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氰烯菌酯,phenamacril,试验号:js399-19,化学名称为: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合成,是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该药剂耐雨水冲刷,具有良好的内吸穿透性能及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该药剂对镰刀菌属真菌如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均有很高的专化活性,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和瓜类枯萎病等作物病害的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恶脚苗,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病。水稻受恶苗病菌侵染后,秧苗2至4叶期可表现症状,病苗徒长,比健株高1/3左右,植株细弱,叶片、叶鞘狭长,呈淡黄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有些病苗在移栽前后死去,是水稻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病害。对于恶苗病的防治,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抗病品种利用以及农业防治等。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氰烯菌酯对串珠镰孢的毒力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沈迎春)。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品种进行混配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分用量,节约成本,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申请的发明人对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将氰烯菌酯和克菌丹进行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及瓜类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重量比为1-80:80-1,优选的重量比为1-60:60-1,更进一步优选为1-50:50-1,特别是1:30-30:1;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85%,优选为20%-75%;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允许的常规助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瓜类枯萎病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药剂的优点为:本发明的组合物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由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不相同,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增效作用,可以降低药剂的施药量,减少施药成本,利于实际推广。1、室内活性测定室内毒力测定方法为:将氰烯菌酯、克菌丹原药,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置成所需的药液,备用。试验方法参考《ny/t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采用菌落直径法,将药剂母液稀释成系列浓度制备含药培养基,每皿接种一菌碟,菌丝面朝上。26℃培养至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三分之二以上时,测量各浓度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率的抑制,求ec50。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表1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有效成分的配比ec50(mg/l)共毒系数(ctc)氰烯菌酯——0.18——克菌丹——6.87——氰烯菌酯:克菌丹1:803.65129.02氰烯菌酯:克菌丹1:121.27140.18氰烯菌酯:克菌丹1:10.24146.17氰烯菌酯:克菌丹5:10.17126.40氰烯菌酯:克菌丹12:10.15129.72氰烯菌酯:克菌丹80:10.14130.14表2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水稻恶苗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有效成分的配比ec50(mg/l)共毒系数(ctc)氰烯菌酯——0.21——克菌丹——7.84——氰烯菌酯:克菌丹1:803.99135.65氰烯菌酯:克菌丹1:121.48139.59氰烯菌酯:克菌丹1:10.29141.05氰烯菌酯:克菌丹5:10.19131.92氰烯菌酯:克菌丹12:10.17133.53氰烯菌酯:克菌丹80:10.15141.70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克菌丹按表1和表2的比例混用,对小麦赤霉病菌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增效作用明显。2、制剂实施例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使用有效成分的原药均为市购。实施例160%氰烯菌酯菌酯·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实施例220%氰烯菌酯·克菌丹悬浮剂。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实施例330%氰烯菌酯·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实施例435%氰烯菌酯·克菌丹悬乳剂。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得悬乳剂产品。3、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实施例1-4及对照药剂1-2中的制剂。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照药剂1);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对照药剂2);防除对象: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1)赤霉病试验方法:试验于小麦田内进行,每个组别处理3次重复,处理面积约为50m2,按照试验小区的面积,准确称量好各种药剂,于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施药,3-5d后第二次施药,20天后进行病情调查,比较各种药剂的活性。结果见表3。表3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比,防效具有显著提高,增效作用明显,且能显著降低农药使用剂量,大大降低了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植株产生药害及异常现象,对小麦安全。(2)水稻恶苗病试验方法:采用浸种处理,将供试药剂按照表4中的剂量进行浸种处理,在25℃恒温箱中浸种48小时及催芽72h后播于水泥池中,以旱育秧方式育苗,播后3-4叶期调查各处理的病株率,计算防病效果。具体结果如表4表4本发明的组合物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效在90%以上,显著大于单剂的防效。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植株发芽率降低及其他异常现象,无药害,对水稻安全。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优于单剂,实际使用时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对药剂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