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88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植物制备物构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利用。
背景技术
被称为生活习惯病的糖尿病患者有增加的倾向。我国“强烈疑似为糖尿病的人”估计有690万人、如果包括“不排除糖尿病可能性的人”则升至约1370万人(厚生劳动省平成9年糖尿病实况调查),广泛要求糖尿病改善的选择方法。糖尿病以由于胰岛素供给低下或作用不足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是伴有各种代谢异常的疾病群。根据代谢异常的程度,显示了从无症状到酮酸中毒、昏迷的较宽范围的病态。如果代谢异常长时间持续的话,则易引起视网膜、肾、神经中特有的并发症,并且也会促进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治疗通过利用食物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来控制血糖值而进行。
糖尿病的口服剂有磺酰脲(SU)剂、缩二胍(BG)剂、胰岛素抵抗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竞争性地抑制存在于小肠粘膜微绒毛的麦芽糖酶、蔗糖酶等糖类水解酶、并延缓肠管内糖类吸收的药剂。称为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已在临床中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抑制食后的显著血糖上升、同时减小血糖日内变化幅度的效果,并且被认为还可适于胰岛素依存型糖尿病患者(日医大志1999第66卷第3号)。阿卡波糖是从放线菌Actinoplanes strain SE50的培养液中发现的,伏格列波糖是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ubsp.limoneus的培养液中发现的。
另一方面,目前报道有存在于植物中的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物质(日本特开2003-81858、日本特开2000-22987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185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2987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98769非专利文献1日医大志1999第66卷第3号p.195-198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此种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来自于植物的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物质和使用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物质的糖尿病治疗或预防药。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为了寻求来自于植物的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物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作为莲科多年草的莲。莲的根作为食用而被利用,此外种子、叶子等也广泛用于中药的处方和健康食品等中。众所周知,莲叶具有肥胖改善效果(日本特开平8-198769),但对于血糖值上升抑制效果却不为人所知。
本发明人等制备莲提取物,使其与α-葡萄糖苷酶和作为其底物的蔗糖反应,测定生成的葡萄糖量。利用葡萄糖测定值计算莲提取物的添加对酶反应的影响时,发现莲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发明人等将莲提取物和蔗糖投予给小鼠并测定血糖值时,发现莲提取物导致血糖值被抑制。另外,本发明人等对投予了莲提取物的人实施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认了莲提取物导致血糖值的上升被抑制。即,本发明人等在发现莲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同时,还发现该莲提取物可用于血糖值的控制。
本发明具体提供以下内容(1)由莲科植物的制备物构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2)含有上述(1)所述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医药组合物;
(3)含有上述(1)所述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食品组合物。


图1是表示蔗糖负荷小鼠的莲叶提取物的血糖抑制作用的图。平均值±S.D.(n=4)图2是表示莲叶提取物投予组(人)与对照组(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的图。将相对于葡萄糖负荷前的血糖值的各经过时间后的血糖值作为葡萄糖相对值(%)。平均值±S.D.S组(无效对照)n=30,T组(莲叶提取干燥物1g/日)n=34,R组(莲叶提取干燥物2g/日)n=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由莲科植物的制备物构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如实施例所示,莲制备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发明只要是期待将二糖类分解为单糖类的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等)的作用抑制的用途,则可用于任何用途。特别是,将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投予给动物,可以期待抑制利用小肠内麦芽糖酶等将二糖类分解为单糖类、并延迟肠管内的糖类吸收,作为结果可带来血糖值上升抑制效果。本发明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导致的血糖值上升抑制效果如实施例所示,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
在莲科植物中有莲(Nelumbo nucifera)、黄莲花等。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不仅限于莲,也存在于其他莲科植物、近缘的睡莲属、芡属、萍蓬草属、莼菜属的制备物中。因此,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物质也可从这些植物中得到。本发明中的植物制备物是指对植物的整体或部分实施了一些加工的产物。例如,植物提取物、植物的榨汁、植物浸膏、干燥的植物、将植物粉碎得到的物质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植物制备物中。用于制备物制造中的植物部位,只要是从该部位得到的制备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则没有限定。在为莲的情况下,叶子是可优选使用的部位的一例。植物制备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可将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引出的方法即可。也可以是利用溶剂进行提取、将植物制成粉末状的方法。提取中使用的溶剂除了水(也可含有酸类、碱类、盐类、表面活性剂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醇类以外,还可选择乙酸乙酯、丙酮、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丙腈等通常用于提取操作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或作为多个溶剂的混合溶剂使用。另外,还可以是超临界流体。水作为溶剂是优选例之一。如果例示具体例的话,则可通过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制造。
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确认可如下评价在α-葡萄糖苷酶和作为其底物的二糖类中添加被测物质并进行酶反应试验,求出酶反应的抑制率,由此评价。抑制率的求出,基本地说,可以在被测物质存在下和非存在下的条件下测定通过酶反应从底物中产生的产物的量,将两测定结果的差除以被测物质非存在下的测定值。从底物中产生的酶反应产物的量可以利用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的各种方法进行测定。例如,如果是葡萄糖,则可以从吸光度测定、电极法、葡萄糖氧化酶法、HK/G-6-PD法、液相色谱法等方法中适当选择进行测定。
本发明提供含有上述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药品。上述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血糖值上升抑制效果如上所述,在人和小鼠中被证实,可知上述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可作为人、包含啮齿类的哺乳类的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药品使用。本发明的糖尿病治疗或预防,除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糖尿病发病可能的人的所谓的临界组的发病预防以外,还包括不论是否是糖尿病患者,都以抑制食后血糖上升为目的而使用。
本发明的糖尿病治疗或预防用医药组合物可作为通常的医药制剂进行制备。例如,将上述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与制剂方面可容许的载体(赋形剂、结合剂、崩解剂、矫味剂、除臭剂、乳化剂、稀释剂、溶解辅助剂等)混合而得到的医药组合物或者作为片剂、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锭剂、糖浆剂、液剂、乳剂、混悬剂、注射剂等制剂适于口服给药或非口服给药形态的处方。作为赋形剂,如可列举出乳糖、玉米淀粉、白糖、葡萄糖、山梨糖醇、血浆纤维素等。作为粘合剂,如可列举出聚乙烯阿拉伯树胶、黄芪胶、明胶、虫胶、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药剂对糖尿病是否有效可如实施例所示进行确认在给受试动物喂食的同时投予药剂,在喂食后随时间变化测定血糖值,通过看到该血糖值的上升抑制效果来确认。另外,也可通过将药剂投予给糖尿病发病了的动物,测定该受试动物的血糖值,由此进行确认。在被测物质投予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药剂投予前后的随时间变化的血糖值,如果药剂投予组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则该药剂对糖尿病有效。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上述由莲科植物的制备物构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食品组合物。莲科植物一直以来被作为食物摄取,安全性高,能够加工成食品组合物。莲科植物制备物具有稳定糖的吸收、抑制血糖值上升的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用是理所当然的,不仅是糖尿病患者,所谓的临界区域的人或也被称为担心血糖的糖尿病后备军的人们通过摄取本发明的食品,也能够以药品以外的方法有效地控制血糖值,并预防糖尿病,在此点上是特别有用的。
作为本发明的食品组合物,如可列举出糖尿病用食品、特别用途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可标榜血糖值上升抑制作用、食后血糖值上升抑制作用、血糖值降低作用的功能性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健康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经肠营养食品等,只要是以糖尿病的预防或治疗为目的或者以血糖值上升抑制为目的而被使用的食品即可,并不限定于这些食品。一日的投予量或摄取量只要安全且在可有效摄取的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如果列举出摄取量的例子,则在对象为人的情况下,摄取量可为0.01g/日~100g/日、优选为0.1g/日~10g/日。
该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周知的惯用技术。即,将本发明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和食品卫生上可允许的配合物相混合,可加工成糖尿病用食品、特别用途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可标榜血糖值下降作用的功能性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健康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经肠营养食品等。也可在已有的食品中添加本发明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例如,可制成适于稳定剂、保存剂、着色剂、香料、维生素等配合物颗粒状、粉末状、胶囊状、液状、膏状、饮料等组合物的形态。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所有现有技术文献作为参考编入本说明书中。
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莲科植物提取物的制备相对于1kg干燥的莲叶加入10L水。将pH调整至6.0,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其后在减压、90℃下沸腾提取1小时。分离滤液(i)、残渣,在残渣中添加10倍量的水,在减压、90℃下沸腾提取1小时。分离滤液(ii)和残渣,合并滤液(i)和滤液(ii)。在减压下通过加热浓缩,浓缩至比重为1.1后,使用喷雾式干燥机得到约100g的干燥粉体。
α-葡萄糖苷酶溶液的制备使用液氮进一步固化冷冻过的大鼠小肠组织切片,精细粉碎。在其中加入以重量比计为5倍量的50mM甘露醇/2mM Tris盐酸缓冲液,在冰冻下匀浆2分钟后,加入1M氯化钙溶液,使最终浓度达到10mM,进一步在4℃下搅拌20分钟。将其在3000rpm下离心分离30分钟,取上清,进一步在4℃、15000rpm下将该上清离心30分钟,回收沉淀物。使用10mM马来酸氢氧化钠缓冲液(pH为5.8)洗涤该沉淀物2次,最后将用10mL的10mM马来酸氢氧化钠缓冲液混悬得到的溶液作为α-葡萄糖苷酶溶液。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反应试验混合10μL的α-葡萄糖苷酶溶液、10μL被测样品(各种浓度的莲叶提取液)、20μL底物溶液(20mg/mL蔗糖、20mM磷酸缓冲液)、10μL的20mM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在37℃下培养40分钟。反应结束后,使用葡萄糖CII-Test Wako(和光纯药工业(株))测定生成的葡萄糖量。由于试样溶液的颜色可能影响葡萄糖测定时的吸光度,因此采用空白(酶反应后添加被测物的样品),用该值校正葡萄糖值,由下式求出抑制率。
抑制率(%)=(酶反应后添加被测物的葡萄糖浓度-添加被测物的葡萄糖浓度)/酶反应后添加被测物的葡萄糖浓度×100结果如表1所示。莲叶提取干燥物以最终浓度为4mg/mL将以蔗糖作为底物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了约50%。由此结果可证明,本发明的有效成分抑制在糖消化吸收中必需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由此抑制糖摄取后的血糖上升。
表1

A酶反应后添加被测物的葡萄糖浓度(mg/dL)B添加被测物的葡萄糖浓度(mg/dL)[实施例4]蔗糖负荷小鼠的莲叶提取物的血糖抑制作用的研究购入5周龄雄性ICR小鼠,进行1周的预备饲养。预备饲养后,根据体重将小鼠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的2组,同时口服蔗糖和莲叶提取物。投予的莲叶提取物的浓度为1g/kg或2g/kg,蔗糖的浓度为2g/kg。另外,作为对照组,同样地同时口服3mg/kg的阿卡波糖和蔗糖。剩余的1组仅投予蔗糖。对各组小鼠测定血糖值。血糖值测定在被测物质正要口服前和投予后30、60、90、120、180和240分钟进行。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与仅投予蔗糖的组相比,可知莲叶提取物投予组中血糖值上升被抑制。特别是,蔗糖投予后30分钟的血糖上升抑制效果大。
莲叶提取干燥物对高脂肪食物负荷肥胖小鼠的肥胖改善效果的研究5-(1)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对高脂肪食物负荷小鼠投予莲叶提取干燥物作为被测物质,研究其影响。6周龄的雌性ICR小鼠购自日本CLEA株式会社,在与试验同样的饲养环境下进行14天的检疫和驯化饲养。将40只在投予开始日检疫和驯化期间中的体重增加顺利且一般状态中也未见异常的动物用于试验,通过以体重分层随机取样法为基准的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构成分为4组,A组基本饲料摄取组、B组高脂肪食物摄取组、C组含有2%莲叶提取干燥物的高脂肪食物摄取组、D组含有5%莲叶提取干燥物的高脂肪食物摄取组,每组10只。同组的小鼠每5只放在1个笼子中,以每组2个笼子进行饲养。基本饲料使用粉末饲料CE-2(日本CLEA株式会社)。对于其它饲料高脂肪食物、含有莲叶提取干燥物的高脂肪食物,示于表2中。表中的数值表示制备1kg总量的混合饲料时的各混合量。
表2 高脂肪食物的制备和被测物质的称取量

所有组中,喂食方法为将饲料放在粉末喂食器中自由摄取。给水为将自来水放在给水瓶中,通过喷嘴自由摄取。在上述条件下将被测物质投予给小鼠,连续进行10周,对该小鼠进行一般状态观察、体重测定、摄食量测定、解剖学检查,得到以下结果。以下结果所示的数据中,体重、摄食量和器官重量以平均±标准偏差(mean±S.D.)表示。基本饲料摄取组与高脂肪食物摄取组的显著性差异检验和高脂肪食物摄取组与被测物质摄取组的显著性差异检验通过Student’s t-test或多重比较检验(Dunnett’s test)进行。
5-(2)一般状态观察一般状态观察为1日1次对每个笼子进行。整个试验期间中,各个体的一般症状中未见任何异常。
5-(3)体重体重是使用电子上皿天平,每周1次在被测物质正要投予前和投予后进行测定。将各组的结果分别示于表3中。
表3 小鼠高脂肪食物耐量试验中的体重(g)

各值表示平均±标准偏差(n=10)。
*p<0.05、**p<0.01(基本饲料组vs高脂肪食物组Student’s t-test)#p<0.05、##p<0.01(高脂肪食物组vs高脂肪食物+莲叶提取干燥物投予组Dunnett’s test)
为了研究高脂肪食物导致的影响,比较A组(基本饲料摄取组)和B组(高脂肪食物摄取组),在试验开始后两组的体重都顺利增加,但B组体重比A组体重增加较多。从试验开始2周后至结束时,两组的体重值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束时在两组之间产生平均6.9g的差异(A组39.3±3.0g、B组46.2±5.6gp<0.01)。
为了研究莲叶提取干燥物导致的影响,比较B组和C组(含有2%莲叶提取干燥物的高脂肪食物摄取组)、D组(含有5%莲叶提取干燥物的高脂肪食物摄取组),任何组在试验开始后体重增加都顺利,但C组和D组的体重增加量有少于B组的倾向。特别是在D组中,在试验开始5、7、8和9周后的时间点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确认了莲叶提取干燥物的体重增加抑制作用。
5-(4)摄食量摄食量在被测物质投予后1周测定2次、即每3天或4天进行测定。使用电子上皿天平测定每个笼子包括喂食器的重量,从喂食量中减掉剩余食量进行计算。
每个笼子求出的每只每日平均摄食量示于表4。各笼子n=5、各组n=10。
表4 各饲养笼中每只的平均摄食量


A组的每只每日平均摄食量为5.2~7.9g/日,B组的每只每日平均摄食量为3.0~6.8g/日,C组的每只每日平均摄食量为2.7~6.1g/日,D组的每只每日平均摄食量为3.1~5.6g/日。很明显,A组的摄食量多于其它组。B~D组中有试验开始前半段(第二周左右)的摄食量多、后半段(第6周后)的摄食量少的倾向,但未见B~D各组的特异性变化。
5-(5)器官重量从试验开始至10周后的观察期间终止时,解剖小鼠,测定器官重量(肝、肾、脂肪湿重量)。结果示于表5。各组n=10。
表5小鼠的高脂肪食物耐量试验在试验结束时的器官重量

各值表示平均±标准偏差。
*p<0.05、**p<0.01(基本饲料组vs高脂肪食物组Student’s t-test或Aspin-Welch’s t-test)#p<0.05、##p<0.01(高脂肪食物组vs高脂肪食物+莲叶提取干燥物投予组Dunnett’s test)为了研究高脂肪食物导致的影响,比较A组和B组,肝脏重量未见有显著性差异,但肾脏重量在B组中显著地轻、脂肪重量在B组中显著地重。
为了研究莲叶提取干燥物导致的影响,比较B组和C组、D组,肝脏和肾脏重量未见显著性差异,但脂肪重量在C组和D组都显示低值。特别是在D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可见脂肪减少作用。
5-(6)总结如上所述,在2%莲叶提取干燥物摄取组中可见体重增加抑制倾向,但不是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在5%莲叶提取干燥物摄取组中可见显著的体重增加抑制。但是由于摄食量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体重减少是由摄食量导致的效果、还是由莲叶提取干燥物导致的效果。所以,当从各组在试验结束时的体重增加量和试验中的总摄食量求出用于增加1g体重所需的饲料的量时,高脂肪食物摄取组为19.1g、2%莲叶提取干燥物摄取组(高脂肪食物+2%莲叶提取干燥物)为20.2g、5%莲叶提取干燥摄取组(高脂肪食物+5%莲叶提取干燥物)为22.7g,有依赖于用量而增加的倾向。因此,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本实施例中所观察的体重增加抑制是由莲叶提取干燥物导致的效果。另外,解剖时的脂肪重量在2%莲叶提取干燥物摄取组中有减少的倾向,在5%莲叶提取干燥物摄取组中确认有显著的脂肪重量减少,这是可支持上述结论的结果。
莲叶提取干燥物对人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的作用6-(1)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研究莲叶提取干燥物对人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在进行上述目的研究时,人受试者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作为本实施例的受试者所应满足的条件如下所示。
(1)是所谓的临界型,即空腹时血糖值为110~126mg/dl或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2小时血糖值为140~200mg/dl。由于空腹时血糖值在126mg/dl或以上或75g OGTT 2小时值为200mg/dl或以上即成为糖尿病型,因此从本实施例的受试者中去除。
(2)BMI(Body Mass Index)为22或以上。BMI也被称为体格指数,是指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而得到的数值。BMI=体重(kg)÷身高(m)2。
(3)没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经验。
(4)未患有严重的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血管功能衰竭、食物过敏疾病。
(5)年龄为男性40~58岁、女性40~55岁、且进行与健康人同样的日常生活。
(6)一日的茶饮料在2L或以下。
在满足以上6条件的人中实施调查等来选择受试者。在调查和问诊表中,对A.一日卡路里摄取量、B.饮食的嗜好、C.以往病史、家族史、工作及生活环境、运动习惯、吸烟和饮酒进行询问。
选拔了满足上述受试者条件的95名受试者。将所选受试者分为莲叶提取干燥物摄取组2组(T组、R组)、无效对照摄取组(S组)的3组,使他们在年龄、性别、空腹时血糖值上没有差别。作为对照组,将摄取不含莲叶提取物的基础茶饮料(200ml/瓶)的组作为S组,作为被测物质摄取组,将摄取含有0.5g/200ml莲叶提取干燥粉末的茶饮料的组作为T组、将摄取含有1.0g/200ml莲叶提取干燥粉末的茶饮料的组作为R组。各组的构成和平均年龄示于表6。S组(无效对照)n=30,T组(莲叶提取干燥物1g/日)n=34,R组(莲叶提取干燥物2g/日)n=31。
表6 人试验组构成及平均年龄

试验通过以无效对照作为对照的双盲检验法进行。受试者在摄取被测食品前的2周观察期间后,将上述茶饮料分为上午和下午、每日2瓶(200ml×2/日)进行摄取,历时12周。对受试者实施身体测定和糖耐量试验,研究莲叶提取干燥物的影响。
6-(2)身体测定对各受试者,在摄取前、摄取6周后、摄取12周后的各时间点实施身体测定。测定项目测定了身高、体重、腰围、BMI、臀围、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水平。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水平的测定使用OmronBody Composition Monitor HBF-352进行实施。内脏脂肪水平10相当于内脏脂肪面积100cm2。结果示于表7和表8。在表7和表8中,S组(无效对照)n=30,T组(莲叶提取干燥物1g/日)n=34,R组(莲叶提取干燥物2g/日)n=31。
表7 人体试验(体格指数1)平均值±S.D.
p<0.05#[S vs R]p<0.05*(Dunnett’s test)
表8 人试验(体格指数2)平均值±S.D.
p<0.05#[S vs R]p<0.05*(Dunnett’s test)通过摄取6和12周的2g/日的莲叶提取干燥物,体重、BMI、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水平、腰围、臀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可见莲叶提取干燥物导致的降低作用。另外,通过摄取6周的1g/日的莲叶提取干燥物,与对照组相比,体重、体脂肪率显著降低。12周的摄取中,体重、BMI、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水平、腰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6-(3)糖耐量试验对各受试者在摄取前、摄取12周后实施2次糖耐量试验(75g葡萄糖/人)。受试者避免在采血前夜21点以后进食。试验当天,最初在空腹状态下采血,作为葡萄糖负荷前的血液。接着负荷75g葡萄糖,随时间变化采集负荷30、60、90分钟后的血液。试验在上午11点前结束。使用日立自动分析装置7075测定血浆中的血糖值。
结果如图2所示。在图2中,将相对于葡萄糖负荷前血糖值的各经过时间后的血糖值作为葡萄糖相对值(%)表示。以各经过时间的葡萄糖相对值为基础求出0~120分钟的AUC(Area Under Curve)。S组(无效对照)n=30,T组(莲叶提取干燥物1g/日)n=34,R组(莲叶提取干燥物2g/日)n=31。通过摄取12周的莲叶干燥提取物,可见葡萄糖负荷30分钟后及60分钟后的血糖上升抑制。
6-(4)总结如上所述,与动物试验相同,对人也可见莲叶提取干燥物导致的体脂肪降低作用,对人来说,通过将2g/日的莲叶干燥提取物作为1日摄取量摄取6周,体脂肪量降低,反映为体重的降低。另外,摄取12周的1g/日时也得到同样效果。由这些效果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认为,在降低体脂肪量的同时有减轻胰岛素抵抗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由莲科植物制备物构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糖上升。对于有患者增加倾向的糖尿病,可提供治疗或预防药的新的一个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其由莲科植物的制备物构成。
2.一种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医药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
3.一种糖尿病治疗用或预防用食品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着眼于植物中的莲,制备莲提取物。在使其与α-葡萄糖苷酶和作为其底物的蔗糖反应、并计算莲提取物的添加对酶反应的影响时,明确了莲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而,将莲提取物和蔗糖投予给小鼠测定血糖值时,明确了莲提取物导致血糖值被抑制。即,在明确莲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同时,发现该莲提取物可用于血糖值的控制。
文档编号C12N9/99GK1901927SQ20048003979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4日
发明者坪井洋, 池上秀二, 纪再思, 伊藤裕之, 小田宗宏, 进和男 申请人:明治乳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