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复合修饰剂负载热解石墨电极电致化学发光行为测定药物中苦参碱含量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863430阅读:来源:国知局
1111〇1/1、0.1111〇1/1或1.0111〇1/1,一般多壁碳纳米管溶液的 浓度选择为O.OOlmol/L~l.Omol/l;相应的步骤(1)多壁碳纳米管纯化的过程中,配制的多 壁碳纳米管溶液的浓度根据步骤(4)的需要确定。
[0034]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苦参碱在1.0X10-8~1.0X10-5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 度呈线性关系(r2=0.9938),检出限(S/N=3)为8.16 XlO-lOmol/L。连续平行测定1.0X10-5 mo 1 /L的苦参碱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 )为4.25%。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 验,回收率在97.25~104.80%之间。本方法用于苦参碱栓的测定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 度,且线性范围宽和检出限低,同时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且实现了联化晚钉的重复使用, 从而解决了发光试剂不断消耗带来的分析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0035] 采用本发明如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样品分析:取1粒苦参碱栓(规格:50mg/粒), 超声溶解于5mL O.lmol/L盐酸,并添加去离子水超声溶解,经反复冲洗过滤后定容于lOOmL 栋色容量瓶中,后依据所需测量浓度进行稀释,并于25Γ进行标准品回收分析和样品测定, 其中回收率为97.25%~104.80%,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36] 表1样品测定及回收率试验(n=5)
本发明W热解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将Ti02 sol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制备了Silica sol / MWCNTs- ZnO@Ag / Ti02 sol复合物,基于该复合材料负载联化晚钉研制的固体电 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良好的ECL行为。Ti02 sol的加入改善了修饰膜的稳定性,而MWCNTs- ZnO@Ag加入明显提高了传感器的催化活性和灵敏度。通过对联化晚钉的固定,实现了联化 晚钉的循环使用,降低分析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灵敏度。该传感器用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苦 参碱栓具有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检出限低等特点。
[0037] 本发明的研究过程如下: 1、苦参碱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 1.0 X 1〇4 mol/L的苦参碱在支持电解质抑=8.5的0.2 mol/L憐酸 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当电位从0.2 V扫向1.25 V时,电化学发光图上没有观察 到发光信号,因此苦参碱在热解石墨电极上不产生电化学发光。
[003引2、苦参碱对Ru(bpy)32+增敏作用 实验分别考察了 Ru(bpy)32+电化学发光及苦参碱对Ru(bpy)32+的增敏作用(如图2所 示)。其中,图2中a为修饰电极中Ru(bpy)32+在1.0X 10-5 mol/L苦参碱溶液中电化学发光行 为;图2中b为苦参碱-Ru(bpy)32+体系在裸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图3中C为修饰 电极中Ru(bpy)32+在空白溶液中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0039] 由图2中a和C分析可知,在Ru(bpy)32+空白试验中,由于Ru(bpy)32+煙灭发光机理, 其电化学发光强度值较弱,但当1.0Χ10-5 mol/L的苦参碱与Ru(bpy)32+构成苦参碱-Ru (bpy)32+体系时,在修饰电极和裸电极上均有较强的电化学发光,苦参碱对Ru(bpy)32+的电 化学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同时,与裸电极相比,苦参碱-Ru(bpy)32+体系在修饰电极上 不但有更强的发光信号,且可W实现重复测定,有利于节约Ru(bpy)32+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0040] 3、缓冲体系及抑值对E化的影响 缓冲体系及pH值对胺类-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发明考察了 0.2 mol/L 也B03-0.05 mol/L Na2B4〇7. 10也0缓冲体系(BBS)和0.2 mol/L Na2册04-0.3 mo 1/L化也P〇4缓冲体系(PBS)对苦参碱-Ru(bpy)32+体系的ECL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如图3 所示)。结果表明,在修饰剂(Silica sol、Ti〇2 sol、MWCNTs(lmol/L)-ZnO@Ag、Ru(bpy)32+ (1.OX 10-3 mol/L)体积比为1:2:1:1)用量为化L条件下,憐酸盐缓冲液作为支持电解质时 的发光强度相对高于棚酸盐缓冲体系,且pH 8.5的憐酸盐缓冲液作为支持电解质时,体系 的发光强度较稳定。因此,实验选择pH 8.5的憐酸盐缓冲体系。
[0041] 4、修饰量的选择 修饰剂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覆盖量对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有重要影响,试验考 察了修饰量在1~4化之间对E化的影响。图4表明,在Silica sol、Ti化sol、丽CNTs(lmol/ L)-ZnO@Ag、Ru(bpy)32+(l .OX 1〇-3 mol/L)体积比为1:2:1:1条件下,苦参碱-Ru(bpy)32+体系 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值随着工作电极表面覆盖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并在化L时出现最大值。运 可能是因为当修饰剂用量少时,电极表面负载Ru(bpy)32+的量相对较少,体系电化学发光值 低;而随着修饰剂用量的增多,电极表面膜厚度也不断增大,使电子在膜中的传递阻力变 大。
[0042] 5、Silica sol、Ti〇2 sol配比优化 作为成膜剂Silica sol、Ti化sol,其配比对电极的稳定性及苦参碱在该修饰电极上 对Ru(bpy)32+的增敏作用有重要影响。为更直接反应Silica sol、Ti化sol对修饰电极性能 的影响,试验W乙醇代替丽CNTs-ZnO@Ag溶液,而对Silica so巧日Ti化sol的空白样则W水 代替。通过分析对修饰电极ECL强度和稳定性,研究了不同Silica sol、Ti化sol配比对修 饰电极ECL性能影响(图5)。图5中a表明,当无 Ti〇2 sol时,苦参碱-Ru(bpy)32+体系在修饰电 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初值较强,而随测定次数增加,电化学发光强度呈先迅速下降后逐步平 稳趋势。运可能是因为第1次测定时由于部分Ru(bpy)32+附着在修饰电极表面,体系有相对 较强的ECL响应,而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由于Silica sol成膜时存在收缩大、易龟裂的缺 点,负载在修饰电极膜中Ru(bpy)32+会部分溶出,使测定初期体系电化学发光强度下降明 显,而当Ru(bpy)32 +溶出不明显时电化学发光强度趋于稳定。同样,因初期测定时Ru (bpy)32+附着在修饰电极表面,b和C也均表现出第1次测定时电化学发光强度相对较强,但 与a不同的是,由于Ti化sol膜较为致密,不利于电极表面与溶液间的电子传递,从而影响 E化强度。所Wc与a相比,由于未渗Silica sol,修饰电极表面电子传递速度受阻,使体系 E化强度相对较差,但测定时稳定性较好;当Silica sol、Ti化sol复配时,不但有利于改善 E化强度,而且修饰电极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故试验选用Si 1 i ca so 1与Ti化so 1体积比为 1:2。
[0043] 6、MWCTs渗量的选择 为探究MWCTs与Zn0@Ag对苦参碱-Ru(bpy)32+体系ECL强度的协同作用,考察了不同 丽CTs渗量下对该体系E化的影响(如图6所示)。试验得知,在0~1. Omol/L之间,体系E化强 度随着MWCTs摩尔浓度增加呈先增后减,并在I.OXICT2 mol/L时达最大值。与本节5(Silica sol、Ti化sol配比优化)相比可知,MWCTs与化0@Ag均有较好的电催化效果,但当MWCTs渗量 较大时,对体系E化强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本试验选用1.0X 1〇-2 mol/L丽CTs 为修饰电极的浓度。
[0044] 7、Ru(bpy)32+浓度的选择 在制备Silica sol / MWCNTs-Zn0@Ag / Ti〇2 sol - Ru(bpy)32+修饰金电极时,作为 修饰剂和发光试剂的Ru(bpy)32%其浓度对苦参碱-Ru(bpy) 32+体系在工作电极上的电致化 学发光行为有很大影响。研究通过考察1.0X10-4mol/レ1.0X10-2mol/mmol/L范围内Ru (bpy)32+浓度对测定体系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如图7所示)。试验表明,Ru(bpy)32+浓度 对苦参碱-Ru(bpy) 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有显著影响,且体系电化学发光峰值随Ru (bpy)32+浓度增大而增加。为节约Ru(bpy)32+、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为实现最佳信噪比,故试 验选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