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76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尤其是以马铃薯渣和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培 养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农业生产技术领域中生产优质食用菌培养基的技术。食用菌 (edible fungi)是指能够被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 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 口蘑、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其中有羊肚菌、马鞍 菌、块菌等。在山区、林地中生长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侧耳、木耳、银耳、猴头、红菇和 牛肝菌等。在田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生长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 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 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 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 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中国的食用菌资源 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 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 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目前我国的食用菌产量居世界第一,食用菌 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起源于南美,块茎可供 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五位,总产 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 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 20%,蛋白质1.5 2.3%,脂肪0. 1 1. 1%,粗纤维0.6 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 113J,钙11 60mg,磷15 68mg,铁 0. 4 4. 8mg,硫胺素0. 03 0. 07mg,核黄素0. 03 0. llmg,尼克酸0. 4 1. lmg。除此以 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马铃薯渣是以马铃薯为原料进行发酵或马铃薯副产品生产加工后的下脚料;主要 含有水、细胞碎片、残余淀粉颗粒和薯皮细胞或细胞结合物。其化学成分包括淀粉、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游离氨基酸、寡肤、多肤和灰分。有些资料还认为含有阿拉伯半乳糖。其成 分与含量在不同的资料中略有不同,但可以肯定其中的残余淀粉含量还是很高,纤维素、果 胶含量也较高。目前,对马铃薯渣的再利用主要是通过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提取膳食纤维、提取 果胶等。就目前对马铃薯渣利用情况来看,无论是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还是提取天然产物 都在生产实际中难以广泛应用,其瓶颈主要是生产成本高、技术复杂、脱水困难以及用量少,导致大量马铃薯渣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原料预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晾干并用用粉碎机将其粉碎,粉碎后秸秆的长度 为 lcm ;(2)原料的配比混合将鲜马铃薯渣含水量为80%与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按照干 重计质量配比为3-5 7-5,添加2%的石膏或碳酸钙和0. 多菌灵粉或0. 甲基托布 津等杀菌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勻,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混合后物料的PH值为6-8 ;(3)培养基的包装制备将上述两个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料,用机械或人工装袋 方式灌入规格为17cmX35cmX0. 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袋高为17_23cm ;(4)培养基的灭菌处理用常温常压灭菌8-12小时或者高压灭菌2-3小时,得到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 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对马铃薯渣制备生产方法简单、实用,“先治污,后利用”的处理模式,根 据食用菌的生长和所需营养特性,将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两种农副产品下脚料科学复配 成培养基,用于食用菌的栽培与生产,将马铃薯渣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既解决了马铃薯 渣的处理问题又提供了生产优质食用菌的培养基,并在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环 境污染;(2)本发明以农副产品下脚料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工艺优化后以一 定比例混合,生产优质食用菌培养基,替代传统食用菌培养基生产原料(主要是木屑等), 在降低培养及原料成本50%以上的基础上,缩短培养时间10% _20%,并且与传统培养基 相比在产量上持平或者达到增产的效果,在品质上保持优良;(3)以平菇为例,用传统的木屑与麸皮等做为培养基,培养时间为40-45天,每kg 产平菇1-1. 5kg,本发明20-30天以菌袋中培养基干重计,每kg产平菇1-1. 5kg。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1)原料预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晾干并用用粉碎机将其粉碎,粉碎后秸秆的长度 为lcm左右;(2)原料的配比混合将鲜马铃薯渣含水量为80%与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按照干 重计质量配比为3-5 7-5,添加2%的石膏或碳酸钙和0. 多菌灵粉或0. 甲基托布 津等杀菌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勻,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混合后物料的PH值为6 ;(3)培养基的包装制备将上述两个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料,用机械或人工装袋 方式灌入规格为17cmX35cmX0. 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袋高为17cm ;(4)培养基的灭菌处理
用常温常压灭菌8小时或者高压灭菌2小时,得到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 料的食用菌培养基产品。本发明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用于平菇、香菇、金针菇、 鸡腿菇、猴头菇、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蟹味菇、白灵菇、黑木耳、银耳等食用菌类的栽培。实施例2、(1)原料预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晾干并用用粉碎机将其粉碎,粉碎后秸秆的长度 为lcm左右;(2)原料的配比混合将鲜马铃薯渣含水量为80%与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按照干 重计质量配比为3-5 7-5,添加2%的石膏或碳酸钙和0. 多菌灵粉或0. 甲基托布 津等杀菌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勻,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混合后物料的PH值为8 ;(3)培养基的包装制备将上述两个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料,用机械或人工装袋 方式灌入规格为17cmX35cmX0. 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袋高为23cm ;(4)培养基的灭菌处理用常温常压灭菌12小时或者高压灭菌3小时,得到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 料的食用菌培养基产品。本发明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用于平菇、香菇、金针菇、 鸡腿菇、猴头菇、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蟹味菇、白灵菇、黑木耳、银耳等食用菌类的栽培。
权利要求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原料预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晾干并用用粉碎机将其粉碎,粉碎后秸秆的长度为1cm;(2)原料的配比混合将鲜马铃薯渣含水量为80%与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按照干重计质量配比为3 5∶7 5,添加2%的石膏或碳酸钙和0.1%多菌灵粉或0.1%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混合后物料的pH值为6 8;(3)培养基的包装制备将上述两个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料,用机械或人工装袋方式灌入规格为17cm×35cm×0.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袋高为17 23cm;(4)培养基的灭菌处理用常温常压灭菌8 12小时或者高压灭菌2 3小时,得到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它是将农作物秸秆晾干并用用粉碎机将其粉碎,粉碎后秸秆的长度为1cm,将鲜马铃薯渣含水量为80%与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按照干重计质量配比为3-5∶7-5,添加2%的石膏或者碳酸钙和0.1%多菌灵粉或0.1%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混合后物料的pH值为6-8,将上述两个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料,用机械或人工装袋方式灌入规格为17cm×35cm×0.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袋高约为17-23cm,用常温常压灭菌8-12小时或者高压灭菌2-3小时。本发明用于食用菌的栽培与生产。将马铃薯渣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既解决了马铃薯渣的处理问题又提供了生产优质食用菌的培养基。
文档编号C05G3/00GK101948355SQ20101029182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杨立宾 申请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