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作多孔豆干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5857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作多孔豆干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含有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素,它集人体必需的高蛋白、必需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为一体。用大豆制成的食品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患者健身强体的最佳食品。目前,利用大豆可以加工制成多种食用方便的豆制品,其中豆干、豆腐、百叶,由于蛋白质高于鸡、瘦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目前豆干的制作方法多为传统的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凝固剂(如:卤水、石膏)成嫩豆腐,再经挤压成豆干。现有设备中只有对豆干进行压榨,从而导致了豆干内部紧实,弹性不足影响口感,且在后续卤制或其他加工时入味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用于制备多孔豆干的设备,其包括压榨机构、压榨箱和制孔机构,所述压榨箱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放置豆腐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周壁与凹槽内壁相抵,该支撑板上下滑动连接在凹槽内,所述压榨箱上表面上还卡接有数成型板,成型板位于凹槽上边缘,且数成型板与支撑板形成容纳豆腐脑的腔室,所述压榨箱底部设有排水室,压榨箱上表面设有与排水室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压榨机构包括用于挤压豆腐脑的压力板;所述制孔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压榨箱上的推板,该推板位于凹槽一侧,所述推板侧面上排列有数根钢丝线,所述钢丝线铺设在压榨箱上,所述压榨箱上远离推板的一侧设有用于夹持钢丝线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上设有用于控制夹持件夹持工作的控制机构,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的相对面上均排布有数个半圆孔,所述上夹持件的各半圆孔和下夹持件的各半圆孔相对并形成夹持钢丝线的夹持孔,所述制孔机构上设有振动机构。成功解决现有设备生产的豆干内部紧实,入味不佳的问题,但本设备的使用方法很有考究,一旦方法错误,就会产生次品豆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多孔豆干设备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设备生产的豆腐干弹性不足且入味不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用于制备多孔豆干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第1步:将支撑板向上推动使其上表面与压榨箱上表面持平,将成型板固定成竖直状态,使成型板和支撑板围成用于容纳豆腐脑的腔室;

第2步:将豆腐脑置于该腔室中,启动压力机推动压板对豆腐脑进行第一次压榨,使豆干初步成型;

第3步:将成型板从压榨箱上取下,推动推板将钢丝线从豆干的一侧穿入到豆干的另一侧,并进入到下夹持件的半圆孔内,控制机构控制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闭合并夹紧钢丝线,使钢丝线处于拉紧状态;

第4步:将支撑板向下移动2-5mm,使钢丝线位于豆干中部;

第5步:推动压板继续对豆干进行第二次压榨;

第6步:第二次压榨结束后,启动振动器使钢丝线在豆干中部振动,振动50-65s后停止工作,抽出钢丝线即得成品豆干。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方案中,先都豆腐脑进行第一次压榨是为了使豆干初步成型的目的,以便于将成型板拆除后,豆腐脑不会散,支撑板向下移动的步骤需在钢丝线沿压榨箱表面传入到豆干中后,如果提前下移,会导致钢丝线的自由端卡在凹槽内;如果不将支撑板下移,在启动振动机构时,钢丝线只能在豆干底表面振动,导致豆干底面凹凸不平。当钢丝线位于豆干中部时,需要第二次压榨后才进行钢丝线振动工作,否则在豆干中部形成的孔会被压平;其次钢丝线在向上移动到豆干中部的过程中,钢丝线经过的地方会形成划口,经过二次压榨使豆干断开部分重新整合形成完整的豆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制备多孔豆干的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压榨箱1、凹槽2、支撑板3、第一气缸4、成型板5、排水室6、排水孔7、压力板8、推板9、钢丝线10、上夹持件11、下夹持件12、红外发射器13、红外接收器14、半圆孔15、第二气缸1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制备多孔豆干的设备,包括压榨机构、压榨箱1和制孔机构,压榨箱1上设有方形的凹槽2,凹槽2内设有用于放置豆腐脑的支撑板3,支撑板3的周壁与凹槽2内壁相抵,支撑板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密封层,凹槽2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的上端与支撑板3下表面固定连接,使支撑板3在凹槽2内上下滑动。压榨箱1上表面还卡接有4块成型板5,4块成型板5分别位于凹槽2的4个上边缘处,且数块成型板5与支撑板3形成容纳豆腐脑的腔室,压榨箱1底部设有排水室6,压榨箱1上表面设有与排水室6连通的排水孔7,排水室6下表面向右下方倾斜,且排水室6的右下方开设有排水口;

压榨机构包括用于挤压豆腐脑的压力板8,该压力板8有压力机驱动。

如图2所示,制孔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压榨箱1上的推板9,该推板9位于凹槽2左侧,推板9右侧面上排列有数根钢丝线10,钢丝线10的直径小于0.02mm。凹槽2右侧安装有用于夹持钢丝线10的夹持件,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11和下夹持件12,上、下夹持件12中部相互铰接,上夹持件11和下夹持件12的右端之间安装有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的伸展与收缩控制夹持件的松开与压紧。夹持件上设有用于控制夹持件夹持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上夹持件11和下夹持件12的半圆孔15内的红外发射器13和红外接收器14,红外接收器14连接在第二气缸的开关上,当钢丝线10移动到半圆孔15内时将红外信号阻挡,红外接收器14无法接收到信号后将控制第二气缸压缩,使上夹持件11和下夹持件12闭合并夹紧钢丝线10。上夹持件11和下夹持件12的相对面上均排布有数个半圆孔15,上夹持件11的各半圆孔15和下夹持件12的各半圆孔15相对并形成夹持钢丝线10的夹持孔,推板9上安装有振动器。

操作方法:将支撑板3向上推动使其上表面与压榨箱1上表面持平,将4块成型板5固定成竖直状态,使成型板5和支撑板3围成用于容纳豆腐脑的腔室,将豆腐脑置于该腔室中,启动压力机推动压板对豆腐脑进行压榨,压榨开始后的前5min压板的压力为50-70KN,将大部分水分挤压后豆干初步成型,将4块成型板5放下并平放在压榨箱1上,推动推板9将钢丝线10从豆干的左侧穿入到豆干的右侧,当钢丝线10伸入到下夹持件12的半圆孔15后阻挡了红外信号的传输,红外接收器14无法接收到信号后将控制第二气缸压缩,上夹持件11和下夹持件12闭合并夹紧钢丝线10,使钢丝线10处于拉紧状态。启动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拉动支撑板3向下移动2-3mm,使钢丝线10位于豆干中部。压板继续对豆干进行压榨,此时的压板压力为100KN -120KN,压榨10min后,形成5-6mm的成型豆干。此时打开振动器使钢丝线10在豆干中部振动,振动器的振幅在0.2-0.5mm,通过钢丝线10在豆干中的振动,一方面使豆干中形成细小通孔,另一方面通过钢丝线10对豆干内部的不断振动使其肉质更紧实,如此豆干中既有通孔保证卤制或其他处理时入味效果更好,同时保证了肉质紧实口感佳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