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液混合射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酵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好氧发酵罐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好氧发酵罐中采用的通用通气装置,其通气方式有三种一是单孔管布气置于发酵罐罐底,开口向下,单孔管结构简单,又可消除罐底固体物质的沉淀,但由于空气对罐底的冲蚀严重,发酵罐的使用周期较短;二是多孔环形管,在环形管底部开设多圈小孔,气体分布较均匀,但易使物料堵塞小孔,引起灭菌不透;三是在环形管设置4-6根L形支管,支管的开口均向发酵罐中心线,其结构简单,但对罐底沉淀物的清除不彻底。上述三种
通气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最大的弊端还存在着气泡直径与通气量成正比和蒸汽直接实消时罐体剧烈震动。为了克服通用通气装置所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研究更理想的通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通气效果好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本实用新的目的是采用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它包括进气接口、环形管、支管、射流器和固定脚,其特征在于环形管上固定设置有进气接口、支管和固定脚,所述环形管与支管相通,在环形管上至少设有三个支管,所述支管上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射流方向按顺时针方向设置。所述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由喷嘴、连接件和扩散管构成,所述喷嘴与扩散管之间由连接件相连接,喷嘴与扩散管相对应,所述扩散管的两端呈喇叭状,扩散管的中部为直管,该扩散管为采用文丘里原理制成的扩散管。所述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上最多设有12个支管。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环形管上固定设置进气接口、支管和固定脚的结构,而且环形管与支管相通、在支管上至少连接有三个射流器,其在实际使用中具有降低搅拌功率、实消无震动、增大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减缓气体在液体中的逸出时间、提高溶氧传质系数和单位产量的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射流器机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 一环形管,2—支管,3—进气接口,4一射流器,5 —固定脚,6—喷嘴,7—连接件,8—扩散管,9一壳体,10—搅拌器、11 一转轴,12—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I一图3 :本实用新包括进气接口 3、环形管I、支管2、射流器4和固定脚5,在环形管I上固定设置有进气接口 3、支管2和固定脚5,所述环形管I与支管2相通,在环形管I上设有3个支管3,最多可设置12个支管3,所述支管3上连接有射流器4,所述射流器4的射流方向按顺时针方向设置。所述射流器4由喷嘴6、连接件7和扩散管8构成,所述喷嘴6与扩散管8之间由连接件7相连接,喷嘴6与扩散管8相对应,所述扩散管8的两端呈喇叭状,扩散管8的中部为直管,该扩散管8为采用文丘里原理制成的扩散管。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好氧发酵罐壳体9的内腔底部,通过固定脚固定连接于壳体9,进气接口 3与好氧发酵罐的进气管12相接即可;壳体9内转轴10上设置的搅拌器·10能够随着转轴转动,支管2上设置的射流器4的射流方向与发酵罐机械搅拌器10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射流器4利用文丘里管的引射产生真空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的原有动能,经喷嘴6高速射出所产生的负压和卷吸作用将好氧发酵罐中的发酵液吸入扩散管8中,在扩散管8中与气体剧烈混合,其气泡直径随着通气量的增大或喷嘴推动力的增加而减少,乳化程度加剧,从而增大了气体与发酵液接触面积,减缓了气体在发酵液中的逸出时间,提高溶氧传质系数。
权利要求1.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包括进气接口(3)、环形管(I)、支管(2)、射流器(4)和固定脚(5),其特征在于环形管(I)上固定设置有进气接口(3)、支管(2)和固定脚(5),所述环形管(I)与支管(2 )相通,在环形管(I)上至少设有3个支管(3 ),所述支管(3 )上连接有射流器(4 ),所述射流器(4 )的射流方向按顺时针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4)由喷嘴(6)、连接件(7)和扩散管(8)构成,所述喷嘴(6)与扩散管(8)之间由连接件(7)相连接,喷嘴(6)与扩散管(8)相对应,所述扩散管(8)的两端呈喇叭状,扩散管(8)的中部为直管,该扩散管(8)为采用文丘里原理制成的扩散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上最多设有12个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发酵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好氧发酵罐的气液混合射流装置,它包括进气接口、环形管、支管、射流器和固定脚,所述的环形管上固定设置有进气接口、支管和固定脚,所述环形管与支管相通,在环形管上设有3-12个支管,所述支管上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射流方向按顺时针方向设置;它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通气效果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C12M1/02GK202688316SQ20122018269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何德员, 陈宝锋, 薛才利 申请人: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