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式食用菌菌棒扎孔机。
背景技术:
烘培食品是以面粉、酵母、食盐、砂糖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油脂、乳品、鸡蛋、添加剂等,经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手段烘培而成的方便的食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品类繁多,形色俱佳,应时适口,可以在饭前或饭后作为茶点品位,又能作为主食,还可以作为馈赠之礼品。通常情况下,烘培前都会在饼胚表面扎孔,目的是防止食品在烘培时膨胀变形,还能使食品烤熟,而现有技术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扎孔。
现常用的方法为手持针或铁钉在菌袋上进行人工刺孔,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手工刺出来的孔深浅不一、均匀度也不够;手工打孔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在食用菌菌棒上手工刺孔刺出来的孔深浅不一、均匀度不够、费时、费力,手工打孔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手动式食用菌菌棒扎孔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手动式食用菌菌棒扎孔机包括:料箱、隔板、固定架、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出料管、第一转辊、第二转辊、驱动轴、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收集槽、第二收集槽、扎针;
固定架的上端安装有料箱,料箱的内部安装有隔板,料箱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固定架的下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固定架上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与料箱内部相连通;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转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转辊,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扎针;第一转辊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第二转辊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轴,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轴的控制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
所述的出料管内部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上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技术效果是:该手动式食用菌菌棒扎孔机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器对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轴的控制实现对食用菌菌棒的扎孔作业,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式食用菌菌棒扎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箱;2、隔板;3、固定架;4、控制器;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出料管;8、第一转辊;9、第二转辊;10、驱动轴;11、第一传送带;12、第二传送带;13、第一收集槽;14、第二收集槽;15、扎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该手动式食用菌菌棒扎孔机包括:料箱1、隔板2、固定架3、控制器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出料管7、第一转辊8、第二转辊9、驱动轴10、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2、第一收集槽13、第二收集槽14、扎针15;
固定架3的上端安装有料箱1,料箱1的内部安装有隔板2,料箱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4;固定架3的下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之间的固定架3上安装有出料管7,出料管7与料箱1内部相连通;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转辊8,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转辊9,第一转辊8和第二转辊9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扎针15;第一转辊8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1,第二转辊9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2,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轴10,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收集槽13和第二收集槽14;控制器4分别与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驱动轴10的控制端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避免食用菌菌棒掉落。
所述的出料管7内部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收集槽13和第二收集槽14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上设置有刻度线;方便对第一收集槽13和第二收集槽14内的食用菌菌棒进行观察。
将食用菌菌棒放入料箱1中,将隔板2盖好后,通过控制器4使电磁阀打开,食用菌菌棒通过出料管7掉落到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上;通过驱动轴10带动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向两侧转动,同时扎针15对食用菌菌棒进行扎孔作业,扎孔均匀、效率高,扎孔完成后,通过第一收集槽13和第二收集槽14对食用菌菌棒进行收纳,工作效率高,省去了人力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