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所述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20~30份,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玉米芯,15~25份,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甘蔗渣,15~20份,长度小于5mm;豆粕,5~15份,颗粒度为5目~40目;玉米粒,10~20份,颗粒度为2~4mm;小麦粒,10~20份,颗粒度自然;碳酸钙,1份,颗粒度为60目以下;石灰粉,1份,颗粒度为60目以下。本培养基较常规配方相比,菌丝培养周期缩短18%,菌丝更加浓密健壮,出菇周期缩短5%,产量稳定提高5.5%。
【专利说明】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杏鲍菇是今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珍惜食用菌品种,特别是工厂化设施栽培。杏鲍菇的栽培周期和产量质量与配方密切相关,不仅是与营养指标而且与培养料的物理状态也密切相关,因此选择适合的材料非常重要,同时所选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合理搭配也同等重要,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生物转化率从而影响到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主要研究的就是材料种类、颗粒度和搭配关系。
[0003]目前,杏鲍菇的栽培配方各个地区和生产者不尽相同,大多选用的材料包括木屑、棉籽壳(皮)、玉米芯、甘蔗渣、豆杆粉、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石灰粉等,在配方比例上也相差比较大。配方比例木屑、玉米芯、甘蔗渣、豆杆粉在配方中占的比例一般接近,在25~30%之间;麸皮、玉米粉的比例接近,在10~20%之间,碳酸钙、石灰粉基本上在1%。(杏鲍菇栽培基质配方试验.王鹏,孙永涛.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第2期,2005年4月)。
[0004]尽管杏鲍菇栽培配方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配方都没有考虑材料本身的颗粒度大小以及各种材料不同颗粒度大小之间的搭配关系问题,从而严重忽略了根据配方配制出的培养料的物理状态。传统的配方只说明了材料种类和配方比例,忽略了材料来源不同,其颗粒度等物理指标和状态的差异,也忽略了颗粒度大小对生产过程和产出结果造成的影响,在不同颗粒度材料之间的搭配比例方面也没有予以关注和说明。结果,同一个配方,在不同地方或不同生产者的手里可能会配制出物理状态大相径庭的培养料,就是同一个生产者手里也会因为材料来源或·批次不同而造成差异,其中颗粒度的差异是最为常见和对结果影响最大的。一直以来,一样的杏鲍燕配方配制出的培养料物理状态和感官差异巨大从而影响栽培过程与产量质量的事情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杏鲍菇原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对材料颗粒度大小和搭配比进行数据量化指标的规范化,从而筛选出优质高产配方,特别是保证配方结果的稳定性和广泛应用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8]木屑,20~30份,所述的木屑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
[0009]玉米芯,15~25份,所述的玉米芯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 ;[0010]甘鹿洛,15~20份,所述的甘鹿洛的长度小于5mm ;
[0011]豆柏,5~15份,所述的豆柏的颗粒度为5目~40目;
[0012]玉米粒,10~20份,所述的玉米粒的颗粒度为2~4mm ;
[0013]小麦粒,10~20份,颗粒度自然;
[0014]碳酸钙,1份,所述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15]石灰粉,1份,所述的石灰粉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16]上述的材料颗粒度与搭配比例所配制的培养料才能稳定地获得相对短的栽培周期和产量质量,主要是颗粒太细影响培养料透气性,颗粒太粗不利于保水和营养降解。
[00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述的培养基中,所述的木屑经过如下操作的预处理:将木屑堆在露天水泥地面,日晒雨淋,用清水淋透,10天后,翻堆,再用清水淋透,10天后停水,自然堆怄夏天90天以上、冬天120天以上,最后过20mm铁丝网格。此处的铁丝网格过筛的目的是去除可能混入木屑的石子、枝桠、小木块和其他杂质,以保护机器设备。将木屑进行预处理的目的,一是祛除材料本身含有的对杏鲍菇菌丝有毒有害物质,二是软化材料避免刺破栽培容器,三是使材料充分吸水。
[001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述的培养基中,所述的玉米芯使用前用3%的石灰水浸泡 12h。
[001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述的培养基中,所述的甘蔗渣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建大堆堆在露天水泥地面,用清水淋透后日晒雨淋,自然堆怄3个月以上。
[0020]一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按照比例导入搅拌机充分混匀,然后加入豆柏、玉米粒、小麦粒、碳酸钙和石灰粉,边搅拌边加入清水调节水分含量,各材料充分混匀后,添加自来水,最终水分含量达到64%~66%,pH8~10。
[00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2]本发明通过材料和材料颗粒度的选择搭配,优化和规范化了配方,确保了配方的稳定性和广泛应用的可靠性。根据我们的工厂化大规模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配方制作的杏鲍菇菌包与常规配方同比,菌丝培养周期缩短18%,菌丝浓密健壮,出菇周期缩短5%,产量稳定提高5.5%,所产杏鲍菇鲜菇菇形弯曲度小、菇帽圆整色深、菇柄更白,优质菇比例提闻5%左右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杏鲍菇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步骤一:材料与配方
[0027]木屑,25份,所述的木屑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 所述的木屑经过如下操作的预处理:将木屑堆在露天水泥地面,日晒雨淋,用清水淋透,10天后,翻堆,再用清水淋透,10天后停水,自然堆怄夏天90天以上、冬天120天以上,最后过20mm铁丝网格。[0028]玉米芯20份,所述的玉米芯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 ;玉米芯使用前用3%的石灰水浸泡12h。
[0029]甘蔗渣18份,所述的甘蔗渣的长度小于5mm ;甘蔗渣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建大堆堆在露天水泥地面,用清水淋透后日晒雨淋,自然堆怄3个月以上。 [0030]豆柏,8份,所述的豆柏的颗粒度为5目~40目;
[0031]玉米粒12份,所述的玉米粒的颗粒度为2~4mm ;
[0032]小麦粒15份,颗粒度自然;
[0033]碳酸钙,1份,所述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34]石灰粉,1份,所述的石灰粉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35]步骤二:拌料混合
[0036]先将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按照上述的比例导入搅拌机充分混匀,然后加入豆柏、玉米粒、小麦粒、碳酸钙和石灰粉,边搅拌边加入清水调节水分含量,各材料充分混匀后,添加自来水,最终水分含量达到64%~66%,pH8~10。然后依次进行装包、灭菌、冷却、接种、培育,最后就成了成品菌包。
[0037]步骤三:装包与灭菌
[0038]将上述培养料使用冲压式打包机(兴宝机械SZDY-1000)打包,采用的栽培容器为17cmX35cmX0.005cm的聚丙烯袋,单包重量IlOOg~1150g,袋芯插入2.2cmX18cm塑料棒,3.3cm 口径喇叭套环和配套无纺布盖子封口。打包完成后装筐推入高压灭菌,灭菌参数为 123 0C 180min。
[0039]步骤四:接种与培育
[0040]灭菌结束后冷却至袋芯温度28°C以下时接种,然后转入菌袋培育库23~25°C黑暗培育,直至菌丝长满菌袋。
[0041]步骤五:出菇管理
[0042]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库开始出菇,温度调控到16~18°C,前9天开灯50~1501x光照刺激,库房通风设置为每24小时8组每组15min,库房每天地面洒水2次以地面湿润为宜。
[0043]周期与产量质量结果:菌丝培养周期26天,菌丝浓密健壮,出菇周期19天,产量稳定提高0.95斤/袋,其中商品级占76%,次品级占24%,所产杏鲍菇鲜菇菇形弯曲度小、菇帽圆整浅灰黑、菇柄洁白。
[0044]实施例2:
[0045]步骤一:材料与配方
[0046]木屑,30份,所述的木屑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所述的木屑经过如下操作的预处理:将木屑堆在露天水泥地面,日晒雨淋,用清水淋透,10天后,翻堆,再用清水淋透,10天后停水,自然堆怄夏天90天以上、冬天120天以上,最后过20mm铁丝网格。
[0047]玉米芯15份,所述的玉米芯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 ;玉米芯使用前用3%的石灰水浸泡12h。
[0048]甘蔗渣18份,所述的甘蔗渣的长度小于5mm ;甘蔗渣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建大堆堆在露天水泥地面,用清水淋透后日晒雨淋,自然堆怄3个月以上。
[0049]豆柏,8份,所述的豆柏的颗粒度为5目~40目;[0050]玉米粒12份,所述的玉米粒的颗粒度为2~4mm ;
[0051]小麦粒15份,颗粒度自然;
[0052]碳酸钙,1份,所述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53]石灰粉,1份,所述的石灰粉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54]步骤二:拌料混合
[0055]先将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按照上述的比例导入搅拌机充分混匀,然后加入豆柏、玉米粒、小麦粒、碳酸钙和石灰粉,边搅拌边加入清水调节水分含量,各材料充分混匀后,添加自来水,最终水分含量达到64%~66%,pH8~10。然后依次进行装包、灭菌、冷却、接种、培育,最后就成了成品菌包。
[0056]步骤三:装包与灭菌
[0057]将上述培养料使用冲压式打包机(兴宝机械SZDY-1000)打包,采用的栽培容器为17cmX35cmX0.005cm的聚丙烯袋,单包重量IlOOg~1150g,袋芯插入2.2cmX18cm塑料棒,3.3cm 口径喇叭套环和配套无纺布盖子封口。打包完成后装筐推入高压灭菌,灭菌参数为 123 0C 180min。
[0058]步骤四:接种与培育
[0059]灭菌结束后冷却至袋芯温度28°C以下时接种,然后转入菌袋培育库23~25°C黑暗培育,直至菌丝长满菌袋。
[0060]步骤五:出菇管理
[0061]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库开始出菇,温度调控到16~18°C,前9天开灯50~1501x光照刺激,库房通风设置为每24小时8组每组15min,库房每天地面洒水2次以地面湿润为宜。
[0062]周期与产量质量结果:菌丝培养周期29天,菌丝浓密健壮,出菇周期20天,产量稳定提高0.92斤/袋,其中商品级占67%,次品级占33%,所产杏鲍菇鲜菇菇形弯曲度中等、菇帽圆整色略黄、菇柄洁白。
[0063]实施例3:
[0064]步骤一:材料与配方
[0065]木屑,25份,所述的木屑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所述的木屑经过如下操作的预处理:将木屑堆在露天水泥地面,日晒雨淋,用清水淋透,10天后,翻堆,再用清水淋透,10天后停水,自然堆怄夏天90天以上、冬天120天以上,最后过20mm铁丝网格。
[0066]玉米芯20份,所述的玉米芯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 ;玉米芯使用前用3%的石灰水浸泡12h。
[0067]甘蔗渣18份,所述的甘蔗渣的长度小于5mm ;甘蔗渣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建大堆堆在露天水泥地面,用清水淋透后日晒雨淋,自然堆怄3个月以上。
[0068]豆柏,5份,所述的豆柏的颗粒度为5目~40目;
[0069]玉米粒15份,所述的玉米粒的颗粒度为2~4mm ;
[0070]小麦粒15份,颗粒度自然;
[0071]碳酸钙,1份, 所述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72]石灰粉,1份,所述的石灰粉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73]步骤二:拌料混合[0074]先将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按照上述的比例导入搅拌机充分混匀,然后加入豆柏、玉米粒、小麦粒、碳酸钙和石灰粉,边搅拌边加入清水调节水分含量,各材料充分混匀后,添加自来水,最终水分含量达到64%~66%,pH8~10。然后依次进行装包、灭菌、冷却、接种、培育,最后就成了成品菌包。
[0075]步骤三:装包与灭菌
[0076]将上述培养料使用冲压式打包机(兴宝机械SZDY-1000)打包,采用的栽培容器为17cmX35cmX0.005cm的聚丙烯袋,单包重量IlOOg~1150g,袋芯插入2.2cmX18cm塑料棒,3.3cm 口径喇叭套环和配套无纺布盖子封口。打包完成后装筐推入高压灭菌,灭菌参数为 123 0C 180min。
[0077]步骤四:接种与培育
[0078]灭菌结束后冷却至袋芯温度28°C以下时接种,然后转入菌袋培育库23~25°C黑暗培育,直至菌丝长满菌袋。
[0079]步骤五:出菇管理
[0080]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库开始出菇,温度调控到16~18°C,前9天开灯50~1501x光照刺激,库房通风设置为每24小时8组每组15min,库房每天地面洒水2次以地面湿润为宜。
[0081]周期与产量质量结果:菌丝培养周期27天,菌丝浓密健壮,出菇周期19~20天,产量稳定提高0.89斤/袋,其中商品级占66%,次品级占34%,所产杏鲍菇鲜菇菇形弯曲度较大、菇帽圆整颜色浅淡、菇柄洁白。
[0082]实施例4:
[0083]步骤一:材料与配方
[0084]木屑,20份,所述的木屑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所述的木屑经过如下操作的预处理:将木屑堆在露天水泥地面,日晒雨淋,用清水淋透,10天后,翻堆,再用清水淋透,10天后停水,自然堆怄夏天90天以上、冬天120天以上,最后过20mm铁丝网格。
[0085]玉米芯25份,所述的玉米芯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 ;玉米芯使用前用3%的石灰水浸泡12h。
[0086]甘蔗渣15份,所述的甘蔗渣的长度小于5mm ;甘蔗渣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建大堆堆在露天水泥地面,用清水淋透后日晒雨淋,自然堆怄3个月以上。
[0087]豆柏,8份,所述的豆柏的颗粒度为5目~40目;
[0088]玉米粒15份,所述的玉米粒的颗粒度为2~4mm ;
[0089]小麦粒15份,颗粒度自然;
[0090]碳酸钙,1份,所述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91]石灰粉,1份,所述的石灰粉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0092]步骤二:拌料混合
[0093]先将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按照上述的比例导入搅拌机充分混匀,然后加入豆柏、玉米粒、小麦粒、碳酸钙和石灰粉,边搅拌边加入清水调节水分含量,各材料充分混匀后,添加自来水,最终水分含量达到64%~66%,pH8~10。然后依次进行装包、灭菌、冷却、接种、培育,最后就成了成品菌包。
[0094]步骤三:装包与灭菌[0095]将上述培养料使用冲压式打包机(兴宝机械SZDY-1000)打包,采用的栽培容器为17cmX35cmX0.005cm的聚丙烯袋,单包重量IlOOg~1150g,袋芯插入2.2cmX18cm塑料棒,3.3cm 口径喇叭套环和配套无纺布盖子封口。打包完成后装筐推入高压灭菌,灭菌参数为 123 0C 180min。
[0096]步骤四:接种与培育
[0097]灭菌结束后冷却至袋芯温度28°C以下时接种,然后转入菌袋培育库23~25°C黑暗培育,直至菌丝长满菌袋。
[0098]步骤五:出菇管理
[0099]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库开始出菇,温度调控到16~18°C,前9天开灯50~1501x光照刺激,库房通风设置为每24小时8组每组15min,库房每天地面洒水2次以地面湿润为宜。
[0100]周期与产量质量结果:菌丝培养周期30天,菌丝浓密健壮,出菇周期20天,产量稳定提高0.91斤/袋,其中商品级占65%,次品级占35%,所产杏鲍菇鲜菇菇形弯曲度、菇蕾分化整齐、畸形菇较多,菇帽圆整色浅、菇柄白里微微透黄。
[0101]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木屑,20~30份,所述的木屑颗粒直径为0.1mm以下; 玉米芯,15~25份,所述的玉米芯颗粒直径为6mm以下,其中40目以下的玉米芯占总的玉米芯的质量比小于15% ; 甘鹿洛,15~20份,所述的甘鹿洛的长度小于5mm ; 豆柏,5~15份,所述的豆柏的颗粒度为5目~40目; 玉米粒,10~20份,所述的玉米粒的颗粒度为2~4mm ; 小麦粒,10~20份,颗粒度自然; 碳酸钙,1份,所述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石灰粉,1份,所述的石灰粉的颗粒度为60目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屑经过如下操作的预处理:将木屑堆在露天水泥地面,日晒雨淋,用清水淋透,10天后,翻堆,再用清水淋透,10天后停水,自然堆怄夏天90天以上、冬天120天以上,最后过20mm铁丝网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玉米芯使用前用3%的石灰水浸泡1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蔗渣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建大堆堆在露天水泥地面,用清水淋透后日晒雨淋,自然堆怄3个月以上。
5.一种基于材料颗粒粒度搭配的杏鲍菇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按照比例导入搅拌机充分混匀,然后加入豆柏、玉米粒、小麦粒、碳酸钙和石灰粉,边搅拌边加入清水调节水分含量,各材料充分混匀后,添加自来水,最终水分含量达到64%~66%,pH8~10。
【文档编号】C05G1/00GK103588530SQ20131057282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肖奎, 李宗堂, 常峰, 黄家莉, 王双全, 刘清华, 李圣和, 林强, 许君, 姚支友, 段春林, 李丹, 谭超均 申请人: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