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0387发布日期:2020-10-28 12:2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解冻或速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如何快速解冻或速冷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室温解冻和泡水解冻是最为传统常见的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食品依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来吸收热量,从而实现食品的解冻。但是这种解冻方式需要的解冻时间很长,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解冻/速冷板是一种更优的解冻/速冷产品,在解冻/速冷食品时,食品与解冻板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食品解冻/速冷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有利于增加与食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食品解冻/速冷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所述第一换热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件均具备换热功能,所述第一换热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件均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容纳有相变材料;所述第一换热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通过联接组件联接;所述联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件联接或一体成型,所述联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联接或一体成型;所述联接组件使得所述第一换热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件之间的夹角能够在0゜到180゜之间选择。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内均设置相变材料,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之间通过联接组件联接,使得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之间的夹角能够在0゜到180゜之间选择;这样有利于增加换热装置与食品的接触面积,并且有利于提高食品解冻/速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给出的换热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的d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给出的换热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换热装置的e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给出的换热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联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联接组件的正视图;

图10是图7中的第一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00.换热装置,11.第一换热部件,111.第一端盖,12.第二换热部件,121.第二端盖,2.联接组件,21.第一部件,211.开口,212.铰链孔,22.第二部件,221.联接块,222.转轴,23.第三部件,24.导引单元,241.导引部,2411.导引面,2411a.导引面剖面线,242.抵接部,2421.抵接面,2421a.抵接面剖面线,243.连接部,2431.止挡面,2431a.止挡面剖面线,25.柔性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发明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均具备换热功能,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均具有腔体,腔体内容纳有相变材料;第一换热部件与第二换热部件通过联接组件联接;联接组件与第一换热部件联接或一体成型,联接组件与第二换热部件联接或一体成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联接后使得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之间的夹角能够在0゜到180゜之间选择。

先将换热装置升温或置于空气中,后取出,可以解冻食品;将换热装置降温,后取出,可以速冷食品。

联接是一种将机械零件联成一体的技术,并且被联接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在工作时可以按需要发生改变,本实施例中,联接包括活动联接和固定联接等方式。

腔体内的相变材料可以选用氟利昂和/或水;还可以选用其他发生物相变化后吸热或放热的材料,不仅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换热装置1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换热装置100包括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均具备换热功能,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均具有腔体,腔体内容纳有相变材料;第一换热部件11与第二换热部件12通过联接组件2联接;联接组件2与第一换热部件11联接或一体成型,联接组件2与第二换热部件12联接或一体成型;联接组件2使得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之间的夹角能够在0゜到180゜之间选择。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11的侧面与联接组件2联接,第二换热部件12的侧面与联接组件2联接,第一换热部件11的轴心平行于第二换热部件12的轴心。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11的顶部与联接组件2联接,第二换热部件12的顶部与联接组件2联接。

腔体内的相变材料可以选用氟利昂和/或水;还可以选用其他发生物相变化后吸热或放热的材料,不仅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

联接组件2包括第一部件21、第二部件22和第三部件23,第一换热部件11具有第一端盖111,第二换热部件12的相应位置具有第二端盖121,第一端盖111与第一部件21联接或一体成型;第二部件22与第一部件21联接,第一部件21与第二部件22联接后能够相对转动;第三部件23与第二端盖121联接或一体成型,第二部件22与第三部件23联接,第二部件22与第三部件23联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有利于使得第一换热部件11与第二换热部件12之间的角度变化更加灵活。

在其他实施例中,联接组件2包括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第一换热部件11具有第一端盖111,第二换热部件12的相应位置具有第二端盖121,第一端盖111与第一部件21联接或一体成型,第二端盖121与第二部件22联接或一体成型,第一部件21与第二部件22联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此种联接方式结构简单,也可以实现第一换热部件11与第二换热部件12之间的角度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均为密封的扁管,端盖(第一端盖111和/或第二端盖121,下同,不再赘述)起固定联接组件2的作用,并且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之间的位置可以互换,第一换热部件11和第二换热部件12的数量之和为5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11可以不密封,而是通过与端盖的结合实现密封。

第二部件22包括联接块221和转轴222,转轴222设置于联接块221的侧面;第一部件21为轴套,轴套与第一端盖111一体成型,轴套容纳至少部分转轴222,轴套设置开口211,轴套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两个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转轴222横截面的圆的直径;转轴222插入轴套后,转轴222从开口211伸出,转轴222能够相对轴套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包括两个转轴222,两个转轴222中的一个位于联接块221的一侧,另一个位于联接块221的另一侧;第三部件23为轴套,轴套与第二端盖121一体成型,轴套容纳至少部分转轴222,轴套设置开口211,轴套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两个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转轴222的横截面的圆的直径;转轴222插入轴套后,转轴222从开口211伸出,转轴222能够相对轴套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222插入轴套后,可以通过在轴套的两端设置挡片之类的物体,有利于阻止转轴222的脱出;或将联接块221设置成横截面为弧形,或减小联接块221与转轴222连接的位置的厚度有利于增加换热装置100的弯折范围。

如图5、图6所示,一种换热装置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部件22为铰链销;第一部件21为铰链座,铰链座与第一端盖111一体成型,铰链座设置铰链孔212,铰链孔212的朝向平行于第一换热部件11和/或第二换热部件12的长度方向,铰链孔212容纳至少部分所述铰链销,铰链销能够相第一部件21转动。

第三部件23为铰链座,铰链座与第二端盖121一体成型,铰链座设置铰链孔212,铰链孔212的朝向平行于第一换热部件11和/或第二换热部件12的长度方向,铰链孔212可以容纳铰链销,铰链销能够相对第二部件转动。

如图7至9所示,一种换热装置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联接组件2为轴对称结构,联接组件2包括柔性连接单元25和导引单元24;导引单元24位于柔性连接单元25的两端,导引单元24包括导引部241、抵接部242和连接部243,导引部241包括导引面2411,导引面2411始于导引单元24并沿导引单元24轴心向远离导引单元24的方向呈渐缩状延伸设置;抵接部242设置于导引部241与连接部243之间,抵接部242包括抵接面2421,抵接面2421始于导引单元24并向远离导引单元24的方向延伸;第一端盖111的侧壁设置第一固定孔(附图未显示),第二端盖121的侧壁设置第二固定孔(附图未显示);导引部241和抵接部242穿过第一固定孔和/或第二固定孔后通过抵接面2421抵住第一端盖111和/或第二端盖121的内侧壁;柔性连接单元25位于连接部243。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42设置于导引部241呈渐扩状延伸的末端;将导引单元24剖开后,导引面剖面线2411a与导引单元2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有利于导引部241进入端盖的固定孔;抵接面剖面线2421a与导引单元2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导引部241进入端盖的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或第二固定孔,下同,不再赘述)后,借助导引部241的引导作用,抵接部242也随之进入端盖的固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面剖面线2421a与导引单元2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

本实施例中,导引单元24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选用橡胶,也可以选用其他具备弹性和可塑形的材料,有利于导引部241挤入固定孔。

柔性连接单元25与设置在两端的导引单元24能够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43设置朝向抵接部242的止挡面2431,止挡面2431始于导引单元24,并向远离导引单元24的方向延伸;导引部241和抵接部242穿过固定孔后,通过止挡面2431抵住端盖(第一端盖111和/或第二端盖121,下同,不再赘述)的外侧壁;有利于限制导引单元24与端盖的相对位置;止挡面剖面线2431a与导引单元2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γ为9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面剖面线2431a与导引单元2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是大于90度,有利于止挡面2431抵住端盖的外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