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49220阅读:来源:国知局
] 花生病害:叶斑病(球座尾孢菌(Cercospora personata))、褐叶斑病(花生尾 抱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白絹病(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0044] 甜菜病害:尾孢菌叶斑病(甜菜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叶枯病 (Thanatephorus cucumeris)、根腐病(Aphanomyces cochlioides)。
[0045] 豌豆病害:白粉病(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0046] 马铃薯病害:早疫病(索兰氏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和晚疫病(致病疫 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粉红腐烂病(Phytophthora erythroseptica)、粉状疮 痂病(Spongospora subterranean f. sp. subterranea)、和丝核菌病(Rhizoctonia solani)〇
[0047] 烟草病害:褐斑病(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白粉病(二孢白粉菌 (Erysiphe cichorace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abacum)、霜霉病(霜霉真菌 (Peronospora tabacina)) >和晚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 〇
[0048] 与单个化合物可能取得的防治率相比,当吡唑醚菌酯和赤霉素的组合物作用于植 物、种子或其生长场所时,吡唑醚菌酯和赤霉素的组合物获得了显著提高的对植物病原性 真菌的作用(协同增效作用)。
[0049] 吡唑醚菌酯和赤霉素可以联合或分开施用。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各活性成分的 施用可同时或作为处理顺序的一部分一个接一个进行,其中在依次施用的情况下优选以数 分钟至数天的间隔进行施用。
[0050]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在改善植物健康中 的用途。
[0051] 本发明的术语"改善植物健康"是指改善的作物特性,包括: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作物产量、蛋白质含量、更发达的根系、分蘖增加、植物高度增加、叶片变大、死亡的基生叶 更少、更强的分蘖、叶绿色更绿、色素含量、光合作用活性、需要更少肥料、需要更少的种子、 更能生产的分蘖、较早开花、谷物更早成熟、更少的植物倒伏、枝生长增加、植物活力增加、 植物直立增加和早期萌发。
[005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改变植物中的一般和具体生长和分化及发育过程的物质。植物 生长调节剂通常加速或阻滞植物生长或成熟速度或其产量。例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刺激 种子萌发、改变植物高度或改变植物生长速度,包括开花、使叶颜色加深、或改变结果的时 间和效率。
[0053] 令人惊讶的是,与单个化合物可能取得的活性相比,当吡唑醚菌酯和赤霉素的组 合物用于植物、种子或其生长场所时,吡唑醚菌酯和赤霉素的组合物对植物健康的改善以 超加和的方式增加。
[005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本发明所 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原性真菌或其环境、目标 有用植物的种子。
[005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预期长出 目标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用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 处理。
[0056]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其本身施用,以其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施用。通 过常规方式对其进行施用,例如进行浇灌、喷雾、弥雾、撒播、喷粉,干拌种、湿拌种、浆液拌 种。
[0057] 种子处理的方法,例如可列举有,稀释液体或固体状的药剂或者不用稀释直接将 种子浸泡在液体状态溶液中使药剂浸透种子的方法、将固体药剂或液体药剂与种子混合在 一起,进行包衣处理使种子表面附着药剂的方法、在种植的同时在种子附近喷洒等方法。
[0058]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用于促进作物种子发芽 的用途。
[005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多种作物病害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2. 本发明组合物可进一步促进作物种子发芽,改善植物长势,增加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 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 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0061] (一)制剂实施例 下述制剂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62] 实施例1 40%吡唑醚菌酯+2%赤霉素可湿性粉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40%、赤霉素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油酰基甲基牛磺 酸钠8%、膨润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0063] 实施例2 20%吡唑醚菌酯+2%赤霉素可湿性粉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20%、赤霉素2%、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5%、聚氧乙烯月桂基醚 羧酸钠5%、娃藻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0064] 实施例3 10%吡唑醚菌酯+0. 1%赤霉素水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0%、赤霉素〇. 1%、丙酮9%、三苯乙基酚聚氧乙醚磷酸酯胺盐 8%、丙三醇5%、正-辛醇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 剂、消泡剂等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水乳剂。
[0065] 实施例4 10%吡唑醚菌酯+10%赤霉素水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0%、赤霉素10%、二甲苯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乙二醇 5%、正-辛醇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 剂、消泡剂等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水乳剂。
[0066] 实施例5 30%吡唑醚菌酯+0. 6%赤霉素微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30%、赤霉素0. 6%、二甲苯10%、乙醇3%、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醚15%、乙二醇5%、硅酮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然后将农药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 剂混合制备成油相,将其他组分加入水中制备成水相,然后边搅拌边向水相中加入油相,制 得微乳剂。
[0067] 实施例6 20%吡唑醚菌酯+1%赤霉素微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20%、赤霉素1%、二甲苯5%、异丙醇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 酸酯胺盐16%、乙二醇4%、硅酮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然后将农药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 剂混合制备成油相,将其他组分加入水中制备成水相,然后边搅拌边向水相中加入油相,制 得微乳剂。
[0068] 实施例7 20%吡唑醚菌酯+0. 2%赤霉素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20%、赤霉素0. 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三硅氧烷聚氧 乙烯醚6%、黄原胶5%、丙二醇5%、磷酸丁酯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剂。
[0069] 实施例8 1%吡唑醚菌酯+50%赤霉素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赤霉素5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N-月桂酰基谷氨 酸钠5%、聚乙烯醇5%、丙二醇5%、磷酸丁酯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剂。
[0070] 实施例9 0. 1%吡唑醚菌酯+10%赤霉素水分散粒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〇. 1%、赤霉素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二辛基磺基 琥珀酸钠6%、碳酸氢钠4%、羧甲基纤维素5%、硅藻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
[0071] 实施例10 1%吡唑醚菌酯+20%赤霉素水分散粒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赤霉素20%、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8%、十二烷基硫酸钠8%、 硫酸钠4%、羧甲基纤维素4%、硅藻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
[0072] 实施例11 20%吡唑醚菌酯+4%赤霉素乳油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20%、赤霉素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十二烷基苯 磺酸钙4%、N-甲基吡咯烷酮余量。
[0073] 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搅拌至均一的相。
[0074] 实施例12 5%吡唑醚菌酯+ 20%赤霉素悬浮种衣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5%、赤霉素20%、S0LVESS0 ?200 20%、乙氧基化蓖麻油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