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464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行李箱。



背景技术:

通常,父母带着一个孩子出门,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婴儿,一路上会很疲惫。尤其是出远门的时候,带着婴儿车是十分不方便的,而且往往父母还有自己的行李箱要拿,根本腾不出手来推婴儿车或者抱婴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行李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箱体前片、箱体后片、拉杆、拉链和两个滑轮;箱体前片设有一个婴儿槽;婴儿槽顶部设有一个遮阳盖,遮阳盖与婴儿槽铰接,遮阳盖大小与婴儿槽开口相匹配,遮阳盖尾端设有一个卡扣,婴儿槽底部设有一个扣位与该卡扣相匹配;婴儿槽底部设有一个里袋,里袋开口端缝制在婴儿槽底部的开口边缘,里袋使用坚韧且柔软的材质制造。

进一步的,滑轮上设有一根滑竿,滑竿与箱体形成的角度小于九十度,滑竿一端连接着左边的滑轮,滑竿另一端连接着右边的滑轮,滑竿和滑轮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滑竿头尾两端各有一根固定竿,固定竿一端与滑竿通过转轴连接,固定竿另一端为卡扣,箱体后片两个侧面底部各有三个扣位,扣位大小与固定竿上的卡扣大小相匹配,滑竿中端有一个副滑轮。

优选的,拉杆位于箱体后片顶部,拉杆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圆形弹簧卡块,箱体后片内部的拉杆插槽设有和弹簧卡块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拉链位于箱体前片和箱体后片的连接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婴儿槽的设计让行李箱成为了婴儿车,方便了父母带婴儿出行;

2,滑竿与固定竿的设计使箱体能倾斜多个角度站立拖行,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婴儿车行李箱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包括箱体前片1、箱体后片2、拉杆3、拉链4和两个滑轮5;箱体前片1设有一个婴儿槽11;婴儿槽11顶部设有一个遮阳盖12,遮阳盖12与婴儿槽11铰接,遮阳盖12大小与婴儿槽11开口相匹配,遮阳盖12尾端设有一个卡扣,婴儿槽11底部设有一个扣位与该卡扣相匹配,在不使用婴儿槽11时可将该卡扣扣上,即可将遮阳盖12收进箱体前片1中;婴儿槽11底部设有一个里袋13,里袋13开口端缝制在婴儿槽11底部的开口边缘,里袋13使用坚韧且柔软的材质制造,不使用婴儿槽11时里袋13收于婴儿槽11内,使用婴儿槽11时将里袋13从婴儿槽11中拉出即可。

滑轮5上设有一根滑竿51,滑竿51与箱体形成的角度小于九十度,滑竿51一端连接着左边的滑轮5,滑竿51另一端连接着右边的滑轮5,滑竿51和滑轮5通过转轴连接。

滑竿51头尾两端各有一根固定竿52,固定竿52一端与滑竿51通过转轴连接,固定竿52另一端为卡扣,箱体后片2两个侧面底部各有三个扣位21,扣位21大小与固定竿52上的卡扣大小相匹配,滑竿51中端有一个副滑轮53,卡扣扣住越往上的扣位,滑竿51与箱体之间所成的角度越小,故而箱体倾斜的角度越大,卡扣扣住顶端的扣位,滑竿与箱体后片2贴合。

为进一步提高该行李箱的便捷性,拉杆3位于箱体后片2顶部,拉杆3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圆形弹簧卡块31,箱体后片2内部的拉杆插槽设有和弹簧卡块31匹配的卡槽,拉杆3被拉出时,弹簧卡块31卡在拉杆插槽口,固定拉杆3不落入插槽,拉杆3收进插槽时,弹簧卡块31卡进卡槽,使拉杆3不会轻易被拉出。

拉链4位于箱体前片1和箱体后片2的连接处,拉开拉链4,箱体前片1和箱体后片2分离,使用者存放东西入内。

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