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具及使用该治具的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927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治具及使用该治具的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马达的绕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绕线机的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台湾公告第234586号、第291211号、第435899号以及第443669号等专利案揭露的绕线机,通常是将二治具相向运动到一定子的两侧,在定子缠绕多圈导电线后,这些治具反向运动而离开定子,才会取出完成绕线作业的定子。

该治具拥有一凹曲面,契合定子的圆周面,却不能限制导电线的方位,致使导电线松散地绕在定子上,不仅缠绕圈数越多,体积越膨胀,而且延伸导电线的长度,相对增加制作成本,还会妨碍零(组)件的安装。

为了解决前述弊端,台湾证书第I400859号、第I501510号及第I551005号等专利案纷纷提出相关的改良措施。但是,各案侧重的技术点不同,像第I400859号专利案的目的在于:改善单一对准角度及单一极数绕线作业,故提供多角度左、右开合的辅助机构;第I501510号专利案的目的在于:采用活动式防护装置,来改善公差无法消除的问题;第I551005号专利案的目的在于:定子绕线机制中,无导电线的引导作用,乃研发新的辅助装置,解决绕线不扎实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治具,主要目的在于:采用轴向二端的引导构造,即使绕线圈数多,体积也不会过度膨胀,既能缩减导电线长度,相对降低制作成本,又能利于零(组)件的安装,有效解决导电线缠绕松散的弊端。

其次,配备本实用新型治具的绕线机,能够自动生产圈数多也不过度膨胀的定子,良率优于先前技术,自然拥有较佳的市场竞争力。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的治具包括:一底座;一活动座,其有一凹曲面;至少一弹性件,可将底座与活动座分开一定距离;二基准件,每个基准件有一第一弧部,在二基准件固定于活动座两旁时,该第一弧部在凹曲面外侧;多组滑动件,该滑动件有一第二弧部,当单组滑动件移动配置在活动座的同侧,这些滑动件相向靠在基准件两旁,这些第二弧部合拢遮蔽第一弧部;以及,多组引导件,单组引导件固定在底座的同侧,每个引导件有一连接滑动件的转换结构,当底座与活动座的距离缩短,单组滑动件被转换结构驱动而反向离开基准件,各第二弧部分开地衔接第一弧部二端。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治具借由各滑动件的第二弧部,配合基准件的第一弧部组成轴向端的引导构造,足以限制导电线的方位,即使绕线圈数多,体积也不会过度膨胀,既能缩减导电线长度,相对降低制作成本,又能利于零(组)件的安装,有效解决导电线缠绕松散的弊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包括:一机台;二移动箱,这些移动箱配置在机台而能相向运动;二传动系统,每个传动系统安装于移动箱上;多组动力源,单组动力源传输旋转动能至传动系统,另一组动力源驱使移动箱在机台来回移动;以及,二如上所述的治具,分别安装于相应的传动系统。

因此,配备本实用新型治具的绕线机,能够自动生产圈数多也不过度膨胀的定子,良率优于先前技术,自然拥有较佳的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本实用新型会配合相关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的描述,让贵审查委员对本案的结构、功效或目的能有通盘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治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正视示意图;

图2为治具的组合侧视图;

图3和图4为单组滑动件的连续动作图;

图5至图20图是治具的零件图;

图21是配备图1治具的绕线机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

治具 10 弹性件 12

立柱 14

底座 20 簧槽 21

凸块 22 凸缘 23

勾块 24 延伸块 25

活动座 30 凹曲面 31

横缘 32 封盖 33

基准件 40 第一弧部 41

内曲面 42 外曲面 43

短斜边 44

滑动件 50A、50B 第二弧部 51A、51B

高阶曲面 52A、52B 低阶曲面 53A、53B

长斜边 54A、54B 立边 55A、55B

引导件 60、65 转换结构 61、66

斜孔 62、67 滚轮 63、68

位移单元 70 直轨 72

滑座 74

绕线机 80 机台 81

移动箱 82 传动系统 83

动力源 84、85 定子 8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520所示,显示治具10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将二立柱14固定在一底座20上,每根立柱14通过一活动座30,引导底座20与活动座30相互运动。

一对弹性件12配置在底座20与活动座30之间,将底座20与活动座30分开一定距离。在本实施例,该弹性件12是一压缩弹簧,其配置在一形成于底座20的簧槽21,同时穿过活动座30,并顶着一锁在活动座30顶面的封盖33,提供底座20及活动座30归位所需的作用力。

该底座20是矩形块,二短边各有一凸块22,二长边各有一凸缘23。用二勾块24勾着凸块22,再锁固于底座20的短边,对二隆起于活动座30端面的横缘32产生限制作用。简单的说,该活动座30离开底座20最远到横缘32触及勾块24为止,有利于二基准件40、多组滑动件50A、50B与多组引导件60、65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该活动座30也是矩形体,其顶面中央形成一凹曲面31与二斜面,这些斜面邻街凹曲面31二端,每个斜面平贴封盖33,以致封盖33也是斜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斜面改变角度成为水平面、横面或竖立面,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允许范围。

所述的基准件40有一第一弧部41。在二基准件40固定于活动座30两旁时,该第一弧部41在凹曲面31外侧。具体而言,该基准件40也是矩形体,其短边与第一弧部41在基准件40的不同端,借由二短斜边44将基准件40的长边与第一弧部41二端连在一起。该第一弧部41有一内曲面42与一外曲面43,该内曲面42与凹曲面31齐平,该外曲面43的直径小于内曲面42的直径。

单组有二形状对称的滑动件50A、50B,该滑动件50A、50B有一第二弧部51A、51B。当单组滑动件50A、50B移动配置在活动座30的同侧,这些滑动件50A、50B相向靠在基准件40两旁,这些第二弧部51A、51B合拢遮蔽第一弧部41(见图3)。而且,该滑动件50A、50B面对基准件40处有一长斜边54A、54B与一立边55A、55B,在单组滑动件50A、50B相向靠在基准件40两旁,该长斜边54A、54B邻接立边55A、55B的形状符合基准件40单边轮廓,支持各第二弧部51A、51B合拢遮蔽第一弧部41(见图3)。

另外,该第二弧部51A、51B包括:一高阶曲面52A、52B与一低阶曲面53A、53B,该高阶曲面52A、52B与外曲面43齐平,该低阶曲面53A、53B的直径等于内曲面42的直径。

单组有二引导件60、65,这些引导件60、65在凸缘23上,并固定在底座20的同侧,他组引导件60、65连同二延伸块25紧固于底座20的另一边。在本实施例,该延伸块25相当于底座20与凸缘23顺着宽度方向的延伸。某些实施例,该底座20两侧均有延伸块25。

再者,每个引导件60、65有一连接滑动件50A、50B的转换结构61、66。当底座20与活动座30的距离缩短,单组滑动件50A、50B被转换结构61、66驱动而反向离开基准件40,各第二弧部51A、51B分开地衔接第一弧部41二端(见图4)。

该滑动件50A、50B与活动座30之间配置一位移单元70,该位移单元70包括:一直轨72,其依角度牢固于活动座30外侧;一滑座74,其跨在直轨72且紧固于滑动件50A、50B内侧。因此,该底座20与活动座30相互运动,不会直接驱使滑动件50A、50B往外移动,而使传递动能到转换结构61、66。

每个转换结构61、66包括:一斜孔62、67,其贯穿引导件60、65面对滑动件50A、50B处;一滚轮63、68,其轴心固定在滑动件50A、50B,支持滚轮63、68的圆周面接触斜孔62、67的壁面。如此,该斜孔62、67引导滚轮63、68往外移动,连带滑动件50A、50B顺着直轨72导引滑座74位移的方向运动。

在第1、21图中,显示一台绕线机80,其有一机台81,机台81上面配置二相向运动的移动箱82,供二传动系统83分别安装于相应的移动箱82上。机台81下方有多组动力源84、85,单组动力源84传输旋转动能至传动系统83,另一组动力源84驱使移动箱82在机台81来回移动。

二如上所述的治具10分别安装于相应的传动系统83,彼此相向地移动到一定子86的左、右边。各滑动件50A、50B的第二弧部51A、51B配合基准件40的第一弧部41组成定子86轴向端的引导构造,足以限制导电线(未图示)的方位,从轴心往外依序缠绕,即使绕线圈数多,体积也不会过度膨胀,既能缩减导电线长度,相对降低制作成本,又能利于零(组)件的安装,有效解决导电线缠绕松散的弊端。

故配备本实施例治具10的绕线机80,能够自动生产圈数多也不过度膨胀的定子86,良率优并拥有较佳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