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护痛激励器的手持拔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02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护痛激励器的手持拔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直接涉及一种从使用者皮肤上拔毛的手持拔毛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为拔毛护痛提供对皮肤的剌激而带有激励器的这类装置。
申请号为EP-A-0622033A2的欧洲专利公开了一种拔毛装置,它包括一个从使用者皮肤上拔毛的拔头和一个与拔头分开安装的被动滚子,它使拔头移过皮肤时滚子与皮肤滚动接触。滚子起到使部分皮肤平滑或伸展的作用,从那里用拔头拔毛,借助于降低了拔毛阻力的作用减轻了疼痛,然而,即使有滚子的滚动接触造成伸展,仍存在使用者一直明显感觉到疼痛的问题。此外,欧洲专利EP-A-0493849A1公开了一种带有震动器的拔毛装置,当用一对旋转的滚子夹毛拔出时震动器在皮肤上施加强度不等的力。滚子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连续旋转,经常准备引入、夹住、拔出以及释放汗毛。换句话说,滚子或拔毛件基本上未作相对于皮肤的运动,因而未给出一个包括引毛步骤、夹毛步骤、拔毛步骤以及释放毛步骤的确定的拔毛周期。由于没有拔毛周期,因而就不能随着上述步骤按照有效而一贯地拔毛护痛的意图同步地进行剌激。
为了进一步减轻在拔毛期间所经受的疼痛,发明人曾经研究了包括神经系统以及感受器在内的皮肤中的疼痛机构。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为了大量减轻由于拔毛引起的疼痛,以合适的时间或周期给皮肤以剌激是有效果的。本发明就是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包括一个由使用者手握的拔毛器外壳和一个装在壳顶用于从皮肤上拔毛的拔头。拔头包括多个沿着一条水平轴紧邻排列的夹件,在其间形成夹入汗毛的间隙,在相邻的夹件中至少有一个被驱动使其沿着相继打开或关闭间隙的方向带动其它的相关夹件,以便在邻近的夹件之间夹断和释放汗毛。包含有一个循环控制或旋转的机构,用以沿着与所确定的水平轴交叉的方向循环移动拔头,结合关闭和开放间隙的运动重复进行拔毛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在相邻的夹件之间引入毛、在其间夹紧毛、从皮肤上拔毛、以及从夹件之间释放毛。同时被安装在壳顶并与拔头邻近的是一个激励器,它独立于拔头向皮肤施加剌激。本拔毛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使施加剌激的时间与拔毛周期同步的同步机构。因而,就能在拔毛周期中的最佳时间或周期进行剌激以作用于感受器而不是对疼痛起反应的致痛器,以此对拔毛所引起或是在致痛器所接收的疼痛进行护痛。也就是,以合适的时间或周期施加剌激能够激活迈斯纳(Meissner)血球或帕西纳(Pacinian)血球以造成如在心理学的门控理论中已经得到证明的疼痛难辨。
由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通过使施加剌激的时间与拔毛周期合适同步的方法能对由拔毛而引起的疼痛进行有效地防护和减轻的手持拔毛装置。
激励器可以包括产生施加振动剌激的振动器和/或形成施加皮肤伸展力剌激的皮肤伸展器。使用皮肤伸展器给出了降低拔毛阻力的附加作用,因而减轻了自身疼痛。
在一项最佳实施例中,循环机构被设计成使拔头绕着水平轴旋转以实现拔毛循环。与此有关的同步机构,包括一个装在拔头上又可旋转的偏心轮和一个偏心轮的随动件,偏心轮的随动件可与偏心轮啮合并与激励器相连,按照与拔头旋转相同步的方式施加剌激。这种偏心轮和偏心轮随动件的简单组合轻易地实现了在拔毛周期内施加剌激的最佳时间或周期,因而它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同步机构被设计成在拔头从皮肤上拔毛的同时向皮肤施加剌激。最好是可以在用拔头拔毛的一开始就施加剌激。
此外,同步机构被设计成在夹头将汗毛夹入夹件之间时不向皮肤施加剌激。这样使得夹毛是在皮肤保持于不受剌激触动的状态下进行的,以此就便于使汗毛的根部夹在夹件之间而被抓住,供在随后的步骤中成功地拔毛。
在上述时间交替地或是组合成施加剌激或不施加剌激,同步机构还可被设计成当拔头在夹件之间引入汗毛的同时向皮肤施加剌激。由于为了抓住毛根,在夹毛步骤中最好不施加剌激,在引毛步骤中施加过剌激立即进行夹毛步骤,在随后的拔毛步骤中仍能保留拔毛护痛的效果。就此而论,同步机构最好被设计成在引毛步骤的最后向皮肤施加剌激,使在更接近拔毛步骤的时间给予剌激。
按照一种优选的模式,激励器采用可动件的形式,它有一个轴向支撑在壳体顶部的枢轴末端并在另一端有一激励元件。偏心轮随动件形成于可动件上处于枢轴末端和设置激励元件的相对端之间的中部。这样使偏心轮随动件的运动增大到产生足够的激励元件的机构振动。
激励器可以包含一个以上同时动作的激励元件以在不同的拔毛护痛部位对皮肤施加剌激。
在一项最佳实施例中,激励器以皮肤展伸器的形式在下枢轴端被枢轴支撑在壳体顶部并被驱动沿着朝向和离开拔头的移动方向在枢轴端周围摆动。由于皮肤展伸器的摆动,能够避免在皮肤展伸器的周围汗毛被牵拉,因而为减轻疼痛以及方便拔毛实现了无损的光滑皮肤。为了进一步减轻疼痛和便于拔毛,最好是在拔头的相对侧设置一对皮肤展伸器并受驱动使其相互趋近与分离反复摆动。
将皮肤展伸器连接到一根驱动臂上以此驱动着在枢轴端周围摆动。驱动臂在其一个臂端被枢轴支撑在自皮肤展伸器与拔头相对面的壳体顶部,使能围绕着臂端旋转。借助一连接部件在驱动臂臂端相对的一端与皮肤伸展器在偏离枢轴的部位连接,使得驱动臂的旋转运动引起皮肤展伸器围绕枢轴摆动。这样通过采用如此简单的连接机构将所意图的摇摆运动给予皮肤展伸器。
此外,在拔头从皮肤上拔毛的同时,皮肤展伸器被驱动成沿离开拔头的方向朝外摆动,构成对皮肤的展伸,这有利于进一步减轻疼痛以及便于拔毛。
结合附图从以下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中,将会更加明显地看到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和优越特性。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拔毛装置的正面垂直截面;图2为拔毛装置的顶视图3为拔毛装置的拔头的正面垂直截面;图4为拔头和一与激励器有关的皮肤导引架;图5为拔头和皮肤导引架的侧截面;图6A和6B为沿图3的线6-6所取截面的一个驱动皮肤导引架的激励器的机构的视图;图7A、7B、和7C表示借助于激励器进行的一次拔毛操作;图8为示明皮肤导引架的摆动和按压运动组合的侧截面;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拔毛装置的顶视图;图10为图9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1为上述装置的侧向截图;图12为第二实施例改进的装置的侧向截面;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拔毛装置的正垂直截面;图14为上述装置的顶视图;图15为上述装置的一侧向截面,用以示明在装置顶上摆动激励器的驱动机构;图16为拔头和一与激励器有关的皮肤导引架的分解透视图;图17A、18A、19A、20A、21A和22A为拔头和激励器依次操作的截面示意图;图17B、18B、19B、20B、21B和22B分别与图17A、18A、19A、20A、21A和22A相对应,并图示相邻两夹片之间的关系以及借此引入和拔出一根汗毛的情形;图23为说明上述装置的一个拔毛周期的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拔头和一相关的激励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5A和26A为示明拔头和激励器依次操作的截面图;图25B和26B分别与图25A和26A相对应,并图示相邻两夹片之间的关系以及借此引入和拔出一根汗毛的情形;图2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拔毛装置的正垂直截面;图28为在上述装置中所利用的带激励器的拔头的侧截面;图29为示明上述装置的拔头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30为说明上述装置的一个拔毛周期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图1至13>
参阅图1至4,那里示出一个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拔毛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装有头架20的壳体10,头架20有一通常为矩形的开口,在头架20中设置一个拔头40通过开口露出。壳体10内装一安装马达70、一个正旋偏心轮80、和一个拔头40的驱动机构的机架60。壳体10设置有一个用于开动和关闭马达70的电源开关13,还设有一对接线柱14用于与交流电源连接器相连向马达70供电。如在图4中清楚示明的,头架20的形式为一顶部和底部敞开的矩形框,它有一对端壁21,拔头40被容纳在其间。借助于钩具15头架20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的上端,并带着一个皮肤导引架30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导引拔头40通过皮肤。
拔头40包含一个围绕枢轴42可旋转地被支撑的载体41,枢轴42在机架60的上端之间水平伸展以确定拔头的纵轴。载体41是由沿纵轴排列的一系列弧状边缘构形的固定夹片43形成的。固定夹片43是由稍带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并与载体41一体模塑以提供一个整体结构。安装在载体41上的是可动的夹片44-1和44-2,它们沿着枢轴42的轴向以与固定夹片40相交替的关系排列。可动夹片44-1和44-2共同松动地被支撑在枢轴42上,使与载体41及固定夹片43能一起围着枢轴42旋转。可动夹片44-1和44-2沿着枢轴42的轴向相互交替地排列并分别将其下端紧固在第一和第二滑件50-1和50-2上,这些滑件受到保持在载体41下端的轴杆52的可滑动支撑,它们受到与枢轴42平行的但相互反向的往复传动,正如后面将予讨论的。可动夹片44-1和44-2分别在它们的末端形成有一对隔开的锚形腿46-1和单一的锚形腿46-2,它们分别被按压固定到形成在滑件50-1和50-2中的相应凹槽内。每一可动夹片44-1和44-2在孔45的相对侧面形成有一对侧边薄片47,枢轴42通过孔45伸展。侧边薄片被按压固定在形成在载体41中的相应沟槽内,以便当由滑件50-1和50-20的往复运动引起锚形腿46轴向移动时,可动夹片能够在侧边薄片47与沟槽的各个连接处周围摆动,朝向和离开邻近的固定夹片43。因此,可动夹片就被传动成摆动或是成为具有轴向移位的上缘,趋近和离开邻近的固定夹片43,使得在可动与固定的夹片之间反复夹紧汗毛,并为与载体41围绕枢轴42的摆动相结合拔毛而释放汗毛,详细情况将在以后讨论。
返回参阅图1,机架60支撑着多个齿轮,用以建立从马达70到正旋偏心轮80的传动连接并用以围绕枢轴42振动载体41即振动拔头40。正旋偏心轮80被设置成柱形,它带有相互对称的一对环形伸展的沟槽81,使得在环形方向沟槽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定。偏心轮80用机架60内的轴承82在其相对端设置曲轴颈使能围绕一水平轴旋转并通过偏心柱体90与滑件50-1和50-2作运转连接。偏心柱90包含一由垂直柱(未示出)支撑在机架60上的筒体91,使能围绕垂直轴旋转。从筒体91向上伸出的是一柱体95,它可滑动地接纳在各滑件50-1和50-2底部形成的弧形沟槽53中。筒体91还在其底端设有一偏心轮随动器97,用以与偏心轮80的每一沟槽81可滑动地啮合,以便通过偏心柱90的摆动使偏心轮80的转动转换成滑件50-1和50-2沿着枢轴42的往复运动,以此在轴向位移可动夹片44-1和44-2以移动它们的上缘邻接和离开与其关联的固定夹片43。
这样,偏心轮80转动引起滑件50-1和50-2沿着枢轴42的轴向反向地往复运动,以此位移一组按相同方向交替的可动夹片44-1并在同一时间位移另一组按相反方向交替的可动夹片44-2。在此状况下,每组两个相邻的可动夹片44-1和44-2在相反方向引起摆动,使它们有与共邻固定夹片43的两侧相邻接的上缘,此共邻固定夹片位于两相邻可动夹片44-1和44-2之间,这就便于将汗毛在它们之间夹紧。
如图1所示,马达70通过马达70的一减速传动齿轮系71、一第一齿轮72和固定在偏心轮80一端的第二齿轮83与偏心轮80进行运转连接。偏心齿轮80则是通过偏心柱64与曲柄65的一端连接,偏心柱64对偏心轮80的水平轴偏心。曲柄65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枢柱(未示出)耦接到一个部分带齿的齿轮66,该枢柱对载动齿轮66的枢轴68偏心。齿轮66是在载体41的一个轴端与齿轮49啮合的,使得偏心柱64围绕偏心轮80的轴线转动被转换成齿轮66围绕枢轴68的摆动旋转运动,因而与齿轮49或拔头40围绕枢轴42的运动相对应。也就是,使拔头40绕枢轴42的摆动与在枢轴的轴向位移可动夹片的拔毛运动同步,并且安排成在偏心轮绕着它的水平轴转动一转的同时完成一个摆动周期,这样就使得在拔头40绕枢轴42摆动的一个周期中引起可动夹片趋向和离开两个邻近固定夹片之一的运动,而在另一拔头40的后续摆动周期则引起趋向和离开另一固定夹片的运动。在欧洲专利申请No.92102760.3中有更详细的拔头40的运转说明,因而这里予以省略,然而,这里要注意到拔头40是在一个有限的角度范围之间绕着它的纵轴被驱使摆动的,这样就使得夹片的夹边促进头架20的开口而阻滞其向内,在此摆动过程中将夹在邻近夹片之间的汗毛拔出。也就是说,拔头40的一个摆动周期与一个夹片拔毛的周期有关,它包括在可动和固定夹片之间引入汗毛的引毛步骤、在夹片之间夹住汗毛的夹毛步骤、从毛肤上拔出汗毛的拔毛步骤、以及从夹片之间释放这些拔出汗毛的释放毛的步骤。
拔头40与皮肤导引架30一起设在头架20的上端,这样就确定了一个推进的方向,使用者沿此方向移动导引架30与皮肤接触在广阔的皮肤区连续拔毛。所确定的推进方向要垂直于拔头40的纵轴并与拔头绕其纵轴作正向角运动相对应,在这当中,为了将汗毛夹在可动和固定夹片之间,夹片的夹边绕长轴向外摆动。也就是说,当沿推进方向移动皮肤导引架30与皮肤接触时,拔头40将跟随此方向按照环绕拔头40纵轴的方向自后向前移动。拔头40还附设有一个平滑滚141,它与拔头的纵轴平行地伸展,并处于相对于夹片从向内收缩的位置进入与皮肤接触的移动方向的夹片前方,这样使得在拔毛之前平滑滚141就与皮肤接触以平滑皮肤。
拔头40与马达70以及其它在其间建立传动连接的部件一起安装在机架60上,使得几乎所有的部件被集成为一单个部件。机架60是用螺旋弹簧被浮动支撑在机壳10当中,这使拔头40能向机壳10内按压进一段有限的范围,因而能够易于随皮肤的外形而动,当将拔头40压向皮肤时不致对拔头伴有过多的抵抗力。如图1中所示,螺旋弹簧100被插在机架60的底端和壳体10内部的一个支架16之间。机架60向上的位移受到机架60上的卡件与壳体相应部件啮合的限制。
皮肤导引架30被设置成包围着拔头40,是为了当拔头向推进方向移动时使其与皮肤接触便于平滑地导引拔头。如图4中所示,皮肤导引架30为用塑料制成通常为矩形的一个整体结构,它有由相对的端梁33整体连成的一对前后梁31和32。每一相对的端梁33在其后端整体地连接有一坚硬的支撑端34。将端梁33制成薄得有足够的回弹性,用以使前梁31能够伴随端梁33的回弹形变基本上相对于支撑端34垂直地移动。通过将支撑端34上的短柱36松动地啮合进头架20的端壁21内表面中的相应垂直沟槽24中,使导引架30固定到头架20之中,在此状态下导引架30就可相对于头架20垂直移动。支撑端34是与支承突起35整体形成的,从支承突起35突出短柱36。如图1和5中所示,支承突起35在其下端内有一凹口37,机架60上端的肩部62就啮合在其中,这样就能使导引架30和机架60或拔头40压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导引架是与拔头40一起被螺旋弹簧100浮动支撑的,这样能使导引架30和拔头40一起相对于壳体10按压。
皮肤导引架30的前梁形成有一系列梳状突起130,在拔毛之前它与皮肤接触,提起并梳平汗毛。后梁32设有便于皮肤导引架在皮肤上移动通过的滑滚131。滑滚131围绕固定在后梁32上的一根轴132被可旋转地支撑着。每一端梁33设置成与一偏心轮随动突起39有一中间距离,该突起39可与形成在载体41相对轴端上的各个偏心轮69啮合。当拔头40绕轴42振荡或摆动时,偏心轮突起起39如图6A和6B所示使偏心轮69的轮齿上下浮动,这使边梁33起着棘爪的作用按照图5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即通常是垂直皮肤表面的方向,振动前梁31。所产生的振动作为机械剌激施加到皮肤上,由此进行拔毛,用以为拔毛护痛减轻痛苦。为此,前梁被定义为激励器或激励施加器,当如图7A和7C所示拔头40和装在拔头40前的前梁通过皮肤推进时,经梳状突起130向皮肤提供机械振动的剌激。这样,激励器,即前梁31当在或是正好在拔毛之前向皮肤提供剌激以激励迈斯纳血球或帕西纳血球去激活门控通道减轻疼痛。振动的设置有一最佳的幅度和频率,它分别取决于偏心轮随动突起39和带齿偏心轮69的啮接量以及偏心轮69的齿节。由于拔头40的运转形成引入、夹住、拔出、以及释放汗毛的拔毛周期,在这里它在最佳的时间或周期与拔毛周期同步地施加有效的剌激,即在拔毛步骤产生剌激以及在引毛步骤附加剌激。如图7A和7C所示,梳状叶片142是沿着拔头40的四周在导引滚141夹片44-1和44-2之间形成在载体41上的,使之将汗毛平滑地导入夹片之间。
这里要注意到在皮肤导引架30相对端的每一支承突起35都有上表面38弯曲的形状,如图8中清楚示明的,它抵制着由螺旋弹簧100作用的头架20的凸端缘22的内弯曲表面25。支承突起35的弯曲上表面38有一曲率半径R2,它小于头架20的内弯曲表面25的曲率半径R1,致使支承突起35只在接触点P与头架的内弯曲表面25相接,当按压前梁31时接触点P沿内弯曲表面25移动。也就是说,当在前梁31上没有按压力作用时,如图5中所示,导引架30与拔头40一起被螺旋弹簧100上推保持在中间位置,其中的接触点P落在通过短柱36以及枢轴42的轴线的垂直平面上,并因在导引架30的局部受到经拔头40引起的上偏,在前梁31和接触点P(虽然在图5中未见到)之间留下一段距离B1。当向前梁施加按压力F时,结果如图8所示前梁按压着皮肤,接触点P自垂直平面移开一段距离H。从而,使导引架30能在这种移动接触点P的周围摆动,接触点P是以在前梁31和接触点P之间增加距离B2相对于头架20移动,它伴随着拔头40相应的按压移动。也就是说,当按压前梁31时,绕移动接触点P的摆动伴随拔头40的按压移动确定一个平行于拔头40的轴42的摆动轴。有了这种摆动和按压移动组合,就能为减轻疼痛使前梁,即振动器31,与皮肤保持为最佳的接触。注意在这种连接中,导引架30对端上的短柱36与头架20中的沟槽24是松动而且可滑动地相接的,使得能够实现上述导引架30的组合移动。第二实施例<图9至11>
参阅图9至11,那里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它的导引架30E包含有一振动器31E,它在前述沿通常垂直于皮肤表面的方向作用的振动上增加横向的振动,除此之外它都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相似的部件用带字母“E”的尾标以相似的标号表示。导引架30E的相对端梁33E只在它们的后端与支撑端34E相连,使得前梁或振动器31E除在垂直方向之外能沿前梁31E的纵长方向水平地移动。从前梁31E的中央向内突出的是随动柱170,它被接入螺旋轨道171中,螺旋轨道171被限定在形成在载体41E上的一对导引轨172之间,处于固定夹片43E的环形间隔部位。当载体41E或拔头40E绕轴42E的轴线摆动时,随动短柱170沿螺旋轨道171导引也沿前梁31E的纵长方向振动前梁31E,以此在前述振动的同时向皮肤施加横向的振动,进一步增强向皮肤施加机械剌激的效果。在这方面要注意这样所给予的横向振动是经选择具有小的振幅,它不会带来任何不愉快的皮肤摩擦。
图12示出一个改进的装置,其中设置了一个作为相似的皮肤导引架30A的前梁的带梳状突起130A的相似激励器31A,并由装在激励器31A底端的诸如电磁线圈或压电元件之类的有源元件150传动作垂直振动。施加有效剌激的时间由设在壳体10A内的控制器151选择。除在激励器至拔头40A之间未作机械传动连接之外,其它的结构与功能与以往的实施例相同。第三实施例<图13至23>
第三实施例的拔毛装置除相似的皮肤导引架30B包含一对第一和第二激励器180和190之外在结构与运转上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似的部件用带尾标字母“B”的相似标号表示。如在图16中清楚示明的,第一激励器180包括一个后件181和一对有回弹力的端梁183,端梁183自后体181的相对端伸展至与坚硬的前梁31B合并成整体。为此,通过利用端梁183相对于前梁31B的回弹力就使后件181能够以和第一实施例中皮肤导引架30的前梁31与后梁32相关联的大致相同的方式上下移动。端梁183分别在其长度的中间形成有偏心轮随动突起39B用以与拔头40B的相似载体41B相对端上的相应偏心轮69B啮接。因而,后件181可称为第一激励器180的第一激励元件,它与拔头40B的拔毛周期同步地引起向皮肤施加的剌激。
第二激励器190包括一个带有一系列梳状突起192的前件191和一对从前件191的相对端伸展的平行臂193。臂193的后端通过短柱132B与导引架30B的后梁32B枢接,因而前件191可以称为第二激励元件,它能联接围绕短柱132B轴线的臂的枢轴运动作上下移动。短柱132B还可用于装载设于紧靠第一激励元件181后面的一个自由转动的滚子131B。相对臂193分别形成有偏心轮随动突起194,它们通过短轴195与第一激励器180的偏心轮随动突起39B连接,并可与拔头40B的偏心轮69B啮接在一起。这样,第二激励器元件,即梳状突起192是以与拔头40B的拔毛周期同步地产生施加的剌激。经选择偏心轮69B上的齿节以在拔毛周期内给出合适的剌激周期,下文将予讨论。装载第一和第二激励器180和190的皮肤导引架30B按照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相似方式设在相似头架20B的顶部开口中。
现在参照图17至23具体讨论拔头40B的拔毛周期。在装置运转期间重复着拔毛周期,并包含在邻近夹片43B和44B之间引进汗毛的引毛步骤、在紧靠的夹片之间夹住汗毛的夹毛步骤、从皮肤上拔出汗毛的拔毛步骤、以及从夹片之间释放所拔汗毛的释放毛步骤。在引毛步骤中,拔头40B从图17A中所示的夹片43B和44B的边缘保持在头架20B中的退回位置摆动到到图18A中所示的边缘伸进装置顶部的伸出位置,此时可动夹片44B保持与相关的固定夹片43B分开,如图17B和18B中所示为向其间引入汗毛H作准备。在此步骤的后期,如图18A中所示使第一和第二激励器180和190伸出,在与拔头接触的皮肤区的相对部位上剌激皮肤。
在随后的夹毛步骤中,如图19B中所示,夹片44B与43B紧靠以将汗毛H夹在其间,与此同时拔头40B按图19A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倒转。在此步骤中,第一和第二激励器180和190保持在不开动的状态不剌激皮肤,使能成功地从根部抓住汗毛,以与随后的拔毛步骤协调一致。此外,在此步骤中不先于拔毛进行剌激有利于避免对剌激产生模糊,即避免提高感受器的阈值水平,使护痛效果最佳。
拔毛步骤一开始按照图20A的箭头指示的同一方向转动拔头40B,同时如图20B中所示保持夹片闭合。在此情况下,开动第一和第二激励器180和190剌激皮肤。在如图21B中所示将汗毛H保持夹在夹片之间的同时,马上接着如图21A中所示进一步旋转拔头40B,在那里将汗毛从皮肤上拔出。
在释放毛的步骤中,如图22B中所示,使夹片43和44打开,当拔头40B进一步转动达到最内部位置的同时,如图22A中所示此处夹片的边缘从装置的顶部后退至最大范围,在此位置处拔头40B逆转旋转方向,释放拔出的汗毛H。
图23示明以上说明的拔毛周期,其中用波形图表示剌激量。从图中见到,为了有效地进行拔毛护痛,在拔毛步骤开始施加剌激,而在夹毛步骤不加剌激以便于夹住毛根。此外,在引毛步骤的后期施加剌激,对拔毛步骤中的剌激增加护痛效果,直到在夹毛步骤中使皮肤脱离剌激。激励器剌激皮肤的伸出量设置在激励器处于非开动位置时从拔头的通常接触表面至皮肤约0.5毫米至5.0毫米,例如,在夹毛步骤中设置为保持离开接触表面大约0至0.3毫米的一段距离。第四实施例<图24至26>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拔毛装置除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设置成还起皮肤伸展器的作用分别在拔头40C对侧的皮肤部位上伸展之外,在结构与运行上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它的拔头40C和传动机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相同,因而在此不予重复。相似的部件用带脚标字母“C”的相似标号表示。第一和第二激励器装在导引架30C上,它以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似方式支撑在头架20C上,使其能够围绕一水平轴摆动以及相对于头架20C来说能和拔头40C按压在一起。
如图24中所示,第一激励器280包含一系列第一梳齿282,排列在与拔头40C平行伸展的第一基座281上并由枢轴283轴向支撑在导引架30C的后背上。一个自由转动的滚子284支撑在基座上以相互平行的关系紧挨梳齿282的后面。第二激励器290包含一系列第二梳齿292,排列在与拔头40C平行伸展的第二基座291上并由枢轴柱293轴向支撑在导引架30C的前面。第二基座291形成有一系列拱梳状突起294,与第二梳齿平行排列并在其前方。这样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就能围绕各自轴柱283和293的轴线在一休止位置和一伸展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的休止位置如图25A中所示,激励器上端横直的水平与拔头40C的上端接近,而伸展位置则如图26A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梳齿282和292伸出。
上述摆动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件260和270分别将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共同连接到拔头40C的载体41C上实现的。返回到图24,第一连接件260包括一对臂261,利用轴柱293将其前端轴向支撑在导引架30C上。臂261在它们的后端形成有细长缝隙262,在其中伸进连接柱264,用于将第一连接件260的后端与第一激励器280在偏离轴柱283的部位相连。与其类似,第二连接件270包括一对臂271,利用轴柱283将其后端轴向支撑在导引架30C上。臂271在它们的前端形成有细长缝隙272,在其中伸进连接柱274,用以将第二连接件270的前端与第二激励器290在偏离轴柱293的部位相连。臂261和271各在其中点形成各一个偏心轮随动突起265和275,与在拔头40C的载体41C上形成的偏心轮69C连接。
偏心轮随动突起265和275是通过短柱266互连的。自第二连接件270的偏心轮随动突起275向内伸的是导引柱276,它们分别伸入相应的沟槽277内。
在此状况下,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与拔头40C的载体41C传动连接,以此与拔毛周期同步地给予皮肤伸展剌激,它与参照图23的第三实施例所讨论的状况相似。如图25A和25B中所示,当拔头40C处于在夹片43C和44C之间夹住汗毛H的步骤之中,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保持在不施加伸展剌激的休止位置。当拔头40C进入如图26A和26B所示拔毛步骤时,就使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移向给予皮肤伸展剌激的伸出位置。这里要注意,当第一和第二激励器处于图25A的休止位置时,邻近的元件,即在皮肤导引架30C的后端和前端的滚子284和294进入与皮肤接触以平滑地引导装置以及举起经过平直的汗毛待随后拔掉。激励器的伸出量设定为从拔头的通常接触表面到皮肤约有0.5至5.0毫米,而当激励器处于休止位置时则设定为保持离开接触表面约有0至0.3毫米的一段距离。在此实施例中,所施加的剌激为10至400赫兹的频率。要注意到施加剌激的时间不受限制,为了实现拔毛护痛的最佳效果,可以进行合适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偏置机构可以包括使第一和第二激励器280和290向不施加剌激的休止位置偏置。第五实施例<图28至30>
第五实施例的拔毛装置设计成它的拔头330沿一个方向旋转且拔头330的每一次旋转形成拔毛周期4次。为达到这一目的,拔头330包括盘状的固定夹片332和两组盘状可动夹片333,盘状可动夹片333的边缘与邻近固定夹片332的相应边缘完全相反,用以夹住汗毛,以后将予具体讨论。
和以前的实施例类似,拔毛周期包括引毛步骤[I]、夹毛步骤[II]、拔毛步骤[III]、以及释放毛步骤[IV]。如图30中所示,在每一周期夹住汗毛的拔毛步骤中施加剌激。一个拔毛周期的拔毛步骤[III]是和随后拔毛周期的引毛步骤[II]同时发生的。
如图27和29中所示,该装置包括一个壳体310,在其上装有一个装载拔头330的头架320,并含有一个用于转动拔头330的马达(未示出),在转动拔头的同时关闭和打开叶片332和333。头架320包括一对端壁321,它在其间限定一个开口323。拔头包括一根转动轴331,以其相对端可旋转地支撑在端壁321上水平地伸展在端壁321之间。一个减速齿轮361固定在枢轴331一端的方形截面部位处,使能一起旋转,并通过一个中间齿轮362与马达的传动齿轮啮合,使枢轴331经传动沿着围绕一条水平轴的一个方向转动。枢轴331载有一系列轴向相间的固定和可动夹片332和333,两者可与枢轴331一起转动。固定和可动夹片332和333是以固定夹片332在枢轴331的相对端沿着轴线方向交替排列的,这样使固定夹片332在轴向被固定住,而使可动夹片333能沿此方向移动。固定夹片332各在其中心形成有一方孔用以紧纳枢轴331的方形部位,并用方形的轴环337以不变的间距使它们沿轴向相互隔开。可动夹片333各在其中心形成有一较大的方孔,在其中与轴环337松动地连接,这使可动夹片333可与轴331一起转动,并且还能相对于枢轴倾斜地沿轴向移动。
一组四根往复杆340-1至340-4与轴331平行伸展,并环绕枢轴331以90°的相间角隔开。每根杆340受到的支撑是以其相对端分别可滑动地接纳入齿轮361的一个轴孔364中和支撑环350内的一个轴孔351中,支撑环350固定在轴331的方形截面的轴端,能够一起转动。每根杆340-1至340-4穿过固定的和可动的夹片332和333,它们所处的状态是当杆沿着轴331往复时就连接着交替的可动夹片333沿轴向位移,以后将予讨论。为此目的,每根杆340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凹槽341用以连接各个交替的可动夹片333。如图28中所示,每一可动夹片333环绕中心孔334以90°相间形成有四个缝隙。两个缝隙335以完全相反的一对在径向伸展的范围大于另一对完全相反的另两个缝隙336,这样就使杆340能够不穿过长缝335而是在分别的凹槽341处与短缝336的径向外缘连接,使得当杆被传动沿轴331往复时移动着如此连接的可动夹片333。每根杆340-1至340-4松松地穿过固定夹片332中的相应缝隙使得能与固定夹片332无关地往复。杆340-1和340-3是完全相反的一对与一组可动夹片333连接,而杆340-2和340-3则是另一对与另一组和前述一组交替的可动夹片333连接。
每根杆340-1至340-4在其一端载有一个带滚子343的短柱342,用以与一正转偏心轮370相连,此偏心轮370固定在枢轴331的相对端周围并与每个偏心轮370的锚形臂371保持不动松动地连接到端臂321中的相应凹坑327内。每一偏心轮370是以柱的形式带有一条沟槽373,用以在杆340的末端与滚子343作导引连接,这样就使杆340在与轴331一起转动时,杆340受偏心轮370的传动沿着轴331移动。在此状态下,当拔头330绕枢轴转动时,杆340-1至340-2由偏心轮370传动往复相对于邻近的固定夹片332移动可动夹片333,使可动夹片333的一个圆形边缘与固定夹片332的相应边缘反复靠近。借此拔头330运转进行上述包括在夹片之间引毛(步骤[I])、在其间夹毛(步骤[II])、拔毛(步骤[III])、和释放它们(步骤[IV])的拔毛周期。
偏心轮370的沟槽373的构形相互对称,这样使得杆340转达拔头330顶端时是被水平外移,而当杆340转达底端时则受水平内移。这样,杆304每绕枢轴转动一周就沿轴线产生一次往复行程。完全相反的杆340-1和340-3(340-2和340-4)与同一组的可动夹片333相连,连接到不同的偏心轮370上,这样使得夹片333共同与两根完全相反的杆连接是以杆340每绕枢轴转动180°就在两片邻近的固定夹片332之间沿相对方向移动。这就意味着,具有与一个邻近固定夹片作紧密边缘接触的可动夹片333,在轴331每次转动180°之后,就被移动成与另一邻近的固定夹片分离和进行紧密的边缘接触。当夹片进一步转动,则如图28中所示,夹在夹片332和333之间的汗毛从皮肤上拔出。此后,拔出的汗毛被从夹片332之间释放出去。
头架320载装着第一和第二激励器380和390,它们各有通常的U状构形。第一激励器380包含一根第一横条381,它确定一个在拔头330后面向皮肤施加剌激的后激励器元件。从横条的相对端向前伸展一对臂383并在它们的前端通过轴柱384与头架320上端的前部轴向连接。与其类似,第二激励器390包含一根带一系列梳齿392的第二横条391,它确定在拔头前面向皮肤施加剌激的前激励器元件。从横条的相对端向后伸展一对臂393并在它们的后端通过轴柱394与头架320上端的后部轴向连接。臂383和393的长度中间分别形成有偏心轮随动突起385和395,它们可与在枢轴331的相对端上作为支撑环350和减速齿361的整体部件形成的偏心轮369连接。这样,当拔头330转动时,偏心轮369转动使轮齿368与偏心轮随动突起385和395周期地啮合,以此上下移动激励器元件381和392剌激皮肤。偏心轮369上的齿节设定约为90°,使得如图30中所示与拔毛周期同步施加剌激。可以包括有一偏置机构,用以向无剌激的休止位置偏置第一和第二激励器380和390。
标号列表10 壳体 38 曲面13 电源开关 39 偏心轮随动突起14 接线柱 40 拔头15 钩 41 载体16 支架 42 枢轴18 基板 43 固定夹片20 头架 44-1可动夹片21 端臂 44-2可动夹片22 端凸缘 45 孔23 开口 46 锚腿24 沟槽 47 侧边薄片25 内曲面 48 沟槽30 皮肤导引架 49 齿轮31 前梁 50-1滑件32 后梁 50-2滑件33 端梁 52 轴34 端支撑 53 沟槽35 支承突起 60 机架36 短柱 61 顶板37 凹槽 62 肩
63 凸缘 171 螺旋通道64 偏心柱 172 导引65 曲柄杆 180 第一激励器66 齿轮 181 后件68 枢轴 183 端梁69 偏心轮 190 第二激励器70 马达 191 前件71 齿杆 192 梳装突起72 第一齿轮 193 臂74 第二齿轮 195 短柱75 第二枢轴 260 第一连接件78 密封环 261 臂80 正旋偏心轮 262 缝隙81 沟槽 264 连接柱82 轴承 265 偏心轮随动突起83 第二齿轮 266 短柱270 第二连接件90 偏心柱体271 臂91 滚筒 272 缝隙95 短柱 274 连接柱97 偏心轮随动件 275 偏心轮随动突起100 螺旋弹簧 276 导引柱130 梳状突起 277 导引沟槽131 滚子 280 第一激励器132 枢轴 281 第一基座135 叶片 282 第一梳齿141 滚子 283 轴柱142 梳状叶片 284 滚子150 电磁线圈 290 第二激励器151 控制器 291 第二基座170 随动柱 292 第二梳齿
293 轴柱 368 齿294 梳状突起 369 偏心轮310 壳体 370 偏心轮320 头架 371 锚腿330 拔头 373 沟槽331 枢轴 380 第一激励器332 固定夹片 381 第一梁333 可动夹片 383 臂337 轴环 384 轴柱340 杆 385 偏心轮随动突起341 凹槽 390 第二燩励器342 短柱 391 第二梁343 滚子 392 梳齿350 支撑环 393 臂351 轴孔 394 轴柱361 减速齿轮 395 偏心轮随动突起362 齿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从使用者的皮肤上拔毛的手持拔毛装置,所述拔毛装置包括一个适于由使用者手握的壳体(10;310);一个装在所述壳体顶部供从皮肤上拔毛的拔头(40;330),所述拔头包括多个沿着一根轴线排列的夹件(43,44-1,44-2;332,333),所述多个夹件以紧密挨近的关系形成用以夹住汗毛的中间空隙,至少有一个邻近的夹件受传动相对于另一个沿着连续敞开和关闭空隙的方向移动,使在相邻的夹件之间夹住汗毛并从那里释放汗毛;沿与所述确定的轴线交叉的方向周期移动所述拔头的循环控制装置(70,71,72,83,80,64,65,66,69,49;362,361,331),与关闭和敞开所述空隙的运动结合在一起,重复进行在邻近夹件之间引进汗毛、在其间夹毛、从皮肤上拔毛、以及从所述夹件之间释放毛的拔毛周期;装在所述壳体顶上邻近所述拔头与夹件分开向皮肤施加剌激的激励器装置(31;150;180,190;280,290;380,39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使施加所述剌激的时间与所述拔毛周期同步的同步机构(39,69;151;39B,194,69B;265,275,69C;369,385,39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包括一个向皮肤施加振动发展所述剌激的振动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包括一个施加皮肤伸展力发展所述剌激的皮肤伸展器(280,290)。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控制装置为实现所述拔毛周期使所述拔头围绕所述轴线转动而进行运转,并且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一个装在所述拔头上又可转动的偏心轮(69;369),和一个偏心轮随动件(39;194;265,275;385,395),所述偏心轮随动件与所述偏心轮可连接并与所述激励器装置相连,用以与所述拔头的转动同步地施加所述剌激。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 机构被安排成至少是在所述拔头从皮肤上进行拔毛动作的同时向皮肤施加所述剌激。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被安排成在所述拔头拔毛的开始向皮肤施加所述的剌激。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被安排成在所述拔头在所述夹件之间进行夹毛动作的同时未向皮肤施加所述剌激。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被安排成至少是在所述拔头在所述夹件之间进行引毛动作的同时向皮肤施加所述剌激。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被安排成在所述拔件之间引毛的末期向皮肤施加所述剌激。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包括一可动件(31;180,190;280,290;380,390),所述可动件有一轴向支撑在所述壳体顶部的轴端并在另一端有一激励器元件(130;181,192;282,292;380,391)。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件上的所述轴端与设有所述激励器元件的相对端之间的中间部位形成所述偏心轮随动件(39;194;265,275;385,395)。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包括一个以上同时动作施加剌激的激励器元件(181,19.1;282,292;381,391)。
13.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伸展器(289,290)是以其下轴端轴向支撑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并受传动沿着趋向和离开所述拔头的移动方向围绕所述轴端摆动。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拔头对侧设置有一对所述皮肤伸展器(280,290)并受传动作相互趋近和分离的摆动。
15.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伸展器(280,290)与一根用以传动绕所述轴端(283,293)摆动的传动臂(260,270)相连,所述传动臂以其一个臂端相对于自所述皮肤伸展器至所述拔头轴向支撑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围绕所述臂端旋转,由一连接装置(264,274)在所述传动臂相对于所述臂端的一端与所述皮肤伸展器偏离所述旋转轴的部位之间进行连接,使得所述传动臂的旋转运动引起所述皮肤展伸器围绕所述转轴摆动。
16.按照权利要求3或13所述的拔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皮肤伸展器受传动沿离开所述拔头的方向摆动时,所述皮肤伸展器进行伸展皮肤的动作,而同时所述拔头则进行从皮肤上拔毛的动作。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拔毛护痛的手持拔毛装置,其拔头有多个沿水平轴挨近排列的夹件,它们经传动关闭和敞开夹件之间的空隙,用以夹住和释放汗毛。有一循环控制器沿与水平轴交叉的方向周期地移动拔头。将上述各种运动结合在一起,重复进行包括引毛、夹毛、拔毛和释放毛的拔毛周期。在壳顶靠近拔头处装有向皮肤施加刺激的激励器,有一同步机构使施加刺激的时间与拔毛周期同步,以此取得拔毛护痛的最佳效果。
文档编号A45D26/00GK1169272SQ9710426
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5日
发明者岩崎重左工门, 佐藤安広, 浅田美佳, 竹内利浩, 竹川祯信, 松村祐子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