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圈用的喂食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0846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猪圈用的喂食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猪圈用的喂食槽装置。



背景技术:

猪是一种杂食性哺乳动物,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是人类肉食的主要来源,人类驯化饲养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人们喜爱进食猪肉,对猪一般也进行圈养,猪的进食大多是在食槽中。

然而猪对食槽中的食物很难采食完全,剩余的食物吸水后出现发霉变质,导致新添到食槽中的饲料出现被污染的可能性,被猪采食后,可能对猪的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可能导致猪的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喂食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猪圈用的喂食槽装置,该喂食槽装置解决了剩余饲料如何排出的问题,在猪进食完以后,饲养员只需抽走挡板,让多余的饲料从排污口中流出,然后把挡板装回原来的位置即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猪圈用的喂食槽装置,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喂食槽,所述喂食槽与所述分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喂食槽顶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竖向贯穿所述喂食槽,所述喂食槽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横向贯穿所述排污口,所述挡板延伸至所述分隔板左侧,所述分隔板设置有配合所述挡板的通孔,所述挡板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扶手。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顶部的两个角采用圆弧过渡;通过采用圆弧过度的分隔板顶面,防止人在到食物时候,刮伤自己,保障了饲养员的人身安全。

优选地,所述喂食槽顶面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倾斜的平面;通过在靠近分隔板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平面,有利于饲料进入喂食槽中,不会残留在喂食槽的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右侧设置有密封用的橡皮垫;通过在挡板与喂食槽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橡皮垫,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喂食的时候,饲料从缝隙中流出。

优选地,所述扶手套设有橡皮圈,所述橡皮圈表面设置有防滑用的颗粒物;通过设置有橡皮圈在扶手外部,增加了手与挡板之间的摩擦力,是饲养员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喂食槽装置解决了剩余饲料如何排出的问题,在猪进食完以后,饲养员只需抽走挡板,让多余的饲料从排污口中流出,然后把挡板装回原来的位置即可,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猪圈用的喂食槽装置,包括分隔板1,所述分隔板1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喂食槽101,所述喂食槽101与所述分隔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喂食槽101顶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排污口103,所述排污口103竖向贯穿所述喂食槽102,所述喂食槽10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挡板104,所述挡板104横向贯穿所述排污口103,所述挡板104延伸至所述分隔板1左侧,所述分隔板1设置有配合所述挡板104的通孔105,所述挡板104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扶手106。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分隔板1顶部的两个角采用圆弧过渡;通过采用圆弧过度的分隔板顶面,防止人在到食物时候,刮伤自己,保障了饲养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喂食槽101顶面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倾斜的平面109;通过在靠近分隔板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平面,有利于饲料进入喂食槽中,不会残留在喂食槽的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挡板104的右侧设置有密封用的橡皮垫107;通过在挡板与喂食槽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橡皮垫,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喂食的时候,饲料从缝隙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扶手106套设有橡皮圈108,所述橡皮圈108表面设置有防滑用的颗粒物;通过设置有橡皮圈在扶手外部,增加了手与挡板之间的摩擦力,是饲养员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喂食槽装置解决了剩余饲料如何排出的问题,在猪进食完以后,饲养员只需抽走挡板,让多余的饲料从排污口中流出,然后把挡板装回原来的位置即可,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