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928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机震动器件中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



背景技术:

手机震动马达可以在充电情况下发生较为激烈的震动、带动手机整体发生震动。手机的内部元器件较为精密且脆弱,为减少手机震动马达在震动过程中对手机内部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坏,通常会于手机震动马达外侧设置框架、于框架和马达之间设置弹性件,并于马达两端、弹性件、及框架内侧分别设置有缓冲块,以对马达的震动进行缓冲、减少手机内部的其他元器件受到的震动冲击。

目前,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多个缓冲块分别贴付到目标位置。由于设置于手机内的框架、缓冲件、及马达的尺寸均非常小,造成人工操作效率低下、生产品质无法提升。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对该贴付过程实现自动化贴付的贴合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以对手机震动马达外侧的框架内侧贴付缓冲件,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用于对手机震动马达外部的框架内侧贴付缓冲块,所述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物料传送通道、设置于两所述物料传送通道一侧的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物料传送通道和所述上料装置之间的取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物料传送通道和所述下料装置之间的卸料机构,两所述物料传送通道的一端处设置有贴付装置,所述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贴付装置供给缓冲块的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框架沿任一所述物料传送通道移动至所述贴付装置处并完成缓冲块贴付后,沿所述物料传送通道移回至所述卸料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通过平行设置的两物料传送通道将上料装置处的待加工的框架移送至贴付装置,并将加工完毕的框架移送至下料装置,沿两物料传送通道移动的待加工的框架移动不同步,使得贴付装置的贴付动作不间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布局紧凑且合理,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均较高,有效替代人工操作。

较佳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横跨两所述物料传送通道和所述上料装置上方的第一龙门架和沿所述第一龙门架移动的取料端头,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横跨两所述物料传送通道和所述下料装置上方的第二龙门架和沿所述第二龙门架移动的卸料端头;所述第一龙门架和所述第二龙门架呈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龙门架和所述第二龙门架垂直于所述物料传送通道;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呈平行设置、并与两物料传送通道呈垂直设置,使得结构非常紧凑,取料端头可以将上料装置处的待加工的框架移送至任一物料传送通道上,卸料端头同样可以将两物料传送通道处的加工完毕的框架移送至下料装置,两者动作互无干涉,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的,所述取料端头包括沿直线设置的若干个取料夹爪,且若干个所述取料夹爪的间距和框架上料盘内的框架间距相对应;所述卸料端头包括沿直线设置的若干个卸料夹爪,若干个所述卸料夹爪之间间距可调,以分别对应框架上料盘内的框架间距和框架下料盘内的框架间距;卸料夹爪之间间距可调,以使得经过该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进行贴付缓冲块后的框架放置于框架下料盘内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应便后续进行加工处理。

具体的,若干个所述卸料夹爪两两之间通过沿直线方向设置的导向定位杆滑动连接,一端部的所述取料夹爪固定设置,另一端部的所述取料夹爪被驱动沿直线移动,以调整四个所述取料夹爪之间的间距;根据该结构,当端部的一取料夹爪被驱动沿直线移动后,中间两个取料夹爪亦随之移动,以使得四个所述取料夹爪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且四个所述取料夹爪之间的调整间距由导向定位杆的长度所决定,因而间距调整非常方便。

较佳的,两所述物料传送通道分别滑动设置一框架夹具,且两所述框架夹具分别依次于所述第一龙门架、贴付装置、及第二龙门架之间循环移动。

具体的,所述框架夹具包括用于滑动连接至所述物料传送通道的夹具底座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具底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所述夹具底座翻转以调整框架的角度;通过对夹持部进行翻转,以使得位于夹持部内的框架能够在移送时保持方便夹取移送的角度、在贴付缓冲块时保持方便贴付的角度。

较佳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物料下料架和料盘取放操作架,并于所述料盘取放操作架和所述物料下料架之间设置有不良品收集架;通过不良品收集架采集不良品,以便将良品和不良品区隔开,定期将不良品收集架上的不良品取出即可,不影响框架的正常上下料。

较佳的,所述贴付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两个吸头件,两所述吸头件同时分别吸取一所述缓冲块,并将两所述缓冲块顺序贴付至所述框架。

具体的,所述贴付装置还包括保压机构,所述保压机构对贴付至框架的缓冲块施压,以使缓冲块可靠连接至所述框架;缓冲块的主体为缓冲功能部,并于缓冲功能部的一侧设置有压敏胶,通过对缓冲块施压,以使得一侧的压敏胶发挥作用、实现缓冲块和框架的可靠贴合。

较佳的,所述贴付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图像检测机构,若干个所述图像检测机构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缓冲块的上料、两所述物料传送通道的到位与否、框架和缓冲块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俯视图。

图6为上料装置和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料盘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物料传送通道和取料机构、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框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为框架被夹持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贴付装置和缓冲块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缓冲块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部的放大图。

图16为吸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下料装置和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的呈L型的框架b10,用于设置于手机震动马达的外侧,具体通过同样的两框架b10对合形成的矩形框结构,以于手机震动马达四周的震动方向上形成包围框。为减少手机震动马达的冲击力,需要于框架b10的内侧、朝向手机震动马达的震动方向上设置缓冲块a10。通常,缓冲块a10包括用于实现缓冲作用的缓冲功能部和设置于缓冲功能部一侧用于实现缓冲块a10和框架b10 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优选的,可以为压敏胶。

结合图2所示,框架b10来料时,框架b10置于图示的上料盘,呈 12-12-8-12-12地排布于上料盘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为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直接将来料的排布有框架b10的上料盘直接用于加工,无需中间操作。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物料传送通道300、设置于两物料传送通道300一侧的上料装置400和下料装置500、及分别设置于物料传送通道300和上料装置400之间的取料机构 600、设置于物料传送通道300和下料装置500之间的卸料机构700;两物料传送通道300的端处设置有贴付装置800,贴付装置800吸取缓冲块a10并将缓冲块a10贴付至经由物料传送通道300传送至贴付装置800处的框架b10上。结合图6-图18所示,更具体的: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的下部内部设置有马达、控制线路、PLC等控制部件,而于机架100的上侧分别设置前述的多个装置,于机架100的外部还设置有外壳200,该外壳 200将前述的大部分机构包覆其中,仅留下上料装置400和下料装置500的操作部在外,以便对该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进行上料和下料、不会干涉其内部作业。外壳200上还设置有操作面板、监控器等机构,以便对该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进行监控和操作。

再请结合图3-图5所示,上料装置400包括设置于外壳200外侧的料盘上料操作架410和设置于外壳200内侧的物料上料架420。其中,料盘操作架设置有上料位411和空料盘下料位412,而物料上料架420设置有框架上料位421,且框架上料位421、上料位411、及空料盘下料位412沿垂直于物料传送通道300 的直线方向设置。如图6所示,于料盘上料操作架410和物料上料架420下方设置有料盘移送上料机构430,料盘移送上料机构430于框架上料位421、上料位411、及空料盘下料位412之间移动,以对取料机构600进行供料。具体的,如图6所示,料盘上料操作架410和物料上料架420的下方、沿垂直于物料传送通道300的方向设置有上料导轨;料盘上料操作架410和物料上料架420的下方,分别对应框架上料位421、上料位411、及空料盘下料位412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手指(图中未示),该限位手指分别用于托举料盘;料盘上料操作架410 的上方,分别对应上料位411和空料盘下料位412的周缘处,设置有竖向限位杆413,以使得上料位411和空料盘下料位412处可以一次性容置多个上料盘;如图7所示的料盘移送上料机构430,包括固定于的上料导轨431和沿上料导轨 431滑动的移送机构432,移送机构432沿上料导轨431于框架上料位421、上料位411、及空料盘下料位412之间移动,以将框架上料位421处上料完毕的空置的上料盘移送至空料盘下料位412、将上料位411处装满待加工框架b10的上料盘移送至框架上料位421。可以理解的,在料盘移送上料机构430于各工位取放上料盘的过程中,限位手指缩回释放对上料盘的托举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料盘上的框架b10呈12-12-8-12-12地五排设置,而取料机构600一次取放8个框架b10。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与物料上料架420朝向物料传送通道300的一侧设置有调整位422,该调整位 422具有与物料机构相对应的8个框架储放位,当取料机构600一次仅取出上料盘内的4个框架b10时,先将4个框架b10放置于调整位422内,并在取料机构600取出上料盘内另一排处的4个框架b10后,再将4个框架b10放置于调整位422内,此时,取料机构600能够自调整位422内一次取满8个框架b10 并将其移送至物料传送通道300。

请参阅图17和图18所示的下料装置500,其结构与前述的上料装置400相近似,包括设置于外壳200外侧的料盘下料操作架510、设置于外壳200内侧的物料下料架520、及设置于料盘下料操作架510和物料下料架520下方的料盘移送下料机构540。区别在于:物料下料架520处沿垂直于物料传送通道300的直线方向上设置有两个框架下料位521。物料下料架520处的两个框架下料位521 使得卸料机构700可以连续工作;较佳的,于料盘取放操作架和物料下料架520 之间设置有不良品收集架530,以便将良品和不良品区隔开,定期将不良品收集架530上的不良品取出即可,不影响框架b10的正常上下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中,物料上料架420仅设置有一个框架上料位421,是为了节约空间、使得布局更为紧凑,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通过两个物料传送通道300依次实现上下料,故即使在对框架上料位421处的上料盘进行置换的过程中造成取料机构600短时间停止工作,亦不会导致贴付装置800的贴付动作发生中断。而物料下料架520 设置有两个框架下料位521,是由于下料盘的尺寸比上料盘的尺寸小、机架100 上方有足够的空间容置具有两个框架下料位521的下料装置500。下料盘内的框架b10呈6*4地设置,与卸料机构700一次取放框架b10的数量不一致,因而下料装置500亦同样设置有下料调整位522。

请再返回图6和图8所示,取料机构600包括横跨两物料传送通道300和物料上料架420的第一龙门架610和取料端头620,取料端头620沿第一龙门架 610滑动以将物料上料位处待加工的框架b10移送至物料传送通道300;卸料机构700包括横跨两物料传送通道300和物料下料架520的第二龙门架710和卸料端头720,卸料端头720沿第二龙门架710滑动以将物料传送通道300处贴付有缓冲块a10的框架b10移送至物料下料位。其中,第一龙门架610和第二龙门架710相平行。基于第一龙门架610和第二龙门架710呈平行设置、并与两物料传送通道300呈垂直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结构非常紧凑,取料端头620可以将上料装置400处的待加工的框架b10 移送至任一物料传送通道300上,卸料端头720同样可以将两物料传送通道300 处的加工完毕的框架b10移送至下料装置500,两者动作互无干涉,提高生产效率。

再请参阅图6和图8所示,取料端头620包括沿直线设置的若干个取料夹爪,且若干个取料夹爪的间距和框架b10上料盘内的框架b10间距相对应;卸料端头720包括沿直线设置的若干个卸料夹爪,若干个卸料夹爪之间间距可调,以分别对应框架b10上料盘内的框架b10间距和框架b10下料盘内的框架b10 间距;卸料夹爪之间间距可调,以使得经过该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进行贴付缓冲块a10后的框架b10放置于框架b10下料盘内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应便后续进行加工处理。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取料爪和卸料爪的数量均为8个。若干个卸料夹爪两两之间通过沿直线方向设置的导向定位杆滑动连接,一端部的取料夹爪固定设置,另一端部的取料夹爪被驱动沿直线移动,以调整八个取料夹爪之间的间距;根据该结构,当端部的一取料夹爪被驱动沿直线移动后,中间六个取料夹爪亦随之移动,以使得八个取料夹爪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且六个取料夹爪之间的调整间距由导向定位杆的长度所决定,因而间距调整非常方便。

再请参阅图9-图10所示,两物料传送通道300分别滑动设置一框架b10夹具,且两框架b10夹具分别依次于第一龙门架610、贴付装置800、及第二龙门架710之间循环移动,以带动被可靠定位的框架b10完成贴付缓冲块a10的作业。具体的,框架b10夹具包括用于滑动连接至物料传送通道300的夹具底座 310和可转动地设置于夹具底座310的夹持部320,夹持部320同样具有八个,以与取料夹爪、卸料夹爪的数量相对应;八个夹持部320之间呈固定设置,且八个固定部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相对夹具底座310固定设置的定位板;旋转气缸330固定至定位板的外侧,且旋转气缸330的输出端穿过定位板并驱动八个夹持部320发生翻转,以使得位于夹持部320内的框架b10能够在移送时保持方便夹取移送的角度、而在贴付缓冲块a10时保持方便贴付的角度。

进一步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夹持部320包括容置框架b10的容置腔和用于夹持框架b10的夹块,并在夹持部320呈水平方向时、以便取料夹爪和卸料夹爪取放框架b10时,夹块呈释放位,如图11所示;当夹持部320在旋转气缸330的驱动下向竖向翻转至如图12所示,此时夹块亦随之发生动作、夹持容置腔内的框架b10,以实现对框架b10的可靠定位。

可以理解的,框架b10夹具可以由丝杆螺母结构、气动元件等驱动以于各装置间移动,其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内容,故再次不加累述。

再请参阅图3和图13所示,贴付装置800和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均设置于两物料传送通道300远离上料装置400和下料装置500的端处,且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和上料装置400、下料装置500设置于物料传送通道300的同一侧。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包括上料带a00机构和下料带a00回收机构,并将来料的位于卷料盘上的料带a00依次通过该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正对贴付装置800的端部、以便贴付装置800将位于料带a00 上缓冲块a10取下并将之贴付至框架b10夹具内的框架b10上。

如图13所示,贴付装置800同样包括一第三龙门架810和沿龙门架于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和物料传送通道300之间移动的吸头820,吸头820通过负压吸附力将料带a00上的缓冲块a10取下,并将之贴付至框架b10夹具内的框架 b10上。

如图14和图15所示,来料的位于卷料盘上的料带a00上,缓冲块a10沿料带a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而每一框架b10上仅需贴付一个缓冲块a10即可。为解决该矛盾,如图16和图17所示,贴付装置800具有两个吸头820,两吸头 820在从料带a00上吸取缓冲块a10时同步动作,而在将缓冲块a10贴付至框架 b10上时,两吸头820分别动作,以将两缓冲块a10分别贴付至一框架b10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块a10的主体为缓冲功能部,并于缓冲功能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框架b10的压敏胶。为实现框架b10和缓冲块a10的可靠连接,本实用新型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还包括保压机构1000,保压机构1000同样包括横跨两物料传送通道300的龙门架和沿龙门架移动的保压头,且保压头可以通过气缸等元件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保压头具有与框架b10夹具相对应的八个,并当框架b10夹具携带贴付缓冲块a10的框架b10沿物料传送通道300 移回至卸料机构700的过程中,途经保压机构1000并暂停,由保压头对八个框架b10上的缓冲块a10施压,以使得压敏胶发挥作用、缓冲块a10和框架b10 可靠贴合。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用于加工的框架b10和缓冲块a10的尺寸都非常小。为保证缓冲块a10能够贴付至框架b10的目标位置,本实用新型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还应当具有图像检测机构1100。图像检测机构1100可以具有多个,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两出料传送通道上方的第一图像检测机构1110,以于竖向检测上料的框架b10是否被夹持到位、贴付缓冲块 a10后的框架b10是否贴付合格;设置于两出料传送通道侧部的第二图像检测机构,1120以于横向检测上料的框架b10是否被夹持到位、贴付缓冲块a10后的框架b10是否贴付合格;设置于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的上料位上方、用于检测缓冲块a10上料位置是否准确的第三图像检测机构1130,并通过对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进行反馈,以确保缓冲块a10的上料位置;设置于缓冲块自动送料装置900和贴付装置800之间的第四图像检测机构1140,该第四图像检测机构1140用于在吸头820吸附缓冲块a10后,对缓冲块a10的位置进行检查,该第四图像检测机构1140一侧还设置有不良品回收枪1141,当第四图像检测机构1141发现缓冲块a10位置不对后,吸头820移动至不良品回收枪上方,通过吸头820停止吸附、不良品回收枪1141负压吸附,以使得吸头820处的缓冲块 a10落入不良品回收枪1141内;分别检测两物料传送通道300处的框架b10是否移送到位的第五图像检测机构1150和第六图像检测机构1160。

进一步的,上述各图像检测机构测得不良品后,对该不良品的位置进行标记,并在该不良品经由卸料机构700进行卸料的过程中,将该不良品移送至不良品收集架530,以便将良品和不良品区隔开。

结合图1-图1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作业人员或其他机器设备将上料盘堆叠地放入料盘上料操作架410上方的上料位411处,并将料盘下料位412处堆积的控制的上料盘取下;料盘移送上料机构430将框架上料位421处框架b10被取空的上料盘移送至上料盘下料位 412,并将上料位411处的满载框架b10的上料盘再次移送至框架上料位421;

取料机构600的取料端头620自框架上料位421处的上料盘内取走框架b10,并当取走的框架b10不足8个时,将框架b10暂放至调整位422,并当两次凑齐八个后,再将八个待加工的框架b10移送至沿物料传送通道300滑动的框架b10 夹具处;

框架b10夹具将八个待加工的框架b10移送至物料移送通道的一端、正对贴付装置800的位置处;贴付装置800的两个吸头820同时吸取缓冲块自动上料装置400上并排的两个缓冲块a10,且两个吸头820顺序工作将两个缓冲块a10 依次贴付至一框架b10的对应位置;

框架b10夹具携带贴付缓冲块a10的框架b10沿物料传送通道300移回至卸料机构700的过程中,途经保压机构并暂停,由保压头对八个框架b10上的缓冲块a10施压,以使得压敏胶发挥作用、缓冲块a10和框架b10可靠贴合;随后,框架b10夹具继续携带框架b10移回至正对卸料机构700的位置;

卸料机构700将八个框架b10同时取下,并将其中的六个框架b10放入物料下料架520上的框架下料位521处的下料盘内、另外两个放入下料调整位521;该动作重复进行,直至下料调整位521内具有六个框架b10时,卸料机构700 将六个框架b10取下放入下料盘内对应的位置;

待框架下料位521处的下料盘上满物料后,料盘移送下料机构将该下料盘移送至料盘下料操作架510上的料盘下料位412、并将料盘下料操作架510上的上料位411处的空置下料盘移送至物料下料架520上的原框架下料位521处,在此过程中,卸料机构700可以将框架b10下料至物料下料架520上的另一框架下料位521处。

待料盘下料操作架510上的料盘下料位412处堆积较多的满载贴付有缓冲块a10的框架b10的下料盘时,作业人员可以将堆积的多个下料盘一次性取下,并将空置的下料盘放入料盘下料操作架510上的上料位411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通过平行设置的两物料传送通道300将上料装置400处的待加工的框架b10移送至贴付装置800,并将加工完毕的框架b10移送至下料装置500,沿两物料传送通道300 移动的待加工的框架b10移动不同步,使得贴付装置800的贴付动作不间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布局紧凑且合理,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均较高,有效替代人工操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