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装置,对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从吹出口将加热的空气吹出,其中所述吸入口开口于筒体的一个端部,所述吹出口开口于该筒体的另一端部。
背景技术:
吹出热风并干燥人的头发的吹风装置,即所谓的毛发吹风机非常普及。这种吹风装置在筒体内部具有吹风机和加热器,所述筒体的一个端部开设有空气吸入口,另一端部开设有空气吹出口,吹风机进行动作,将空气从吸入口吸入至筒体内,利用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后从吹出口吹出。通过电源线向吹风机和加热器提供电力。
上文所述的吹风装置中包含为了方便装置的收存而设置了用于收存电源线的空间的吹风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该吹风装置的筒体内具有用于缠绕电源线的卷线盘,筒体上设置有用于抽出电源线的抽出口。
当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吹风装置时,从抽出口抽出电源线。此时,在筒体内,卷线盘向一个方向旋转,盘簧上蓄积了使卷线盘向另一方向旋转的力。卷线盘由于被卡位件制动,故不会由于蓄积的盘簧的力而向另一方向旋转,电源线不会被缠绕。将设置于电源线一端的电源插头插入到插座,开始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吹风装置。
当终结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吹风装置时,将电源插头从插座拔出,对设置于筒体外侧的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解除卡位件所进行的制动。卷线盘借助于蓄积在盘簧上的力而向另一方向旋转,将电源线收存在筒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5554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吹风装置中,由于设置有用于制动卷线盘的锁定机构,故存在结构复杂,装置的制造费用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进行收存,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的吹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具有:设置在筒体内的吹风机和加热器,该筒体在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具有空气的吸入口和吹出口;以及用于向所述吹风机和加热器提供电力的电源线,通过所述吹风机的动作由所述加热器加热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具有:突出筒,与所述筒体大致同轴,两端敞开,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筒体的外侧突出;和包覆筒,隔开间隔地覆盖该突出筒的外周面,距离所述筒体较远的一端敞开,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突出筒和包覆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筒也向所述包覆筒的外侧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筒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筒体的轴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筒构成为:在距离所述筒体较远的一端具有切口,并能够绕着该包覆筒的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具有设置在筒体内的吹风机和加热器,该筒体在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具有空气的吸入口和吹出口,通过所述吹风机的动作,由所述加热器加热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具有两端敞开的内筒、隔开间隔地覆盖该内筒的外周面的外筒、连结所述内筒和外筒各自的边缘部分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以所述内筒与所述筒体连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筒体的所述一个端部或另一端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收存,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的吹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加热器结构的说明图。
图4为从吸入口侧观察的吹风装置的外观图。
图5为实施方式2的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6为实施方式3的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7为实施方式3的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8为实施方式4的吹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10为实施方式5的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11为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12为使用状态下的吹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13为实施方式6的吹风装置的外观图。
图14为吹风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5为从内侧筒体的内部观察离子发生器的吹风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6为实施方式7的吹风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吹风装置
11 外侧筒体
11a 吸入口
11b 吹出口
14 吹风机
15 加热器
16 突出筒
16a,18a 切口
18 包覆筒
19 电源线
3 安装部件
30 内筒
31 外筒
32 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吹风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吹风装置1的截面图。吹风装置1是所谓的毛发吹风机。吹风装置1在同轴上具有嵌合在内侧和外侧的圆筒形的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外侧筒体11的直径自轴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减小。在外侧筒体11中,在大径侧的端部开设有空气的吸入口11a,在小径侧的端部开设有吹出口11b。吹出口11b上架设有网格体12。内侧筒体10是两个端部的整个表面具有开口的圆筒体。在内侧筒体10中,一端的开口与吸入口11a连通,另一端的开口与吹出口11b对置。
在内侧筒体10的周壁,使靠近吹出口11b一侧的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向内凹陷,在该凹陷部分与外侧筒体11的内周面之间确保的空洞内设置有离子发生器13。离子发生器13具有:固定于外侧筒体11的主体130、以及从主体130向内侧筒体10突出的针状电极13a。内侧筒体10在对应于针状电极13a的位置具有贯通周壁的插通孔10a,针状电极13a的前端通过插通孔10a向内侧筒体10的内侧突出。
图2中示出了一条针状电极13a,但两个针状电极13a沿着纸面的表背方向并排设置,在内侧筒体10的周壁上设置有两个插通孔10a。此外,在主体130内设置有分别与两个针状电极13a对应的对置电极(未图示)。离子发生器13通过形成于两个针状电极13a和对置电极之间的电场的作用进行如下动作:从一个针状电极13a的前端发射出正离子,从另一个电极13a的前端发射出负离子。
在内侧筒体10内,比离子发生器13更靠近吸入口11a侧设置有吹风机14。吹风机14具有电机14a,电机14a配置成其输出轴与外侧筒体11同轴。电机14a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叶轮14b。电机14a使输出轴旋转。由此,叶轮14b绕着输出轴旋转。如上述那样,电机14a使叶轮14b旋转。当电机14a使叶轮14b旋转时,从吸入口11a吸入空气,通过网格体12从吹出口11b吹出空气。
在内侧筒体10内,在吹风机14的下游侧设置有加热器15,加热从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
图3为加热器15的结构的说明图。加热器15具有两张隔板150、151以及电热丝152。隔板150、151是绝缘的矩形板,以相互正交的方式组合,并架设成纵横分隔内侧筒体10的内部。隔板150,在朝向内侧圆筒10内周的固定边缘设置有沿内侧筒体10的轴向排列的多个切口15a、15a……。隔板151,在朝向内侧圆筒10内周的固定边缘设置有沿内侧筒体10的轴向排列的多个切口15b、15b……。
电热丝152在插入了多个切口15a、15a……和多个切口15b、15b……内的状态下多次卷绕隔板150、151并卷绕成环状。通过向电热丝152提供电力,电热丝152发热。当吹风机14工作时,电热丝152与从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加热该空气。通过加热器15的电热丝152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从吹出口11b被吹出。
图2中采用点划线示出了吹风机14的叶轮14b的旋转轴的位置。如图2所示,隔板151的板面与离子发生器13对置,隔板151相对于吹风机14的叶轮14b的旋转轴向远离离子发生器13的方向偏离。因此,就由内侧筒体10和隔板151形成的两个空气的流入口而言,离子发生器13侧的流入口的面积比另一个流入口的面积大。因此,在隔板151所分隔的内侧筒体10内的两个区域中,流过离子发生器13所在区域的空气量比流过另一区域的空气量多。
因而,能抑制离子发生器13被加热器15的电热丝152所产生的热量过度加热。结果是,设置于主体130内的离子发生器13的驱动电路因过热而造成的发生错误动作的概率很低。
当离子发生器13和吹风机14工作时,包含分别从两个针状电极13a发射出的负离子和正离子的空气从吹出口11b吹出。例如,当用户将从吹风装置1吹出的风对着头发吹并用梳子梳理头发时,负离子附着到用户的头发上,正离子附着到梳理头发的梳子上。这种情形下,能够抑制由于用梳子梳理头发而产生的静电。另外,由于负离子附着到头发上,故可保持头发的润泽。
图4是从吸入口11a侧观察的吹风装置1的外观图。如图2和图4所示,圆筒形的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连接在外侧筒体11大径侧的端部。突出筒16与外侧筒体11同轴或大致同轴,并从外侧筒体11的一个端面的吸入口11a的周边部向外侧筒体11的外侧突出。突出筒16的直径从吹出口11b朝向吸入口11a的方向连续减小。因此,突出筒16的截面面积也从吹出口11b朝向吸入口11a的方向减小。突出筒16的两端敞开,突出筒16的内部与外侧筒体11的内部连通。
突出筒16的突出端的开口通过网格体17进行架设。当吹风机14工作时,通过了网格体17的空气从吸入口11a被吸入到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的内部。网格体17捕捉毛发和尘埃等异物,防止该异物从吸入口11a侵入到外侧筒体11的内部。
包覆筒18与突出筒16同轴或者大致同轴,从外侧筒体11的一个端部向与突出筒16相同的方向突出,并隔开间隔地覆盖突出筒16的外周面。包覆筒18的直径从吹出口11b朝向吸入口11a的方向连续增大,包覆筒18大径侧的端面敞开。就从吸入口11a突出来的轴向长度而言,突出筒16比包覆筒18长,突出筒16也向包覆筒18的外侧突出。在包覆筒18的前端部设置有在圆周方向的一处以适当的宽度切出的切口18a。
从外侧筒体11大径侧的端面,用于向离子发生器13、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提供电力的电源线19向外侧筒体11的外侧突出,电源线19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电源插头20。电源线19穿过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之间。
图2示出了非使用状态的吹风装置1。当不使用吹风装置1时,将电源线19一边压入到吹出口11b,一边缠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之后,以电源线19不从突出筒16脱离的方式将电源线19卡合到包覆筒18的切口18a。由此,电源线19被收存到包覆筒18内,不妨碍对吹风装置1的收存。因而,很容易收存吹风装置1。进一步,不存在缠绕电源线19的卷线盘,未设置对卷线盘进行制动的锁定装置,故结构简单,吹风装置1的制造费用很低廉。
另外,由于突出筒16突出到包覆筒18的外侧,故很容易进行将电源线19一边压入到吹出口11b一边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的动作,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将电源线19收存到包覆筒18内。而且,突出筒16的直径从吹出口11b向吸入口11a的方向减小,故设置在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之间的电源线19的插入口较大,更容易将电源线19向突出筒16的外周面进行卷绕。
当使用吹风装置1时,从突出筒16取下电源线19,将电源插头20插入到插座。由此,向离子发生器13、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提供电力。当离子发生器13、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工作时,包含负离子和正离子的热风从吹出口11b吹出。
实施方式2
图5为实施方式2的吹风装置1的截面图。
以下就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下文描述的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吹风装置1中,网格体17架设在外侧筒体11的吸入口11a。包覆筒18的边缘部分并不设置切口18a。突出筒16的突出端在圆周方向的一处设置有以适当的宽度切出的切口16a。
当不使用实施方式2的吹风装置1时,如图5所示,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之后,将电源线19插入到切口16a,能够将电源插头20收存到突出筒16内。
实施方式3
图6和图7是实施方式3的吹风装置1的截面图。
以下就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下文描述的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3的吹风装置1中,突出筒16与外侧筒体11分体形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突出筒16与外侧筒体11同轴或者大致同轴,并且是两端敞开的圆筒体,突出筒16的直径从吹出口11b向吸入口11a的方向连续减小。突出筒16内嵌到外侧筒体11,突出筒16大径侧的一部分配置在外侧筒体11内。突出筒16的另一部分从吸入口11a向外侧筒体11的外侧突出。在突出筒16的外周面设置有凸缘部21,该凸缘部21从大径侧的边缘部分朝方向与突出筒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突出。凸缘部21的突出端与内侧筒体10接触。此外,在突出筒16的外周面,在距离凸缘部21适当距离的位置设置有凸缘部22,凸缘部22朝方向与突出筒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突出。
外侧筒体11的吸入口11a的周边部位于凸缘部21和22之间。凸缘部22上设置有沿突出筒16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从外侧筒体11的一个端面突出来的电源线19插入到贯通孔。
突出筒16构成为:能够沿着外侧筒体11的轴向从凸缘部22与吸入口11a的周边部接触的位置(参照图6)滑动到凸缘部21与吸入口11a的周边部接触的位置(参照图7)。
当不使用吹风装置1时,使突出筒16滑动到凸缘部21与吸入口11a的周边部接触位置为止,并使突出筒16突出到包覆筒18的外侧。在该状态下,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其次,使突出筒16滑动到凸缘部22与吸入口11a的周边部接触位置为止,将突出筒16安放到包覆筒18内。其后,以电源线19不从突出筒16脱离的方式将电源线19卡合到切口18a。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将电源线19收存到包覆筒18内。
在实施方式3的吹风装置1中,在突出筒16的大径侧架设网格体17,与实施方式2同样也可以将切口16a设置在突出筒16的突出端。这种情形下,用户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后,将电源线19插入到切口16a,从而能够将电源插头20收存于到突出筒16内。
再有,在实施方式1~3中,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分别具有的截面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
实施方式4
图8是实施方式4中吹风装置1的立体图,图9是吹风装置1的截面图。
以下就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下文描述的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4的吹风装置中,突出筒16并不向包覆筒18的外侧突出,包覆筒18与外侧筒体11分体形成。在实施方式4中,包覆筒18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形状,包覆筒18的两端敞开。包覆筒18小径侧的端部嵌合到外侧筒体11的外周。
在包覆筒18内周面的小径侧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突条部18b。在外侧筒体11外周面的大径侧设置有向内侧凹陷的凹槽11c。包覆筒18的突条部18b以能够沿着外侧筒体11的圆周方向滑动的方式嵌入到外侧筒体11的凹槽11c,包覆筒18构成为能够绕着包覆筒18的轴旋转。
当用户结束了吹风装置1的使用时,将电源插头20从插座拔出,将电源线19插入到包覆筒18的切口18a。例如在电源线19插入到切口18a的状态下,用户单手握着包覆筒18,使外侧筒体11绕着轴旋转。由此,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网格体17架设在外侧筒体11的吸入口11a,也可以采用在突出筒16上设置切口16a的结构。在这种情形下,用户在将电源线19插入到切口18a的状态下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后,将电源线19从切口18a取下,并插入到切口16a。由此,能够将电源插头20收存到突出筒16内。
再有,在实施方式4的吹风装置1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突出筒16向包覆筒18的外侧突出。此外,在实施方式4的吹风装置1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采用突出筒16能够沿着外侧筒体11的轴向滑动的结构。
实施方式5
图10是实施方式5中吹风装置1的截面图。
以下就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下文描述的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5的吹风装置1中,吸入口11a和吹出口11b具有圆形截面,吹出口11b的直径与吸入口10a的直径大致相同。网格体17架设在吸入口11a上。吹风装置1还具有安装部件3,该安装部件3可拆卸地安装在外侧筒体11的大径侧和小径侧各自的端部。
图11是安装部件3的立体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部件3具有:两端敞开的圆筒形的内筒30、以及与内筒30同轴或大致同轴且隔开间隔地覆盖内筒30外周面的圆筒形的外筒31。内筒30和外筒31各自的直径均从轴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变小。内筒30大径侧的边缘部分借助于连结部32连结到外筒31小径侧的边缘部分。因此,内筒30的截面面积随着远离连结部32而逐渐变小。内筒30大径侧的开口的直径与吸入口11a和吹出口11b的直径大致相同。而就轴向长度而言,内筒30比外筒31长,内筒30向外筒31的外侧突出。
外筒31上形成有缝隙31a,该缝隙31a是将周壁的一个部位沿整个长度切割而成的。在连结部32上形成有与缝隙31a连续的切口32a。
图10示出了非使用状态下的吹风装置1。当不使用吹风装置1时,在将电源线19插入到切口32a的状态下,以内筒30的内部与外侧筒体11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将连结部32安装到外侧筒体11大径侧的端部。此时,内筒30与外侧筒体11同轴或大致同轴。
将安装部件3安装到外侧筒体11大径侧的端部后,将电源线19一边压入到连结部32,一边卷绕到内筒30的外周面,并以电源线19不从内筒30脱离的方式将电源线19卡合到缝隙31a。由此,电源线19被收存到外筒31内,不会妨碍对吹风装置1的收存。因而,很容易对吹风装置1进行收存。进而,由于不存在缠绕电源线19的卷线盘,不设置用于制动卷线盘的锁定装置,故结构简单,吹风装置1的制造费用较为低廉。
另外,由于内筒30向外筒31的外侧突出,故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将电源线19一边压入到连结部32一边卷绕到内筒30的外周面的动作,故能够很容易地将电源线19收存到外筒31内。而且,由于内筒30的直径随着远离连结部32而逐渐变小,故设置在内筒30和外筒31之间的电源线19的插入口较大,能够更容易地将电源线19向内筒30的外周面进行卷绕。
图12是使用状态下的吹风装置1的截面图。当使用吹风装置1时,从内筒30取下电源线19,从外侧筒体11大径侧的端部拆下安装部件3。这里,由于外筒31上设置了缝隙31a,故在电源线19从外侧筒体11的一个端面突出的状态下,可较容易地将安装部件3拆下来。
继而,以内筒30的内部与外侧筒体11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将安装部件3的连结部32安装到外侧筒体11小径侧的端部,并将电源插头20掺入到插座。即便在这种情形下,内筒30也与外侧筒体11同轴。当离子发生器13、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工作时,包含负离子和正离子的热风通过内筒30从吹出口11b吹出。
此时,安装部件3的内筒30起喷嘴(nozzle)的功能,对从吹出口11b吹出的空气进行整流。此外,如上文所述,内筒30的直径随着远离连结部32而连续地变小,故自吹出口11b吹出的空气集中到一个部位,风速上升。由此,由于再结合而消失的负离子和正离子的数量减少,众多的负离子和正离子从吹出口11b吹出。
另外,也可以在内筒30小径侧的端部设置与实施方式2的切口16a相同的切口。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吹风装置1时,将安装部件3安装到外侧筒体11大径侧的端部,将电源线19缠绕到内筒30的外周面后,将电源线19插入到设置于内筒30的切口,能够将电源插头20收存到内筒30内。
此外,内筒30和外筒31各自所具有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
实施方式6
图13是实施方式6中吹风装置4的外观图,图14是吹风装置1的局部截面图。
以下就实施方式6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下文描述的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6中的吹风装置4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网格体17架设在吸入口10a,网格体12架设在吹出口11b。与实施方式1相同,离子发生器13配置在内侧筒体10的周壁设置的凹陷部分与外侧筒体11的内周面之间被确保的空洞内,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设置在内侧筒体10内。
在内侧筒体10的一个和另一个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外侧筒体11突出的凸缘部,这些凸缘部的顶端与外侧筒体11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在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之间设置了环状的间隙。
棒状的手柄(grip)40通过铰链连接到外侧筒体11的外圆周。因为采用了铰链,故能够将手柄40的姿势变更为相对于外侧筒体11站立的姿势或沿着外侧筒体11的姿势。
电源线19从手柄40的另一端部突出来。电源线19的手柄40侧被线套(cord bush)41覆盖。手柄40上设置有用于用户操作吹风装置4的按钮式运转切换开关42和滑动式的工作、停止开关43。离子发生器13和吹风机14根据工作、停止开关43的操作而工作或停止动作。加热器15根据运转切换开关42的操作而工作或停止动作。
当离子发生器13、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工作时,空气从吸入口11a吸入,被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离子发生器13所产生的负离子和正离子。进一步地,从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被加热器15加热。由此,包含负离子和正离子的热风从吹出口11b吹出。
在加热器15停止动作的状态下离子发生器13和吹风机14工作时,由于不通过加热器15对空气进行加热,故包含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冷风从吹出口11b吹出。
设置在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之间的环状间隙的手柄40附近的内侧筒体10的外周面安装有电路基板44。电路基板44上例如形成有对提供给加热器15的电热丝152的电力进行控制的电源电路。在电源电路工作期间,电路基板44发热。
另外,在外侧筒体11中,设置有沿着内外方向贯通周壁的贯通孔11d。贯通孔11d设置在比电路基板44更靠近吸入口11a侧,并且连通设置在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之间的环状间隙。
图15是从内侧筒体10的内部观察离子发生器13的吹风装置4的局部截面图。在离子发生器13中,如实施方式1中所描述的那样,两个针状电极13a从主体130向内侧筒体10突出,两个针状电极13a的前端通过两个插通孔10a向内侧筒体10的内侧突出。从一个针状电极13a发射出负离子,从另一针状电极13a发射出正离子。
在内侧筒体10中,在两个插通孔10a之间设置有沿着内外方向贯通周壁的贯通孔10b。插通孔10a比针状电极13a的截面面积稍大,贯通孔10b比插通孔10a大很多。
在设置有贯通孔10b和11c的吹风装置4中,当吹风机14工作使空气流通到内侧筒体10内时,将产生诱导气流。具体地,当吹风机14工作使空气流通到内侧筒体10内时,吹风装置4外侧的空气经由贯通孔11d和10b被吸入到内侧筒体10内,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11b吹出。
在图14和图15中,用箭头表示诱导气流的空气流动。图15中的粗虚线箭头表示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之间的空气流动,图15中的粗实线箭头表示内侧筒体10内的空气流动。
离子发生器13和吹风机14工作从而使空气流通到内侧筒体10内时,由于贯通孔10b设置在两个插通孔10a之间,故正如粗实线箭头所表示的那样,诱导气流相关的空气流过包含负离子的空气和包含正离子的空气之间。
由此,在一个针状电极13a所产生的负离子中,通过与另一针状电极13a所产生的正离子结合而消失的负离子的数量很少。同样,在另一针状电极13a所产生的正离子中,通过与一个针状电极13a所产生的负离子结合而消失的正离子的数量也很少。譬如,当用户将从吹风装置4吹出的风对着头发吹并用梳子梳理头发时,能够使更多的负离子和正离子分别附着到头发和梳子上,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静电。
另外,从贯通孔10b流动到内侧筒体10内的空气是从贯通孔11d吸入到设置于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之间的环状缝隙的空气,其并没有被加热器15加热。因此,配置于从贯通孔11d向贯通孔10b的通风路线上的离子发生器13和电路基板44被从贯通孔11d吸入的空气冷却,从而离子发生器13和电路基板44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因而,形成于电路基板44上的电源电路的温度上升,而形成于电路基板44上的电源电路发生错误动作的概率很低。
在实施方式6中,设置贯通孔11d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比电路基板44更靠近吸入口11a侧。
另外,在实施方式1~5的吹风装置1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设置诱导气流的通风路线。这种情形,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在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之间设置环状的缝隙,在两个插通孔10a之间设置贯通孔10b,在外侧筒体11上设置贯通孔11d。
实施方式7
图16为实施方式7中的吹风装置4的局部截面图。
以下就实施方式7与实施方式6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下文描述的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方式6相同,故针对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7中的吹风装置4中,并未在外侧筒体11上设置贯通孔11d,在手柄40内形成有联络通风路线40a,该联络通风路线40a用于联络吹风装置4的外部和设置在内侧筒体10以及外侧筒体11间的环状缝隙。
在设置了贯通孔10b和联络通风路线40a的吹风装置4中,当吹风机14工作从而使空气在内侧筒体10内流通时,将产生诱导气流。具体地,当吹风机14工作从而使空气在内侧筒体10内流通时,吹风装置4外侧的空气如图16的箭头所示,经由贯通孔10b和联络通风路线40a吸入到内侧筒体10内,被吸入到内侧筒体10内的空气从吹出口11b吹出。
诱导气流相关的空气与实施方式6同样在包含一个电极13a所产生的负离子的空气和包含另一电极13a所产生的正离子的空气之间流通,故更多的负离子和正离子不会消失而是从吹出口11b吹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7中,内侧筒体10和外侧筒体11各自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1)具有:设置在筒体(11)内的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该筒体(11)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具有空气的吸入口(11a)和吹出口(11b);用于向所述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提供电力的电源线(19),通过所述吹风机(14)的动作从所述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被所述加热器(15)加热,并从所述吹出口(11b)吹出,该吹风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有:突出筒(16),与所述筒体(11)大致同轴,两端敞开,从所述吸入口(11a)向所述筒体(11)的外侧突出;包覆筒(18),隔开间隔地覆盖该突出筒(16)的外周面,距离所述筒体(11)较远的一端敞开,所述电源线(19)穿过所述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设置有吸入口(11a)的筒体(11)的一端设置了与筒体(11)同轴并向筒体(11)的外侧突出的突出筒(16)和隔开间隔地覆盖突出筒(16)的外周面的包覆筒(18)。电源线(19)穿过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之间。用户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由此,电源线(19)被收存在包覆筒(18)内,不会妨碍装置(1)的收存。因此,很容易收存装置(1)。进一步地,由于不存在缠绕电源线(19)的卷线盘,且没有设置用于制动卷线盘的锁定机构,故结构简单,装置(1)的制造费用很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筒(16)也向所述包覆筒(18)的外侧突出。
本实用新型中,突出筒(16)不仅向筒体(11)的外侧,也向包覆筒(18)的外侧突出,故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将电源线(19)一边压入到吹出口(11b)侧一边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的动作,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将电源线(19)收存到包覆筒(18)内。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筒(16)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筒体(11)的轴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中,用户沿着筒体(11)的轴向将突出筒(16)滑动到筒体(11)的外侧,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然后,用户将卷绕了电源线(19)的突出筒(16)滑动到筒体(11)的内侧。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将电源线(19)收存到包覆筒(18)内。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筒(18)构成为:在距离所述筒体(11)较远的一端具有切口(18a),并能够绕着该包覆筒(18)的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用户将电源线(19)插入到包覆筒(18)的切口(18a)后,例如在固定了包覆筒(18)的状态下使筒体(11)绕着轴旋转。由此,电源线(19)很容易地被卷绕在突出筒(16)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筒(16)的截面面积从所述吹出口(11b)开始向着所述吸入口(11a)的方向减小。
本实用新型中,因为突出筒(16)的截面面积从吹出口(11b)开始向着吸入口(11a)的方向减小,故设置在突出筒(16)和包覆筒(18)之间的电源线(19)的插入口较大,很容易将电源线(19)向突出筒(16)的外周面进行卷绕。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筒(16)在距离所述筒体(11)较远的一端具有切口(16a)。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突出筒(16)上设置了切口(16a),故用户能够在将电源线(19)卷绕到突出筒(16)的外周面后,将电源线(19)插入到切口(16a),从而将设置在电源线(19)的一个端部的电源插头(20)收存到突出筒(16)内。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1),其具有:设置在筒体(11)内的吹风机(14)和加热器(15),该筒体(11)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具有空气的吸入口(11a)和吹出口(11b),通过所述吹风机(14)的动作,从所述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由所述加热器(15)加热,并从所述吹出口(11b)吹出,其特征在于,具备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筒体(11)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安装部件(3),该安装部件(3)具有两端敞开的内筒(30)、隔开间隔地覆盖该内筒(30)的外周面的外筒(31)、连结所述内筒(30)和外筒(31)各自的边缘部分的连结部(32),所述连结部(32)以所述内筒(30)与所述筒体(11)连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筒体(11)的一个端部或另一端部。
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将安装部件(3)安装在筒体(11)的一个端部或另一端部。在安装部件(3),外筒(31)隔开间隔地覆盖两端敞开的内筒(30)的外周面,内筒(30)和外筒(31)的一个端部通过连结部(32)连结。连结部(32)以内筒(30)与筒体(11)连通的方式安装在筒体(11)的一个端部或另一端部。
当不使用装置(1)时,将安装部件(3)安装到筒体(11)的一个端部,例如将从筒体(11)的一个端部突出的电源线(19)卷绕到内筒(30)的外周面。由此,电源线(19)被收存到外筒(31)内,不会妨碍装置(1)的收存。所以很容易对装置(1)进行收存。而且,不存在卷绕电源线(19)的卷线盘,不设置制动卷线盘的锁定机构,故结构简单,装置(1)的制造费用低廉。
当使用装置(1)时,将安装部件(3)安装到筒体(11)的另一端部。此时,安装部件(3)的内筒(30)起喷嘴的功能,对从吹出口(11b)吹出的空气进行整流。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0)的截面面积随着远离所述连结部(32)而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内筒(30)的截面面积从吹出口(11b)向吸入口(11a)的方向变小,故设置在内筒(30)和外筒(31)之间的电源线(19)的插入口较大,很容易将电源线(19)向内筒(30)的外周面进行卷绕。
公开的实施方式1~7的所有内容均为举例,而并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上述的含义,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且涵盖了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