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563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中设备的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地面设置有运输孔的厂房内运输设备的运输工装。为解决传统运输方式在向设置有运输孔的厂房内运输设备时带来的效率低,人力物力投入大,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输工装,该运输工装包括运送部分和牵引部分,所述运送部分包括轨道、坦克小车以及连接梁;所述牵引部分包括卷扬机,钢丝绳以及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梁,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卷扬机相连。使用本实用新型运输工装,不仅能够节约运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各部分构件可重复利用,降低了运输成本,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运输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中设备的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地面设置有运输孔的厂房内运输设备的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在核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各设备的用途不同,需安装在不同的高度空间内,并将各设备的安装高度使用数字进行标记,而安装在地面上的设备,被称作安装在Om层的设备。且核电设备为高精密设备,通常需要安装在厂房内,以防止外界自然环境(如暴晒、下雨、灰尘等)的因素对设备造成损伤。通常,需要安装在较低位置的设备均通过厂房内设置的运输孔被运送到Om层以下的位置,而需要安装在Om层以下位置的设备,通常为尺寸较大的设备,因此,设置在厂房地面上的运输孔尺寸也较大。且核电设备安装厂房内设备较多、布局紧密,因此厂房内不会安装有吊车等大型起吊设备,因此设备在厂房内的运输较为困难。
[0003]设备运输至厂房门口后,通过铺设在厂房门口的滚杠,被钢丝绳和卷扬机牵引至厂房内运输孔处,然后通过吊装等方式将设备运送到安装层。而厂房内运输孔的尺寸较大,会影响到设备在厂房内的运输,因此在设备从厂房门口运输至运输孔处并经过运输孔前,应先使用若干工字钢并排铺设在运输孔上方,将该运输孔完全遮盖起来,然后在工字钢上铺设木跳板,再在运输孔外的底面铺设木跳板一直延伸到厂房门口并使运输孔外的木跳板的高度与运输孔上的木跳板高度一致,最后再敷设滚杠进行设备运输。但使用此方法进行设备运输,不仅浪费的大量的材料与人力,且如果设备需要经过运输孔运送到Om层以下,那么就需要先将设备运输到运输孔上方,然后利用运输孔上方布置的吊索具将设备吊起,再将铺设在运输孔上的木跳板和工字钢移开,使运输孔完全打开,才能将设备运输至下层房间,最后还要重新对运输孔进行铺设恢复,再对剩余设备进行运送,该方法导致运输吊装程序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使用更多的材料,致使运输效率低下,且设备在运输孔上方被吊起,工作人员在移开敷设在运输孔上的木跳板和工字钢时,若将设备吊起高度过低会影响工作人员对木跳板和工字钢的移开操作,但若将设备吊起高度较高,则很有可能出现设备坠落砸伤工作人员以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且使用滚杠运输需大量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滚杠,安全系数低,易对工作人员产生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传统运输方式在向设置有运输孔的厂房内运输设备时带来的效率低,人力物力投入大,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输工装,该运输工装包括运送部分和牵引部分:
[0005]所述运送部分包括轨道、坦克小车以及连接梁,所述轨道的数目为两根,分别设置在运输孔两侧的地面上并延伸至厂房门外;所述坦克小车的数目为所述轨道数目的整数倍,并均匀架设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连接梁将同排并列前进的两坦克小车连接在一起;[0006]所述牵引部分包括卷扬机,钢丝绳以及定滑轮。所述卷扬机设置在厂房内大门的一侧,所述定滑轮设置在与厂房大门正相对的墙壁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运送装置,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卷扬机相连。
[0007]当运送设备体积较小时,可采用一根连接梁连接两个坦克小车,两个坦克小车分别架设在两根轨道上的结构来进行运送。而当设备体积较大时,可以采用6、8、10……等偶数个坦克小车平均分布在两根轨道上的结构来进行运送。
[000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运输工装对需要安装在厂房内的设备进行运送时,首先应通过吊车将运送到厂房门口(Om层)的设备放置在所述运输工装的连接梁上,然后将钢丝绳的一端从卷扬机上扯出,穿过定滑轮,与连接梁相连,再启动卷扬机,将设备牵引至安装位置附近进行安装。若该设备需安装在Om层以下,则先将放置在运送部分上的设备牵引至运输孔处,使用手拉葫芦等吊装设备将设备吊起,然后移开坦克小车和连接梁,使运输孔完全暴露出来,再将被吊起的设备缓慢运送至Om层以下并进行安装。
[0009]使用本实用新型运输工装,不仅能够节约运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各部分构件可重复利用,降低了运输成本,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0010]优选地,所述运送部分还包括小车车架,所述小车车架为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梁的上方。所述小车车架将所述运送部分的所有坦克小车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坦克小车能够同步运动,避免了由于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坦克小车运动不同步,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1]优选地,所述轨道为槽钢结构。所述轨道设置为槽钢结构,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所述坦克小车在所述轨道内能够直线前进,避免了设备在牵引过程中出现跑偏的可能,增强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2]优选地,所述牵引部分还包括导向滑轮,所述钢丝绳从所述卷扬机上牵引出来,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滑轮和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连接梁连接起来。所述导向滑轮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定滑轮的墙壁相垂直的一侧墙壁上,且与所述卷扬机位于厂房大门的同一侧,也可以设置在设置有定滑轮的墙壁上并与所述卷扬机位于厂房大门的同一侧,还可以设置在厂房Om层的运输孔上方的厂房顶部上,只需保证所述导向滑轮改变所述钢丝绳的位置后,所述钢丝绳在牵引过程中不会对设备造成干扰即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工装设置在厂房内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一种运输工装,该运输工装包括运送部分I和牵引部分2。
[0015]运送部分I包括轨道101、坦克小车102、连接梁103以及小车车架104,轨道101为槽钢结构,其数目为二,分别设置在运输孔3两侧的地面上并延伸至厂房门外;四个坦克小车102均匀架设在轨道101上,每个轨道101上均设置有两个坦克小车102,四个坦克小车102的连线为矩形;连接梁103将同排并列前进的两坦克小车102连接在一起,小车车架104为框架结构,设置在连接梁103的上方,将四个坦克小车102连接在一起,使这四个坦克小车102能够同步运动。当需要运送的设备体积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根连接梁103连接两个坦克小车102,两个坦克小车102分别架设在两根轨道101上的结构来进行运送。而当设备体积较大时,可以采用6、8、10……等偶数个坦克小车102平均分布在两根轨道101上的结构来进行运送。
[0016]牵引部分2包括卷扬机201,钢丝绳202、定滑轮203和导向滑轮204。卷扬机201设置在厂房内大门的一侧,定滑轮203设置在与厂房大门正相对的墙壁上,导向滑轮204设置在与设置有定滑轮203的墙壁相垂直的一侧墙壁上,且与卷扬机201位于厂房大门的同一侧,以避免钢丝绳202在牵引过程中对设备造成干扰;钢丝绳202的一端连接运送部分I的连接梁103,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203、导向滑轮204与卷扬机201相连。导向滑轮204还可以设置在设置有定滑轮的墙壁上并与所述卷扬机位于厂房大门的同一侧,或者设置在厂房Om层的运输孔上方的厂房顶部上,只需保证导向滑轮204改变钢丝绳202的位置后,钢丝绳202不会对运送的设备产生干扰即可。
[0017]当设备被运送到厂房门口时,使用设置在厂房外的吊车将该设备吊起放置在小车车架104上,然后启动卷扬机201,将设备运送至安装位置。若被运送的设备需安装在厂房Om层以下,则先使用卷扬机将该设备牵引至运输孔3正上方,然后使用手拉葫芦等工具将该设备吊起,再将坦克小车102等工具移开,使运输孔3完全暴露出来,最后将吊起的设备缓慢下降,运输至Om层以下。
[0018]使用本实用新型运输工装,通过卷扬机牵引直接将设备运送至厂房内,减少了敷设滚杠的时间,同时无需对运输孔进行覆盖,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运输工作的运输效率。且将设备运往Om层以下时,工作人员无需在吊起的设备下方拆除覆盖运输孔的材料,只需移走运输小车即可将运输孔暴露出来,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同 时,本实用新型运输工装各部分制作成本较低,且能够重复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该运输工装包括运送部分和牵引部分: 所述运送部分包括轨道、坦克小车以及连接梁,所述轨道的数目为两根,分别设置在运输孔两侧的地面上并延伸至厂房门外;所述坦克小车的数目为所述轨道数目的整数倍,并均匀架设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连接梁将同排并列前进的两坦克小车连接在一起; 所述牵引部分包括卷扬机、钢丝绳以及定滑轮,所述卷扬机设置在厂房内大门的一侧,所述定滑轮设置在与厂房大门正相对的墙壁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梁,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卷扬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部分还包括小车车架,所述小车车架为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梁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槽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分还包括导向滑轮,所述钢丝绳从所述卷扬机上牵引出来,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滑轮和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连接梁连接起来。
【文档编号】B66C19/00GK203794487SQ20142021522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超, 程刚, 杨祥福, 叶旭, 李其敏, 黄天顺 申请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