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587阅读:3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加工工序一般为杀青、去梗、揉炼、发酵、烘干。其中发酵通常是采用发酵装置来完成,常规的发酵装置为电热式密封发酵。茶叶发酵时,一般是将茶叶放入箱体后通电加热、保温一段时间。

为了丰富茶叶的香味,厂家通常会在茶叶发酵的过程中加入香料。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给茶叶添加松香的方法,先将松香放在箱体底板上表面后,再堆垛茶叶,而后闭合箱体,保温发酵。

但是,上述方法茶叶附着松香味不均匀,其原因在于松香块表面积有限,而且只铺设在底部,松香块附近方位的茶叶其松香味太浓,而堆垛远处、顶部的茶叶松香味偏淡,甚至没有松香味,影响茶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茶叶加工工艺,以解决茶叶发酵过程中附着的香味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茶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杀青、揉捻、发酵和烘干,在发酵工序中需要使用一种发酵装置,所述发酵装置包括机架、发酵箱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发酵箱内设置有用松香木条拼接而成的装料箱,所述装料箱内转动设置有转动板;装料箱与发酵箱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蒸汽发生器连通有主管,所述主管连通有支管,支管连通有加压泵,支管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封闭支管的阀板,阀板一侧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与阀板一端相抵,阀板另一端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支管出口处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同轴连接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啮合有楔形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一侧滑动设置有楔形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齿条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转动板同轴连接;

所述发酵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a、将茶叶放入装料箱内;

b、启动蒸汽发生器,蒸汽从主管注入空腔,蒸汽对装料箱进行加热,使装料箱散发香气;

c、启动加压泵和凸轮,凸轮推动阀板打开支管,蒸汽通入支管并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带动扇形齿轮转动,扇形齿轮推动第一齿条滑动,第一齿条推动第二齿条滑动,第二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对装料箱内的茶叶进行翻转,使得茶叶附着上香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杀青:利用炒锅对茶叶炒青,抑制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

揉捻: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条卷紧,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

发酵: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蒸汽通过主管注入到发酵箱中对茶叶进行发酵;利用凸轮转动,配合第一弹簧推动阀板间歇地开启支管,蒸汽顺着支管流到加压泵中,加压泵对蒸汽进行加压,带有压力的蒸汽带动涡轮转动,利用涡轮转动带动扇形齿轮转动,扇形齿轮带动第一齿条间隙滑动,第一齿条推动第二齿条滑动,配合第二弹簧使得第二齿条上下滑动,第二齿条带动齿轮正反转动,由于齿轮与转动板同轴连接,齿轮转动的同时,转动板转动;利用转动板转动实现对茶叶的翻动;利用蒸汽对由松香木条拼接而成的装料箱进行加热,松香木条受热发出香气,由于转动板对茶叶进行翻转,使得茶叶香味附着更均匀,茶叶质量更好。

烘干:将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得茶叶脱水,完善茶叶色、香、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香料制成装料箱,通过蒸汽对装料箱进行加热,增大茶叶与香料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蒸汽带动扇形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运动,带动转动板转动,利用转动板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香气附着更均匀,质量更好。

进一步,发酵工序包括在茶叶中加入槲树皮。槲树皮中含有没食子酸能够促进茶多酚的形成,缩短发酵的时间,增加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进一步,发酵工序包括将槲树皮研磨成粉,包在纱布中,将纱布放入所述装料箱内。将槲树皮研磨成粉,外加蒸汽加热,使得槲树皮能更好地与茶叶作用。

进一步,揉捻工序包括对茶叶进行两次揉捻,每次揉捻间隔40分钟。这种方式可以使茶叶揉捻得更为均匀,茶条更为紧实。

进一步,烘干工序包括对茶叶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采用初次烘干剩余的热量。利用初次烘干的热量对茶叶进行二次烘干,烘干效果更好,充分利用了热源,节约成本。

进一步,发酵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发酵箱内的温度,实现对茶叶发酵温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叶加工工艺中发酵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发酵箱2、装料箱21、空腔22、转动板23、蒸汽发生器3、主管31、支管4、阀板41、凸轮42、第一弹簧43、加压泵44、扇形齿轮5、第一齿条51、第二齿条52、齿轮53、第二弹簧54。

本发明茶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杀青:将茶叶放入炒锅内进行炒青,蒸发鲜茶叶中的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同时抑制茶叶的氧化酶活性,控制茶叶中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便于后续揉捻成形;

揉捻: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初次揉捻,使茶叶初步弯曲成形,间隔40分钟,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二次揉捻,使得茶条卷紧,缩小体积;

发酵:使用图1所示的发酵装置对茶叶进行发酵,如图1所示,该发酵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放置有发酵箱2,发酵箱2内设置有用松树木条拼接制作的装料箱21,装料箱21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画出),装料箱21和发酵箱2之间形成空腔22,空腔22与发酵箱2右边的蒸汽发生器3连通有主管31;主管31上连通有支管4,支管4连通有加压泵44,支管4上滑动连接有阀板41,阀板41左边与机架1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43,阀板41右边设置有凸轮42;支管4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涡轮(图中未画出),涡轮同轴连接有扇形齿轮5,扇形齿轮5下方啮合有楔形的第一齿条51,第一齿条51右边滑动安装有楔形的第二齿条52,第二齿条52与上方的机架1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54,第二齿条52右边啮合有齿轮53,齿轮53同轴连接有转动板23,该转动板23转动安装在装料箱21内。

该发酵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a、将槲树皮研磨成粉装入纱布中包好,将包好的槲树皮和茶叶放入装料箱21内;

b、启动蒸汽发生器3,蒸汽发生器3产生蒸汽,蒸汽从主管31中流入到空腔22内,蒸汽对装料箱21内的茶叶进行加热,由于装料箱21是由松树木条制成的,松树木条在蒸汽的加热下散发香气到装料箱21中;同时,蒸汽对纱布内的槲树皮粉加热,槲树皮中的没食子酸促进茶叶茶多酚的形成,缩短发酵时间;

c、启动加压泵44和凸轮42,凸轮42凸起部与阀板41相抵,推动阀板41向左滑动,第一弹簧43压缩;支管4打开,加压泵44对蒸汽加压,带有压力的蒸汽从支管4内流到涡轮处,蒸汽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的同时扇形齿轮5转动;扇形齿轮5推动第一齿条51向左滑动,第一齿条51推动第二齿条52向上滑动,第二弹簧54压缩;第二齿条52带动齿轮53转动,齿轮53转动的同时转动板23转动,实现对装料箱21内的茶叶翻动;凸轮42继续转动,凸轮42凸起部与阀板41脱离接触,第一弹簧43推动阀板41向右滑动,支管4关闭,蒸汽无法从支管4中流入;涡轮停止转动,同时扇形齿轮5停止转动,此时扇形齿轮5正好与第一齿条51脱离啮合,第二弹簧54推动第二齿条52向下滑动,第二齿条52带动齿轮53转动,转动板23再次对茶叶进行翻动;同时第二齿条52推动第一齿条51向右滑动;如此反复,实现对茶叶的翻动,使得茶叶香味更加均匀,发酵效果更好;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装料箱21内的茶叶的温度,实现对茶叶发酵温度的实时检控。

烘干:将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初次烘干,将初次烘干的热量回收起来对茶叶进行二次烘干,使得茶叶烘干效果更好,且节约热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