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施加装置及施加方法

文档序号:10807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料施加装置及施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卫生巾、护垫及制造过程中的物料施加装置及施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卫生巾、护垫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产品的设计上中不涉及加药或物料,因此在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没有物料施加装置。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在现有卫生巾、护垫生产设备中,增加一物料施加装置,通过该装置连续不断地定量在每一片卫生巾、护垫中加入所要加的药物或物料,使卫生巾、护垫不单单仅有卫生巾、护垫的功效,而且还具有医疗保健的效果。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①设计了专门用于物料施加装置的料斗,该料斗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够保证料斗中的药物连续不断地、有序输送至密封腔。为此,在料斗中设置了搅拌器,该搅拌器由传动机构带动转动,使料斗中的料在下料口从不搭桥,从而保证连续不断地往密封腔进料。②密封腔中小转轮及小转轮上刮药片的设计,保证了密封腔中的药物连续不断地、定量地注入成型孔腔内。③转轮中成型孔腔及成型孔的设计,既实现了连续不断地定量注入药物,又保证了所注药物的密实度和连续不断地被顶出。④位于销轴固定盘上的滑杆调节头与固定在凸轮固定盘上的内凸轮结构的匹配设计,实现了成型孔顶部对药物周而复始地定量装入、微顶及顶出。⑤同步传动机构的设计,实现了搅拌器、小转轮及转轮的同步转动,保证了物料施加装置与整机的协调运作。
在上述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将销轴固定盘、滑杆调节头、凸轮固定盘及内凸轮换成外凸轮且由轴承座直接带动转动,即可实现与上述设计方案相同的设计目的。
技术方案1物料施加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用于料斗(22))的出料口与料腔连通,料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接触的表面呈转动密封配合,料腔内装有刮填机构。转轮上设有的成型孔为1个或多个。滑杆(31)在转轮(1)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滑杆往复运动的行程由滑杆调节头(5)调整,往复运动的轨迹由凸轮的形状确定。转轮的转动与凸轮转动为连动关系。滑杆(31)上设有复位装置。
技术方案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方法,料斗中的搅拌装置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斗中的料在搅拌中落入料腔内,位于料腔内的旋转刮片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填入成型孔中,位于转轮中的滑杆,相对凸轮表面接触运动轨迹,在转轮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定时、定位的顶出和复位。料斗(22)内装有搅拌装置。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结构设计独特、简单、物料计量稳定可靠、实用性强;二是采用凸轮控制转轮中成型孔腔的加药量或物料,为实现连续不断地定时、定量、定位加药或物料、定时、定量、定位地顶出药物或物料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三是密封腔中小转轮及小转轮上刮药片的设计,保证了药物或物料可靠精确地注入转轮中的成型孔腔内,四是位于转轮面上的刮片的设计,保证了被顶出的药物或物料完全与转轮分离;五是同步传动机构的设计,实现了搅拌器、小转轮及转轮的同步转动,保证了物料施加装置与卫生巾或护垫生产整机的协调运作;六是根据所需添加物料的粘稠度,对装置作适当的调整,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物理特性的物料添加。


图1是内凸轮物料施加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物料施加装置的加药、顶出的曲线示意图。
图5是外凸轮物料施加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外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物料施加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用于料斗22的出料口与料腔连通,料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接触的表面呈转动密封配合,料腔内装有刮填机构。转轮上设有的成型孔为1个或多个。滑杆31在转轮1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滑杆往复运动的行程由滑杆调节头5调整,往复运动的轨迹由凸轮的形状确定。转轮的转动与凸轮转动为连动关系。滑杆31上设有复位装置。如上所述的物料施加方法料斗中的搅拌装置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斗中的料在搅拌中落入料腔内,位于料腔内的旋转刮片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填入成型孔中,位于转轮中的滑杆,相对凸轮表面接触运动轨迹,在转轮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定时、定位的顶出和复位。料斗22内装有搅拌装置。
实施例1参照附图1~3。物料施加装置,储料料斗22的出料口与密封腔19连通,密封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的面相触,成型孔2穿过转轮轮面中的成型孔腔而位于转轮中且在滑杆调节头(如汽车气门摇臂)5、内凸轮3的相互作用下沿成型孔腔上下运动,滑杆调节头5采用销轴销接在销轴固定盘27上。转轮1轮面中的成型孔腔为2个或多个(如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凸轮定位盘25通过轴9、同步带轮6和10带动销轴固定盘27转动,销轴固定盘27通过法兰28及平键固定在轴9上,轴9的两端装有盖板30。凸轮定位盘25固定在轴承座7上,轴承座内装有轴承8。密封腔内设有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小转轮24且通过轴13、同步带轮14及皮带11带动转动,轴13上装有伞形齿轮组16和17。料斗22内装有搅拌器21且通过伞形齿轮16中轴23和伞形齿轮17由轴13带动转动。轴13位于轴承座15内且通过其上的同步带轮14由皮带11带动其转动,轴承座15内装有轴承12。轴23位于轴承座20内且轴承座内装有轴承18。密封腔19底部与转轮轮面处设有刮板37;小转轮24的轮面等距设有刮料板。成型孔的滑杆31上设有复位装置(复位弹簧)32及锁紧螺母33、内六角螺丝34。滑杆31上套有镶套38且采用内六角螺丝36固定,镶套与滑杆间还设有直线轴承35。内凸轮3采用螺栓4固定在凸轮定位盘25上。上述零部件的制作及整机装配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
实施例2参照附图4。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的物料施加方法,搅拌器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储料料斗中的料在搅拌中落入密封腔内,位于密封腔内的小转轮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料转动拔入转轮成型孔腔内,位于成型孔尾端和内凸轮间的滑杆调节头在转轮的带动下、在与静态的内凸轮轮面的接触行程中迫使成型孔将成型孔腔内的药物微顶、顶出、装药、微顶、顶出,直至加药结束。
实施例3参照附图5和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物料施加装置,储料料斗22的出料口与密封腔19连通,密封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的面相触,成型孔2穿过转轮轮面中的成型孔腔而位于转轮中且在凸轮42的作用下沿成型孔腔上下运动,转轮通过轴9、同步带轮6和10带动转轮转动,转轮1轮面中的成型孔腔为2个或多个(如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密封腔内设有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小转轮24且通过轴16、同步带轮14及皮带带动转动。万向滚珠41位于成型孔2的尾端。
实施例4一种如实施例3所述的物料施加方法,搅拌器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储料料斗中的料在搅拌中落入密封腔内,位于密封腔内的小转轮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料转动拔入转动中的转轮成型孔腔内,成型孔随转轮转动,其尾端在与静态的外凸轮轮面的接触行程中迫使成型孔将成型孔腔内的药物微顶、顶出、装药、微顶、顶出,直至加药结束。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仅限于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物料施加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其特征是用于料斗(22)的出料口与料腔连通,料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接触的表面呈转动密封配合,滑杆(31)在转轮(1)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滑杆往复运动的行程由滑杆调节头(5)调整,往复运动的轨迹由凸轮的形状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料斗(22)内装有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料腔内装有刮填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滑杆(31)上设有复位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转轮上设有的成型孔为1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转轮的转动与凸轮转动为连动关系。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方法,其特征是料斗中的搅拌装置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斗中的料在搅拌中落入料腔内,位于料腔内的旋转刮片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填入成型孔中,位于转轮中的滑杆,相对凸轮表面接触运动轨迹,在转轮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定时、定位的顶出和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料斗(22)的出料口与密封腔(19)连通,密封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的面相触,成型孔(2)穿过转轮轮面中的成型孔腔而位于转轮中且在滑杆调节头(5)、内凸轮(3)的相互作用下沿成型孔腔上下运动,凸轮定位盘(25)通过轴(9)、同步带轮(6,10)带动凸轮定位盘转动,密封腔内设有小转轮(24)且通过轴(13)、同步带轮(14)及皮带(11)带动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施加装置,其特征是料斗(22)的出料口与密封腔(19)连通,密封腔的下料口与转轮(1)的面相触,成型孔(2)穿过转轮轮面中的成型孔腔而位于转轮中且在凸轮(42)的作用下沿成型孔腔上下运动,转轮通过轴(9)、同步带轮(6,10)带动转轮转动,密封腔内设有小转轮(24)且通过轴(16)、同步带轮(14)及皮带带动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翼卫生巾、护垫及制造过程中添加物料或药物的施加装置及施加方法,料斗中的搅拌装置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斗中的料在搅拌中落入料腔内,位于料腔内的旋转刮片在转轮连动的带动下,将料填入成型孔中,位于转轮中的滑杆,相对凸轮表面接触运动轨迹,在转轮的成型孔内作往复运动,定时、定位的顶出和复位。优点一是结构设计独特、简单、实用性强;二是定位、定量能满足功能要求;三是根据所需添加物料的粘稠度,对装置作适当的调整,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物理特性的物料添加。
文档编号A61L15/16GK1579558SQ20041003818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4日
发明者李世锦, 施建明, 徐源泉 申请人: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