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制备方法及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412777阅读:1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制备方法及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微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ー种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及塑料薄膜悬浮吊袋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属于娃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细胞呈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6-7微米,与邻细胞对应刺相接组成链状群体,是ー种广温、广盐近岸性硅藻,在盐度7 50%。、水温10 34°C中均能生长繁殖,具有营养丰富,易培养等特点,是对虾、河蟹、梭子蟹和青蟹幼体、牡蛎幼体中后期理想的开ロ饵料。海水中无机碳的存在形式以HC03_为主(90% ),而游离的CO2不足I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水体中游离CO2是藻类利用外源无机碳的唯一形式。张学成的工作表明,螺旋藻培养基中添加50 100mmol/L NaHCO3时,不仅可以满足螺旋藻生长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保持藻体生长的PH值。林惠民认为,NaHCO3在培养基中的作用之ー是作为营养的碳源。我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可以利用HCO3-作为碳源。目前,中肋骨条藻规模化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藻细胞生长缓慢、倍増时间长、易污染。合适的培养基是实现中肋骨条藻高密度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使用的培养基没有加入碳酸氢钠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大量实验表明,中肋骨条藻除了能利用空气中游离的CO2,还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液中的HC03_作为碳源。添加NaHCO3不仅缩短了骨条藻盐的倍增时间,而且延长了藻的生长时间。我的实验表明,添加0. 5g/L的NaHCO3和f/2微量元素及f/2维生素后,营养更加全面、均衡,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中肋骨条藻产量能提高52%。与传统的水泥池养殖方法相比,塑料薄膜悬浮吊袋养殖方法培养中肋骨条藻,因为塑料薄膜袋除充气管、出气管外,其余不与外界接触,因而能有效避免杂藻及原生动物等的污染;塑料袋悬浮在水中,减缓了塑料袋的压カ负荷,有效地避免了塑料薄膜袋的破损漏水问题;另外还可根据生产的需要,灵活掌握袋子大小、袋子数量、培养基多少甚至每个袋中培养的种类。总之,使用优化培养基并采用塑料薄膜悬浮吊袋养殖方法培养中肋骨条藻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成本低、易于操作、不易污染、易于掌控、灵活多祥、更加安全可靠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ー种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ー种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配方如下=KNO3 0. 4克,KH2PO4 4毫克,NaHCO3 0. 5克,九ニ 0植物生长刺激素(即赤霉素)5国际单位,f/2微量元素溶液I毫升,f/2维生素溶液I毫升,海水IOOOmL毫升。其中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ZnS04 *4H20 23毫克,MnCl2 *4H20178 毫克,CuSO4 5H20 10 毫克,FeC6H5O7 5H20 3. 9 克,Na2MoO4 2H20 7. 3 毫克,CoCl2 6H2012毫克,Na2EDTA 4. 35克,纯水1000毫升ば/2维生素溶液配方维生素B12 0. 5毫克,维生素B1 100毫克,维生素HO. 5毫克,纯水1000毫升。有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此培养基配方培养的中肋骨条藻不仅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且成本低、易于操作、不易污染。


图I为图塑料薄膜悬浮吊袋方法培养中肋骨条藻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塑料薄膜袋、2水泥池、3进气管、4出气管、5藻液、6普通海水、
7散气石。
具体实施例方式培养基配制方法I)按配方中的的营养盐顺序和剂量依次加入营养盐;2)因柠檬酸铁(FeC6H5O7 5H20)较难溶解,可加少量自来水在火炉上微热至80-90°C,并不断搅拌至全部融化;3)九ニ 0植物生长刺激素(即赤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不易溶解于水,可先用酒精充分溶解(一般每克用50毫升酒精或60度白酒溶解I小时以上),再按所需浓度兑水稀释。4)全部营养盐加完后再充气搅拌30分钟,即可接种。5)此培养基配方对中肋骨条藻扩种阶段和大規模培养阶段都适用。中肋骨条藻的塑料薄膜悬浮吊袋养殖方法采用长度450厘米、周长200厘米的农用聚こ烯透明塑料薄膜袋,两头分别用纱布扎ロ。一端扎入I根充气管,末端连2个散气石,作充气用;塑料袋另一端扎入ー根长约20厘米,直径6厘米的聚こ烯硬管,作出气管,此袋即为培养藻的容器。将此袋漂浮在盛有普通海水的水泥池中,水泥池长X宽X深=600厘米X400厘米X85厘米,塑料袋两端扎好后,用绳吊起,以防袋ロ沉入水中,向袋中注入0. 8 I. 4立方米的培养基并接入藻种,SP可进行培养。每池吊袋6-8个。培养用的海水盐度20-28%。,用次氯酸钠消毒法消毒(方法每立方米海水中加入含有效氯20毫克/千克的次氯酸钠,如果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为8%,则每立方米海水加入次氯酸钠250立方厘米。加入次氯酸钠后,充气10分钟,停气,经6-8小时消毒后,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25克的量加入硫代硫酸钠,强充气4-6小时,用硫酸-碘化钾-淀粉试液測定无余氯存在即可使用)。加入上述营养盐,选纯种的对数生长期藻种接种,接种密度IOX 104cell/mL,室外培养,自然光照射,温度20_30°C,光强2000-60001x为最佳,培养4_7天,密度达90X 104-120X 104cell/mL即可采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參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肋骨条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如下KNO3 O. 4克,KH2PO4 4毫克,NaHCO3 O. 5克,九二 O植物生长刺激素(即赤霉素)5国际单位,f/2微量元素溶液I毫升,f/2维生素溶液I毫升,海水IOOOmL毫升。其中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ZnSO4 · 4H20 23 毫克,MnCl2 · 4H20 178 毫克,CuSO4 · 5H20 10 毫克,FeC6H5O7 · 5H20 3. 9 克,Na2MoO4 · 2H20 7. 3 毫克,CoCl2 · 6H20 12 毫克,Na2EDTA 4. 35 克,纯水 1000 毫升;f/2 维生素溶液配方维生素B12 O. 5毫克,维生素B1 100毫克,维生素HO. 5毫克,纯水1000毫升。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肋骨条藻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基配制方法 1)按配方中的营养盐顺序和剂量依次加入营养盐; 2)因柠檬酸铁(FeC6H5O7· 5H20)较难溶解,可加少量自来水在火炉上微热至80_90°C,并不断搅拌至全部融化; 3)九二O植物生长刺激素(即赤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不易溶解于水,可先用酒精充分溶解,每克九二 O植物生长刺激素用50毫升酒精或60度白酒溶解I小时以上,再按所需浓度兑水稀释。
4)全部营养盐加完后再充气搅拌30分钟,即可接种。
5)此培养基配方对中肋骨条藻扩种阶段和大规模培养阶段都适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肋骨条藻培养基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塑料薄膜悬浮吊袋养殖方法,采用长度450厘米、周长200厘米的农用聚乙烯透明塑料薄膜袋,两头分别用纱布扎口。一端扎入I根充气管,末端连2个散气石,作充气用;塑料袋另一端扎入一根长约20厘米,直径6厘米的聚乙烯硬管,作为出气管,此袋即为培养藻的容器。将此袋漂浮在盛有普通海水的水泥池中,水泥池长X宽X深=600厘米X 400厘米X 85厘米,塑料袋两端扎好后,用绳吊起,以防袋口沉入水中,向袋中注入O. 8 I. 4立方米的培养基并接入藻种,即可进行培养,每池吊袋6-8个。
培养用的海水盐度20-28%。,用次氯酸钠消毒法消毒,加入上述营养盐,选纯种的对数生长期藻种接种,接种密度10X104Cell/mL,室外培养,自然光照射,温度20_30°C,光强2000-60001x为最佳,培养4-7天,密度达90 X 104-120 X 104cell/mL即可采收;所述消毒方法为每立方米海水中加入含有效氯20毫克/千克的次氯酸钠,如果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为8%,则每立方米海水加入次氯酸钠250立方厘米,加入次氯酸钠后,充气10分钟,停气,经6-8小时消毒后,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25克的量加入硫代硫酸钠,强充气4-6小时,用硫酸-碘化钾-淀粉试液测定无余氯存在即可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肋骨条藻培养基配方,配方如下KNO30.4克,KH2PO44毫克,NaHCO30.5克,九二0植物生长刺激素(即赤霉素)5国际单位,f/2微量元素溶液1毫升,f/2维生素溶液1毫升,海水1000mL毫升。其中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ZnSO4·4H2O23毫克,MnCl2·4H2O178毫克,CuSO4·5H2O10毫克,FeC6H5O7·5H2O3.9克,Na2MoO4·2H2O7.3毫克,CoCl2·6H2O12毫克,Na2EDTA4.35克,纯水1000毫升;f/2维生素溶液配方维生素B12 0.5毫克,维生素B1 100毫克,维生素H0.5毫克,纯水1000毫升。并使用优化培养基并采用塑料薄膜悬浮吊袋养殖方法培养中肋骨条藻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成本低、易于操作、不易污染、易于掌控、灵活多样、更加安全可靠的优势。
文档编号C12N1/12GK102851212SQ2012102994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王培磊 申请人:王培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