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4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灭菌:将玻璃瓶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放在高压锅内120℃高温灭菌25分钟,然后降到室温后取出,移至接种室内;

接种:向玻璃瓶培养基内放入3~5数个活体蚕蛹,接着快速注入液体菌种,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封好瓶口后移入培养室;

发菌期培养:在发菌初期保持培养室内黑暗并避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5%,控制温度为16℃,待料面长满菌丝后升高温度至21℃;

菌丝培养:菌丝培养前期为1~3天,前期白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为22℃,夜晚温度为10℃,空气相对湿度68%,利用45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

菌丝培养后期为3~5天,白天温度为24℃,夜晚温度为1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并利用50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每隔4小时熄灯半小时;

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橘黄色,完全转为橘黄色后再培养1~2天进入2天出草期,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温度90%,50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8小时的光照,光照每隔6小时熄灯1小时;

子实体培养:在塑料薄膜上刺4~5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在无菌工作台上设置一块转盘,把玻璃瓶培养基环形阵列设置在转盘上,在转盘上方悬挂数个分别位于玻璃瓶培养基正上方的灯罩,灯罩内分别安装50瓦的白炽灯,转盘下方设置有减速器进行驱动,每天进行18小时白炽灯照明和转盘转动;

待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且不再变长时,改为每天20小时的白炽灯光照和转盘转动,温度保持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

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5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进行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数量为4个,环形阵列设置在转盘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设置与转盘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接的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和无菌工作台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进行支撑。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