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装置以及茶叶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54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水装置以及茶叶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水装置以及茶叶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研究显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儿茶素分为单体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其中酯型儿茶素约占70%,是影响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儿茶素又称儿茶精,因为最初由儿茶中提取出所以取名儿茶素。无色结晶体,能溶于水,和咖啡因同属茶叶中的两大重要机能性成分,儿茶素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加强新陈代谢,增强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从而达到抑制肥胖的作用。

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需要对采摘的茶叶进行清洗、杀青、冷却然后脱水,现在对茶叶进行脱水的设备主要为立式离心机,使用时将茶叶放入脱水筒内,脱水筒转动利用离心力将茶叶的水分甩掉。发明人研究发现,这种脱水方式需要先将茶叶放入脱水筒,再启动脱水筒进行脱水,最后还需要将甩干的茶叶取出,非常浪费时间,效率很低。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高效率,自动出料的脱水装置以及茶叶制备系统特别是在制茶设备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水装置,结构简单,茶叶能够在进行脱水的同时自动出料,实现对茶叶持续不间断的脱水,提高脱水效率,节约成本,性价比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制备系统,结构简单,茶叶能够在进行脱水的同时自动出料,实现对茶叶持续不间断的脱水,提高脱水效率,制备茶叶的周期缩短,节约成本,性价比很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脱水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脱水机构和鼓风机构,驱动机构、脱水机构和鼓风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脱水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螺旋叶片,第二外壳套设于第一外壳外,且与第一外壳间隔设置,驱动机构与第一外壳连接,以带动第一外壳转动,第一外壳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漏水孔,螺旋叶片固定安装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壁,第二外壳的一端设置有通风口,鼓风机构通过通风口与多个漏水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外壳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通风口设置于第二外壳靠近出料口的一端,螺旋叶片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实现带动茶叶的进料和出料。

进一步地,螺旋叶片呈带状,且从进料口以第一外壳的中线为轴线贴合第一外壳螺旋延伸至出料口。

进一步地,鼓风机构包括风机、控制器和出风嘴,风机安装于机架上,控制器与风机连接,以控制风机的转动速度,风机通过出风嘴与通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和传动组件,驱动电机安装于机架上,驱动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外壳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件和传动件,安装件固定安装于第一外壳的外侧壁,传动件的一端与安装件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器连接,以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外壳转动。

进一步地,安装件呈圆环状,安装件套设于第一外壳的外侧壁,且与第一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件的横截面呈内凹形,安装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连接部,第一限位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限位部固定连接,连接部的一侧与传动件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件为皮带。

一种茶叶制备系统,包括清洗装置、蒸汽杀青装置、冷却装置和脱水装置,清洗装置通过蒸汽杀青装置与冷却装置连接,脱水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脱水机构和鼓风机构,驱动机构、脱水机构和鼓风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脱水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螺旋叶片,冷却装置远离蒸汽杀青装置的一端与第一外壳连接,第二外壳套设于第一外壳外,且与第一外壳间隔设置,驱动机构与第一外壳连接,以带动第一外壳转动,第一外壳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漏水孔,螺旋叶片固定安装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壁,第二外壳的一端设置有通风口,鼓风机构通过通风口与多个漏水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水装置以及茶叶制备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水装置,将茶叶放入第一外壳的一端,驱动机构启动,带动第一外壳转动,茶叶在第一外壳的作用下发生转动,通过离心力将茶叶上的水分甩出,水分通过多个漏水孔流出。甩干后的茶叶依附在第一外壳的内侧壁上,在第一外壳内螺旋叶片的作用下向前输送,此时鼓风机构通过通风口对漏水口吹风,将甩干后的茶叶吹落,并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输送,到达第一外壳的另一端,完成脱水。与现有技术中的脱水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水装置由于采用了设置于第一外壳内的螺旋叶片和与第二外壳连接的鼓风机构,所以能够在对茶叶脱水的同时将茶叶送出,实现不间断的脱水,脱水效率很高,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制备系统,包括脱水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对茶叶脱水的同时将茶叶送出,实现不间断的脱水,脱水效率很高,制备茶叶的周期缩短,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水装置中脱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水装置中鼓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水装置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脱水装置;110-机架;130-驱动机构;131-驱动电机;133-减速器;135-传动组件;1351-安装件;1352-第一限位部;1353-传动件;1354-第二限位部;1356-连接部;150-脱水机构;151-第一外壳;1511-进料口;1513-出料口;1515-漏水孔;153-第二外壳;1531-通风口;155-螺旋叶片;170-鼓风机构;171-风机;173-控制器;175-出风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叶制备系统(图未示),用于通过清洗、杀青、冷却和脱水的工艺来制备茶叶。其结构简单,茶叶能够在进行脱水的同时自动出料,实现对茶叶持续不间断的脱水,提高脱水效率,制备茶叶的周期缩短,节约成本,性价比很高。该茶叶制备系统包括清洗装置(图未示)、蒸汽杀青装置(图未示)、冷却装置(图未示)和脱水装置100,清洗装置通过蒸汽杀青装置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远离蒸汽杀青装置的一端与脱水装置100连接。茶叶首先经过清洗装置进行清洗,然后进入蒸汽杀青装置实施杀青,再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水冷却,最后进入到脱水装置100脱水,实现茶叶的制备。

脱水装置100包括机架110、驱动机构130、脱水机构150和鼓风机构170。驱动机构130、脱水机构150和鼓风机构170均安装在机架110上,使驱动机构130、脱水机构150和鼓风机构170的位置固定,不会发生位移。驱动机构130与脱水机构150连接,以带动脱水机构150实现对茶叶的离心脱水。鼓风机构170与脱水机构150连接,以将甩干后的茶叶吹落进而出料,提高效率,避免茶叶的浪费。

请参照图2,脱水机构150包括第一外壳151、第二外壳153和螺旋叶片155。第二外壳153套设于第一外壳151外,且与第一外壳151间隔设置,以防止干扰第一外壳151的转动。驱动机构130与第一外壳151连接,以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实现对茶叶的离心脱水。螺旋叶片155固定安装于第一外壳151的内侧壁,以带动茶叶在脱水的同时向第一外壳151的另一端位移。

第一外壳151设置有进料口1511、出料口1513和多个漏水孔1515。进料口1511和出料口1513相对设置于第一外壳151的两端,进料口1511用于输入带有水分的茶叶,出料口1513用于输出甩干的茶叶。螺旋叶片15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进料口1511和出料口1513,以实现带动茶叶的进料和出料。多个漏水孔1515间隔设置于第一外壳151的侧壁上,以将茶叶上的水分通过多个漏水孔1515甩出。

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155呈带状,且从进料口1511以第一外壳151的中线为轴线贴合第一外壳151螺旋延伸至出料口1513。驱动机构130的转动方向与螺旋叶片155的旋向相匹配,以使茶叶在螺旋叶片155的作用下从进料口1511位移到出料口1513。

第二外壳153靠近出料口1513的一端设置有通风口1531,鼓风机构170通过通风口1531与多个漏水孔1515连通,以将甩干后的茶叶从第一外壳151的内侧壁吹入第一外壳151,防止其依附在第一外壳151的内侧壁上,方便快捷,节省人力成本。

请参照图3,鼓风机构170包括风机171、控制器173和出风嘴175。风机171安装于机架110上,控制器173与风机171连接,以控制风机171的转动速度,从而控制风速。风机171通过出风嘴175与通风口1531连通,以对多个漏水孔1515吹风,将甩干后的茶叶从第一外壳151的内侧壁吹入第一外壳151。

请参照图4,驱动机构130包括驱动电机131、减速器133和传动组件135。驱动电机131安装于机架110上,驱动电机131与减速器133连接,减速器133远离驱动电机131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件135与第一外壳151连接,以控制第一外壳151的转动速度。

传动组件135包括安装件1351和传动件1353。安装件1351固定安装于第一外壳151的外侧壁,传动件1353的一端与安装件1351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器133连接,以在驱动电机13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

本实施例中,安装件1351呈圆环状,安装件1351套设于第一外壳151的外侧壁,且与第一外壳1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5,安装件1351的横截面呈内凹形,安装件1351包括第一限位部1352、第二限位部1354和连接部1356。第一限位部1352通过连接部1356与第二限位部1354固定连接,连接部1356的一侧与传动件1353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外壳1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传动件1353通过与连接部1356的摩擦力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并且传动件1353在第一限位部1352和第二限位部1354的共同作用下不会发生偏移。

本实施例中,传动件1353为皮带,减速器133通过带传动来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但并不仅限于此,传动件1353也可以是链条,减速器133通过链传动来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对传动的形式不作限定,但凡能够实现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的传动件1353的材料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水装置100,将茶叶放入第一外壳151的一端,驱动机构130启动,带动第一外壳151转动,茶叶在第一外壳151的作用下发生转动,通过离心力将茶叶上的水分甩出,水分通过多个漏水孔1515流出。甩干后的茶叶依附在第一外壳151的内侧壁上,在第一外壳151内螺旋叶片155的作用下向前输送,此时鼓风机构170通过通风口1531对漏水口吹风,将甩干后的茶叶吹落,并在螺旋叶片155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输送,到达第一外壳151的另一端,完成脱水。与现有技术中的脱水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水装置100由于采用了设置于第一外壳151内的螺旋叶片155和与第二外壳153连接的鼓风机构170,所以能够在对茶叶脱水的同时将茶叶送出,实现不间断的脱水,脱水效率很高,成本降低,使茶叶制备系统制备茶叶的周期缩短,节约能源,性价比很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