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8635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通过单轴或多轴驱动可动部的驱动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尤其涉及设置于基板作业机的驱动装置。在此所述的基板作业机对基板进行预定作业,例如包括对电路基板印刷焊膏的焊料印刷机、将电子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安装机(也称为表面安装机或贴片机)、对安装有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进行检查的基板检查机等。
【背景技术】
[0002]在基板作业机上设有通过单轴或者多轴驱动可动部的驱动装置。例如,作为基板作业机的一例的安装机具备在X-Y平面内驱动搭载有吸嘴及标记相机等功能装置的可动部的驱动装置。在这种驱动装置中,大多利用供电线缆及通信线缆对可动部进行供电和信号通信。但是,这些能够变形的线缆存在断线及空间增大的问题。因此,开发了一种将通信线缆无线化的技术,日本特开平6-164192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261996号公报中公开了其一例。

【发明内容】

[0003]在上述公报中,虽然可动部的通信实现了无线化,但是供电依然利用供电线缆。因此,依然存在断线及空间增大的问题。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断线及体积增大的问题。
[0004]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具备:固定部;第一通信器,设置于固定部;第一可动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通信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并且构成为能够与第一通信器进行无线通信;及非接触供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从设置于固定部的输电部向设置于第一可动部的受电部供给电力。
[0005]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中,固定部和第一可动部之间的供电和信号通信双方均实现无线化。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中,不会产生线缆断线的问题,还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0006]图1表示安装机的立体图。
[0007]图2表示设置于安装机的元件移载装置的立体图。
[0008]图3表示Y轴可动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09]图4表示从斜下方观察Y轴可动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10]图5表示从Y轴方向观察设置于安装机的元件移载装置的侧视图。
[0011]图6表示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电路图。
[0012]图7表示多路复用通信的数据种类的内容。
[0013]图8表示发送侧的错误设定装置的框图。
[0014]图9表示接收侧的错误确认装置的框图。
[0015]图10表示多路复用数据列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特征进行整理。另外,以下所述的事项分别单独地具有技术有用性。
[0017]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具备:固定部;第一通信器,设置于固定部;第一可动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通信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并且构成为能够与第一通信器进行无线通信;及非接触供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从设置于固定部的输电部向设置于第一可动部的受电部供给电力。沿着第一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部的驱动机构并未特别限定。在一个例子中,驱动第一可动部的驱动机构包括使用了线性电动机或滚珠丝杠的驱动机构。第一通信器和第二光通信器可以进行单向通信,也可以进行双向通信。非接触供电装置所使用的电力传送方式并未特别限定。在一个例子中,非接触供电装置使用电场结合方式、电磁共鸣方式或电磁感应方式。
[0018]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输电部具有:一对输电电极;与一对输电电极电连接的电感器;及向一对输电电极供给交流电的交流电源。进而,也可以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受电部具有分别与一对输电电极相向的一对受电电极。该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能够利用电场结合方式供给电力。
[0019]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通信器是第一光无线通信器,第二通信器是第二光无线通信器。在该情况下,第一光无线通信器和第二光无线通信器之间的光信号的光轴与第一方向平行。在该驱动装置中,第一可动部沿着第一光无线通信器和第二光无线通信器之间的光信号的光轴移动,因此第一光无线通信器和第二光无线通信器之间的通信稳定。
[0020]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第二可动部、第三光无线通信器及第四光无线通信器。第二可动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可动部而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三光无线通信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与第二光无线通信器连接。第四光无线通信器设置于第二可动部。在该情况下,第三光无线通信器和第四光无线通信器之间的光信号的光轴与第二方向平行。在该驱动装置中,第二可动部沿着第三光无线通信器和第四光无线通信器之间的光信号的光轴移动,因此第三光无线通信器和第四光无线通信器之间的通信稳定。另外,在第一可动部上设有第二光无线通信器和第三光无线通信器,在第二光无线通信器和第三光无线通信器之间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因此,能够向设置于第一可动部的功能装置供给所需要的电信号。
[0021]也可以是,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还具备第二可动部、电动机及控制部。第二可动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可动部而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电动机设置于第一可动部,驱动第二可动部。控制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控制电动机。在该情况下,控制部基于从第一通信器发送给第二通信器的指令信号来驱动电动机。通过利用了第一通信器和第二通信器的无线技术,驱动电动机的控制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可动部。
[0022]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通信器和第二通信器构成为使多个数据以多路复用方式进行通信。在可动部设有各种功能装置,因此,向设置于可动部的功能装置发送的信号及/或来自功能装置的信号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使用多路复用通信技术,能够稳定地使这多种信号高速地通信。
[0023]实施例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在电路基板上形成集成电路时使用的安装机进行说明。电路基板上的集成电路按照焊料印刷机、安装机以及回流炉的顺序被搬运而形成。焊料印刷机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的搭载位置上印刷焊膏。安装机在印刷有焊膏的电路基板上的搭载位置上搭载电子元件。回流炉通过对电路基板实施热处理而将电子元件焊接到电路基板上。
[0025]如图1所示,安装机10具备相邻配置的两个模块,各个模块具备共同的结构。图1表示取下了两个模块中的一个模块的外装板的状态。各个模块具备元件供给装置110、基板搬运装置120、两个元件移载装置130、140及输入输出装置180。输入输出装置180构成为能够接受操作者的输入,并且能够显示模块的状态信息以及对于操作者的各种指示信号。模块通过将这些装置组装到机台190而构成。
[0026]元件供给装置110是将搭载于电路基板的多种电子元件供给到元件吸附位置的装置,将多个盒式的供料器111并排设置而构成。供料器11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机台190进行装卸。供料器111将对电子元件进行带封的载带每隔预定间距送出,将电子元件依次供给到元件吸附位置。
[0027]基板搬运装置120固定于机台190,将电路基板沿着搬运方向(X轴方向)搬运,并且在预定作业位置上对电路基板进行定位。基板搬运装置120是两个搬运单元(图示省略)并列设置的双输送机类型。
[0028]两个元件移载装置130、140分别具有共同的结构,是能够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移动的XY机器人类型。两个元件移载装置130、140分别对应于基板搬运装置120的两个搬运单元中的各搬运单元而设置。在下文中,对元件移载装置130进行说明,省略元件移载装置140的说明。
[0029]如图1所示,元件移载装置130具备:具有Y轴可动部3的Y轴驱动装置130Y及具有X轴可动部4的X轴驱动装置130X。Y轴驱动装置130Y具有线性电动机机构(后述),构成为能够使Y轴可动部3相对于机台190在Y轴方向上移动。Y轴可动部3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第一可动部的一例。线性电动机机构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由元件移载装置130和元件移载装置140兼用。X轴驱动装置130X具有滚珠丝杠进给机构(后述),构成为能够使X轴可动部4相对于Y轴驱动装置130Y在X轴方向上移动。X轴可动部4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第二可动部的一例。这样一来,元件移载装置130构成为能够利用Y轴驱动装置130Y和X轴驱动装置130X使X轴可动部4在X-Y平面内驱动。
[0030]Y轴可动部3具有可动主体部31和滑动部件32。可动主体部31是后述的线性电动机机构的一个构成要素,构成为能够在Y轴方向上滑动。滑动部件32是沿着X轴方向的板状,一端32a固定于可动主体部31,另一端32b经由轴承抵接于固定在机台190上的辅助轨道,构成为能够在Y轴方向上滑动。
[0031]X轴可动部4具有可动主体部41和搭载头部42。可动主体部41是后述的滚珠丝杠进给机构的一个构成要素,构成为能够在X轴方向上滑动。搭载头部4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可动主体部41进行装卸。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搭载头部42上设置有:由CCD相机构成的标记相机、吸嘴、用于使吸嘴升降及旋转的电动机、用于在吸嘴中产生负压的气泵、用于控制这些电动机及气泵的控制部及各种传感器。标记相机对设在元件供给装置110、基板搬运装置120及电路基板的预定位置上的基准标记进行拍摄,进行这些构成要素的位置确认。吸嘴吸附从元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