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41323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机械成型包馅食品装置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企业大规模生产包馅食品时,都是采用的工业化设备进行生产,多是采用环形工位的食品包馅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0820062031.X,申请日为2008. I. 29,名称为“饺子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见附

图1),其将面皮输入工位、注馅工位、成型工位和出料工位依次设置在同一环形轨道上,每个工位设置有相应的结构来分别实现面皮输入、注馅、成型和出料的功能。在现有的环形工位结构的食品包馅装置中,成型工位的功能是将馅料包裹在面皮中,然后将面皮进行封合,得到半成品。在出料工位将半成品送出后,还需要额外增加一道手工捏合的工序,最终才能得到仿手工生产的包馅食品,而通常一台包馅装置同时需要至少2-4名工人才能满足手工捏合的需求。 现有环形工位结构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并不能在成型工位直接生产出仿手工的包馅食品,还需要再额外的进行手工捏合成型或者挤压装置挤压成型为仿手工外观,这样不仅使包馅食品装置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制造成本增加,还使得整个成型的过程更加繁琐。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2484、申请日为2009. 11. 12、名称为“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涉及的是一种与饺子机相配套饺子加工平移式复合对模,特别适用于传统饺子和花色饺子自动化生产,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整形的饺子成形模具。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由一组平移式复合对模A、复合对模B组成;复合对模A和复合对模B都是由模座,角板、分模I a和分模Ib组成;分模I a和分模I b的上部米用定心轴以铰链的方式连接,分模I a和分模I b的下部分则通过链板连接到一个装有轴承的连接轴上,连接轴上的轴承与推动杆的锥形面配合,推动杆上装有主弹簧,且在分模I a和分模I b上还装有复位弹簧,复合对模A和复合对模B通过角板安装在导轨副上。所述的分模I a和分模I b为圆弧形活动模。该专利的平移式复合对模仅仅是直接通过平移对模来实现对饺子的整形,采用的是先平移复合对模,使得包馅的面皮直接封合,然后再通过平移对模向内挤压,形成仿手工饺子。该专利的技术方案由于是在面皮封合后再次挤压成型,容易使得饺子皮破碎,成型效果差,生产率低,且该装置对于面皮和馅料量的要求很高,导致在再次挤压中,容易挤压损坏包有馅料的面皮。同时这种结构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环形工位上的包馅食品的面皮输入、注馅、成型和出料是相互衔接且各工位是有先后顺序的,导致两次动作关系的成型控制困难,难以满足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控制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88004. 9、申请日为2010. 5. 21、名称为“模具、挤压装
置和包饺机”的中国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包含一对夹颚,合拢该对夹颚可将填有馅料的饺皮压制成饺子半成品的形状。其中,所述一对夹颚再合拢的状态下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模拟人类手工挤压饺子馅料囊的动作。本发明还一并提出了一种用于驱动上述模具动作的挤压装置,该挤压装置能在所述模具的一对夹颚合拢的状态下施加外力驱动所述一对夹颚做模拟人类双手挤压饺子。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夹颚的包饺机,该夹颚能够制造出接近手工的饺子,但是其成型原理是直接合拢两夹颚实现饺子类食品的成型,夹颚是弹性材料制成的且夹颚内部设有凹槽,从而模拟出类似于手工包合的饺子。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上述夹颚的加工对象是半成品饺子,半成品饺子需要通过传输机构送到夹颚之中进行加工成型,也就是说,应用上述专利的饺子机需要在成型工位上将面皮和馅料先进行第一次包合,形成半成品饺子,然后通过输送机构的输送,将半成品饺子送到夹颚中进行仿手工成型。而该夹颚以及其相关的传动结构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该夹颚也不能将面皮和馅料一次直接成型为仿手工的成品饺子,该专利的结构复杂,动作关系繁琐,使得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成型饺子的效率低,并且采用该方法包合饺子时,面皮内空气来不及排尽,所以饺子皮里仍然残留有空气,在后续的处理中饺子容易发生破皮现象。该专利的夹颚为弹性材质,夹颚是单独安装成型工位上,缺少必要的支撑件,维护、清洗或更换夹颚时,需要对模具实施拆卸才能完成,停机时间较长,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该发明提供的挤压装置的结构和运动关系都过于复杂。

现有食品加工领域对仿手工包馅食品的加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先将包馅食品加工为半成品,再对半成品进行仿手工成型的步骤,采用现有方法使成型设备的结构更加复杂,面皮容易破损,且无法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配套使用,不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存在的成型方法繁琐、使用的成型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成型过程中面皮内易残留空气的问题,现提出一种只在一个工位上即可直接制得仿手工包馅食品、使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面皮不残留空气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柔性成型装置的两模板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柔性成型块在水平相对平移时,脱离模板。所述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所述两模板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相连,所述两模板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且两模板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相连,至少一个柔性成型块连接有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带动两柔性成型块水平相对平移。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柔性成型块连接的弹性件,柔性成型块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 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之间的压簧或者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外侧的拉簧。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齿轮、齿条,齿条与柔性成型块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上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均与模座相连,模座两侧设置有滑槽,至少一个旋转轴穿过滑槽。所述两柔性成型块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凹腔内纵向设置有筋槽,两柔性成型块的厚度自凹腔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所述两柔性成型块中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所述两柔性成型块的硬度为5 70度。所述模座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在模座一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模座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环形轨道上,模座沿环形轨道运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I、本方法是基于全自动包馅食品成型装置,这里的全自动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具体是指从原料的放入到成品最终成型都是由机械设备完成,设备在运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参与,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产。本方法首先是将面皮外沿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在包住馅料的同时,边沿并未进行封合,此时能对馅料囊进行成型,并且能把面皮内的大部分空气通过面皮开敞处排出。在初次成型后,水平挤压馅料囊的上半部分(称为挤压区),此时由于面皮的边沿尚未封合,所以在挤压馅料囊的挤压区时,开敞处的面皮会逐渐下降,并且馅料囊部分会胀大,即对馅料囊再次成型。并且由于水平力的挤压,馅料囊中的空气会进一步的从面皮开敞处排出。水平力继续作用于整个包馅食品,最后将逐渐下降的面皮开敞处进行水平挤压封合。由于最后才进行面皮的封合,保证了馅料囊中的空气在上述的挤压中全部排出,避免了包馅食品内部空气残留过多的问题,在后续对包馅食品进行冷冻或者蒸煮时,也不会破皮。由于在模板上设置了柔性成型块,柔性成型块直接与包馅食品的面皮进行接触,在挤压的过程中,由于馅料囊的挤压区受到水平挤压力,所以馅料囊会胀大,此时柔性成型块受到馅料囊胀大的压力,容纳馅料囊的凹腔处会发生变形,从而能让馅料囊保持胀大的状态不改变。而胀大后的馅料囊外形更接近于手工包合的食品外形。如果使用现有的刚性成型模具,则无法实现馅料囊胀大的目的。本方法应用在食品工业生产领域中,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仿手工的成型包馅食品的目的。在同一工位能实现了对包馅食品的多次挤压以及封合,成型后的饺子外形与手工捏合的包馅食品接近,节省了传统工艺中还需要额外增加人工捏合的工序。2、模板带动柔性成型块旋转,在柔性成型块在旋转的过程中提供了支撑力,使柔性成型块能稳定旋转,提高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平移机构直接作用于柔性成型块上,平移机构提供较小的水平力就能带动两柔性成型块开、合,较小的水平力能降低平移机构的机械磨损,延长了平移机构的使用寿命较小的水平力降低了平移机构的要求,降低了设备成本,由于柔性成型块可脱离于模板,所以柔性成型块能单独实施清洗和维护,避免了上述两机构设置在柔性成型块上时造成其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了柔性成型块在应力集中处损坏,延长了柔性成型块的寿命。3、本发明提供的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柔性成型块连接的弹性件,柔性成型块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弹性件为设置在柔性成型块之间的压簧或者设置在柔性成型块外侧的拉簧。平移机构简单,只通过在柔性成型块上设置弹性部件(如拉簧、压簧等),就可以实现柔性成型块的往复运动,简化了传动关系,且有利于日常维护或更换,降低了设备成本,
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移机构,其包括齿轮、齿条,齿条与柔性成型块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平移机构简单,只通过在柔性成型块上设置齿轮、齿条,就可以实现柔性成型块的往复运动,简化了传动关系,且有利于日常维护或更换,降低了设备成本。5、本发明提供的旋转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上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均与模座相连,模座两侧设置有滑槽,至少一个旋转轴穿过滑槽。旋转机构仅为简单的旋转轴,结构简单,旋转轴穿过滑槽能更好的与平移机构相配合。6、本发明的两柔性成型块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凹腔内纵向设置有筋槽,柔性成型块的厚度自凹腔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这样的柔性成型块在排除包馅食品内的空气时效果更好,特别是在封合饺子类食品时,其外形更加接近手工饺。7、本发明两柔性成型块中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另一柔 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用这样结构的柔性成型块在封合饺子类食品时,其封边会出现波浪外形,接近手工饺。8、柔性成型块的硬度为5 70度。在此硬度范围内的柔性成型块用于包馅食品成型效果好。9、本发明模座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在模座一侧设置有输送带,采用了夹持机构和传输带的结构来实现包馅食品二次成型的输入和输出,有利于大规模的食品生产,并且夹持机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运动,将包馅食品从上一工位夹出,放在本装置的柔性成型块上,待最终成型完成后,再次将包馅食品夹持到输送带上,实现了全程的机械化生产,节约了人力,提供了生产效率。10、本发明同一个工位就能完成包馅食品的翻折面皮和面皮封和,且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关系简单,故障率低,生产效率高。图I为现有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工位结构示意图。图2为包馅食品柔性成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模板与柔性成型块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图8为柔性成型装置包合过程示意图。图9为柔性成型块剖视图。图10为两模板旋转完成后的剖视图。图11为两模板带动柔性成型块封合的剖视图。图12为两柔性成型块单独封合的剖视图。图13为平移机构为拉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平移机构为压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夹持结构与输送带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I、面皮输入工位,2、注馅工位,3、成型工位,4、出料工位,5、环形轨道,
6、模座,7、模板,8、柔性成型块,9、旋转轴,10、滑槽,11、拉簧,12、压簧,14、凹腔,15、筋槽,16、夹持机构,17、左夹持块,18、右夹持块,19、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柔性成型装置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柔性成型块在水平相对平移时,脱离模板8。实施例I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成型装置,包括模座6、两模板7、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模板7连接有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带动两模板7水平相对平移,柔性成型块8固定设置在模板7上,其固定方式有粘接、嵌合、栓接等等。如图2所示,模板7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旋转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
如图2所示,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穿过滑槽10的旋转轴9所连接的模板7上连接有平移机构,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7做水平往复运动时,旋转轴9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10内运动。当两个模板7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则两个旋转轴9与模座6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滑槽10。如图13和图14所示,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模板7连接的弹性件,模板7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的压簧12、模板7外侧的拉簧11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上述结构,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得出实现上述功能的任意技术方案,例如弹片等。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为气缸油缸等。如图14所示,当使用压簧12时,由于压簧12是设置在两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而平移驱动机构是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外侧,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大于压簧12的拉力、且水平力方向与压簧12拉力方向相反时,则两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分开,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小于压簧12的拉力时,两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则做相向运动直至完全贴合。如图13所示,当使用拉簧11时,拉簧11 一端连接在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上,另一端可以设置在除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任意位置,当没有其他外力时,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只受拉簧拉力,当模板7上受到平移驱动机构的水平力大于拉簧11的力、并且水平力方向与拉簧拉力方向相反时,两模板7相互靠近直至贴合,反之则两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分开。除了拉簧和压簧,其他利用弹性形变实现平移的结构也可应用在此装置上。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8的上部边缘会先接触,然后再沿着边缘-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可以安装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下部,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弹性特性,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5增大。两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15。筋槽15的数量、排列方式、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所述柔性成型块8为硅胶,其硬度为5度。如图11所示,当两柔性成型块8处于闭合状态时,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8,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呈波浪状,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如图15所示,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 —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放置于输送带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如图4至图8所示,包馅食品的成型过程为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的柔性成型块8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的挤压下接触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 型。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成型装置,包括模座6、两模板7、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模板7连接有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带动两模板7水平相对平移,柔性成型块8固定设置在模板7上,其固定方式有粘接、嵌合、栓接等等。如图2所示,模板7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旋转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如图2所示,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穿过滑槽10的旋转轴9所连接的模板7上连接有平移机构,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7做水平往复运动时,旋转轴9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10内运动。当两个模板7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则两个旋转轴9与模座6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滑槽10。平移机构包括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与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相连,齿轮由平移驱动电机带动旋转,齿条则由齿轮带动进行运动,由于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是与齿条连接的,所以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则随着齿条平移,当驱动机构的是正向和反向的力交替提供时,则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会随着齿条做横向往复运动。除了齿轮齿条结构以外,导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能实现平移目的的现有技术都能应用在此。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8的上部边缘会先接触,然后再沿着边缘-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可以安装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下部,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弹性特性,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5增大。两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15。筋槽15的数量、排列方式、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所述柔性成型块8为橡胶其硬度为20度。如图11所示,当两柔性成型块8处于闭合状态时,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8,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呈波浪状,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如图15所示,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 —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放置于输送带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如图4至图8所示,包馅食品的成型过程为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的柔性成型块8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的挤压下接触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成型装置包括模座6、两模板7、柔性成型块8、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7板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柔性成型块8连接有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水平相对平移。柔性成型块8可以嵌合在模板7上。如图2所示,模板7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旋转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如图2所示,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穿过滑槽10的旋转轴9所连接的模板7上连接有平移机构,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7做水平往复运动时,旋转轴9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10内运动。当两个模板7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则两个旋转轴9与模座6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滑槽10。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柔性成型块8连接的弹性件,柔性成型块8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之间的压簧12、模板外侧的拉簧11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上述结构,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得出实现上述功能的任意技术方案,例如弹片等。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为气缸等。当使用压簧12时,由于压簧12是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而平移驱动机构是设置在柔性成型块8的外侧,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大于压簧12的拉力、且水平力方向与压簧拉力方向相反时,则两柔性成型块8分开,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小于压簧的拉力时,两柔性成型块8则做相向运动直至完全贴合。柔性成型块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脱离于模板运动而实现封合。当使用拉簧11时,拉簧11 一端连接在两柔性成型块8上,另一端可以设置在除柔性成型块8的任意位置,当没有其他外力时,柔性成型块8只受拉簧拉力,当柔性成型块8上受到平移驱动机构的水平力大于拉簧的力、并且水平力方向与拉簧拉力方向相反时,两柔性成型块8相互靠近直至贴合,反之则两柔性成型块8分开。除了拉簧和压簧,其他利用弹性形变实现平移的结构也可应用在此装置上。柔性成型块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脱离于模板运动而实现封合。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8的上部边缘会先接触,然后再沿着边缘-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可以安装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下部,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弹 性特性,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5增大。两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15。筋槽15的数量、排列方式、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所述柔性成型块为塑料,其硬度为40度。如图12所示,当两柔性成型块处于闭合状态时,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8,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呈波浪状,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如图15所示,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 —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放置于输送带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如图4至图8所示,包馅食品的成型过程为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的柔性成型块8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的挤压下接触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成型装置包括模座6、两模板7、柔性成型块8、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7板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柔性成型块8连接有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水平相对平移。柔性成型块8可以嵌合在模板7上。如图2所示,模板7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旋转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如图2所示,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穿过滑槽10的旋转轴9所连接的模板7上连接有平移机构,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7做水平往复运动时,旋转轴9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10内运动。当两个模板7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则两个旋转轴9与模座6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滑槽10。平移机构包括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与柔性成型块8相连,齿轮由平移驱动电机带动旋转,齿条则由齿轮带动进行运动,由于柔性成型块8是与齿条连接的,所以柔性成型块8则随着齿条平移,当驱动机构的是正向和反向的力交替提供时,则柔性成型块会随着齿条做横向往复运动。除了齿轮齿条结构以外,导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能实现平移目的的现有技术都能应用在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脱离于模板7运动而实现封合。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8的上部边缘会先接触,然后再沿着边缘-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可以安装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下部,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弹性特性,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5增大。两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15。筋槽15的数量、排列方式、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所述柔性成型块为硅胶,其硬度为70度。如图12所示,当两柔性成型块处于闭合状态时,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8,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呈波浪状,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
如图15所示,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 —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放置于输送带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如图4至图8所示,包馅食品的成型过程为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的柔性成型块8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的挤压下接触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上述实施例的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环形轨道上,模座6沿环形轨道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柔性成型装置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柔性成型块(8)在水平相对平移时,脱离模板(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柔性成型块(8)连接有平移机构,该 平移机构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水平相对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柔性成型块(8)连接的弹性件,柔性成型块(8)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的压簧或者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齿轮、齿条,齿条与柔性成型块(8)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 )上的旋转轴(9 ),旋转轴(9 )的两端均与模座(6 )相连,模座(6 )两侧设置有滑槽(10 ),至少一个旋转轴(9 )穿过滑槽(10 )。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两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中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的硬度为5 7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 ),在模座(6 )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柔性成型装置的两模板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柔性成型块在水平相对平移时,脱离模板。经本发明成型后的包馅食品外形类似手工包馅食品,且在冷冻或蒸煮时不易破皮损坏。
文档编号A21C9/06GK102835434SQ2012103358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黄松, 薛博勋, 彭涛, 赵正强, 张伟 申请人: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