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及其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517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及其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保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及其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杨梅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杨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我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杨梅果实核果呈球状,外表面具乳头状凸起,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树脂,味酸甜,成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

总黄酮是指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为黄酮和黄酮醇,其他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双黄酮、黄烷醇、查尔酮、橙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黄酮类物质是杨梅果实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以及各自连有不同的糖所组成的苷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功效。目前关于杨梅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主要涉及提取方面,对其生物活性、应用方面涉及的较少。

传统的水产品保鲜方法主要包括低温保藏、电离辐射保藏、气体保藏和化学品保藏等,生物活性物质保藏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天然无毒的水产品保鲜方法,如:Nisin、双歧杆菌、茶多酚、抗菌肽、壳聚糖等。近年来,黄酮类物质具有的抗菌、抑菌活性使其在水产品保鲜方面的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专利号为ZL201210530887.6(授权公告号为CN 102960420B)的中国发明专利《大黄鱼涂膜保鲜方法》中公开了一种保鲜液,该保鲜液的主要成分为芹菜黄酮提取物;又如专利号为ZL201210536519.2(授权公告号为CN102972508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海洋鱼类的复合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中公开了一种保鲜剂,该保鲜剂中含有含羞草总黄酮提取物、蜜茱萸总黄酮提取物以及橘子总黄酮提取物,然而,目前关于杨梅总黄酮在水产品保鲜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鱼类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因其肉质鲜美、营养、健康受到人们的青睐,鱼类的腐败是微生物、酶以及化学反应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而腐败的过程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本质的差别,其过程极其复杂,而腐败特征又多种多样,因此鱼类的鲜度的评价也必须综合多方面的指标综合考虑。本发明从青占鱼冷藏条件下的感官分值、pH值、细菌总数与TVB-N值等鲜度评价指标出发,研究杨梅果实总黄酮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从而为后期开发具有更好保鲜效果的天然杨梅保鲜剂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天然、健康且保鲜效果好的杨梅总黄酮保鲜液。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上述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其特征在于,该保鲜液由杨梅总黄酮溶于水制得,所述杨梅总黄酮由以下步骤制得:

(1)取新鲜的杨梅果实,干燥后粉碎,加入4~6倍质量的95%乙醇浸泡20~24h,超声波辅助萃取30~45min,重复萃取1~3次得提取液,回收溶剂,浓缩得浸膏;

(2)将浸膏分散于水中,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溶于水经大孔树脂吸附,再以15%~6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真空干燥,得杨梅总黄酮粉末。

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上述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所述水产品为鱼类。

作为优选,所述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过程如下:取新鲜水产品,经常规前处理后,以固液比13~15:8放入杨梅总黄酮保鲜液中浸泡5~10min,捞出沥干,装入无菌容器中密封,最后置于4±1℃环境下冷藏。

作为优选,所述杨梅总黄酮保鲜液中杨梅总黄酮的浓度为0.1~0.5g/L。

进一步,所述杨梅总黄酮保鲜液中杨梅总黄酮的浓度为0.5g/L,使用该浓度处理水产品,贮藏时间长,并且贮藏过程中水产品品质变化不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以杨梅果实为原料提取杨梅总黄酮而制备出用于水产品保鲜的保鲜液,该保鲜液的制备方法简单,为纯天然的保鲜液,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无影响且对鱼类的保鲜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低温贮藏过程中鱼类的细菌繁殖,减缓其脂肪氧化,延缓腐败变质等,从而延长其货架期,在提升鱼类商品价值的基础上,也可对杨梅果实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杨梅在水产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芦丁标准品的HPLC图谱;

图2为实施例1中提取过程中制得的产物的HPLC图谱;

图3为实施例2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样品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分值变化;

图4为实施例2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样品在贮藏过程中的pH值变化;

图5为实施例2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样品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变化;

图6为实施例2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样品在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制备

1、提取过程:

(1)取新鲜的杨梅果实,干燥后粉碎,加入4倍质量的95%乙醇浸泡24h,超声波辅助萃取45min,重复提取3次得提取液,回收溶剂,浓缩得浸膏;

(2)将浸膏分散于水中,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溶于水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15%乙醇、35%乙醇、65%乙醇洗脱,取35%乙醇洗脱液回收,将洗脱液真空干燥,得杨梅总黄酮粉末。

2、杨梅总黄酮的确定

采用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述提取过程中所得的产物,检测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芦丁标准品的HPLC图谱,图1的35.129min出现一个强峰,图2为上述提取过程中制得的产物的HPLC图谱,可见在图2的34.648min出现一个强峰,图1和图2中的强峰出现的时间相似,初步确定上述产物中含总黄酮,即上述产物确为杨梅总黄酮,并经含量测定,黄酮的总浸出率可达97.9%,杨梅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为8.32%。

3、杨梅总黄酮保鲜液的配制

将上述制备的杨梅总黄酮粉末溶于无菌蒸馏水中,制得杨梅总黄酮保鲜液,并将杨梅总黄酮的最大试验浓度定为0.5g/L,相应浓度梯度为0.1、0.3、0.5g/L进行下述的保鲜液应用于水产品的保鲜试验。

实施例2:杨梅总黄酮保鲜液的水产品保鲜试验

1、样品处理

挑选色泽较好、大小均匀的青占鱼,斩去鱼头,从腹部剖开,清除内脏,沿背骨剖取二片鱼肉,剥鱼皮,再分切成质量约150克的鱼片,用自来水冲洗2次洗净后,再用洁净的清水浸泡10min,捞出沥干,放入冰箱降温至4±1℃贮藏。随机分组,在不同浓度的保鲜液以固液比15:8中浸泡5min,捞出沥干,装入无菌自封袋中,置于4±1℃冷藏,获得试验组的样品;以无菌蒸馏水中浸泡5min的青占鱼,捞出沥干,装入无菌自封袋中,置于4±1℃冷藏,获得对照组的样品。

2、感官评分

感官的变化是鱼类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也是鱼类品质降低的直观表现。感官品质对于鱼类的商品价值极其重要,因此也是衡量鲜度的重要指标。本实施例参考海水鱼感官评定方法,由5名有感官评价经验的人员组成感官评价小组,对鱼片的气味、色泽、肌肉弹性、表面粘度4个指标进行评定,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青占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是:开袋后立刻观察青占鱼的色泽,嗅闻气味;取出,用手指触摸等方式判定弹性及发粘状况,每项指标记分标准:9-10分为最好,8-9分为较好,6-7分为一般,6分以下为差,如表1所示,分别在1-10天测量,记录。

表1青占鱼的感官鉴定评分标准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分值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可见冷藏期间,青占鱼的感官分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冷藏后第3天起,采用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后的青占鱼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到第6天时,对照组的青占鱼已发生腐败,肉质松散,切面无光泽,体表色泽暗淡,产生较大异味。第6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感官分值均有明显下降,但是试验组的感官品质仍优于对照组。另外,由图3可见,在试验组中,以0.5g/L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后的青占鱼段的感官评定效果最好,在冷藏后的第9天,仍能保持其固有弹性与色泽,略带异味。

3、pH值得测定

鱼类宰杀后,机体内糖原经无氧降解途径最终产生乳酸,加上磷酸肌酸和ATP分解产生磷酸而使pH值下降。之后,由于肉质开始腐败,蛋白质分解积累了三甲胺以及NH3等碱性物质,从而使鱼肉的pH值升高。一般认为,鱼肉的pH值在7.0以下,其品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不同浓度的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后的青占鱼段,其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青占鱼贮藏过程中pH值的变化如图4,由图3可知,样品的pH值在僵硬期内持续下降,在腐败过程持续上升。青占鱼在贮藏的前3天,由于其捕获致死,体内发生了各种复杂的变化,其pH值先是缓慢上升,后由于僵硬期内的到来,pH出现缓慢下降。随着鱼体腐败变质的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值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pH值的变化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对照组在第5天pH值达到7.32,已腐败;而试验组在第6天pH值为6.88±0.11,其品质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pH值为鲜度指标,试验组贮藏期限可达10天,其中以0.5g/L的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的样品pH值最低。

综上可见,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能够有效延缓鱼体自溶,起到明显的保鲜作用。

4、菌落总数的变化

菌落总数测定是判定食品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可通过对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的观察,为被检样品的卫生学评价和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依据。鱼类腐败主要由微生物繁殖所导致,因此腐败菌的数量与鱼类新鲜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参照标准SC/T 3116-2006《冻淡水鱼片》规定:细菌总数<5×105CFU/g为标准。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青占鱼在冷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变化如图5所示,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比较,从第2天起,对照组的细菌总数与试验组之间出现明显差异(p<0.05)。在冷藏条件下(4±1℃),最初3天内,采用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后的青占鱼(试验组),其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第3天开始,对照组的细菌数量增加迅速,第4天时鱼片已腐败。经保鲜液处理的鱼片,细菌增殖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表明保鲜液对抑制鱼片腐败菌繁殖产生了明显的作用,而使用0.5g/L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在第7天时细菌总数4.34×104CFU/g,因此用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能有效提高青占鱼段样品的保藏时间,延长货架期。

5、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鱼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腐败过程中,由于细菌的作用,使得蛋白质分解产生氨、伯胺、仲胺以及叔胺等碱性含氮物,因其具有挥发性故称为挥发性盐基氮(TVB-N),是鱼类鲜度评价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规定TVB-N值≤20mg/100g。

在冷藏条件下,不同浓度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后的青占鱼段其TVB-N随时间变化如图6所示,贮藏初期,青占鱼的TVB-N值为9.50±0.97mgN/100g。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青占鱼由于被氧化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氨、胺类等碱性物质而使TVB-N升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配制的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后的青占鱼,其TVB-N值均低于对照组,货架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采用0.5g/L的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处理过的青占鱼段,在第8天,仍为16.8~0.3mg/100g,而对照组在第5天时就超过鲜度指标,到第8天时样品腐败严重,由此可见杨梅果实总黄酮保鲜液对青占鱼具有明显延长货架期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