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酱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8374发布日期:2018-07-03 19:16阅读:14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豆酱生产工艺,属于调味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豆酱又称大豆酱、豆酱,用黄豆炒熟磨碎后发酵而制成,是我国传统的调味酱。黄酱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咸甜适口,用于醮、焖、蒸、炒、拌等各种烹调方式,也可佐餐、净食等。黄豆酱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黄豆酱富含优质蛋白质,烹饪时不仅能增加菜品的营养价值,而且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可使菜品呈现出更加鲜美的滋味,有开胃助食的功效;黄豆酱中还富含亚油酸,亚麻酸,对补充人体必须脂肪酸和降低胆固醇均有益处,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黄豆酱中的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保持血管弹性、健脑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现有制作黄豆酱的技术中使用添加剂过于复杂,制作工艺机械化,影响黄豆酱的口感和营养成分,且卫生较差,同时生产周期长,受季节限制,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黄豆酱生产工艺,科学合理,制作简单,保留了黄豆酱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味道,原汁原味,口感纯正。

本发明所述的黄豆酱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酱前处理、酱制曲、酱发酵、面酱调煮和面酱包装灭菌。

所述的酱前处理:大豆与水以3:1的质量比投入罐中,经过浸泡,蒸煮;酱用曲精与面粉混合后,加入蒸煮后大豆,搅拌均匀。

所述的浸泡中,水淹过大豆20±2厘米,浸泡时间6-12小时,蒸煮压力为0.5-0.6mpa,蒸煮时间为5-10分钟;大豆、面粉和酱用曲精的质量比为(5-7):(3-5):(0.1-0.2)。

浸泡时间夏天6—8小时,冬天8—12小时。

所述的酱制曲过程为:预热曲池、静止培养、一次翻曲、二次翻曲和出曲。

所述的制曲温度为28-40℃,制曲时间为42-48小时。

制曲12-14小时后,品温持续上升,曲料开始结块,通风阻力增加,品温高低不一,进行第一次翻曲,疏松曲料,维持品温在33-35℃之间;18-20小时后,据曲温上升情况及曲料收缩裂缝可进行第二次翻曲;培养36小时之后曲料快速繁殖,产生菌丝,产生蛋白酶活性最大;44-48小时开始产生孢子,呈淡黄色,水分亦快速减少。

制曲过程,能使曲菌在曲床上顺利繁殖产生大量的蛋白质分解酶,并且能够防止杂菌污染和造成酸败影响发酵。

所述的酱发酵过程为:投放盐水、曲入发酵罐、通入蒸汽、鼓风搅拌、发酵、停止加温发酵和发酵成熟。

所述的通过蒸汽后,水温保持在50-60℃,发酵20-30天,氨基酸态氮达到0.7g/100g时,停止发酵,发酵成熟。

所述的酱调煮过程:依次加入下列质量分数的物质,以原酱质量为基础,白砂糖1.25%;味精1.25%;imp0.1%;山梨酸钾0.0625%;三氯蔗糖0.00375%;安赛蜜0.0125%;盐水11.875%;水9.375%。

所述的酱调煮过程,调煮温度为86-92℃,保温30分钟。

所述的面酱包装灭菌:清洗,消毒,回收酒精,调煮好酱放入贮存槽。

更进一步的,黄豆酱的生产过程为:先进行原辅料验收,要求原辅料干净、无污染,外包装应使用食品级包装;然后大豆和水以质量比3:1向罐里注入清水,待水泡过大豆后旋转蒸料罐,同时注水不停,待清水流出后,停止旋转蒸料罐,继续放入清水至淹过大豆约20±2厘米;再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蒸煮锅,在0.5-0.6mpa下,蒸煮5-10分钟,将配比量的面粉与酱用曲精混合,再加入蒸煮后大豆,搅拌均匀,菌种接入;将曲池进行预热→静止培养→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继续培养→出曲;然后按每池曲1.5吨盐水准备;曲入发酵罐,彻底鼓风,分散结块,使盐水与物料混合均匀,开启夹层蒸气阀门通入蒸气,使夹层水温保持50—60℃,发酵初始,每天鼓风搅拌,4天后,每周搅拌一次,发酵20—30天,测定氨基酸态氮达到0.7g/100g,停止加温发酵,发酵成熟;按照配比加入辅料,进行面酱调煮工序,完成后,将贮存槽、灌装机及管路彻底清洗干净,用酒精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回收酒精,将调煮好酱放入贮存槽,调整好灌装机,开始灌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最大限度地保留黄豆酱中营养成分及天然的味道,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大豆异黄酮不被破坏,原汁原味,口感纯正;

2.制得的黄豆酱具有抗菌消炎,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功效;

3.所述的生产工艺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原辅料验收

a.检查原辅料、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的企业资质证明、官方报告、非转基因证明、农残留含量、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等相关材料是否齐全,有无过期;

b.原辅料、包装材料进厂后,接到门卫通知到现场查看运输车辆情况,应符合运输规定,干净、无污染,不得与化学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c.拆包检查原辅料颜色、气味、杂质、结块、发霉、形状和颗粒破碎度等是否正常。

2.酱前处理

a.大豆和水以质量比3:1投入罐中,待水泡过大豆后旋转蒸料罐,同时注水不停,待清水流出后,停止旋转蒸料罐,继续注入清水至淹过大豆20厘米,浸泡8小时后,在0.5-0.6mpa下蒸煮5-10分钟;

b:取配比量的酱用曲精与面粉混合,再将蒸煮后大豆加入,搅拌均匀,菌种接入。

3.酱制曲:

a.在曲池前、中、后中层个插入温度计1支,观察曲池温度之变化,如果温度不匀及时进行循环鼓风;

b.刚装完池后静止培养(约6小时)使曲料温度上升到35℃时通风降温,(冬季可提前1小时用暖气帮助升温),根据曲霉生长情况采用连续通风,曲料品温保持在33℃;

c.约12-14小时品温持续上升,曲料开始结块,通风阻力增加,品温高低不一,进行第一次翻曲,疏松曲料,维持品温在33-35℃之间,翻曲后曲池边角必须及时人工处理;

d.18-20小时后,根据曲温上升情况及曲料收缩裂缝可进行第二次翻曲;

e.培养36小时之后曲料快速繁殖,产生菌丝,产生蛋白酶活性最大;44-48小时开始产生孢子,呈淡黄色,水分亦快速减少;

f.停止送风机,取出温度计、前挡板,准备出曲,打开真空泵,盐水泵,将曲料混合盐水泵入送到发酵罐,翻开曲盘扫除残留之曲,并且扫除残留在送曲设备之曲,以高压水枪清洗制曲设备,地面、墙壁一并清洗干净,并保持干燥,防止长霉、异味产生,清洗完毕,放回曲盘,启动送风机,吹干曲床备用。

4.酱发酵:

a.下曲前先按每池曲1.5吨盐水准备,曲刚入发酵罐,彻底鼓风,分散结块,使盐水与料混合均匀;

b.开启夹层蒸气阀门通入蒸气,使夹层水温保持50—60度,发酵初始,每天鼓风搅拌,4天后,每周搅拌一次;

c.发酵20—30天,测定氨基酸态氮达到0.7g/100g,停止加温发酵,发酵成熟。

鼓风完毕,将罐口料擦拭干净,盖子盖好,卫生收拾干净。

5.面酱调煮:

加入下列质量的物质,并搅拌均匀。

6.面酱包装灭菌:

a.将贮存槽、灌装机及管路彻底清洗干净,必要时以刷子等工具辅助,后以75%酒精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回收酒精;

b.将调煮好酱放入贮存槽中,根据所灌装的规格调整好灌装机,使正偏差不得超过2g,调好后,开始灌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