进过第四散热片311与环体5侧壁之间的间距、第八散热片315与环体5侧壁之间的间距,继续朝向下方移动。并由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扩散性,导致气流会从位于环体5下方的第五散热片312、第六散热片313以及第七散热片314中流出,继续回到空气中,从而完成气流的热交换,对齿轮减速电机起到散热的效果。

当气流沿水平方向朝向端盖2的侧壁流动时,被第四散热片311或第八散热片315所阻挡,使一部分的气流通过流道4直接进入到气流通道61上,并在环体5的阻挡下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与第五散热片312、第六散热片313以及第七散热片314进行接触后流出,继续回到空气中,完成气流的热交换。另一部气体通过第四散热片311或第八散热片315的两端直接进入到气流通道61内,按照上述相同的流动路径带走端盖2表面的热量,达到热交换的作用。第三散热组10上的气流在第三散热片101之间间距的作用下,通过通孔12使气流围绕于电机外壳1形成一环流运动,提升气流与电机外壳1的接触时间,实现更好的散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