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138发布日期:2019-05-17 20:0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属于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在潜水电机转子的制造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把叠放整齐的矽钢片和转子端环叠压在转轴上,转子端环分布在矽钢片的两端,将转子导条穿入矽钢片和转子端环相对应的导条孔并两端各露出5mm左右,然后再将导条露出部分加热熔化与端环熔接在一起制成转子。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022883.7的一种电机转子,由转轴、铁芯、转子端环、转子导条组成,转子端环由端环片叠加而成,转子端环设置在铁芯的两端,转子导条穿插在铁芯和转子端环中,但是该现有技术在进行编制时因转子内的导线过近,在旋转时因摩擦产生静电,导致转子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在进行编制时因转子内的导线过近,在旋转时因摩擦产生静电,导致转子出现损坏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杆套、边承架、外置电机、底板、下接座、支撑套、转子编制舱、底座、套头、导线口、自动钩线器,所述连接杆套的首端与边承架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套的末端与支撑套的左侧相焊接,所述外置电机的右侧嵌入安装于边承架的左侧,所述边承架的下方与下接座的上方相连接,所述下接座的下方与底板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套的右侧与转子编制舱的左侧相连接,所述转子编制舱的下方与底座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座的下方与底板的上方相焊接,所述转子编制舱的右侧与套头的左侧相连接,所述套头的内侧与导线口的外侧相嵌套,所述自动钩线器的左侧与转子编制舱的外侧相连接,所述自动钩线器的下方与底板的右侧相焊接,所述自动钩线器包括往复勾线杆、齿接组件、转接组件、旋接杆、下接杆、导接杆、支撑架、步进电机、电机支撑架、控制器,所述往复勾线杆的内侧与齿接组件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旋接杆的下方与下接杆的上方相焊接,所述齿接组件的右侧与转接组件的左侧相连接,所述转接组件的右侧与旋接杆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下接杆的下方与导接杆的末端相嵌合,所述导接杆的首端嵌入安装于步进电机的右侧,所述支撑架的上方与导接杆的外侧相嵌套,所述步进电机的上方与控制器的下方相焊接,所述步进电机的下方与电机支撑架的上方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置电机的右侧与下接座的上方相贴合,所述连接杆套的下方与底板的上方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套的下方与底板的上方相连接,所述转子编制舱的下方与底板的上方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旋接杆的下方与底板的上方相垂直,所述往复勾线杆的左侧嵌入安装于转子编制舱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方形结构,所述导线口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置电机型号为Y100L-2,工作效率较高,又没有烟尘、气味,不污染环境,噪声也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步进电机型号为86BYG,由于每步的精度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而且不会将一步的误差积累到下一步因而有较好的位置精度和运动的重复性,所述控制器型号为GCK,控制简单,体积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将外置电机启动,由外置电机带动边承架与连接杆套内的连接杆旋转,同时由连接杆带动转子编制舱内的转子进行旋转编制,然后把导线通过导线口导入转子编制舱内,同时自动钩线器内的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启动,由步进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步进电机将机械能传导到导接杆上,使导接杆进行旋转,由导接杆带动下接杆旋转,然后由下接杆将机械能传导到旋接杆上,使旋接杆带动转接组件进行运转,通过转接组件将机械能传导到齿接组件上,由齿接组件带动往复勾线杆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当往复勾线杆前伸时,钩头插入转子内的导线上,然后往复勾线杆回拉将转子内的导线带到外层上,使转子内的导线处于蓬开状态,这样由自动钩线器对导线进行钩拉使转子内的导线分离开,降低静电产生的故障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钩线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杆套-1、边承架-2、外置电机-3、底板-4、下接座-5、支撑套-6、转子编制舱-7、底座-8、套头-9、导线口-10、自动钩线器-11、往复勾线杆-1101、齿接组件-1102、转接组件-1103、旋接杆-1104、下接杆-1105、导接杆-1106、支撑架-1107、步进电机-1108、电机支撑架-1109、控制器 -1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连接杆套1、边承架2、外置电机3、底板4、下接座5、支撑套6、转子编制舱7、底座8、套头9、导线口10、自动钩线器11,所述连接杆套1的首端与边承架2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套1的末端与支撑套6的左侧相焊接,所述外置电机3的右侧嵌入安装于边承架2的左侧,所述边承架2的下方与下接座5的上方相连接,所述下接座5的下方与底板4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套6的右侧与转子编制舱7的左侧相连接,所述转子编制舱7的下方与底座8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座8的下方与底板4的上方相焊接,所述转子编制舱7的右侧与套头9 的左侧相连接,所述套头9的内侧与导线口10的外侧相嵌套,所述自动钩线器11的左侧与转子编制舱7的外侧相连接,所述自动钩线器11的下方与底板4的右侧相焊接,所述自动钩线器11包括往复勾线杆1101、齿接组件1102、转接组件1103、旋接杆1104、下接杆1105、导接杆1106、支撑架1107、步进电机1108、电机支撑架1109、控制器1110,所述往复勾线杆1101的内侧与齿接组件1102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旋接杆1104的下方与下接杆1105的上方相焊接,所述齿接组件1102的右侧与转接组件1103 的左侧相连接,所述转接组件1103的右侧与旋接杆1104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下接杆1105的下方与导接杆1106的末端相嵌合,所述导接杆1106的首端嵌入安装于步进电机1108的右侧,所述支撑架1107的上方与导接杆 1106的外侧相嵌套,所述步进电机1108的上方与控制器1110的下方相焊接,所述步进电机1108的下方与电机支撑架1109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外置电机3的右侧与下接座5的上方相贴合,所述连接杆套1的下方与底板4 的上方相平行,所述支撑套6的下方与底板4的上方相连接,所述转子编制舱7的下方与底板4的上方相平行,所述旋接杆1104的下方与底板4的上方相垂直,所述往复勾线杆1101的左侧嵌入安装于转子编制舱7的右侧,所述底板4为方形结构,所述导线口10为圆形结构,所述外置电机3型号为Y100L-2,工作效率较高,又没有烟尘、气味,不污染环境,噪声也较小,所述步进电机1108型号为86BYG,由于每步的精度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而且不会将一步的误差积累到下一步因而有较好的位置精度和运动的重复性,所述控制器1110型号为GCK,控制简单,体积小。

本专利所说的底座8液压支架的一个部件,它直接与底板接触,把支架的支撑力传递到底板,所述旋接杆1104是指具有一个或几个螺旋齿,并且与蜗轮啮合而组成交错轴齿轮副的齿轮,其分度曲面可以是圆柱面,圆锥面或圆环面。

例如:李师傅在使用时将外置电机3启动,由外置电机3带动边承架 2与连接杆套1内的连接杆旋转,同时由连接杆带动转子编制舱7内的转子进行旋转编制,然后把导线通过导线口10导入转子编制舱7内,同时自动钩线器11内的控制器1110控制步进电机1108启动,由步进电机1108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步进电机1108将机械能传导到导接杆1106上,使导接杆1106进行旋转,由导接杆1106带动下接杆1105旋转,然后由下接杆1105将机械能传导到旋接杆1104上,使旋接杆1104带动转接组件 1103进行运转,通过转接组件1103将机械能传导到齿接组件1102上,由齿接组件1102带动往复勾线杆1101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当往复勾线杆1101 前伸时,钩头插入转子内的导线上,然后往复勾线杆1101回拉将转子内的导线带到外层上,使转子内的导线处于蓬开状态,这样由自动钩线器对导线进行钩拉使转子内的导线分离开。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编制时因转子内的导线过近,在旋转时因摩擦产生静电,导致转子出现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装置,将外置电机启动,由外置电机带动边承架与连接杆套内的连接杆旋转,同时由连接杆带动转子编制舱内的转子进行旋转编制,然后把导线通过导线口导入转子编制舱内,同时自动钩线器内的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启动,由步进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步进电机将机械能传导到导接杆上,使导接杆进行旋转,由导接杆带动下接杆旋转,然后由下接杆将机械能传导到旋接杆上,使旋接杆带动转接组件进行运转,通过转接组件将机械能传导到齿接组件上,由齿接组件带动往复勾线杆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当往复勾线杆前伸时,钩头插入转子内的导线上,然后往复勾线杆回拉将转子内的导线带到外层上,使转子内的导线处于蓬开状态,这样由自动钩线器对导线进行钩拉使转子内的导线分离开,降低静电产生的故障概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