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参和鲍共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刺参和鲍的共养殖方法,即将鲍鱼和刺参放在鲍养殖笼内进行浅海筏式养殖,提供一种刺参和鲍共养殖方法,无污染、生态、环保。本发明将刺参养殖于皱纹盘鲍养殖笼内,充分利用到了刺参沉积食性的特点,清除养殖笼的鲍粪便,减少鲍粪便中的有机质对海底的污染。同时,刺参对养殖笼上附着的有机碎屑,底栖硅藻等的摄食清洁了养殖环境的目的,使得养殖笼内外水流畅通。
【专利说明】一种刺参和鲍共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参和鲍共养殖方法,即刺参与皱纹盘鲍的混合养殖。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刺参的国家,自古以来,刺参一直被并列“海产八珍”,其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在我国古代文献《本草纲目拾遗》早有记载和论述,刺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刺参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刺参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其产量低,生长期长,养殖环境要求高等因素,致使价格不断上涨。刺参属沉积食性,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小型桡足类、螺类及双壳贝类的幼体和幼贝以及有机质碎屑均是其优质饵料。目前,刺参的养殖方式也有多种,其中主要以山东和辽宁地区的围堰池塘养殖为主,此种养殖方式需要对养殖池塘进行一定的改造,以在池底进行投石或者布设扇贝笼的方式,为海参提供附着和隐蔽场所。在池塘养殖中,饵料来源不足,通常需要人为投喂饲料,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池塘抵御外来不良环境能力较弱,遇到大雨天气盐度变化剧烈,容易引起化皮,水交换能力较差,容易引发疾病并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亟待探索新的刺参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开发多元养殖,提高刺参产量并推动我国刺参养殖业良性发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刺参和鲍的共养殖方法,即将鲍鱼和刺参放在鲍养殖笼内进行浅海筏式养殖,提供一种刺参和鲍共养殖方法,即一种有效的去除和减小这种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态养殖方式,以解决现有刺参池塘养殖中出现的饵料来源不足,污染环境以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较弱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方法,是在每年11月中下旬皱纹盘鲍倒笼之后,将刺参置于鲍养殖笼内在养殖海区进行筏式养殖,其中养殖笼的结构是塑料笼外罩聚乙烯网或者多层塑料网眼
O
[0005]所述的皱纹盘鲍米取後式养殖的方式,是将养殖笼悬挂在後架上。
[0006]为保证刺参的顺利生长,所述养殖海区养殖期间需要有4-7个月的时间水温范围为2-15 °C。进一步的,为了刺参的生长,刺参的放苗时间为11月中下旬,刺参与鲍的放养重量比为:1:5?28。
[0007]进一步的,为保证皱纹盘鲍的生长,皱纹盘鲍要按照常规的养殖方式进行饲喂管理,饵料为海带、裙带菜或者龙须菜等。
[0008]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0009]I)操作方便,不增加成本。本发明中,将刺参养殖于皱纹盘鲍养殖笼内,不需要改造,只需要将刺参放置于鲍养殖笼内即可,鲍养殖笼的原有设施已能保证刺参的附着和隐蔽等。养殖技术人员只需要按照正常皱纹盘鲍的养殖管理方式进行投喂即可,饲料重量无需增加。
[0010]2)无污染、生态、环保。本发明将刺参养殖于皱纹盘鲍养殖笼内,充分利用到了刺参沉积食性的特点,清除养殖笼的鲍粪便,减少鲍粪便中的有机质对海底的污染。同时,刺参对养殖笼上附着的有机碎屑,底栖硅藻等的摄食清洁了养殖环境的目的,使得养殖笼内外水流畅通。
[0011]3)增加了经济效益。采用本发明之方法进行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综合养殖,在原有皱纹盘鲍的养殖设施和人员配备的基础上,不仅收获了皱纹盘鲍还收获了刺参,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0012]4)刺参采捕成本低,回捕率高。池塘养殖刺参一般采用潜水员采捕,每小时约600元,车本较高。并且回捕率低,大概只有50-60%,而本发明中的养殖方式,只要控制好养殖网笼网眼尺寸,即可将刺参全部采捕,回捕率高达95%以上。
[0013]5)节能减排。采用本发明之方法进行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综合养殖,充分利用空白生态位,无需单独对刺参进行投喂,减少了使用池塘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投喂环节,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
[0014]6)筏式养殖水体交换能力强,并且筏式养殖不存在下雨后盐度骤降的情况,水环境好,刺参成活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养殖笼的立体图,
[0016]图2:皱纹盘鲍采取筏式养殖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描述。
[0018]本发明的刺参与皱纹盘鲍综合养殖,取得了明显的养殖经济效益。在二者进行混合养殖时,鲍主要摄食海带、裙带菜和龙须菜等藻类,鲍的摄食为舔食性,摄食时是利用齿舌舐食藻类,边匍匐爬行边咀嚼食物,摄食后排泄的粪便有机物含量较高,约为干重的30-50%。粪便通过溶解向水体中释放营养盐,容易败坏水质,但却是刺参的优良饵料。同时,鲍咀嚼后的食物碎屑也是刺参的优良饵料来源。该种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生态位,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压力。同时,浮筏养殖水域交换能力较强,由于降雨引起的盐度变化小,使得刺参的成活率较高。刺参摄食时对养殖笼上附着的有机碎屑,底栖硅藻等的摄食达到了清洁养殖环境的目的,使得养殖笼内外水流畅通。
[0019]实施例1
[0020]实验在山东俚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威海长青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验网笼采用北方养殖鲍鱼用3层网笼(图1) (60X 53X 53cm,每层海参可附着面积:5618cm2)和南方养殖鲍鱼用六层网笼(80X36X36cm,每层海参可附着面积:4464cm2)悬挂水深5m(图2) ο海参和鲍鱼全部取自各自公司海上养殖种类。
[0021]实验从2009年5月持续到2010年5月,放苗时间为秋天(水温19.2°C)。鲍鱼(50.8±0.8mm)按照常规数量(南方海域放养180cage_l,北方海域350cage_l)放置,每4天投喂一次,投喂时拣出剩余残饵,投喂海带(春夏时间采用鲜海带,秋天海带采收完毕后投喂干海带)。每个处理2个平行。
[0022]表1显示不同规格的海参在不同密度的设置密度时的生长情况,3个表格结果均表明,随着秋季水温的降低(10.78~5.40C ),海参体重不断攀升,在冬季水温较低的4个月里(1-4月,水温1.9~4.1°C ),海参的体重仍有增长,直至实验结束,湿重总增长最高达134%。
[0023]表1:不同密度的刺参与鲍混养中刺参的生长情况
[0024]
【权利要求】
1.一种刺参和鲍的共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每年11月中下旬皱纹盘鲍倒笼之后,将刺参置于鲍养殖笼内在养殖海区进行筏式养殖,其中养殖笼的结构是塑料笼外罩聚乙烯网或者多层塑料网眼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筏式养殖,是将养殖笼悬挂在筏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海区养殖期间需要有4-7个月的时间水温范围为2-15°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参的放苗时间为11月中下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参与鲍的放养重量比为:1:5?2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中投放的饵料为海带、裙带菜或龙须菜。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126531SQ20141034659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9日
【发明者】杜美荣, 方建光, 张继红, 高亚平, 齐占会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