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3793发布日期:2018-07-04 09:3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台,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三段式造型操作台是上、中、下三个独立的箱体连接而成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生产制作相对简单,且便于搬运。但也存在其缺点:其一是整体刚性和强度较差,由于各段箱体没有垂直方向上的限位,仅是水平方向上的连接,一旦受到较大外力或震动时,上、中、下箱体间就有可能发生位移和变形。而箱体上、中、下之间的钣金结合面也难以保证较高精度的平面度,故其连接处难免会有一定间隙,对于有密封型要求的操作台,需要在结合处增加密封措施,从而使结构复杂化。其二是三个独立的箱体造成了内部空间的分割,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尤其是不适合内部设备元器件密集、上下之间有大量线缆连接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该操作台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并且适合安装元器件密集、上下之间有大量线缆连接的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U型扩装轨,其中,箱体包括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层箱体、中层箱体及下层箱体,其中,上层箱体的底部开口,中层箱体为中空结构,下层箱体的顶部开口,且上层箱体、中层箱体及下层箱体依次相连通;

上层箱体底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内折边,中层箱体顶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内折边,中层箱体底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内折边,下层箱体底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四内折边,其中,第一内折边的底面与第二内折边的上表面相接触,且第一内折边与第二内折边之间相焊接,第三内折边的底面与第四内折边的上表面相接触,且第三内折边与第四内折边之间相焊接。

第一内折边的宽度小于第二内折边的宽度。

第三内折边的宽度小于第四内折边的宽度。

U型扩装轨的数目为四根,其中,两根U型扩装轨位于箱体的左侧面内,另外两根U型扩装轨位于箱体的右侧面内。

U型扩装轨上沿轴向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在具体操作时,在不改变原有操作台外形的基础上,采用连通式结构,具体的,箱体包括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层箱体、中层箱体及下层箱体,其中,上层箱体的底部开口,中层箱体为中空结构,下层箱体的顶部开口,且上层箱体、中层箱体及下层箱体依次相连通,从而提高操作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适合安装元器件密集、上下之间有大量线缆连接的设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内折边相焊接的方式将上层箱体、中层箱体及下层箱体相焊接,焊接的牢固性较高,并且焊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放大图。

其中,1为上层箱体、2为中层箱体、3为下层箱体、4为第一内折边、5为第二内折边、6为U型扩装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空间的钣金结构操作台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U型扩装轨6,其中,箱体包括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层箱体1、中层箱体2及下层箱体3,其中,上层箱体1的底部开口,中层箱体2为中空结构,下层箱体3的顶部开口,且上层箱体1、中层箱体2及下层箱体3依次相连通;上层箱体1底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内折边4,中层箱体2顶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内折边5,中层箱体2底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内折边,下层箱体3底部开口的侧壁设置有第四内折边,其中,第一内折边4的底面与第二内折边5的上表面相接触,且第一内折边4与第二内折边5之间相焊接,第三内折边的底面与第四内折边的上表面相接触,且第三内折边与第四内折边之间相焊接。

第一内折边4的宽度小于第二内折边5的宽度;第三内折边的宽度小于第四内折边的宽度;U型扩装轨6的数目为四根,其中,两根U型扩装轨6位于箱体的左侧面内,另外两根U型扩装轨6位于箱体的右侧面内;U型扩装轨6上沿轴向开设有通孔。

由于U型扩装轨6的强度较高,从而使三段式箱体成为稳定刚性结构的整体机柜。通过U型扩装轨6上的通孔安装不同结构的安装板及线槽,从而实现常规或标准机柜内部连续空间及完整的配置。

在实际操作时,U型扩装轨6的底面大多需要安装线槽,因此U型扩装轨6的底面宽度设计比较宽,U型扩装轨6的内侧面装设有卡式螺母,元件安装板通过通用托板实现上下左右的位置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