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8278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合物是一类有机晶体,其结构中含有两种结构单位一种是能将其它化合物囚禁在它的结构骨架空穴里的化合物,称为包合剂或主体分子;另一种是被囚禁在包合物结构的空穴或孔道中的化合物,称为被包合剂或客体分子,客体分子的大小受包合剂空穴的几何尺寸及形状的限制。包合物的组成(包合剂与被包合剂的比例)由骨架中可利用的空隙数决定。20世纪40年代H.M.鲍威尔利用X射线衍射法发现包合物中主体分子与客体分子之间通常不形成强的化学键,它们多是以范德瓦耳斯力或氢键相结合,且主、客体分子原有的化学性质不变。
目前包合物在医药方面的用途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1)用多羟基化合物包合药物以增加水溶性,2)将某药物包合,使其在体内缓慢释放,以减小毒性,延长药物作用。而通过两种药物的包合作用达到协同治病的效果的方法还未见有报道。
甘草,是传统中药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一味草药,由于它能与多数中草药配伍,素有十方九草之美誉。其药用成分甘草酸的铵盐以及其衍生物甘珀酸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在临床上可用于胃溃疡和肝炎的辅助治疗。某些生物碱,如苦参碱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目前,临床上一般都是将上述两种化合物分别使用来治疗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两种化合物的包合作用以降低化合物毒性,且达到协同治病作用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包合物的包合剂为甘草酸或其衍生物,被包合剂为生物碱或其他一些临床常用药;上述甘草酸的衍生物为甘草次酸、甘珀酸、甘珀酸钠、甘草酸马来酸酯或甘草酸邻苯二甲酸酯;上述生物碱为麻黄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或槐定碱;上述其他一些临床常用药为对乙酰氨基苯酚;上述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将甘草酸或其衍生物和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媒中,静置28-32小时,折光率不变化,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即得固体包合物;其中有机溶媒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氯仿,其用量以足够将固体样品全部溶解为准;上述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分别将甘草酸或其衍生物和生物碱溶解,混合后用超声波超20-40分钟后,静置至折光率不变化,即得液体包合物。
本发明将上述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制成包合物,该包合物的药理活性发生明显改变,与原料药相比,毒性明显降低,表现在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呈降低趋势以及对肝脏形态学的影响均好于原料药。
例如一.甘珀酸钠氧化苦参碱包合物对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1.甘珀酸钠氧化苦参碱包合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CCl4组小鼠血清GOT、GP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CCl4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GOT、GPT无显著差异。但甘∶OKJ=1∶1组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血GOT、GPT有降低的趋势,如表1所示表1.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x±s,n=5)组别 GOT(卡门氏单位)GPT(卡门氏单位)正常对照组(N)34.8±4.4 16.8±2.0CCL4损伤组(model) 65.4±6.6**108.8±1.3**甘∶OKJ=1∶1组(groupl) 57.8±10.8**105.7±6.8**OKJ组(cont1) 63.2±9.2**109.2±10.6**甘珀酸组(cont2) 60.4±5.4**113.0±6.2**与对照组比较**P<0.012.甘珀酸钠氧化苦参碱包合物对CCl4轻度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CCl4组小鼠血清GOT、GP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CCl4组相比,甘∶OKJ=2∶1组GOT明显降低(P<0.01)。甘∶OKJ=1∶1组对小鼠血清GOT、GPT也有降低的趋势,如表2所示表2.待测药物对CCl4轻度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x±s,n=3~5)组别 GOT(卡门氏单位) GPT(卡门氏单位)正常对照组(N) 29.0±9.8 29.8±11.3CCL4损伤组(model)48.4±13.2*76.2±37.69*甘∶OKJ=1∶1组(groupl) 38.4±21.0 64.0±32.9甘∶OKJ=2∶1组(group3) 24.4±6.3ΔΔ35.5±13.2OKJ组(cont1) 49.6±9.6**120.2±11.7**Δ甘珀酸组(cont2) 38.8±10.7**70.3±39.6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与CCL4损伤组比较ΔΔP<0.01二.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改变中,正常对照组与与模型组比较,肝脏形态改变有明显差异,模型组肝损严重;甘∶OKJ=1∶2组与模型组比较,肝脏形态较好,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善。如图3至图17所示,其中图3、图4和图5为正常对照组,从中可看出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索清楚;图6、图7和图8为CCl4损伤组,从中可以看出肝小叶结构尚可辨认,肝组织内可见片状坏死灶,并淋巴细胞浸润,弥漫散在的肝细胞小泡型脂肪变性;图9、图10和图11为甘∶OKJ=1∶2组,从中可以看出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弥漫性水肿,部分区域呈气球样变性,肝细胞小泡型脂肪变性,汇管区、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周围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图12、图13和图14为OKJ组,从中可以看出肝小叶结构尚存,肝组织内弥漫、片状坏死灶,残存的肝细胞结构完好,坏死灶内可见炎细胞浸润;图15、图16和图17为甘珀酸组,从中可以看出肝组织片灶状坏死,残存的肝细胞水肿。
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可获得通过两种药物的包合作用达到协同治病效果的新技术,是现有技术所没有的。


图1为甘珀酸钠与苦参碱包合体系的1/ΔA与1/cCS线性相关曲线;图2为XRD图,其中a为甘珀酸钠(CS)的XRD、(b)MT、(c)CS与MT物理混合,(d)CS与MT包合物的XRD图;图3、图4和图5为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试验中正常对照组图,其中图3为放大10×4倍,图4为放大10×10倍,图5为放大10×20倍;图6、图7和图8为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试验中CCl4损伤组图,其中图6为放大10×4倍,图7为放大10×10倍,图8为放大10×20倍;图9、图10和图11为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试验中甘∶OKJ=1∶2组图,其中图9为放大10×4倍,图10为放大10×10倍,图11为放大10×20倍;图12、图13和图14为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试验中OKJ组图,其中图12为放大10×4倍,图13为放大10×10倍,图14为放大10×20倍;图15、图16和图17为待测药物对CCL4重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试验中甘珀酸组图,其中图15为放大10×4倍,图16为放大10×10倍,图17为放大10×20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溶液中包合物的制备称取甘珀酸钠(CS)0.6142克,称苦参碱(MT)0.2485克,置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到浓度为0.02mol/L的溶液,将上述溶液按1∶1比例混合后,超声波超10-20mins,静置过夜,折光率不变化,得到包合物溶液。测该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溶液的1/ΔA与1/cC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ΔA吸光度的变化值,cCS甘珀酸钠溶液的浓度)相关系数0.9994(如图1所示)。表明CS和MT形成了1∶1的包合物,由此确定包合常数为561.9L/mol。
实施例2固体包合物的制备称取甘珀酸钠(CS)0.6142克,称苦参碱(MT)0.2485克,置于20mL乙醇中,静置过夜,折光率不变化,蒸干溶剂,真空干燥,得到固体包合物。mp250-254℃,[α]118.91HNMRδ.56(s,1H),4.32(dd,1H),4.06(dd,1H),3.60(dt,1H),2.82(t,1H),2.63(t,2H),2.47~1.46(m,44H)1.29(s,3H),1.01(s,6H),0.89(s,3H),0.75(s,3H),0.73(s,3H),0.64(s,3H)ppm.IR3438.8,2944.1,1722.3,1645.2,1558.4,1463.9,1398.3,1357.8,1286.4,1252.7cm-1经甘珀酸钠包合后,包合物的熔点(250-254℃)较苦参碱熔点(76℃)有很大提高,说明包合物中苦参碱与甘珀酸钠的分子间作用力极强。且包合之后,破坏了MT原有的晶体结构,原来的特征衍射峰消失(如图2所示)。
实施例3苦参素∶甘珀酸钠包合物将苦参素和甘珀酸钠按照1∶1的摩尔比(mol/mol)溶于30ml氯仿中,静置过夜,折光率不变化,蒸干溶剂,真空干燥,得到固体包合物。mp248-251℃,比旋光度105.1°包合常数1971.7L/mol。
实施例4甘珀酸钠乙酰氨基苯酚包合物将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和甘珀酸钠按照1∶1的摩尔比(mol/mol)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静置过夜,折光率不变化,蒸干溶剂,真空干燥,得到固体包合物。mp260-264℃比旋光度130.4°包合物的包合常数2397.0L/mol。
实施例5右旋麻黄碱盐酸盐甘珀酸钠包合物将右旋麻黄碱盐酸盐和甘珀酸钠按照1∶1的摩尔比(mol/mol)溶于50ml甲醇中,静置过夜,折光率不变化,蒸干溶剂,真空干燥,得到固体包合物。mp191-193℃比旋光度114.9°包合物的包合常数1853.8L/mol。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包合物的包合剂为甘草酸或其衍生物,被包合剂为生物碱或其他一些临床常用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其特征是上述甘草酸的衍生物为甘草次酸、甘珀酸、甘珀酸钠、甘草酸马来酸酯或甘草酸邻苯二甲酸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其特征是上述生物碱为麻黄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或槐定碱。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其特征是上述其他一些临床常用药为对乙酰氨基苯酚。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将甘草酸或其衍生物和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媒中,静置28-32小时,折光率不变化,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即得固体包合物。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有机溶媒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氯仿,其用量以足够将固体样品全部溶解为准。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分别将甘草酸或其衍生物和生物碱溶解,混合后用超声波超20-40分钟后,静置至折光率不变化,即得液体包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以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为包合剂,以生物碱为被包合剂制成药理活性和毒性特征比原料药明显改变的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与生物碱的包合物,具体表现在CCl
文档编号A61P31/00GK1650878SQ200410097580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7日
发明者刘利军, 戴小军 申请人:宁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