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5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制剂的制作方法新制剂;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和驱虫剂组合物,特别是指有效成分(A)混合有增效剂(B)的组合物,所述增效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例如抑制昆虫的解毒机制。基于聚酯、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的微胶囊新制剂已经被描述,在!其中(A)和(B)的效力通过两个组分的不同释放时间而进一步增强,在其中组分(A)的平均释放时间[t^]相对于组分(B)的平均释放时间[t(B)]而言被延时一个时间间隔At=[t(A)]-[t(B)],所述时间间隔为1-12小时,优选为2-10小时。所述的新制剂在对抗对于组分(A)的生物活性具有抗药性的有害物种上比已经商业可购的制剂更有效。
背景技术
:对于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和驱虫活性的耐药性和抗药性问题是非常严重并且越来越重要,其使得对有害物种(昆虫、螨虫、真菌、蜗牛、蠕虫)的控制和根除越来越困难,因此在农业、兽医、家庭卫生以及制成品中对其防护越来越必要。许多有害物种已经增强其天然抵抗力和免疫系统以对抗其所接触的毒物,这使得要实现对其根除必须加大剂量或者连续使用新的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或驱虫剂,这必然带给整个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食物链更大的风险和损害,并且增加费用。己经有广泛报道使用胡椒丁醚(PBO)及其类似物、芝麻酚、增效炔醚、MGK264和DEF可以在体内和/或体外增加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和驱虫活性,这或者是通过抑制特定昆虫代谢酶在解毒和抗药中的活性或者是通过其它作用机制[参见GunningR.V等.,"胡椒丁醚",P215-225,学术出版社(1998);BenchaouiH.A.等J.Pharm.Pharmacol.1996,48,753-759;WenZ.等,Pest.Science1997,49,367-371;ZhaoJ-ZJ.Econ.Entomol.2000,93,1508-1514;NishiwakiH.等,J.Pest.Science2004,29,110-116以及专利申请DE4426942,EP617890]。为了更好证明增效活性(特别是在有害物种具有最大耐药性情况下)已有建议在有效成分前不同时间施用增效物或者用有效成分重复处理;用增效化合物预处理是特别有效的,随后的有效成分作用在己经敏感化的有害物种上,由于其自身的防御能力已经弱化,因此更有效。与两个化合物的单一制剂相比分别施用制剂并不特别实用并且不经济。同样在文献和专利申请中描述了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和驱虫剂,这些制剂是基于聚合物的微胶囊,所述聚合物例如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者尿素甲醛聚合物,并且描述了相应的制备工艺[参见GimenoM.,J.Environ.Sci.Health,1996,B31(3),407-420,FinchCA."封装和受控释放",专刊,皇家化学学会1993,138,1-12以及专利申请EP183999,WO03/051116,US2003/0119675,US2002/0158356Al,WO00/04776,EP322820]。所述制剂的目的在于更好的稳定性,通过缓释延长生物活性并相应的减少副作用,降低对操作者、其它动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等的毒性。尽管这类制剂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已经已知,为了己经建立的目标,仍然有必要调整封装系统的特性。一些基于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基于尿素甲醛聚合物等聚合物的有效成分微胶囊(可选地结合有未封入胶囊的或者单独封装的增效剂)的使用已经被描述[ZA8700881,DE3708671],而在单层或多层微胶囊中同时含有杀虫剂有效成分(A)增效化合物(B)已经在WO97/14308中列举并被要求权利,然而与没有增效化合物的同样微胶囊产品相比并没有生物活性的改进。先前的文献,即使将其结合,也不能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任何有用的信息来制备本发明的新制剂,也没有暗示所述制剂相比于同时施用的组分(A)和(B)混合物的在用于农业、兽医、家庭卫生或者保护制成品的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或驱虫活性的令人惊讶的效果。本发明可以克服己知技术的缺点并改善商业已知有效成分单一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耐药性有害物种时。
发明内容本发明涉及新制剂,特征在于存在两种组分,其中组分(A)具有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或驱虫活性,另一组分(B)对于前一组分具有增效活性,其中组分(A)的平均释放时间[t(A)]相对于组分(B)的平均释放时间[t(B)]延时了l-12小时(优选2-10小时)的时间间隔At^t(A))]-[t(B)]。本发明还涉及其在农业,兽医,家庭卫生或制成品中清除有害物种的用途。新制剂是根据下述已知的工艺来制备(除了已经引述的科技和专利文献,还参见下述专利和专利申请US3577515,US4280833,US4285720,US2002/0158356其教导也结合在此)。a)在多层体系内的组分(A)和(B)的各自微胶囊,这是基于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其中组分(A)与组分(B)相比位于胶囊的更内部,并通过一个适宜厚度的聚合物层与后者分开(如图l所示);b)如图2所示的基于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的适宜厚度的单层体系内的含这两个组分的微胶囊,与含有额外量组分(B)的速释乳剂/微乳剂结合。当聚合物是聚脲,工艺如下-a)—个含有将要被装入胶囊的单一组分(A)或者组分(A)+(B)的油相,如果有效成分是固体还可有溶剂(例如芳烃溶剂油Solvesso200),和一个溶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例如木质素磺酸盐)的水相中的单一聚异氰酸酯或者不同量的不同聚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b)然后添加引发聚合反应的聚胺(例如六亚甲基二胺)或者加热以引发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水解在加热条件下随后自縮合c)由聚脲壁组成的胶囊就这样形成了,在其中存在单一组分(A)或者组分(A)+(B)d)当胶囊只含有组分(A)时,重复操作这样新的聚合反应发生,这时含有组分(B)以形成多层胶囊如图l所示。另外,如果单层胶囊已经含有两个组分(A)和(B),由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形成的含有速释组分(B)的乳剂/微乳剂被添加以便形成所需制剂(图2)。通常组成胶囊壁的材料占胶囊重量的5%-30%。当聚合物是聚酰胺,工艺如下a)含有单一组分(A)或者组分(A)+(B)的油相将被装入胶囊,如果有效成分是固体还可有溶齐'」(例如Solvesso200),以及单一酰基氯(例如癸二酰氯)或者不同量的不同酰基氯混合物被溶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例如木质素磺酸盐)的水相中b)聚胺或聚氧化烯聚胺(例如JeffamineD-230)单独或混合有其它氨或胺或无机碱被添加以中和聚合反应中形成的酸c)这样通过连续或非连续工艺由聚酰胺壁组成的胶囊形成了,在其中存在单一组分(A)或者组分(A)+(B)。d)当胶囊只含有组分(A)时,重复操作这样新的聚合反应发生,这时含有组分(B)形成多层胶囊如图l所示。另外,如果单层胶囊已经含有两个组分(A)和(B),由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含有速释组分(B)的乳剂/微乳剂被添加以便形成所需制剂(图2)。以相似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胶囊聚合物单体前提可以形成具有聚酯,、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膜的胶囊。通过调整共聚单体数量的相对比例以及被装入胶囊的物质的量同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量的相对比例,胶囊膜的厚度和结构可控。用于这个目的的其它参数包括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溶剂的量,适量聚合反应抑制剂的使用,添加聚合物交联物质。随后装入胶囊的物质的释放时间可控,对于本发明最重要的是,组分(A)的平均释放时间[t(A)]相对于组分(B)的平均释放时间[t(B)]被延一个时时间间隔At=[t(A)]-[t(B)],所述时间间隔为1-12小时,优选为2-10小时。"平均释放时间[t(A))]"是指微胶囊中所存在的组分(A)总量的50%(重量)已经被释放的时间"平均释放时间[t(b))]"是指微胶囊中所存在的组分(B)总量的50%(重量)已经被释放的时间;在图2的实施例中,[t(b)]固定为0,这是因为速释乳剂/微乳剂在施用后立即释放(B);速释乳剂/微乳剂中始终含有50%或更多的总(B)存在于制剂中,因此[t(b)]在图2中不能高于0;相应的在图2中[t(B))]=0,At=[t(A)]。术语"速释"是用来突出乳剂/微乳剂的标准行为,同正常溶液相比其不会导致乳化的有效成分的任何可感知的缓释,;因此没有特别要求来制备组分(B)的速释乳剂/微乳剂,其可以通过制备乳剂/微乳剂的标准工艺而得。本发明的微胶囊在湿润下是稳定的;当微胶囊开始干燥时微胶囊壁崩解,随后迅速开始释放。如前所述当溶液被移除后微胶囊立即开始释放(也就是典型的当制剂被施用/喷洒,例如到植物上,在地上,在空气中等等)。这样前述的At相当于实际施用到植物和昆虫的时差。t(a)和(b)的确定可以如下所述。一等分的微胶囊悬浮液被迅速置于一系列玻璃盘上;装载的玻璃盘保持在标准环境条件下不同时间;在每次时间终点,相应的玻璃盘用(A)或(B)的溶剂清洗,所述溶剂不是微胶囊壁的溶剂(典型为己垸);这样只有已经释放的组分被提取用来量化,例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50%释放(与微胶囊所装载的总(A)或(B)相比)相应的时间表示为t(A)或t(B)。其它已知技术例如电子显微镜可以确定微胶囊的平均直径为1-100微米,优选小于50微米。对于用同一活性物质处理具有抗药性的有害物种而言新制剂特别有效,等量有效成分下,同以混合物形式或分别与同一聚合物材料成微胶囊或成为联合微胶囊但具有相同释放时间的组分(A)和(B)相比,本发明制剂对有害物种具有更高死亡率。图1显示多层体系下组分(A)和(B)分别形成微胶囊;图2显示所有组分都位于单层体系的微胶囊中,具有适当的厚度并与含有额外量的组分(B)的速释乳剂/微乳剂结合。具体实施例方式组成微胶囊的聚合物可以是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或基于尿素甲醛聚合物。聚合反应基于本领域人员已知的方法。适于本发明的有效成分(A)属于如下的化学品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有机磷酸酯、硫脲、其中存在l、2或3个氮原子的5元或6元杂环例如嘧啶、吡咯、咪唑、苯并咪唑、噻唑、吡唑、哒嗪、喹唑啉、噁二嗪、三嗪。特别优选为1)拟除虫菊酯,例如丙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丙炔菊酯、氯氰菊酯、a-氯氰菊酯、(3-氯氰菊酯、《-氯氰菊酯、Es生物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四氟苯菊酯、联苯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胺菊酯、炔咪菊酯、苯醚菊酯、卩-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醚菊酯、氟硅菊酯、除虫菊提取物及其混合物等,2)新烟碱类例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啉、噻虫嗪以及AKD1022;3)氨基甲酸酯例如抗蚜威、涕灭威、硫双威、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残杀威;4)有机磷酸酯例如丙溴磷、乐果、氧化乐果、特丁硫磷、甲基谷硫磷、甲基嘧啶磷、甲基内吸磷、杀螟硫磷、敌百虫和马拉硫磷;5)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METI")例如喹螨醚、吡螨胺、唑螨酯、达螨酮和唑虫酰胺;6)杀真菌剂例如咯菌腈、克霉唑、抑霉唑和嘧霉胺;7)驱虫剂例如丙硫咪唑、甲硝唑、芬苯达唑、噻苯哒唑、克霉唑和吡喹酮;8)神经传导抑制剂例如茚虫威和氟虫腈;9)其它有效成分例如吡蚜酮、溴虫腈和啶虫丙醚。上述化合物中最优选的是丙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丙炔菊酯、氯氰菊酯、Es生物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四氟苯菊酯、联苯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醚菊酯、炔咪菊酯、苯醚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人-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啉、硫双威、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喹螨醚、达螨酮、咯菌腈、抑霉唑、嘧霉胺、芬苯达唑、克霉唑、吡喹酮、氟虫腈、吡蚜酮和啶虫丙醚。单体(即形成胶囊聚合物的组分)相对于将被装入胶囊的物质的量优选为1%-50°/。(重量比),更优选为2%-30°/。。对有效成分(A)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分是己知并己经使用的物质。优选的增效化合物(B)例如胡椒丁醚(PBO)及其类似物、芝麻酚、增效炔醚,MGK264和DEF,胡椒丁醚及其类似物和增效炔醚是优选的,胡椒丁醚是最优选的。增效化合物可直接使用,也可以是有添加剂的预制剂;例如商业可购的预制剂的例子是PB80EC-NF其含有88%胡椒丁醚和12%乳化剂(二烷基磺化琥珀酸单酯,即SOITEM)。组分(A)的量相对于组分B(总量,即包括与(A)共同装入胶囊的以及位于乳剂/微乳剂中的),为1%-1500%,优选2%-200%,更优选为5%-100%。乳化剂、紫外线稳定剂、抗氧化剂和其它对于有效成分活性为非特定的添加剂也可存在于前述制剂中。所述添加剂相对于胶囊聚合物的量优选为0%-30%(重量比),更优选为1%-15%。所述添加剂的量同样包括存在于有效成分所用的预制剂中的添加剂。可用乳化剂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二垸基磺化琥珀酸单酯、木素磺酸盐、磷脂、聚乙二醇。可用紫外线稳定剂例如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苯甲酮,4-羟基-2,2,6,6-甲基哌啶癸二酸酯。可用抗氧化剂例如2,6-二-叔丁基-1-羟基-甲苯。对于本发明的制剂,其中增效化合物也表现为乳剂/微乳剂,后者可以与微胶囊中的相同或不同。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为固体、油性固体/悬浮剂组合物或者均一乳剂/微乳剂,所述组合物可以溶解或者完全乳化在水或者可与水混溶的溶剂的水溶液中。所述制剂可以直接使用或者预乳化在水或与水混溶的溶剂的水溶液中再使用,所述溶剂例如Cl-4的醇;所述水混溶溶剂的量为0%-99%,优选为0-60%(重量比)。制备微胶囊的工艺,形成前述组合物的基础是使用本质上已知的工艺。更特别的,制备微胶囊的工艺可以根据工艺(i)和(ii)分别所示的方法中一个。工艺(i)(多层微胶囊)(图1):a)含有组分(A)的水性微胶囊悬浮液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的,所述反应是在水/油混合物中,在所需要量的组分A,表面活性剂和必要量适当用于形成胶囊的聚合物单体和共聚单体存在下进行的;b)组分(B)和进一步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适当的成胶囊聚合物单体和共聚单体被添加到步骤(a)所得的浓縮的水性微胶囊悬浮液中,后者被进一步装入胶囊。c)步骤(b)所得微胶囊可以被恢复并保存在水或任何其它适当的溶剂中,所述溶剂不溶解微胶囊壁,或者位于含有进一步量的组分B的乳剂/微乳剂中。工艺(ii)(单层微胶囊)(图2):a)含有组分(A)和(B)浓縮的水性微胶囊悬浮剂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的,所述反应是在水/油混合物中,在所需要量的组分(A)和B,表面活性剂和必要量适当用于形成胶囊的聚合物单体和共聚单体存在下进行的b)乳化/微乳化的组分(B)(占最终制剂中总(B)量的至少50%的B存在于乳剂/微乳剂中)和其它用于特定应用的添加剂被添加到步骤(a)所得的浓縮水性微胶囊悬浮剂中,以获得图2中制剂组合物,以备使用。存在于胶囊中的组分(B)对于应用有多种用途例如对于相同的胶囊膜更精确调整组分A的释放时间;使得初始接触组分B有抗性的有害物种敏感化;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两种不同增效剂。如前所述所述制剂进一步包括的其它组分可以在使用前混合成固体或乳剂/微乳剂。本发明进一步的内容是将所述制剂用于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或驱虫剂,用在农业、兽医、家庭除虫和制成品保护。制备制剂特征在于存在两种组分,其中组分(A)具有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或驱虫活性,另一组分(B)对于前述组分具有增效活性,提高其效力,且其中组分(A)的平均释放时间[t(A)]相对于组分(B)的平均释放时间[t(B)]延时了一个时间间隔At=[t(A)Ht(B)],所述时间间隔为1-12小时,优选2-10小时,与两组分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组分是直接使用或者分别形成微胶囊或者尽管形成联合微胶囊但具有相同释放时间)相比本发明的制剂具有明显的效力提升。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有效成分和增效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增强;在发明人做的比较试验中,所述的增强被发现超过了50%;因此效果很重要。活性的增强导致了工业上的明显优点例如,使用同样的有效成分,组合物可以获得更好的活性;或者使用较少的有效成分达到与已知组合物等效作用;使用较少量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减少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冲击,并能减少最终组合物的体积/重量比,便于操作者使用这些制剂。因此本发明的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或驱虫剂制剂是意想不到的,与已知制剂相比具有更高效力更低成本。下面的例子举例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试验部分例1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联苯菊酯+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由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联苯菊酯+胡椒丁醚(2%)水性悬浮剂和油/水(o/w)10%胡椒丁醚乳剂组成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已知。a)预混料A(浓縮的微胶囊悬浮剂)试剂-纯联苯菊酯20%胡椒丁醚0.2%溶剂(Solvesso200)20%VoronateM220(陶氏化学产品)2.87%六亚甲基二胺(40%)2.75%木质素磺酸盐1%Ca和Na可溶性盐9%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水补足100%在5(TC下含有将被装入胶囊的有效成分以及聚异氰酸酯的有机相在剧烈搅拌下被迅速分散在含有木质素磺酸盐的水相中。一旦实现相分散,搅拌放缓并且快速加入六亚甲基二胺。聚合反应迅速开设并被缓和。4小时s混合物在50'C维持搅拌4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并添加硅防沫剂、黄原胶和可溶性钙盐和钠盐,得到浓縮的微胶囊悬浮剂,其黏度为500-1000cps。b)预混料B胡椒丁醚(工业级)(95%)81%乳化剂(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9%工业级胡椒丁醚是混合有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组成的适当的乳化剂的。c)最终制剂贫预混料A10%预混料B13.1%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预混料A和其它组分被导入反应器。预混料B最后在充分搅拌下被加入以形成乳剂。这样所制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联苯菊酯滴度2%;胡椒丁醚滴度10%;密度1.01;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3-10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2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a-氯氰菊酯+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例1所述相同方法,由胡椒丁醚乳剂(18%)和在聚脲中一起成胶囊的a-氯氰菊酯+胡椒丁醚(组分为8%)水悬浮剂组成的制剂被制备,这是起始于含a-氯氰菊酯(15%)和胡椒丁醚(15%)的预混料Aand以及含胡椒丁醚(81%)的预混料B,得到最终组合物预混料A52.0%预混料B22.0%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这样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a-氯氰菊酯滴度8。/。;总胡椒丁醚滴度26%;密度1,04;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5-10微米;乳剂尺寸1画5微米例3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二嗪农+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如例1所述工艺,由胡椒丁醚乳剂(8%)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胶囊二嗪农+胡椒丁醚(分别为8%和16%)的水性悬浮液组成的制剂被制备,这是起始于含纯二嗪农(10%)和胡椒丁醚(20%)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81%)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预混料A80.0%预混料B9.9%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二嗪农滴度7,9%;总胡椒丁醚滴度24,1%,密度1,04;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4-12微米;乳剂尺寸l-5微米例4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啶虫脒+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1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由胡椒丁醚乳剂(15%)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微胶囊的啶虫脒+胡椒丁醚(5%)的水性悬浮液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备起始于含有啶虫脒(12%)和胡椒丁醚(0.4%)的预混料A以及含有胡椒丁醚(81%)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为预混料A42.0%预混料B18.5%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啶虫脒滴度4,9%;总胡椒丁醚滴度15%;密度1,02;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3-10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5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溴氰菊酯+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l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由胡椒丁醚乳齐^12%)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胶囊的溴氰菊酯+胡椒丁醚(分别为6%和12%)水性悬浮剂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备起始于含溴氰菊酯(12%)和胡椒丁醚(24%)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8in/。)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为预混料A50.0%预混料B14.8%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溴氰菊酯滴度5,9%;总胡椒丁醚滴度23,9%;密度1,06;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5-14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6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醚菊酯+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1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由胡椒丁醚乳剂(20%)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胶囊的醚菊酯+胡椒丁醚(20%)的水性悬浮液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备起始于含醚菊酯(98%)和胡椒丁醚(2.0%)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8P/o)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预混料A21.0%预混料B24.7%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醚菊酯滴度19,9%;总胡椒丁醚滴度20,4%;密度1,01;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5-10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7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z-氯氰菊酯+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1所述相同的工艺,制备由胡椒丁醚乳剂(15%)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胶囊的z-氯氰菊酯和胡椒丁醚(均10%)的水性悬浮剂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备起始于含2-氯氰菊酯(33%)和胡椒丁醚(33%)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81%)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预混料A33.0%预混料B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z-氯氰菊酯滴度9,9%;总胡椒丁醚滴度25,1%;密度1,02;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6-14微米;乳剂尺寸1國5微米.例8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喹螨醚+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1所述相同的工艺,制备由胡椒丁醚乳剂(30°/。)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胶囊的喹螨醚+胡椒丁醚(10%)的水性悬浮剂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起始于含喹螨醚al25%和胡椒丁醚al1%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al81%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预混料A40.0%预混料B37.0%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喹螨醚9,9%;总胡椒丁醚滴度30,3%;密度1,02;pH8-9;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3-10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9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达螨酮+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1所述相同的工艺,制备由胡椒丁醚乳剂(20%)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微胶囊的达螨酮+胡椒丁醚(5%)的性悬浮剂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起始于含达螨酮(16%)和胡椒丁醚(3%)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81。/。)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预混料A31.0%预混料B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达螨酮滴度4,9%;总胡椒丁醚滴度20,8%;密度1,03;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4-10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10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微胶囊的嘧霉胺+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使用与例1所述相同的工艺,制备由胡椒丁醚乳剂(20%)以及在聚脲中一体成微胶囊的嘧霉胺+胡椒丁醚(10%)的水性悬浮剂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备起始于含嘧霉胺(33%)和胡椒丁醚(3%)的预混料A以及含胡椒丁醚(8"/。)的预混料B,具有如下最终组分预混料A31.0°/。预混料B24.7%非离子聚合物分散剂2%抗霉剂0.1%硅防沫剂0.2°/。黄原胶0.15水补足100%所得制剂具有如下特性嘧霉胺滴度9,9%;总胡椒丁醚滴度20,8%;密度1,03;pH8-9;粘度200-8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4-12微米;乳剂尺寸1-5微米.例11制备基于在聚脲中成多层体系微胶囊的联苯菊酯和胡椒丁醚的制剂这里所述的基于图1的制剂的制备工艺,其中(A)是联苯菊酯,(B)是胡椒丁醚.使用例1所述的方法,含联苯菊酯的微胶囊浓縮剂的制备起始于如下试剂纯联苯菊酯20%溶剂(Solvesso200)20%VoronateM220六亚甲基二胺40%木质素磺酸盐可溶Ca和Na盐硅防沬剂黄原胶水2.87%2.75%1%9%0.2%0.1%补足100%所得微胶囊浓縮剂在50'C下,在剧烈搅拌下,被添加到含有胡椒丁醚、聚异氰酸酯以及二胺的有机溶剂,在水相中含有木质素磺酸盐,如下所示微胶囊联苯菊酯(20%)10%胡椒丁醚95%6,4%溶剂(Solvesso200)20%VoronateM2202.95%六亚甲基二胺40%2.81%木质素磺酸盐1%可溶Ca和Na盐9%硅防沬剂0.2%黄原胶0.1%水补足100%混合物在5(TC下维持搅拌4小时。最后所得微胶囊悬浮剂被加入硅防沫剂、黄原胶以及可溶钙盐和钠盐,得到多层微胶囊悬浮剂,其粘度600-1200cps。联苯菊酯滴度1,98%;胡椒丁醚滴度6,1%;密度1,07;pH8-9;粘度600-1200cps;微胶囊尺寸(平均直径)20-40微米。例12在室温下评估从聚脲微胶囊释放时间对有效成分和胡椒丁醚从聚脲微胶囊中释放出来的时间评估是这样实施的含有在聚脲中成胶囊的有效成分和胡椒丁醚以及微乳化的胡椒丁醚的制剂在20'C下用蒸馏水稀释,这样得到农业用稀释剂(例如20g有效成分/1000L水)。悬浮液搅拌以均一,抽取这样的样本100ml;搅拌保持均一的样本被分成4个25ml等份。三等份被同时转移到3个玻璃盘上,并分别保持在环境条件下1、2,、6小时。在每个暴露时间终点,相应的玻璃盘用固定量的正己烷(其溶解有效成分和胡椒丁醚但不溶解聚合物壁)。含有所有释放的有效成分和胡椒丁醚的有机相然后由HPLC分析,由此评估在给定时间点上的释放量。用于确定在时间0点释放量的第四等份被直接添加正己垸;含有全部立即来自制剂的胡椒丁醚(和可能的有效成分)的有机相被分离并由HPLC进行如上分析,以确定两组分的量。所得释放数据如下例1制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例2制剂时间(h)微乳化胡椒丁醚w、成微胶囊胡椒丁醚,M、a-氯氰菊酯w/、0■00110050302■100906湖100100例13死亡率测定用于测试杀虫剂对烟粉虱(白蛾)B型活性的"浸叶生物测定"与Cahill,M等,在Bull.Entomol.Res.85,181-187,1995所描述的相似。棉花(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在生长期间未施用杀虫剂。其叶子被切成圆盘形然后浸入杀虫剂水溶液中,所述杀虫剂含有0.01%艾格雷,然后在25i:下干燥。对照组叶片仅浸入在艾格雷和蒸馏水中。20个成年昆虫被置于受处理的棉花叶的小盘上。昆虫可以被饲养,最大死亡率在24和48小时评估。使用在例1中所制备的制剂,所得结果见表1。LC50%a丄^有效成分)和LC99%a.i显示杀虫剂使得被测昆虫达到最大死亡率50%和99%的量。作为对照,基于没有增效化合物(胡椒丁醚)的联苯菊酯所得到的数据,以及基于含有与例1中相同量的胡椒丁醚混合的市售联苯菊酯所得到的数据也列在同一个表中。数据表明例1的制剂更有效。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例1制剂0細0240,000权利要求1.制剂,其特征在于存在两个组分(A)和(B),其中(A)具有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或驱虫活性,且(B)对(A)具有增效活性,增强其效力,其中组分(A)的平均释放时间[t(A)]相对于组分(B)的平均释放起始时间[t(B)]被延时一个时间间隔Δt=[t(A))]-[t(B))],所述时间间隔为1-12小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时间间隔At为2-10小时。3.如权利要求1-2所述制剂,通过在多层体系中形成组分(A)和(B)的各自微胶囊而得,所述微胶囊基于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其中组分(A)相对于组分(B)处于胶囊的更内部,并通过适当厚度的聚合物层与后者分离。4.如权利要求1-2所述制剂,通过在单层体系中形成含全部组分(A)和(B)的微胶囊与含有额外量的组分(B)的速释乳剂/微乳剂相结合而得,所述微胶囊基于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5.如权利要求1-4所述制剂,其中生物有效成分属于下述化学品之一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有机磷酸酯、硫脲、其中存在1、2或3个氮原子的5元或6元杂环,所述杂环例如嘧啶、吡咯、咪唑、苯并咪唑、噻唑、吡唑、哒嗪、喹唑啉、噁二嗪、三嗪。6.如权利要求l-5所述制剂,其中所述生物有效成分选自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氨基甲酸酯、有机磷酸酯、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杀真菌剂、驱虫剂、神经传导抑制剂和其它针对有害物种的有效成分。7.如权利要求l-6所述制剂,其中所述生物有效成分选自丙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丙炔菊酯、氯氰菊酯、Es生物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四氟苯菊酯、联苯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醚菊酯、炔咪菊酯、苯醚菊酯、卩-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啉、硫双威、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喹螨醚、达螨酮、咯菌腈、抑霉唑、嘧霉胺、芬苯达唑、克霉唑、吡喹酮、氟虫腈、吡蚜酮和啶虫丙醚。8.如权利要求1-7所述制剂,其中增效剂(B)属于下述化学品之一含有至少一个芳香环或非芳香环或含磷衍生物的化合物,例如胡椒丁醚及其类似物、芝麻酚、增效炔醚、MGK264或S,S,S-三丁基硫磷酸酯(DEF)。9.如权利要求1-8所述制剂,其中所述增效剂(B)是胡椒丁醚、其类似物或增效炔醚。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制剂,其中构成胶囊壁的材料占胶囊重量的5%-30%。11.如权利要求l-10所述制剂,其中微胶囊的平均直径是1-100微米。12.如权利要求1-11所述制剂,其中微胶囊的平均直径是小于50微米。13.如权利要求l-12所述制剂,其中组分(A)的量相对于组分(B)的总量为1%-1500%。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制剂,其中组分(A)的量相对于组分(B)的总量为2%-200%。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制剂,其中组分(A)的量相对于组分(B)的总量为5%-100%。16.制备如权利要求l-15所述制剂的方法,特征在于(i)制备包含组分(A)的微胶囊(ii)将步骤(i)所得微胶囊在适当量的组分(B)存在下进一步成胶囊。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中在步骤(i)和(ii)中,构成微胶囊壁的材料是聚脲,所述微胶囊在将被装入胶囊的材料存在的情况下按下述反应形成(a)聚异氰酸酯单独或混合有不同量的其它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b)聚胺,或作为步骤(b)的可替代方法加热以促使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水解随后在加热条件下自縮合。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中在步骤(i)和(ii)中,构成微胶囊壁的材料是聚酰胺,微胶囊在将被装入胶囊的材料存在的情况下按下述反应而得(a)多功能酸酰氯例如癸二酰氯,单独或混合有其它不同量的多功能酸酰氯,(b)聚胺或聚氧化烯聚胺单独或混合有氨或其它胺或无机碱用以中和聚合反应中形成的酸。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中在步骤(i)和(ii)中构成微胶囊壁的材料是聚酯、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或尿素甲醛聚合物。20.制备如权利要求l-15所述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制备包含组分(A)和(B)的微胶囊(ii)将所得微胶囊分散在额外量组分(B)的乳剂/微乳剂中。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方法,其中在步骤(i)中构成微胶囊壁的材料是聚脲,微胶囊在将被装入胶囊的材料存在的情况下按下述反应而得(a)聚异氰酸酯单独或混合有不同量的其它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b)聚胺,或作为步骤(b)的可替代方法加热以促使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水解随后在加热条件下自縮合。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方法,其中步骤(i)中构成微胶囊壁的材料是聚酰胺,微胶囊在将被装入胶囊的材料存在的情况下反应而得(a)酰氯,例如癸二酰氯,单独或混合有不同量的其它酰氯,(b)聚胺或聚氧化烯聚胺单独或混合有氨或其它胺或无机碱以中和聚合反应中形成的酸。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方法,其中在步骤(i)中,构成微胶囊壁的材料是聚酯、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或尿甲醛聚合物。24.根据权利要求16-19所述方法制得的制剂。25.根据权利要求20-23所述方法制得的制剂。26.含有如权利要求1-25所得制剂的组合物,用作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或驱虫剂。27.用于清除昆虫、螨虫、真菌、蜗牛或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26所述制剂或组合物处理需要处理的物质。28.如权利要求1-26所述制剂或组合物,用作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蜗牛剂或驱虫剂。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新制剂,特征在于存在两种组分,其中一个组分(A)具有杀虫、杀螨、杀真菌、杀蜗牛或驱虫活性,另一组分(B)具有增效活性可增强前者效力,其中组分(A)平均释放时间比组分(B)的平均释放时延后1-12小时。所述制剂的制得是通过a)在特定聚合物多层体系中分别隔离组分(A)和(B)的微胶囊,其中组分(A)比组分(B)位于胶囊更内部,通过适当厚度的聚合物层与组分(B)隔离(图1);b)在单层体系内形成所有组分的微胶囊(图2),与含有额外量的组分(B)的速释乳剂/微乳剂结合。文档编号A01N25/28GK101163401SQ200680013465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申请日期2006年4月20日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发明者伊丽萨·卡帕雷拉,奥莱斯特·皮科洛,瓦雷里奥·波扎塔申请人:恩德拉(共同)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