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17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在多用鞋眼冲铆机冲铆双面鞋眼时,它用以将底眼输送至下模处。
我们常见的鞋眼冲铆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单面鞋眼冲铆机,一种是双面鞋眼和合机,前者如温州市瓯海娄西机械厂制造的“CYJ-3型自动冲眼机”,它能连续完成选料、冲孔、铆鞋眼等工序,具有冲铆速度快的特点。后者如中国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公报》1993年2月21日公告的名称为“鞋眼和合设备”(专利申请号92228308.7)的专利申请,这种鞋眼和合设备能和合双面鞋眼。但是,上述两种鞋眼冲铆设备有它自身的弱点,如前者只能冲铆单面鞋眼,因此它的功能单一;后者除只能和合双面鞋眼外,它还要求在和合鞋眼前先用冲孔机将鞋邦冲孔,因此,它的功能单一,而且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使用这种装置的鞋眼冲铆机能实现一机多功能,即在一台鞋眼冲铆机上实现单面鞋眼或双面鞋眼的冲铆,而且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括漏斗、漏斗传输机构、流道的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漏斗的底盘(6)与流道(7)之间为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流道(7)能绕连接点左右摆动;在流道(7)下部位背面设置有推臂(11),该推臂(11)通过其中部的固定点(A)被活动地支承在机架上,推臂(11)的一端与流道(7)下部位背面相接触,推臂(11)的另一端与凸轮(8)的周边相接触,漏斗及漏斗传输机构设置在机器支架的上部,凸轮(8)设置在机器的主轴上,随着凸轮(8)的转动,推臂(11)推动流道(7),当凸轮(8)转动至其a点与推臂(11)接触时,推臂(11)推动流道(7)的下端口至机器下模的上方,随即该下模上升,并套住处在流道(7)下端口的底眼,接着凸轮(8)C点转离推臂(11),推臂(11)退回,流道(7)下端口也退离下模上方。在推臂(11)的固定点(A)相对应的机器支架位置上可用螺栓、螺母而将推臂(11)活动支承在机架上,当需要将双面鞋眼冲铆转换为单面鞋眼冲铆时,只需松开该螺母,卸下流道(7)即可;反之,当需要将单面鞋眼冲铆转换为双面鞋眼冲铆时,只需松开该螺母,装上流道(7)即可,从而实现了一机多功能。
为了方便单面鞋眼冲铆与双面鞋眼冲铆之间的转换,在推臂(11)的固定点(A)相对应的机器支架位置上设置一个推臂离合机构,该推臂离合机构由轴(17)、套于轴(17)上的弹簧(18)、处在轴(17)左端并与之固定连接的手柄(20)、以及套于轴(17)上并处在弹簧(18)与手柄(20)之间的离合套(19)构成,离合套(19)固定在机器支架上,在离合套(19)左端平面有一矩形槽(B),在手柄(20)上与离合套(19)接触端面有矩形凸台(C),该矩形凸台(C)与离合器的矩形槽(B)相啮合,当需要将双面鞋眼冲铆转换成单面鞋眼冲铆时,拉动手柄(20)使之矩形凸台(C)与离合套(19)的矩形槽(B)相啮合;在弹簧(18)的作用下推臂(11)与凸轮(8)及流道(7)分离;反之,当需要将单面鞋眼冲铆转换成双面鞋眼冲铆时,拉动手柄(20)使之矩形凸台(C)离开离合套(19)的矩形槽(B),在弹簧(18)的作用下,推臂(11)重新与凸轮(8)及流道(7)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推臂离合机构,在离合套(19)左端面上与矩形槽(B)垂直位置有另一矩形槽(D),该矩形槽(D)是一浅槽,其深度较矩形槽(B)浅,手柄(20)的凸台(C)与该矩形槽(D)也能够相啮合。当需要对双面鞋眼冲铆时,拉动手柄(20)使之凸台(C)与离合套(19)的矩形槽(D)相啮合,从而使得推臂(11)能更好地与凸轮(8)及流道(7)接触。
本实用新型使用在现有的鞋眼冲铆机上,能够实现一机多功能,即在一台鞋眼冲铆机上实现单面鞋眼或双面鞋眼的冲铆,而且保留现有鞋眼冲铆机能连续完成送料、冲孔、铆鞋眼等工序以及冲铆速度快的特点,工作效率高,是对现有鞋眼冲铆机、鞋眼和合机的一大改进。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推臂离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推臂离合机构离合套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所示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它包括漏斗、漏斗传输机构、流道(7)、推臂(11)、推臂离合机构、凸轮(8)等。漏斗选用常见的鞋眼冲铆机漏斗,它包括料筒(1)、漏斗体(2),底盘(3)等,漏斗传输机构由蜗轮(3)、蜗杆(4)、皮带轮(5)构成,蜗轮(4)固定在漏斗转轴的轴端。流道(7)与漏斗底盘(3)之间为活动连接,推臂(11)设置在流道(7)下部位背面,通过其中部的固定点(A)被活动地支承在机器支架上,推臂(11)的一端经偏心销(1 3)与流道(7)下部位背面相接触,推臂(11)的另一端经滚子(10)与凸轮(8)的周边相接触。漏斗及漏斗传输机构安装在机器支架的上部,其中的皮带轮(5) 由处在机器主轴上的主皮带轮带动。凸轮(8)设置在机器的主轴上。图中将凸轮(8)设计为与机器中左二凸轮合为一体。随着机器主轴的转动,凸轮(8)转动,当凸轮(8)周边的a点与推臂的滚子(10)相碰时,凸轮(8)带动推臂(11),推臂(11)推动流道(7),使流道(7)的下端口至机器下模(13)的上方;接着凸轮(8)b点与推杆的滚子(9)相碰,凸轮(8)带动推杆(14),推杆(14)推动摆杆(16),摆杆(16)推动处在下模座(5)上的下模(13)上升、并套住处在流道(7)下端口的底眼,接着凸轮(8)C点转离推臂的滚子(10),推臂(11)退回,流道(7)的下端口也退离下模(13)的上方,则该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完成一次送底眼过程。
如图2所示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推臂离合机构,它设置在推臂(11)的固定点(A)相对应的机器支架位置上,由轴(17)、套于轴(17)上的弹簧(18)、处在轴(18)左端并与之固定连接的手柄(20)、以及套于轴(17)上并处在弹簧(18)与手柄(20)之间的离合套(19)构成,图中紧川用以将推臂(11)定位在轴(18)上。离合套(19)固定在机架上,如图3所示,离合套(19)左端平面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矩形槽(B、D),其中矩形槽(D)是一浅槽,其深度较矩形槽(D)浅。手柄(20)与离合套(19)接触端面有矩形凸台(C),该矩形凸台(C)能与离合套(19)的矩形槽(B)或矩形槽(D)相啮合。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包括漏斗、漏斗传输机构、流道,其特征在于漏斗的底盘(6)与流道(7)之间为活动连接,在流道(7)下部位背面设置有推臂(11),该推臂(11)通过其中部的固定点(A)被活动地支承在机架上,推臂(11)的一端与流道(7)下部位背面相接触,推臂(11)的另一端与凸轮(8)的周边相接触,漏斗及漏斗传输机构设置在机器支架的上部,凸轮(8)设置在机器的主轴上,随着凸轮(8)的转动,推臂(11)推动流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推臂(11)中部固定点(A)相对应的机器支架位置设置有推臂离合机构,该推臂离合机构由轴(17)、套于轴(17)上的弹簧(18),处在轴(17)左端并与轴(17)固定连接的手柄(20)、以及套于轴(17)上并处在弹簧(18)与手柄(20)之间的离合套(19)构成,离合套(19)固定在机器支架上,在离合套(19)左端平面有一矩形槽(B),在手柄(20)上与离合器(19)接触端面有矩形凸台(C),该矩形凸台(C)与离合套(19)的矩形槽(B)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臂离合机构离合套(19)左端平面上与矩形槽(B)垂直位置有另一矩形槽(D),矩形槽(D)是一浅槽,其深度较矩形槽(B)浅,手柄(20)的凸台(C)与该矩形槽(D)也能够相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鞋眼冲铆机底眼输送装置,它包括漏斗、漏斗传输机构、流道、推臂、凸轮等,漏斗及漏斗传输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上部,流道与漏斗的底盘之间为活动连接,推臂设置在流道下部位背面、并通过其中部的固定点(A)活动地支承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使用在现有的鞋眼冲铆机上,能够实现一机多功能,即在一台鞋眼冲铆机上实现单面鞋眼或双面鞋眼的冲铆,是对现有鞋眼冲铆机、鞋眼和合机的一大改进。
文档编号A43D100/02GK2252539SQ9521258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8日
发明者翁岳昆, 翁岳康 申请人:温州市瓯海类西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