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

文档序号:26662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合杂交水稻轻简化的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便携式充电风扇赶粉法。稻田行、列间距均为5寸,每列只栽插父本或母本,父、母本的栽插比例为1:3;当父、母本开花时,在田埂的一边用风扇对着父本吹风,将父本的花粉吹到母本上方后均匀落下,间隔半小时到1个小时以后用风扇再赶粉一次,每天赶粉三次。该方法能更省时省工、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成功推动了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的迅速发展。
【专利说明】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合杂交水稻轻简化的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一便携式充电风扇赶粉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主要有拉绳式赶粉、顺父本行人工竹竿赶粉、垂直行向竹竿赶粉三种方法。拉绳式赶粉的方法由于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工、成本低,适用于大面积繁殖制种应用,但由于绳子的弹性力度小、弹性不均匀,导致父本不能充分的散粉,若在赶粉过程中操作不当,还会显著降低父本花粉利用率,影响繁殖制种的产量。顺父本行人工用竹竿赶粉的方法由于加大了对父本的弹性振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父本花粉的利用率,且能显著提高授粉的效果,但由于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不便于在大面积繁殖制种上应用。垂直行向竹竿赶粉法结合了拉绳式赶粉和顺父本行人工竹竿赶粉这两种方式所具有的特点,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赶粉方法。它是指赶粉人沿父母本行的垂直方向行走,用长竹竿(5 m)进行人工赶粉。该方法比前2种方法更能做到省时省工、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有效提高父本花粉的利用率,是杂交水稻繁殖制种赶粉方法的一次改进,但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因为一个人每天最多完成2— 3亩的赶粉工作量,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工作效率也是有待提高。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工具的创新及利用息息相关,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新式的工具诞生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去寻找一种更能省时省工、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有效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的赶粉方法,对杂交水稻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赶粉方式所存在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适合杂交水稻轻简化的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便携式充电风扇赶粉法。该方法能更省时省工、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成功推动了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的迅速发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申请人:通过对多种赶粉方法反复试验发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稻田行、列间距均为5寸,每列只栽插父本或母本,父、母本的栽插比例为1:3 ;当父、母本开花时,在田埂的一边用风扇对着父本吹风,将父本的花粉吹到母本上方后均匀落下,间隔半小时到1个小时以后用风扇再赶粉一次,每天赶粉三次。
[0006]所述田宽8米及以内,父、母本沿田宽方向栽插的比例为1:6:1。小规模(小田,田宽8米以内)的杂交水稻制种繁殖,父、母本移栽时,在长田埂的两边栽插父本,田中间栽插母本,父、母本之间不用留空余的走道;当父、母本开花时,在田埂的一边用风扇对着父本吹风,保证风力足够将父本的花粉吹到田中间,但最远不超过对面的田埂,保证父本的花粉吹到母本上方后均匀落下,赶粉时用风扇绕田埂走一圈就可以完成赶粉。
[0007]所述田宽8米以上,沿田宽方向栽插父本6列,母本18列,空列,父本6列、母本18列,空列,以此类推,空列宽0.4-0.6米。适合大规模杂交水稻制种繁殖。
[0008]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的充电式风扇拥有充电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风速可控、风向可控的优点,十分方便在田间使用。
[0009]2、本发明中,杂交水稻父、母本栽插集中,方便田间肥水管理,同时适合后期父、母本的统一收割。
[0010]3、省时、省工、方便快捷、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可操作性强。如果是小规模(小田,田宽8米以内)的杂交水稻制种繁殖,只需要在充电式风扇底座下面安装行走轮,就可以推(拉)充电式风扇在田埂上跑一圈,无需下田就可以完成赶粉;如果是生产上大规模杂交水稻制种繁殖,两个走道之间相隔4米,而普通的赶粉方法中两个走道之间的间隔是2米。也就是说完成同等大小田亩的赶粉,本发明所经过的路程只有其他赶粉方法的一半。同时充电式风扇风力强劲,粉散的彻底,每次赶粉只需一遍即可,不需要来回重复赶粉,赶粉人所经过路程在上述基础上又减少一半,也就是说,通过充电式风扇赶粉,赶粉人每次在田间所经过的路程缩减为其他赶粉方法的1/4,大大减轻了赶粉人的劳动强度。
[0011]4、赶粉人可以控制充电式风扇的风向,将风扇调至在父本高度的基础上倾斜15-45度,让父本的花粉飘飞上天后均匀落在母本柱头上,提高授粉效果,提高异交结实率。该方法对于因父、母本株高差异不明显而引起的授粉效果不佳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可以充分提高授粉效果。充电式风扇倾斜向上可以把花粉吹到母本上方,克服了其他制种方法完全依靠父、母本株高差异完成授粉的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0012]5、避免人为碰撞父本,导致花粉浪费。无论是拉绳式赶粉、人工竹竿赶粉还是垂直行向竹竿赶粉方法,人体、绳子和竹竿都会对父本穗部产生碰撞,导致花粉浪费。尤其是在父本盛花期,这种人为碰撞、浪费花粉则更为明显。通过充电式风扇,在赶粉过程中,只需要赶粉人在田埂或人工赶粉的走道上跑一遍,不需要同水稻直接接触,降低了浪费花粉的机率。同时倾斜15-45度向上吹父本花粉,也大大减少了父本花粉浪费的情况,提高了父本花粉的利用率。
[0013]6、减轻对父、母本根部的折伤,增加父本花粉的利用。无论是拉绳式赶粉、人工竹竿赶粉还是垂直行向竹竿赶粉方法,由于赶粉人多次来回踩动,会造成父、母本根系的损伤,从而影响水稻在花期对水肥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父本的有效花粉量,降低了花粉的活力,同时对母本也造成折伤,影响母本开花,降低了母本柱头授粉的几率。而便携式充电风扇赶粉法同其他赶粉方法相比,在小规模(小田,田宽8米以内)的杂交水稻制种繁殖过程中,赶粉工作是在田埂上完成的,人、风扇与水稻没有直接接触的可能,杜绝了人为对父、母本根系造成的损伤;在生产上大规模杂交水稻制种繁殖过程中,赶粉人在田间走动的距离缩减为其他方法的1/4,同时不需要风扇和水稻直接接触,减轻赶粉人在田间运动的剧烈程度。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人为对父、母本根系造成的损伤,确保父、母本花期的正常生长,相对增加了父本花粉量以及花粉的活力,保证了母本正常的开花习性。
[0014]7、减少田间走道的数量,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同其他赶粉方法相比,便携式充电风扇赶粉法所使用的田间走道只需要其他方法的一半,甚至都不需要走道,充分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单位面积制种产量。
[0015]8、便携式充电风扇赶粉法是通过充电式风扇把父本花粉成片吹上天后落下,母本单位面积的授粉效果比例均匀,不会因局部地区几株父本开花过早、过迟、花粉密度少或花粉活力弱而造成附近母本授不到粉,影响异交结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小规模的杂交水稻制种繁殖田父、母本栽插模式图图2生产上大规模杂交水稻制种繁殖田父、母本栽插模式图图例 〇父本 X母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8]本发明所使用的赶粉工具:艾美特充电电风扇(S35113BR)
实施例1:小规模的杂交水稻制种繁殖田(图1长50米,宽6米)
在父、母本移栽时,在田埂两边栽插父本,在田中间栽插母本如图1,父、母本栽插数目为4株、24株、4株,栽插尺寸为5寸X5寸,父、母本之间不用预留空走道。
[0019]当父、母本开花时,在田埂的一边根据田亩的宽度调节充电式风扇的风速,用风扇对着父本吹风,保证风力足够将父本的花粉吹到田中间,但最远不能吹过对面的田埂,同时控制好充电式风扇吹风的方向,保证父本的花粉吹到母本上方后均匀落下。若此田埂是水泥埂,可在充电式风扇底座下安装行走轮,赶粉时推(拉)着充电式风扇从1号位移动到2号位,再从3号位移动到4号位就完成了一次授粉。
[0020]间隔半小时到1个小时以后再用充电式风扇赶粉一次,每天赶粉三次。
[0021]此田块田梗一周112米,无论是推(拉),还是提着风扇走一圈需要2_3分钟,此田块面积为300m2,以此推算一个人5分钟就可以完成1亩田的赶粉工作,如果赶粉间隔时间为1个小时,一个人一天可以赶粉12亩。
[0022]实施例2:生产上大规模杂交水稻制种繁殖(图2长55米,宽13米)
在父、母本栽插时,父、母本栽插数目为6株、18株,栽插尺寸为5寸X 5寸,沿父、母本行平行方向每隔4m预留一个宽0.5米的空行,作为人工赶粉的走道如图2 ;
当父、母本开花时,赶粉人沿人工赶粉的走道方向行走,用充电式风扇进行人工赶粉,从1号位移动到2号位,从3号位移动到4号位,从5号位移动到6号位,以此类推依次走完人工赶粉走道。
[0023]间隔半小时到1个小时以后再带着充电式风扇跑一圈,每天赶粉三次。
[0024]此田块赶粉一次需要4-5分钟,此田块面积为715m2,以此推算一个人4分钟就可以完成1亩田的赶粉工作,如果赶粉间隔时间为1个小时,一个人一天可以赶粉15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稻田行、列间距均为5寸,每列只栽插父本或母本,父、母本的栽插比例为1:3 ;当父、母本开花时,在田埂的一边用风扇对着父本吹风,将父本的花粉吹到母本上方后均匀落下,间隔半小时到I个小时以后用风扇再赶粉一次,每天赶粉三次,从始花期开始赶粉,终花期赶粉赶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宽8米及以内,父、母本沿田宽方向栽插的比例为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宽8米以上,沿田宽方向栽插父本6列,母本18列,空列,父本6列、母本18列,空列,以此类推,空列宽0.4-0.6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赶粉人控制风扇的风向,将风向调至在父本高度的基础上向上倾斜15-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能调节风力,电源使用可充电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便携式充电风扇进行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赶粉方法,其特征在于,风扇底座下安装有行走轮。
【文档编号】A01H1/02GK104381118SQ20141048169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岳绪国, 顾炳朝, 杨军, 曹小宏, 巫章平 申请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