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3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技术,目前组织培养装置主要采用常规培养皿,三角瓶,组培瓶。每个器皿里能生长的量比较少,尤其对于转基因需要严格限定独立株系的技术要求中,要将每个株系严格地分离以免混合,常规培养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在试管苗的运输过程中,常规装置易破损,不能倒置,否则会造成压损折断。所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常规组织培养装置不适合高通量操作的问题和不方便组培苗常规快速运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由底盒、盒盖和中隔三部分组成,所述中隔置于底盒内,所述中隔将底盒分成若干个独立小室。进一步,所述盒盖比底盒的横截面大,能够完全盖住底盒,盒盖和底盒盖合后重合部分在横向的间隙不小于0.1mm,因此内部腔体和外界能有较好的气体交换,所述中隔与底盒在横向无间隙配合。进一步,所述盒盖和底盒盖合后的重合高度大于0.5cm,以便有更好的防止污染的能力。进一步,所述盒盖内侧设有若干突起物,所述若干突起物设置于盒盖内侧的至少两个面上,所述若干突起物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当盒盖与底盒盖合时突起物能抵在底盒壁上,以便盒盖和底盒产生固定高度的重合部位;所述突起物可为长方体抵柱,所述中隔边框高度与底盒高度平齐,当盒盖和底盒盖合时,长方体抵柱同时抵住底盒壁和中隔边框。进一步,所述中隔中设有若干个上下端开口的独立小室,各小室的下方贯通。进一步,所述底盒、盒盖和中隔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小室长>lcm,小室宽>lcm,
小室高度小于底盒高度。更进一步,所述小室内部空腔为长方体,小室的上端采用收口设计,以便倒置时固体培养基不会掉下,所述收口形状可为圆形。所述植物组织培养盒采用生物无毒材料加工而成,如:PP、PS、PC等。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组织培养盒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具体需求加工成不同尺寸:一般情况下,10cm<底盒长<40cm, 10cm<底盒宽<40cm ;盖上盒盖后植物组织培养盒整体高度>5cm,以满足幼苗生长需求;底盒高度>lcm,以便能够盛放足够的培养基。[0013]例如拟南芥组织培养盒可以采取:底盒长19cm,底盒宽19cm,底盒高5cm ;中隔小室长宽尺寸:2cmX2cm ;高度:2cm。每个组织培养盒包含9X9个小室形成的81个独立培
养单元。例如水稻或小麦组织培养盒可以采取:底盒长19cm,底盒宽19cm,底盒高7cm ;中隔小室长宽尺寸:3cmX3cm ;高度:2cm。每个组织培养盒包含6X6个小室形成的36个独
立培养单元。例如玉米组织培养盒可以采取:底盒长19cm,底盒宽19cm,底盒高IOcm ;中隔小室长宽尺寸:3.7cmX3.7cm ;高度:3cm。每个组织培养盒包含5X 5个小室形成25个独立培
养单元。例如大豆组织培养盒可以采取:底盒长19cm,底盒宽19cm,底盒高IOcm ;中隔小室长宽尺寸:4.5cmX4.5cm ;高度:3cm。每个组织培养盒包含4X4个小室形成的16个独立
培养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底盒用于盛放植物组织培养基,盒盖用于盖住底盒,与底盒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无菌环境,中隔用于将底盒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小室,每个小室作为独立的培养单元,可以方便地在一个培养盒中实现多个独立株系的培养与运输。2、盒盖内侧设置的抵柱在盖合时抵住底盒壁,可以保证盒盖和底盒产生固定高度的重合部位;而且,在植物组织培养盒倒置时,抵柱还可以抵住中隔边框,加之小室采用收口设计,使得培养基不至于掉下。
3、由于中隔小室下方贯通,因此每盒的培养基可以自由流平,一次性灌制成型,无需对每个小室单独灌制,所以配制培养基非常高效,操作管理方便。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盖合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中盒盖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中盒盖的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中中隔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中中隔的仰视图。图6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中中隔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_底盒,2_盒盖,3_中隔,4_抵柱,5_小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申请人将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以详细阐述,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有进一步的理解。实施例1:一种用于水稻或小麦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由三部分组成:底盒1、盒盖2和中隔3,所述中隔3置于底盒I内,所述中隔3将底盒I分成若干个独立小室5。本实施例的植物组织培养盒盖合后整体高度80mm。底盒1尺寸为:长X宽X高是189mmX 189mmX25mm。 盒盖2尺寸为:长X宽X高为是191mmX 191mmX65mm。盒盖2内部两相对的内侧面上各设有两个长方体抵柱4,四个抵柱4的上端均与盒盖2顶部平齐,各抵柱4垂直于盒盖2顶部,各抵柱4高度均为55mm,因此确保了盒盖2与底盒I盖合后产生IOmm高的重叠部分。所述中隔3的长宽均为187mm (加上厚度所占尺寸,与底盒I在横向无间隙配合),中隔3中设有6X6个上下端开口的小室5,各小室5的下方贯通,每个小室5的内尺寸均为30mmX30mm,高度为19mm,但是中隔3边框高度为25mm,以便放入底盒I后与底盒I高度平齐,可以被盒盖2内侧的抵柱4接触并抵住,使得组织培养盒倒置时固体培养基不会掉下来,中隔3中各小室5上端开口均采用直径为29mm的圆形收口设计。本实施例的植物组织培养盒可采用两种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一次性使用时用PS材料制作;作为循环使用时用PC材料制作。以上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由底盒、盒盖和中隔三部分组成,所述中隔置于底盒内,所述中隔将底盒分成若干个独立小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比底盒的横截面大,能够完全盖住底盒,盒盖和底盒盖合后重合部分在横向的间隙不小于0.1_,所述中隔与底盒在横向无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和底盒盖合后的重合高度大于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内侧设有若干突起物,所述若干突起物设置于盒盖内侧的至少两个面上,所述若干突起物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当盒盖与底盒盖合时突起物能抵在底盒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物为长方体抵柱,所述中隔边框高度与底盒高度平齐,当盒盖和底盒盖合时,长方体抵柱同时抵住底盒壁和中隔边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中设有若干个上下端开口的独立小室,各小室的下方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盒盖和中隔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所述小室长>lcm,小室宽>lcm,小室高度小于底盒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室内部空腔为长方体,小室的上端采用收口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形状为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其特征在于:采用生物无毒材料加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通量植物组织培养盒。由底盒、盒盖和中隔三部分组成,所述中隔置于底盒内,所述中隔将底盒分成若干个下方贯通的独立小室,小室上端采用收口设计,中隔与底盒横向无间隙配合,中隔的边框高度与底盒平齐,小室的高度低于底盒,盒盖内侧至少两个侧面设有突起物,可在盖合时抵住底盒壁和中隔边框。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结构后,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组织培养装置不适合高通量操作和不方便组培苗常规快速运输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A01H4/00GK203136726SQ2013201347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李阳 申请人: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