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发酵类茶,如轻发酵,后发酵,重发酵,茶类加工过程中,减少或者去除茶叶的苦和涩味基本是凭借经验,没有稳定的方法通过工艺控制去除或者有效减少苦和涩的口感,以至于茶叶的口感因加工水平而参差不齐,使茶叶销售也变的因体验步通而非常复杂。目前因茶叶的加工工艺复杂而导致发酵类茶叶不能批量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茶叶有地域限制,不能或者很难实现跨地区采茶和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提供一种保存时间久,口感佳,适用茶的种类范围广的茶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包括步骤:发酵和干燥;发酵之前还包括步骤:a.冷冻:将茶青在冰点温度以下冷冻,得到冷冻茶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还包括在茶青采摘后1h内开始冷冻,茶青在冷冻开始后的4h内降至冰点温度以下。
进一步的,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均匀铺开,放入烘干机中发酵。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重发酵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2-4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70℃-80℃下发酵7h-10h。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中度发酵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等于2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75℃-85℃下发酵4h-6h。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轻度发酵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等于1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75℃-85℃下发酵3h-4h。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芽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采用现有的炒青工艺炒青。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步骤为:将发酵步骤处理后的茶青,在85℃-95℃温度下恒温半小时;所述发酵和干燥步骤之间还包括真空室温保存步骤:将发酵步骤处理后的茶青,在真空下常温保存6h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岩茶;所述干燥步骤为:将发酵步骤处理后的茶青,在95℃-105℃温度下恒温半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加工工艺在干燥步骤之后还包括提香步骤。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简化了茶叶的加工工艺,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
2、极大的降低了加工工艺的复杂性,降低了操作的技术难度,使做茶不再是一个技术难度和操作环境要求较高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有机会在家完成,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可以喝到自己喜欢的红茶或者其他类的发酵茶。
3、极大的减少甚至去除了茶叶中的苦和涩的口感,绵滑度提升,回甘极好。
4、冷冻有杀菌的功效,使茶叶更干净安全。
5、改变了茶叶只能即收即做的现状,茶青可以通过冷冻的方式保存很久,在需要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出新茶来。颠覆茶叶市场抢青的历史,也就是说,茶叶可以在最需要和气候好的时候做,想做多少就做多少。对调节生产周期,调节市场生产和销售时间及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创造了全民爱茶人自己diy茶叶种类的机会,使喜欢喝茶的人有机会参与到制造和发明茶叶新工艺的行列,打破了传统制茶思想及工艺的桎梏,创造了使用更多人参与研究和发明更多茶工艺和茶品类的机会,为中国茶叶的工艺提升和扩大饮茶人群范围,促进茶叶市场繁荣,鼓励茶农,降低茶农工艺风险,保护产茶积极性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7、工艺容易控制,技术复杂性要求低,质量口感稳定,可以规模化批量生产,为大品牌诞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8、规模化的生产可以使中国茶叶走的更远,更容易生产适应各个国家标准及饮用习惯的茶品类。
9、生产不受茶叶产地限制,可以异地加工。
10、本发明的茶叶的冷冻工艺,茶青在加工前冷冻,可以使口感更佳,回甜更好,可以有效去除或者减少茶叶的苦和涩的口感,可以长时间保存茶青,方便计划生产和根据客户需求生产不同品类的茶叶。突破了茶叶加工历史上因为茶青不能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必须采摘后必须快速生产制作的传统要求。冷冻时间越长,口感越佳,给按市场需求加工茶叶提供了灵活的空间,使茶叶加工不再是赶时间的一种工艺行为,为茶叶加工多样化提升了巨大的空间,也使茶叶生产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方法,为茶叶品类加工工艺更加灵活和丰富,为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11、本发明的冷冻茶青的工艺,并不排斥传统工艺,坚持传统工艺的加工方法可以带给有传统需求的人对茶品类的需求满足,在传统工艺前端,加上快速冷冻工艺,会使传统工艺的茶品类口感更好,并不破坏传统工艺的结果,只会使传统工艺更加美好。
12、新工艺可以极大的简化茶叶的加工过程,可以标准化工艺流程和极大的稳定茶品的质量,便于大型工厂化生产,质量稳定,口感稳定,减少了因拼配技术限制和加工批次带来的质量缺陷和口感的不均衡。
13、冷冻后的茶青加工出来的茶,会消除或者极大减少茶的苦和涩的口感,提升原有茶品本身的香气,回甘极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应当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针对的是现有的制茶工艺中的发酵和干燥过程的改进,现有的制茶工艺的最后一步应当还包括提香的步骤,任何包含本发明的改进部分的制茶工艺,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时,本发明使用了180升容量的冷柜和jy-6chz-88型烘干机。采用不同的冷冻设备或者烘干设备,会带来工艺中冷冻时间、发酵时间、烘干时间、提香时间等参数的差异,冷冻设备或烘干设备,在允许的差异范围内,对各参数进行调整,也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包括步骤:发酵和干燥;发酵之前还包括步骤:a.冷冻:将茶青在冰点温度以下冷冻,得到冷冻茶青。
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工艺过程进行生产:1、冷冻--解冻发酵---干燥;2、直接发酵--冷冻---干燥;3、发酵--冷冻--发酵-干燥。为了使茶叶具有最佳的加工效果,本发明采用以上第二种工艺流程进行以下各种茶叶产品的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还包括在茶青采摘后1h内开始冷冻,茶青在冷冻开始后的4h内降至冰点温度以下。
冷冻过程需要尽量在4小时内完全冷冻,需要通过冷柜或者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冷库完成,冷冻时需要将茶青分成5斤以下的小包装,以便更均匀和更快速的冷冻茶青,茶青的包装需要无味易于热传递的材料,比如金属茶罐或者塑料袋之类的包装物。
茶青采摘后一小时内,通过4小时以内的快速冷冻,使茶青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务必使茶青处于冷冻状态,备用。不做进一步加工的时候,茶青可以长时间处于冷冻状态保存,最长可保存一年时间。
进一步的,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均匀铺开,放入烘干机中发酵。
取出茶青,用手揉散,注意不要使用设备使茶青破损出浆,放入烘干机,在烘干用的茶盘上根据茶品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厚度均匀铺撒茶青,在不同的温度下发酵从而达到制备不同的茶品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重发酵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2-4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70℃-80℃下发酵7h-10h。
当需要制备的茶叶为重发酵茶品时,将茶青冷冻后得到的冷冻茶青手工揉散,避免茶青破损出浆;为了保证茶叶充分均匀受热,将茶品在烘干用的茶盘上以2-4厘米左右的厚度均匀铺撒茶青,随后用75℃正负不超过5℃的温度开始烘茶,重发酵茶需要烘7小时-10小时时间,茶叶最终通过烘干除去其含有的90%的水分。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中度发酵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等于2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75℃-85℃下发酵4h-6h。
当所述茶叶为中度发酵茶时,将茶青冷冻后得到的冷冻茶青手工揉散,避免茶青破损出浆;为了保证茶叶充分均匀受热,在烘干用的茶盘上以2厘米左右的厚度均匀铺撒茶青,随后用80℃正负不超过5℃的温度开始烘茶,中度发酵茶需要烘4小时-6小时时间,茶叶通过烘干除去其含有的90%的水分。时间是关键,如果4-6小时不能烘至90%干燥程度,应该减少茶盘中的铺茶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轻度发酵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等于1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75℃-85℃下发酵3h-4h。
当所述茶叶为轻度发酵茶时,将茶青冷冻后得到的冷冻茶青手工揉散,避免茶青破损出浆;为了保证茶叶充分均匀受热,在烘干用的茶盘上以1厘米左右的厚度均匀铺撒茶青,随后用80℃正负不超过5℃的温度开始烘茶,轻发酵茶需要烘3小时-4小时时间,茶叶通过烘干除去其含有的90%的水分。时间是关键,如果3-4小时不能烘至90%干燥程度,应该减少茶盘中的铺茶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芽茶;所述发酵步骤为: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采用现有的炒青工艺炒青。
取出茶青,用手揉散,注意不要使用设备使茶青破损出浆,放入炒青机,按传统炒青工艺快速炒青至出茶。提高温度至90℃,正负温差不超过5℃,开始提香,直至香气出。风扇自然风吹干。凉冷后装袋。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因为茶青的芽和叶不同,对于不同品类的茶叶,工艺流程相同,但是时间会因为茶叶的厚度不同,所含水分有不同,这时应该以干燥时间为主来调整和控制茶叶在茶盘中的铺茶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步骤为:将发酵步骤处理后的茶青,在85℃-95℃温度下恒温半小时。
为了使重发酵茶、中度发酵茶、轻发酵茶或芽茶等茶品在处理后充分干燥又不至于使其口感变差,在重发酵茶、中度发酵茶、轻发酵茶或芽茶等茶品的茶青发酵后,提高温度至90℃,正负温差不超过5℃,开始提香,直至香气出,茶青烘至完全干燥后,保持半小时90℃烘茶时间后取出,凉冷包装。所述完全干燥指的是茶品中的含水量不超过5%。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为岩茶;所述干燥步骤为:将发酵步骤处理后的茶青,在95℃-105℃温度下恒温半小时。
为了使岩茶充分干燥,岩茶类提香时间和温度应该适当提高10℃左右。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和干燥步骤之间还包括真空室温保存步骤:将发酵步骤处理后的茶青,在真空下常温保存6h以上。
为了使重发酵茶、中度发酵茶、轻发酵茶或芽茶等茶品具有更好的口感,回甜更好,更有效的去除或者减少茶叶的苦和涩的口感,真空室温步骤必须在茶叶提香前,未充分干燥(茶青中水分含量在25%-30%之间)的时候进行,真空常温保存不可低于六小时,以6小时为最佳。该步骤可以使茶的口感回甘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加工工艺在干燥步骤之后还包括提香步骤。
为了得到更好的茶品,在干燥后按照现有的制茶工艺中的提香工艺进行提香步骤,从而使茶品的品质更好。为了得到更好的茶叶品质,本发明和传统的制茶工艺一样,将提香步骤放在整个制茶工艺的最后一步,本发明中采用的提香步骤与传统的制茶工艺中的提香方法相同。
实施例1
一种重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2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70℃℃下发酵7h;然后将烘干机的温度升至85℃恒温半小时后,按现有的制茶工艺进行提香步骤,即得重发酵茶。
实施例2
一种重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4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80℃下发酵10h;然后将茶青取出,在真空下常温保存6h,然后放入烘干机中在95℃下恒温半小时后,按现有的制茶工艺进行提香步骤,即得重发酵茶。
实施例3
一种重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3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75℃下发酵8.5h;然后将烘干机的温度升至92℃恒温半小时后,按现有的制茶工艺进行提香步骤,即得重发酵茶。
实施例4
一种中度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2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75℃下发酵4h,然后将烘干机的温度升至85℃恒温半小时,即得中度发酵茶。
实施例5
一种中度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2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85℃下发酵6h,然后将茶青取出,在真空下常温保存6h,然后放入烘干机中在95℃恒温半小时,即得中度发酵茶。
实施例6
一种中度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2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80℃下发酵5h,然后将烘干机的温度升至90℃恒温半小时后,按现有的制茶工艺进行提香步骤,即得中度发酵茶。
实施例7
一种轻度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1cm的厚度在茶盘上均匀铺开置于烘干机中在温度75℃下发酵3h;然后将烘干机的温度升至85℃恒温半小时,即得轻度发酵茶。
实施例8
一种轻度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1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温度85℃下发酵4h;然后将茶青取出,在真空下常温保存6h,然后放入烘干机中在95℃恒温半小时,即得轻度发酵茶。
实施例9
一种轻度发酵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将冷冻茶青手工揉散,以小于等于1cm的厚度均匀铺开,在80℃下发酵3.5h;然后将烘干机的温度升至90℃恒温半小时后,按现有的制茶工艺进行提香步骤,即得轻度发酵茶。
实施例10
一种芽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取出茶青,用手揉散,注意不要使用设备使茶青破损出浆,放入炒青机,将炒青机温度升至90℃,正负温差不超过5℃,开始提香,直至香气出,按传统炒青工艺快速炒青至出茶。
实施例11
一种岩茶的加工工艺,在茶青采摘后1h内,用塑料袋分成5公斤以下的小包装,置于低于-10℃的冷柜或冷库中冷却4h,得到冷冻茶青;取出茶青,用手揉散,注意不要使用设备使茶青破损出浆,放入炒青机,在100℃温度下恒温半小时,按传统炒青工艺快速炒青至出茶。
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即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