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21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病人从手背部分的输液,都是直接将针头扎进其静脉血管,然后简单用胶布将与针头相连的输液管粘贴到手背部分固定。这样在输液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下诸多不方便和不安全因素1.病人手腕上下活动、手指强直或卷曲,极易使针尖刺破血管壁或错位,造成跑液、鼓包、流血和疼痛的后果。
2.病人移动手臂如果动作过大,有时会不小心带动连接输液吊瓶的输液管,这样也容易造成与手背相连的针头脱出、错位等故障,产生跑液、鼓包、流血和疼痛等后果。
3.由于没有防护措施,病人在感到冷时,无法将手部保暖或放到被窝里。病人在感到身体不舒适时,也不方便移动手臂或做翻身等动作。
4.由于没有防护措施,病人要时时提防,处处小心,容易产生心理上负担和包袱,影响病人的休息和康复。
5.由于没有防护措施,也会给医护方添加安全隐患,增加麻烦,增大工作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491037,公开了一种静脉注射保护罩,其主要系以软质透明材质制成,呈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敞的弧状罩体,罩体上适当位置镂有若干道透气孔,罩体顶面横亘凹设有凹槽部。该保护罩使用时,罩覆于注射部位,并利用透气胶带经其凹槽部贴附于输液部位而固定之,使注射针与导管得隐置于罩体内,而导管则可由罩体的开敞端延伸而出,据以达到避免外力而产生注射液外泄,或注射针穿刺的意外事故。然而该安全罩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安全罩是通过胶带将其固定在输液部位上,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第二,输液导管没有与安全罩固定,其仍然不能解决由于输液导管受到外力而引起的脱针、刺穿血管等医疗事故的产生,而且该安全罩无法限制输液部位的运动,也无法避免由于患者输液部位(手部)的运动引起的意外事故。另外也不能使患者比较自由放心地运转肢体部位和休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489786Y公开了一种滚针纺护罩,它由一个罩体,两端头带有罩带,罩体表面开有均布的透气孔,罩体的一边设有固定环。该防护罩仅仅解决了安全罩固定不方便的问题,对于输液管无固定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该防护罩的两端的罩带也仅仅是将罩体固定在输液部位,而不能够限制其手指以及手腕部位的上下翻转运动,从而不能够克服由于患者疏忽或睡眠时翻转手指和手腕产生脱针或穿刺的事故。
发明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输液安全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输液安全罩由于仍是通过胶带固定而带来的不便,而且由于其没有输液管固定装置,从而使输液管受到外力时引发针头脱出或穿刺的事故,增加安全防护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输液安全罩无法限制手指部上下翻转运动,输液时,由于患者疏忽或睡眠时转动手指部位从而导致针头脱出或穿刺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输液安全罩无法限制手腕部上下翻转运动,输液时,由于患者疏忽或睡眠时转动手指部位从而导致针头脱出或穿刺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罩体,一用于将该罩体固定于手腕处的固定装置与所述罩体相连,其特征在于一用于固定输液管的输液管固定部件设在所述的罩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罩体和用于将该罩体固定于手腕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的下面设有一个底板,该罩体与底板围成了一个容纳手部的腔体,所述固定装置与罩体或底板相连;一用于固定输液管的输液管固定部件设在所述的罩体上。
为了使手部不会由于疏忽而进行上下翻转运动,避免针头脱出或刺穿,所述罩体的前端至少延长至手指部位,一用于限制手指部分抬起和卷曲运动的限位装置设在所述罩体的前端。
该限位装置为两条两端具有尼龙搭扣的粘力带,该粘力带自沿横向位置分别固定在罩体前端内相互对应的两侧;或者,该限位装置为一条粘力带,沿横向位置固定在罩体前端内的一侧,该粘力带的自由端和粘力带的背面或罩体背面设有相互粘接的尼龙搭扣;或者,该限位装置包括一个限位板,横置于罩体内的前端,一用于调节限位板升降的调节旋钮设在该罩体上,调节旋钮的另一端穿过罩体与限位板连接;或者,所述限位装置为所述罩体的手指部具有一下凹部分,该下凹部分与底板之间在手指部形成一扁形通道。
为了使手腕部不能够随意上下翻转,以避免由此产生脱针或穿刺的事故,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与所述罩体或底板连接的用于限制手腕部运动的第一部件和将第一部件固定在手腕处的束带,该第一部件呈与手腕部相适配的形状,且该第一部件延伸至手腕的上部,以达到限制手腕运动的目的;所述的束带为两根,分别与第一部件的两端相连。
其中,所述束带的端部设有相互扣合部件,该扣合部件为设在所述一根束带的自由端的、且供另一根束带自由端穿过的一个双环扣;或者为,设在所述一个束带的自由端的一排小孔,设在另一束带的自由端的一单环扣和一与所述小孔相配的插针;或者为,设在所述束带的两自由端的一对尼龙搭扣或按扣;或者为,设在所述一个束带的端部的棘齿,和设在另一束带端部的棘齿扣;或者为,设在所述束带的两自由端的挂钩和挂环;或者为,设在所述束带的自由端可以调节位置的一小方环扣,设在另一束带的自由端的供所述小方环扣穿入并扣合的大方环扣。
其中,所述底板为平板状或为前高后低的阶梯形状。使手部安放更舒适。
其中,所述的罩体与底板是分体设置,所述罩体的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底板具有供所述罩体的凸缘伸入的卡槽,两者通过凸缘和卡槽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罩体的后部有防滑倒齿,在所述罩体的前端具有成倒T字形、用于将罩体的前端固定在手指缝之间的固定钩;所述罩体的后部的防滑倒齿处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底座固定在一起;或者,所述罩体与底板在一侧可以翻转地连接在一起,罩体与底板的另一侧扣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输液管固定部件为设在罩体上的小固定柱;或者,所述输液管固定部件包括一卡线座,卡线座的侧面具有一弯折状的用于安放输液管的截面呈半圆形或U形的线槽,在卡线座位于线槽一侧的外表面具有一可以翻折开启的盖板,该盖板的外端具有与卡线座扣合的凸起,卡线座上具有与该凸起对应的供凸起卡入的凹槽;或者,所述输液管固定部件包括一卡线座,卡线座的侧面具有一弯折状的用于安放输液管的线槽,该线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或U形,在卡线座外设有一面开口、截面呈门字形、用于固定所述输液管的壳体。
所述由罩体与底板形成的腔体,其靠近手指尖处前端和/或其侧面局部为封闭状或开口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覆盖于输液位置并被固定的罩体以及设在罩体上的输液管固定部件,使得输液管被固定在罩体上,避免因受外力的作用导致针头脱出等事故,输液时保障输液不受外部影响并方便病人行动。进一步通过限位装置将手指部分固定,不会导致手指部上下翻转而产生的脱针或穿刺的事故,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罩体和底板形成一扁形通道,使手部限定在该通道内,使输液部位不能够任意变形,避免出现跑针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输液安全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医务及护理人员使用操作。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1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3A、3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4A、4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实施例四的俯视图和端视图;图5A、5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A、6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A-7F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A-8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A、9B、9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手部安全装置的输液管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A、10B、10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实施例五的侧视图、仰视图、俯视图;图llA、l1B、11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部输液安全装置的实施例六的侧视图、前视图、俯视图;图12A、12B、12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侧视图、前视图、俯视图。其中罩体11 固定装置2 输液管固定部件3 底板12
腔体13 第一部件21 束带22 束带23小孔25 单环扣24 插针26 凸缘111卡槽121 下凹部分14 扁形通道113开口15尼龙搭扣27、27’卡线座32 线槽33 盖板34凸起341 凹槽321挂钩29 挂环29’放带环29”固定柱30 限位板41 调节旋钮42双环扣28 防滑倒齿114固定钩115 大方形扣221小方形扣231 棘齿232棘齿扣222 外壳3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A、1B,本实施例展示的是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包括一覆盖于输液位置的罩体11,一固定装置2与所述罩体11相连,用于将所述安全装置固定在手腕处,一输液管固定部件3设在所述的罩体1l上,用于将输液管固定在所述罩体11上。参见图1C,一个底板12与该罩体11围成了一个用于安置手部的腔体13,手指被限定在腔体13内。其中,所述固定装置2为手表带形式,该固定装置2的作用在于将罩体11固定在手腕部,固定装置2包括一第一部件21和两条束带22、23,该第一部件2l具有与手腕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延伸至手腕的上部并与罩体11相连接,该第一部件21的作用在于限制手腕的上下翻转,以避免由此产生脱针或穿刺的事故;两条束带22、23分别连接在第一部件21的两端,束带23的自由端具有一排小孔25,束带22的自由端具有一单环扣24和一穿入束带23自由端的小孔25内的插针26,通过将束带23自由端插入束带22的单环扣24内,并将插针26插入束带23的小孔25内,从而实现固定目的。其中,所述的输液管固定部件3,如图9C所示,该固定部件为一圆柱状的固定柱30,在使用时将胶布条的一端缠绕其上,该胶布条的另一端与输液管路缠绕在一起,靠胶布的缠绕力和粘和力使输液管在普通外力作用下,不致拉动。该固定柱30也可以为扁柱状,该固定柱30为截面成U字形槽状的结构,输液管可以置于U形凹槽中,并采用较紧配合以实现固定的目的。
其中,所述罩体11与底板12之间采用图7A、7B所示的连接结构,在罩体11的两边沿的局部具有一向外翻折或伸出的凸缘111,在底板12的对应局部具有供所述凸缘111嵌位的卡槽121,通过两者的配合来实现罩体11与底板12的连接与分离。
本实施例中,由罩体11和底座围成的腔体13的前端为全封闭式结构,其将手部全部被容纳在腔体13内,其也可以采用图5A、5B示意的结构形式,其罩体11的手指部具有一下凹部分14,该下凹部分14与底板12之间在手指部形成一扁形通道113,用以限制手指的卷曲运动,即为手部限位装置;图6A、6B展示了另外两种结构形式,图6A为侧面(大拇指处)有开口15;图6B靠近手指尖处的前端和侧面均具有开口15,其侧面开口15共大拇指伸出,该侧面开口15也可以两侧均有,此时左右手均适用。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罩体11其长度方向前端至少延伸至手指部位,后端通过固定装置2延伸至手腕以上部位,以限制手腕部的翻转。
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2的两条束带22、23的自由端具有一对尼龙搭扣27、27’,通过搭扣27、27’将输液安全装置固定在手腕部,其另一点不同处在于输液管固定部件3为卡线槽结构,参见图9A,图中给出了具体结构,该输液管固定部件3包括一卡线座32,卡线座32的侧面具有一弯折的线槽33,线槽33的截面呈半圆形或U形,供输液管从半圆形或U形的开口侧放入,卡线座32位于线槽33一侧的外表面具有一可以翻折开启的盖板34,用于将输液管固定在线槽33内,盖板34的外端具有与卡线座32扣合的凸起341;卡线座32对应地具有一凹槽321,供凸起341卡入并使盖板34扣合。
通过该输液管固定部件3将输液管固定在罩体1上,从而使输液管在受到外力拉动下,不会影响到针部,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脱针、跑液等事故。
实施例三,参见图3A,图中展示了另一种输液安全装置,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安全装置设有一用于限制手指部分曲张的限位装置4,该限位装置4为一对尼龙粘带,两个尼龙粘带分别固定在罩体11的两侧面,并自手背部上相互粘贴在一起。其也可以在手心一侧互相粘结在一起,如图3B所示,此时可以取消底板12,通过该限位部件4实现罩体11的固定,并限制手指端部的运动。参见图3A,本实施例的另一点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2的束带23的端部具有一挂钩29,束带22的端部有一供挂钩29挂持的挂环29’,束带22上还有一放带环29”,该放带环29”可以在束带22上移动以调节22的长短。
实施例四,参见图4A、4B,图中展示了又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其限制手部运动的限位装置4包括一个限位板41,横置于罩体11的前端,其还具有一调节旋钮42,该调节旋钮42的作用在于上下移动该限位板4l,以调节手指端部上下空间的大小,使不同粗细的手指均能适用。该调节旋钮42设在罩体11上,调节旋钮42的前端为螺丝状,与限位板41连接,转动调节旋钮42,可以向下推动或向上提拉限位板41,实现调节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装置2的结构形式为所述一根束带22的自由端装有一个供另一根束23带自由端穿过的双环扣28。
实施例五,参见图10A、10B、10C,图中展示了又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包括罩体11、底板12、固定装置2和手部限位装置4,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2的第一部件21分别与底板12和罩体11连为一体,且其具有一侧开口211以便手部放入,该第一部件21延伸至手腕部以上,用以限制手腕部的翻转,底板12和罩体11分别延伸至手指部,并在底板12和罩体11的端部设有限位装置4,以限制手指部为的曲张,以避免由此产生脱针或穿刺的事故。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限位装置4的结构形式为该限位装置4为一粘力带,其一端固定在底板12的一侧面,其自由端具有一尼龙搭扣27,该实施例中的底板12呈前高后低的阶梯状,以利于手的放置,在底板12的背面设有与粘力带的自由端的尼龙搭扣27相配合的另一尼龙搭扣27’,在所述的罩体11的内腔有一环孔(图中未示)供所述粘力带穿过,粘力带经缠绕手指后自由端与底板12的反面的尼龙搭扣27、27’互相粘接;其另一点不同之处是罩体11和底板12的前端具有开口15,底板12为扁条形阶梯板状。
实施例六,参见图11A、11B、11C,图中展示了又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罩体11与底座12分离设置,固定装置2的第一部件21仅与底板12连接,罩体11的后部有防滑倒齿114,通过设在底座12上的束带22、23缠绕固定罩体11的防滑倒齿114上,在所述罩体11的前端具有成倒T字形固定钩115,用于将罩体11的前端固定在手指缝之间。与上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在于固定装置2的第一部件仍然延伸至手腕部以上,以限制手腕部的转动。
实施例七,参见图12A、12B、12C,图中展示了又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取消了上面实施例中的底部12,固定装置2的第一部件21与罩体21连为一体;在所述罩体11的前端手指部具有一下凹部分14,形似鸭嘴状。在该下凹部分14设有一手部限位装置4,用以限制手指的卷曲运动、并固定罩体11的前端;限位部件4为一条粘力带,在粘力带的自由端和下凹部分14的上面设有一对尼龙搭扣27、27’,用以粘接;所述手腕处的固定装置2具有两条束带22、23分别与第一部件2l两端连接,束带22、23的自由端具有尼龙搭扣27,第一部件21的上表面有与尼龙搭扣27’与束带22、23的自由端的尼龙搭扣27粘接,同样该第一部件21延伸至手腕部以上,用以限制手腕的转动,避免由此产生穿刺和脱针事故。
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安全装置不仅可以取消底板12,也可以取消手部限位装置4,其罩体11的前端可以通过胶带粘接的简洁方式固定。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固定在手腕部并使手腕不能上下翻动的安全装置、且该安全装置上还设有输液管固定部件,借此,保护输液部位不受碰撞,同时保护输液管在外力作用下不会脱针,本实用新型进而增加手部限位装置4的目的在于限制手指的上下翻转运动,避免由此产生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装置的罩体,其罩体为一凸起状结构、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例如PVC、合成树脂、聚乙烯材料等,用以保护手背扎针部位及其相连的输液管不受碰触和便于观察、操作。该罩体的结构形式可做成全包的(图1A-C、图2、图5A、5B),也可做成半包的(图6A、6B)。其中,参见图5A、5B所示的罩体11的,所述罩体11和底板12之间可以实施例一中的连接形式(图7A、7B),也可以采用翻盖结构形式参见图7C、7D、7E、7F,其给出了前翻、后翻、左翻、右翻四种翻转形式。
参见图8A、8B、8C,图中展示了另外三种固定装置2的结构形式,图8A为在束带22的一端具有一大方形扣221,束带23的另一端具有一小方形扣231,小方形扣为231成日字形,束带23沿小方形扣为23l的两个孔穿过,小方形扣23l可沿束带23移动,小方形扣为231与大方形扣221套合在一起,实现固定目的。图7B为齿形扣,在束带23的自由端有成倒刺状的棘齿232,在另一束带22的端部有固定棘齿的棘齿扣222。
参见图9B,展示了另一种用以固定与针头相连的输液管的卡线槽3的结构,其包括一卡线座32,在卡线座32的一侧设有曲线状的线槽33,该线槽33的截面成半圆形或U字形,与图9A所示卡线槽3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盖板34的是一侧开口的大致为U字形的与卡线座32相匹配的外壳35,卡线座32可以自U字形的外壳的开口侧插入,并将输液管固定在线槽33内。所述的曲线状线槽33具有一个以上类似半圆弧的线槽连接而成,以确保输液管被限制在线槽33内而不被拉动,当手臂移动时,不会对该装置内的输液管及扎针部位产生影响,保护正常输液的安全和可靠。同时可以根据输液管的粗细不同,在卡线座32上设计多排不同内径的线槽33。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是以手部输液为例说明的,其也可以适用于脚部输液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液安全装置作为一种医疗辅助装置,能有效地配合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治疗,降低输液中产生的事故隐患,减少医护方的工作量,减轻病人烦恼,解除病人忧虑,方便病人活动,有益于病人的休息和康复。上述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加以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旨在采用罩体、固定罩体的连接装置、被固定的部位以及将输液管固定在罩体上的输液管固定装置,实现对输液部位的保护以及防止输液针的脱出等事故的发生,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罩体,一用于将该罩体固定于手腕处的固定装置与所述罩体相连,其特征在于一用于固定输液管的输液管固定部件设在所述的罩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的下面设有一个底板,该罩体与底板围成了一个容纳手部的腔体,所述固定装置与罩体或底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前端至少延长至手指部位,一用于限制手指部分抬起和卷曲运动的限位装置设在所述罩体或底板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为两条两端具有尼龙搭扣的粘力带,该粘力带自沿横向位置分别固定在罩体前端或底板前端相互对应的两侧;或者,该限位装置为一条粘力带,沿横向位置固定在罩体前端或底板前端的一侧,该粘力带的自由端和粘力带的背面或罩体背面或底板外面设有相互粘接的尼龙搭扣;或者,该限位装置包括一个限位板,横置于罩体内的前端,一用于调节限位板升降的调节旋钮设在该罩体上,调节旋钮的另一端穿过罩体与限位板连接;或者,所述限位装置为所述罩体的手指部具有一下凹部分,该下凹部分与底板之间在手指部形成一扁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与所述罩体或底板连接的用于限制手腕部转动的第一部件和将第一部件固定在手腕处的束带,该第一部件呈与手腕部相适配的形状、且该第一部件的长度延伸至手腕的上部;所述的束带为两根,分别与第一部件的两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的端部设有相互扣合部件,该扣合部件为设在所述一根束带的自由端的、且供另一根束带自由端穿过的一个双环扣;或者为,设在所述一个束带的自由端的一排小孔,设在另一束带的自由端的一单环扣和一与所述小孔相配的插针;或者为,设在所述束带的两自由端的一对尼龙搭扣或按扣;或者为,设在所述一个束带的端部的棘齿,和设在另一束带端部的棘齿扣;或者为,设在所述束带的两自由端的挂钩和挂环;或者为,设在所述束带的自由端可以调节位置的一小方环扣,设在另一束带的自由端的供所述小方环扣穿入并扣合的大方环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平板状或为前高后低的阶梯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与底板是分体设置,所述罩体的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底板具有供所述罩体的凸缘伸入的卡槽,两者通过凸缘和卡槽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罩体的后部有防滑倒齿,在所述罩体的前端具有成倒T字形、用于将罩体的前端固定在手指缝之间的固定钩,所述罩体的后部的防滑倒齿处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底座固定在一起;或者所述罩体与底板在一侧可以翻转地连接在一起,罩体与底板的另一侧扣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固定部件为设在罩体上的小固定柱;或者,所述输液管固定部件包括一卡线座,卡线座的侧面具有一弯折状的用于安放输液管的截面呈半圆形或U形的线槽,在卡线座位于线槽一侧的外表面具有一可以翻折开启的盖板,该盖板的外端具有与卡线座扣合的凸起,卡线座上具有与该凸起对应的供凸起卡入的凹槽;或者,所述输液管固定部件包括一卡线座,卡线座的侧面具有一弯折状的用于安放输液管的线槽,该线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或U形,在卡线座外设有一面开口、截面呈门字形、用于固定所述输液管的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部输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罩体与底板形成的腔体,其靠近手指尖处前端和/或其侧面局部为封闭状或开口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部输液安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罩体,一用于将该罩体固定于手腕处的固定装置与所述罩体相连,一用于固定输液管的输液管固定部件设在所述的罩体上。其解决了现有输液过程中容易引发针头脱位的事故,进而本实用新型的罩体前端增设手部限位装置,用以限制手部的转动,避免由此引发脱针和穿刺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性更高,并且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文档编号A61M5/32GK2827409SQ20042012009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苏培源, 吴玉沈 申请人:苏培源, 吴玉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