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从含假单胞菌酸复合体的培养液中分离假单胞菌酸a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从含假单胞菌酸复合体的培养液中分离假单胞菌酸A(莫匹罗星)的方法。
本发明背景假单胞菌酸A,也称为莫匹罗星,是一种具有式(I)的抗生素 已知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能够生物合成假单胞菌酸A,以及少量其他相关的用字母B-D表示的抗生素[E.B.Chain,G.Mellows,J.Chem.Soc.Perkin Trans I.318(1977);J.P.Clayton等,Tetrahedron Lett.,21,881(1980);P.J.O.Hanlon,N.H.Rogers,J.Chem.Soc.Perkin Trans I.2665(1983)],分别以式(II)-(IV)表示 从治疗的观点来看,假单胞菌酸抗生素中最有价值的是假单胞菌酸A,它主要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生长的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为0.02-0.5mg/dm3。假单胞菌酸A通过抑制异亮氨酸-tRNA合酶对病原菌的肽合成有一定作用[J.Hughes和G.Mellows,Biochem.J.191,209-219,(1980)]。这种抗生素有利的特性在于它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较小的毒性,并且在埃姆斯测验法中为阴性。目前假单胞菌酸A以各种制剂用在人体治疗中,用于皮肤感染(如脓疱病、脓皮病)、鼻子和外耳感染、痤疮、烧伤、湿疹、牛皮癣的治疗,在溃疡的情况下用于治疗继发感染,以及用于防止医院感染。
从含抗生素复合体的培养液中分离假单胞菌酸A的一种方法是液-液萃取。根据德国专利2,227,739号和美国专利4,289,703号,向发酵培养液中加入可溶的钡盐,然后通过离心法分离带有不可溶钝化剂的微生物细胞,最终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抗生素。然后,用碱性水溶液从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液中移出抗生素,通过甲基异丁基酮的反萃取提纯产生的碱性含水萃取液。将得到的粗产品层析,从假单胞菌酸抗生素复合体制备酯衍生物,并用制备型薄层层析法进行提纯。通过水解得到纯抗生素的酸的形式。
比利时专利870,855号涉及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培养液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用碳酸氢钠溶液从萃取液中萃取活性物质。通过过滤分离在碱性水溶液中不溶的物质,然后,对滤液的pH进行酸化,并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最终通过浓缩萃取液和从甲基异丁基酮-正庚烷混合物中结晶得到假单胞菌酸A。
日本专利52-70083涉及两种从培养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A的方法。根据其中一种方法,通过离心法从培养液中分离细菌细胞,然后用乙酸乙酯从上清液中萃取活性物质。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从乙酸乙酯相中反萃取假单胞菌酸复合体,经酸化后再次用乙酸乙酯萃取。经蒸发后使用氯仿-甲醇洗脱剂将残余物在硅胶柱上提纯,最终通过从二异丙醚中结晶得到纯的假单胞菌酸A。在另一种方法中,通过使用甲醇-氨洗脱剂在DEAE-Sephadex阴离子交换柱上对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粗产品进行层析,分离出含假单胞菌酸A的部分。
A.D.Curzons描述了通过锂盐的形成从培养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A(欧洲专利0 005 614号)。使在pH4.5下得到的含活性成分的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液与溶解在甲醇中的2-乙基己酸锂反应。分离沉淀的假单胞菌酸A锂盐,将其溶解在水中,将在pH4.5下释放的假单胞菌酸A萃取进入甲基异丁基酮中并在正庚烷的存在下沉淀。
在上面讨论的方法中,使用极性的和水不混溶的溶剂(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用于从培养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复合体。根据我们的经验,由于除假单胞菌酸复合体之外,其他极性和非极性的杂质也被大量萃取,使用这些方法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选择性地萃取。通过含大量杂质的有机溶剂的碱性萃取,然后在酸性pH下用有机溶剂反萃取,之后通过粗产品的结晶仅能以很低的收率(17-34%)回收纯的假单胞菌酸A。由于层析法的高成本和溶剂要求,在生产规模中使用层析法用于提纯不具有优势。此外,在层析吸附剂的存在下,在层析过程中在活性物质中发生分子内转变,这导致形成生物学上无活性的双环化合物9-{4-[1S,6R-8R(1S,3S-二羟基-2S-甲基-丁基)-5S-羟基-3,7-二氧杂双环[4.3.0]壬烷-4S-基]-3-甲基-丁-2(E)-烯酰氧基}壬酸(式V) 和化合物9-{4-[1R,6S-4S,10S-二羟基-3R-(2S-羟基-1S-甲基-丙基)-2,8-二氧杂双环[4.4.0]癸烷-9S-基]-3-甲基丁-2(E)-烯酰氧基}壬酸(式VI) 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和经重结晶除去极大地降低了假单胞菌酸A的回收率。
尽管通过假单胞菌酸A锂盐的中间体的分离方法不含任何层析步骤,但它对于生产规模的方法来说是不方便的,这是由于所述方法中使用的锂盐使所述方法复杂化,并且在生产规模上使用较为昂贵。
因此,在该领域仍然需要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分离抗生素假单胞菌酸A,这种方法没有已知方法的缺点,并且在生产规模上的应用导致以较高的收率回收以上提及的抗生素。
本发明概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I)的假单胞菌酸A抗生素的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在酸性pH下,使用氯化脂肪烃或乙酸异丁酯,从产生假单胞菌酸A的假单胞菌属菌种的培养液中萃取假单胞菌酸A,以得到含假单胞菌酸A的萃取液;从上述萃取液中提纯假单胞菌酸A。任选对提纯的假单胞菌酸A进行结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纯步骤包括使萃取液的蒸发残余物分布在含水的醇和极性较小的溶剂中,以除去杂质;用水稀释含水的醇相;和用极性更强的溶剂萃取以转移提纯的假单胞菌酸A。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纯步骤包括用碳酸氢铵、碱金属氢氧化物或氢氧化铵的水溶液从萃取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A,以形成碱性溶液;对碱性溶液进行酸化以形成酸性溶液;用氯化脂肪烃或乙酸异丁酯萃取酸性溶液。
本发明详述令人惊讶的是,发现在酸化之后,无论是从含微生物细胞的全培养液还是从分离细胞后得到的上清液中,都能够用氯化脂肪烃有效地和选择性地萃取假单胞菌酸A,然后在对上述萃取液进行蒸发后,通过使蒸发残余物先分布在含水醇溶液和脂肪烃之间,然后在含水醇和芳烃之间,可以从粗产品中除去与假单胞菌酸A一起的大部分非活性杂质。优选的醇为甲醇。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从乙酸异丁酯、乙腈或水-乙腈混合物中重结晶之后,以药物质量从粗产品中得到假单胞菌酸A。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法,在假单胞菌酸A抗生素的分离过程中,通过离心法在接近中性的pH下分离微生物细胞。在接近中性的pH条件下离心培养液之后,假单胞菌酸A的大部分在上清液中,它可以通过从上清液中萃取得到回收,优选在pH4.5条件下。优选用氯化脂肪烃对抗生素进行萃取,最优选用二氯甲烷。
在二氯甲烷萃取液中的假单胞菌酸A的初级提纯可以通过使用分配分离法实现。通过在含10%水的水-甲醇混合物和脂肪烃如正己烷或正庚烷之间分配可以分离出粗产品中可能的色素和脂类杂质。脂类非极性非活性杂质的主要部分被转移进入正己烷或正庚烷相。通过将水-甲醇相的水含量升高到25%,并用芳烃(优选使用甲苯)对其进行萃取,可以从粗产品中除去极性更强的非活性杂质。
通过将水-甲醇相的水含量升高到50%,并用水不混溶的溶剂(优选使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基异丁基酮、乙酸正丁酯或乙酸异丁酯)对其进行萃取,蒸发有机溶剂,得到含假单胞菌酸A的粗产品。可以通过结晶从生物合成过程中形成的假单胞菌酸复合体的其他组分中分离假单胞菌酸A,优选使用甲基异丁基酮-正庚烷溶剂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全培养液萃取可以在微生物细胞的存在下,在pH4.5时用氯化脂肪烃进行,优选使用二氯甲烷。用2%碳酸氢钠溶液从二氯甲烷萃取液中萃取假单胞菌酸复合体,从水相中以酸的形式获得假单胞菌酸复合体,优选在pH4.5下使用二氯甲烷。
而且,也认识到在酸化之后,溶解在培养液中并结合到生物质的细胞上的假单胞菌酸A可以使用用于萃取的乙酸异丁酯有效地和选择性地进行萃取。而且也发现在培养液萃取之后,可以用碳酸氢铵、氢氧化铵或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更有利地从乙酸异丁酯萃取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A。优选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上述萃取液经酸化之后,用乙酸异丁酯对其进行萃取,可以得到浓缩的有机溶剂萃取液,通过蒸发可以从中分离出结晶的粗产品。在用乙酸异丁酯、乙腈和/或水-乙腈混合物对该粗产品进行重结晶之后,可以以药物质量得到假单胞菌酸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从全培养液中萃取抗生素是用乙酸异丁酯,优选在pH约4.5下进行的。为了消除乳液的形成,或以使用反乳化剂,优选使用Armogard D5397(AKZO Chemicals Ltd.,Lancashire,Great Britain)。优选反乳化剂在10%(体积)的乙酸异丁酯溶液中含约0.1%。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从在Westfalia型分离器上分离的乙酸异丁酯萃取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复合体,将在酸性pH下萃取之后得到的粗产品从石油醚(沸程60-95℃)和乙酸异丁酯溶剂混合物中结晶。将得到的产品重结晶,优选从乙腈中重结晶,然后将水溶液保持静止,之后经过滤回收。
任何能够生物合成假单胞菌酸A的假单胞菌属的微生物菌株的任何培养液都适用于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原料。
微生物细胞的酸处理可以采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和磷酸和有机酸如乙酸和乙二酸。乙二酸和硫酸对酸处理特别有利。
发酵结束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确定假单胞菌酸A和相关化合物的精确含量。用乙醇将培养液稀释至两倍,用超声波处理,并经离心作用,将上清液用于分析。发现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假单胞菌酸A和相关化合物具有下述的保留时间式(I)的假单胞菌酸A为8.34分,式(II)的假单胞菌酸B为6.83分,式(III)的假单胞菌酸C为16.8分,式(IV)的假单胞菌酸D为6.8分,式(V)的次要成分为6.55分,式(VI)的次要成分为6.9分[设备LKB 2248泵,LKB 2157自动采样器,LKB 2155色谱柱箱,LKB 2141 UV检测器,在222nm下分析,色谱柱Nucleosil C1810μm(BST),洗脱剂∶乙腈和0.1M NaH2PO4水溶液(pH=4.2)的混合物(35∶65),流速1.0ml/分]。
用UV、IR、1H-NMR、13C-NMR和质谱检测确定分离的假单胞菌酸A的结构。按照本发明制备的假单胞菌酸A与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O92/10493中公布的多晶型I是相同的。
本发明的方法用下述实施例来说明,但本发明不应当因此受这些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实施例1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用20%的硫酸(60ml)将5升含有1200μg/ml莫匹罗星的培养液的pH调节到4.5。用2.5升的二氯甲烷萃取酸化液。分离各相,通过离心作用从乳化的有机相中制备清晰相。按上述步骤用1.25升二氯甲烷将培养液再萃取两次。用1.25升去离子水洗涤合并的二氯甲烷萃取液。分离各相,在低于20℃下先用0.5升、再用0.25升的2%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二氯甲烷萃取液。分离各相,并合并萃取液。将合并的萃取液冷却到低于20℃,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用20%硫酸将萃取液的pH值调节到4.5。将得到的酸性溶液用0.38升和0.19升的二氯甲烷各萃取一次。将合并的二氯甲烷萃取液用0.19升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在室温下用活性炭(0.42g)澄清二氯甲烷萃取液。澄清后对二氯甲烷萃取液进行蒸发。在室温下将蒸发残余物(约8g)溶解在16ml乙酸异丁酯中。在搅拌条件下将溶液冷却至0-5℃,继续搅拌直到开始结晶。然后在该温度下使结晶进行一整夜。过滤沉淀的莫匹罗星,然后用2×4ml冷(低于5℃)的乙酸异丁酯和6ml乙酸异丁酯和石油醚的混合物(1∶2)进行覆盖洗涤。在这之后,通过将抗生素悬浮在2×25ml石油醚(沸程60-95℃)中对其进行洗涤,并在50℃在真空下干燥。将得到的莫匹罗星在40-45℃溶解在60ml乙酸异丁酯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逐滴向该溶液中引入60ml石油醚(沸程60-95℃)。然后在0-5℃下使结晶进行一整夜。过滤沉淀的晶体,并用2×4ml冷(低于5℃)的乙酸异丁酯-石油醚混合物(1∶2)进行覆盖洗涤。然后通过将产品悬浮在3×20ml石油醚中对其进行洗涤。将莫匹罗星在50℃、在真空下干燥至恒重。以这种方式得到33g纯的莫匹罗星,其具有下述性质熔点73-75℃紫外光谱(10μg/ml,在95%乙醇溶液中)λmax=222nmE1%1cm=303.6红外光谱(KBr)νOH 3483和3306,νC=O 1728(COOCH2),1720(COOH)cm-11H-NMR光谱(CDCl3,δTMS=0.00ppm)δ(ppm) 归属 偶合常数(Hz)5.75(1H)q2-H4J2,15=1.14.08(2H)t9'-H23J8,9=6.43.93-3.72(4H)m 5,7,13-H;16-Hα3.55(1H)dd 16-Hβ2J16α,16β= 11.8;3J16β,8=2.63.48(1H)dd 6-H3J2,15=8.4;3J6,7=3.22.82(1H)td 10-H3J9,10=6.3;3J10,11=2.32.74(1H)dd 11-H3J10,11=2.3;3J11,12=7.82.60(1H)dd 4-Hα3J4α,4β=14.5;3J4α,5=2.72.36-2.28(3H)m 4-Hβ;2'-H32.20(3H)d15-H34J2,15=1.12.02-1.92(1H)m 8-H1.76-1.6 1(6H)m 9-H2;3'-H2;8',-H21.43-1.33(9H)m 12-H;4'-H2;5'-H2;6'-H2;7'-H21.22(3H)d14-H33J13,14=6.40.94(3H)d17-H33J12,17=7.013C-NMR光谱(CDCl3溶液,δTMS=0.00ppm)δ(ppm) 归属 δ(ppm) 归属177.8sC-1' 42.7t,dC-9,C-12166.9sC-139.4d C-8156.0sC-333,9t,t C-9,C-2'117.7dC-231,6t C-4'*74.9d C-528.9t C-5'*71.4d C-13 28.8t C-6'*70.4d C-728.5t C-8'*69.0d C-625.9t C-7'65.3t C-16 24.6t C-3'63.9t C-9' 20.8q C-1461.3d C-11 19.1q C-1555.6d C-10 12.7g C-17*可替换的归属质谱特征光谱数据m/zRI(%) 归属501100 (M+H)+32745 (M+H-HO/CH2/8COOH)+30916 (m/z327-H2O)+22733 (C12H19O4)+
实施例2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用20%的硫酸将5升含有1500μg/ml莫匹罗星的培养液的pH调节到4.5。用2.5升的乙酸异丁酯萃取酸化液。分离各相,通过离心作用从乳化的有机相中制备清晰相。按上述步骤用1.25升乙酸异丁酯将培养液再萃取一次。用1.25升去离子水洗涤合并的乙酸异丁酯萃取液。分离各相,将0.5升的去离子水加入到乙酸异丁酯萃取液中。用5%氢氧化铵将混合相的pH值调节到8.0±0.2。分离各相,在pH8.0±0.2条件下,用0.5升的去离子水再次萃取乙酸异丁酯萃取液。将合并的碱性萃取液在低于20℃下冷却,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用20%硫酸将萃取液的pH值调节到4.5。将得到的酸性溶液用0.5升和0.25升的乙酸异丁酯各萃取一次。将合并的乙酸异丁酯萃取液用0.25升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在室温下用0.52g活性炭澄清乙酸异丁酯萃取液。澄清后,将乙酸异丁酯萃取液在真空下浓缩至最终体积为13ml。然后如实施例1所述对莫匹罗星进行结晶和重结晶。以这种方式得到3.75g莫匹罗星,其具有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物理性质。
实施例3将80升具有1000μg/ml莫匹罗星浓度的培养液用F-100型超速离心机(生产商Budapesti Vegyipari Gépgyár)离心,然后用乙二酸(约0.69升)将上清液的pH调节到4.5。用24升二氯甲烷萃取酸化溶液两次,然后将合并的萃取液在真空下蒸发。将油状残余物(约0.14kg)溶解在0.56升含10%水的甲醇中,之后将该溶液用0.56升正己烷萃取两次。用去离子水将甲醇溶液稀释至25%的含水量,用0.56升甲苯将溶液萃取两次。随后用去离子水将甲醇溶液稀释至50%的含水量,用0.56升二氯甲烷和0.28升二氯甲烷将该溶液各萃取一次。将合并的二氯甲烷萃取液在真空中蒸发。按实施例1的方法对得到的蒸发残余物(约0.11kg)进行处理,得到44g莫匹罗星,其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物理性质。
实施例4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用20%的硫酸(约2.7升)将160升含有1200μg/ml莫匹罗星的培养液的pH调节到4.5±0.2。在此之后用80升的乙酸异丁酯萃取酸化液。搅拌30分钟后向其中加入0.1%反乳化剂(在乙酸异丁酯溶液中1g Armogard D5397/升的培养液)。用SA1-01-175型Westfalia分离器(Westfalia Separator A.G.,Oelde,Germany)进行相分离。用40升乙酸异丁酯将培养液再萃取一次,并根据上述步骤进行分离。用40升去离子水洗涤乙酸异丁酯萃取液。将洗涤后的乙酸异丁酯萃取液与20升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400ml10%(质量)的硫酸镁溶液作为反乳化剂。随后用氢氧化钠将含水乙酸异丁酯的混合物的pH调节到8.0±0.2。搅拌20分钟后,分离各相,在pH为8.2±0.2条件下将乙酸异丁酯萃取液再萃取一次。在800ml10%(质量)硫酸镁的存在下,用12升乙酸异丁酯萃取合并的碱性水溶液。在分离各相之后,向水相中加入8升乙酸异丁酯,然后用20%硫酸溶液将含水乙酸异丁酯混合物的pH值调节到4.5±0.2。搅拌20分钟后分离各相,如上所述再次对酸性溶液进行萃取。在100ml 10%(质量)硫酸镁溶液的存在下,用5升去离子水洗涤合并的乙酸异丁酯萃取液。分离各相,在真空中将乙酸异丁酯萃取液蒸发至最终体积为1.1升。使乙酸异丁酯的浓缩物与110ml石油醚(沸程60-95℃)混合,在0-5℃下结晶24小时。将沉淀的晶体过滤并用冷的(低于5℃)乙酸异丁酯洗涤。然后将湿的粗产品悬浮在600ml石油醚中,过滤并在40℃下在真空中干燥。在40-50℃将得到的莫匹罗星溶解在550ml乙腈中,在上述温度下用活性炭(5.5g)澄清。澄清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在0-5℃下保持24小时。将沉淀的莫匹罗星过滤,然后用50ml冷的(低于5℃)乙腈进行覆盖洗涤。将湿的晶体悬浮在20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向该悬浮液中加入另外200ml去离子水。然后在0-5℃下结晶24小时。将晶体过滤,用2×50ml去离子水进行覆盖洗涤。将产品在40℃下在真空中干燥72小时。以这种方式得到80.6g莫匹罗星,其具有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物理性质。
尽管在此已描述了一些本发明目前优选的实施方案,但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述实施方案的各种变更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将只被限定在附带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的范围和可适用的法律规定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式(I)的假单胞菌酸A抗生素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用氯化脂肪烃或乙酸异丁酯在酸性pH下,从产生假单胞菌酸A的假单胞菌属菌种的培养液中萃取假单胞菌酸A,以得到含假单胞菌酸A的萃取液;和从上述萃取液中提纯假单胞菌酸A。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提纯步骤包括在含水的醇相和含至少一种有机溶剂的有机相间分配萃取液;和蒸发有机溶剂。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醇为甲醇。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萃取液分配在10%的水-甲醇溶液和脂肪烃之间。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肪烃为己烷或庚烷。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肪烃为正己烷。
7.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萃取液分配在25%的水-甲醇溶液和芳烃之间。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芳烃为甲苯。
9.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萃取液分配在50%的水-甲醇溶液和水不混溶的溶剂之间。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水不混溶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基异丁基酮、乙酸正丁酯和乙酸异丁酯。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提纯步骤包括用碳酸氢铵、碱金属氢氧化物或氢氧化铵的水溶液从萃取液中回收假单胞菌酸A,以形成碱性溶液;对该碱性溶液进行酸化以形成酸性溶液;用乙酸异丁酯萃取该酸性溶液。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假单胞菌酸A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从所述萃取液中回收。
13.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假单胞菌酸A用氢氧化铵水溶液从所述萃取液中回收。
14.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假单胞菌酸A用碳酸氢铵水溶液从所述萃取液中回收。
15.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对提纯后的假单胞菌酸A进行蒸发和结晶的步骤。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粗品假单胞菌酸A从乙酸异丁酯或乙酸异丁酯-石油醚的混合物中结晶。
17.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粗品假单胞菌酸A从乙腈、水、或乙腈和水的混合物中结晶。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从一种产生假单胞菌酸A的假单胞菌属菌种的培养液中分离药品质量的假单胞菌酸A抗生素的方法,它包括在酸性pH下,用氯化脂肪烃或乙酸异丁酯从培养液中萃取生物合成的假单胞菌酸A;之后进行提纯。本发明包括对分离的假单胞菌酸A进行提纯的方法,其包括:(a)使蒸发后的萃取液残余物在含水的醇和一些脂肪烃或芳烃间分配,然后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乙酸异丁酯萃取含增加的水的含水醇相;(b)用含水碳酸氢铵、碱金属氢氧化物或氢氧化铵溶液萃取上述萃取液,并酸化产生的碱性含水萃取液,然后用氯化脂肪烃或乙酸异丁酯再次反萃取;和(c)对萃取液进行浓缩,并在乙酸异丁酯和石油醚、或乙腈、或含水乙腈的混合物中对晶体假单胞菌酸A进行重结晶。
文档编号C12P17/16GK1345377SQ00805537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3日
发明者I·巴塔, A·特德斯, V·塞尔, C·绍博, E·纳吉尼埃阿韦, V·克里, D·列昂诺夫, I·朗, M·比德洛尼埃伊格洛伊, G·杰科维奇, J·萨拉特 申请人:拜奥盖尔药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