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2933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一种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制剂以及该制剂 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酮IIA (Tashinones, TS)是从中药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中
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为菲醌类化合物,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近年来 研究表明,丹参酮II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 转移,应用于白血病、原发性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可使病情改善、 肿块縮小、生存期延长。有文献报道,0.25 1.0pg/ml丹参酮IIA对多种肿瘤细 胞具有增殖抑制和细胞毒作用。对环磷酰胺、喜树碱等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具有增 效作用,对腹水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并可抑制肉瘤S180细胞的DNA合成。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的药物,绝大多数的毒副作用较强。其主 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没有选择性,除了对癌变的细胞有杀灭作用 之外,对正常细胞的传谢也同样有影响,其结果是产生不必要副作用,使患者的 治疗难以继续进行,导致癌症病人生存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因此,进一步提 高丹参酮IIA的生物利用度,尤其提高对特定部位靶向作用仍然是需要研究解决 的问题。载药纳米粒一般是指粒径在lnm 1000nni之间的固态或胶态粒子。载药 纳米粒由于尺寸效应,能够迅速使药物到达靶向部位,起到靶向作用,同时可以 缓释药物,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丹参酮IIA的载药纳米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载药纳米粒的活性组分为丹参酮IIA,所用载药纳米材料为聚 乳酸,所述纳米粒粒径范围为50nm 300nm。
本发明的含丹参酮IIA纳米粒,可以增加丹参酮的稳定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制成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冻干粉针剂,其主要原料组 成为丹参酮IIA,乳化剂,丹参酮IIA纳米粒载体,冻干辅料。上述丹参酮nA聚乳酸纳米粒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乳酸和丹参酮IU的二氯甲垸或丙酮溶液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溶 液中,冰浴下探头超声,除掉有机溶剂后得到纳米粒混悬液,用微孔滤膜过滤后, 加入支架剂,滤液进行冻干得到冻干粉针剂。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用PVA或F68;
所述的聚乳酸为丹参酮IIA纳米粒载体;
所述的丹参酮IU纳米粒冻干辅料中的支架剂选用甘露醇、葡萄糖或乳糖; 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为70% 90%,载药量为1% 30%。 对制备得到的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指
标进行如下评价
1. 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透射电镜(TEM)照片 样品加适量蒸馏水稀释,滴加在覆盖碳膜的铜网上,用2.0%磷钨酸负染,
于透射电镜下观察,拍摄透射电镜照片。
2. 测定丹参酮II 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 将纳米粒混悬液以蒸馏水稀释,用激光粒度分析仪(Nicomp 380/ZLS)测
定纳米混悬液的粒径。
3. 测定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
采用超高速离心法(70000r/min)分离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和 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游离药物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其包封率、载药量。
包封率^纳米^g物重xK)鹏 投药量
弁汰旦0/纳米粒中药物重訓0/ 载药量% =~^動丄歪~ x 100% 纟内米fe重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丹参酮在较强的酸、碱环境中易于分解,水中溶解度小,普通制剂如片 剂、胶囊等吸收慢,生物利用度小。将丹参酮制成具有适宜粒径的聚乳酸载 药纳米粒,不仅能提高药物在载体材料中的分散程度,改善药物的溶出,提 高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增加肝靶向性。本发明于丹参酮的注射给药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药物具有保护作
用,能较好地解决脂质体、微乳等制剂中药物易泄露的问题。


图i是丹参酮n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电镜扫描图。
图2是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图。 图3是X射线衍射图,A为丹参酮IIA粉末,B为载体聚乳酸粉末,C为丹
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 图4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给药后各组小鼠肝癌瘤体体积的药效结果。 图5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对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图5-A生理盐 水组;图5-B丹参酮组;图5-C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称取1.42mg丹参酮IIA、 36. 9mgPLA, 80mg卵磷脂溶于4. 5ml 二氯甲垸和 0. 5ml丙酮的混合液中,构成有机相,加入到30ml浓度为1. 0%的F68水相溶液, 将有机相加入到水相中,冰浴下探头超声5min,形成0/W乳剂,然后室温磁力 搅拌挥发完有机溶剂,得到丹参酮n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混悬液,用0.65ixm微 孔滤膜过滤除去聚集体及未包裹的药物,加入支架剂葡萄糖,冷冻干燥得到冻干 纳米粒。
检测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10nm,包封率为68%。 实施例2
称取2. 58mg丹参酮IIA、 36. 9mgPLA、 80mg卵磷脂溶于4. 5ml 二氯甲垸和 0. 5ml丙酮的混合液中,构成有机相,加入30ml浓度为2. 0%的PVA水相溶液, 将有机相加入到水相中,冰浴下探头超声5min,形成0/W乳剂,然后室温磁力 搅拌挥发完有机溶剂,得到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混悬液,用0.65ixm微 孔滤膜过滤除去聚集体及未包裹的药物,加入支架剂乳糖,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纳 米粒。
检测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30nm,包封率为78%。 实施例3称取1. 5mg丹参酮IIA、 100mgPLA, 80mg卵磷脂溶于8ml 二氯甲烷和Iml丙 酮的混合液中,构成有机相,加入30ml浓度为1. 5%的F68水相溶液,将有机 相加入到水相中,冰浴下探头超声5min,形成0/W乳剂,然后室温磁力搅拌挥 发完有机溶剂,得到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混悬液,用0.65"m微孔滤膜 过滤除去聚集体及未包裹的药物,加入支架剂甘露醇,冷冻千燥得到冻干纳米粒。检测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5nm,包封率为82%。 实施例4称取1. Omg丹参酮IIA、 75mgPLA、 80mg卵磷脂溶于9ml 二氯甲烷和lml丙 酮的混合液中,构成有机相,加入50ml浓度为2.5X的F68水相溶液,将有机 相加入到水相中,冰浴下探头超声5min,形成0/W乳剂,然后室温磁力搅拌挥 发完有机溶剂,得到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混悬液,用0.65um微孔滤膜 过滤除去聚集体及未包裹的药物,加入支架剂甘露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纳米粒。检测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34nm,包封率为81%。 实施例5称取3. Omg丹参酮IIA、 60ragPLA, 80mg卵磷脂溶于8ml 二氯甲垸和lml丙 酮的混合液中,构成有机相,加入浓度为30ml的3.0%的PVA水相溶液,将有 机相加入到水相中,冰浴下探头超声5min,形成0/W乳剂,然后室温磁力搅拌 挥发完有机溶剂,得到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混悬液,用0.65um微孔滤 膜过滤除去聚集体及未包裹的药物,加入支架剂甘露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纳米 粒。检测丹参酮n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190nm,包封率为67.2%。 实施例6称取2. Omg丹参酮IIA、40mgPLA, 80mg卵磷脂溶于13. 5ml 二氯甲垸和1. 5ml 丙酮的混合液中,构成有机相,加入浓度为60ml的2.0%的PVA水相溶液,将 有机相加入到水相中,冰浴下探头超声5min,形成0/W乳剂,然后室温磁力搅 拌挥发完有机溶剂,得到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混悬液,用0.65um微孔 滤膜过滤除去聚集体及未包裹的药物,加入支架剂甘露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纳 米粒。检测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0nm,包封率为88.4%。实施例7常规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7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空白 纳米组(B-NP)、丹参酮IIA组(TSIIA)、丹参酮IIA低剂量组(TS-NPL)、丹参 酮IIA中剂量组(TS-NPM)、丹参酮IIA高剂量组(TS-NPH),分别尾静脉给药, 连续给药7天,治疗后每组取6只观察生存时间,余下小鼠处死,比较各组肿瘤 体积,肿瘤坏死程度。结果丹参酮IIA纳米高剂量组瘤体体积明显低于其他各 组(P<0.01)且肿瘤坏死程度显著重于其他各组(P<0.01)。丹参酮IIA纳米 中、高剂量组生存期(18.67±1.75, 19.5±1.52) d明显长于其他各组。证实 丹参酮IU纳米微粒治疗肝癌的作用优于丹参酮IIA单体,且随剂量增加效果越 明显。实施例8按实施例7方法分组给药,取肿瘤组织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 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组织TGFP1, p38MAPK的表达。结果显示丹参酮 IIA纳米中、高剂量两组间凋亡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 组(P<0.01)。丹参酮IIA纳米高剂量组TGFei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0.01), p38MAPK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表明丹参酮IIA纳米微 粒治疗肝癌的机制与抑制TGFei的表达、上调p38MAPK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 亡有关。
权利要求
1、 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药纳米粒的活性组分为 丹参酮IIA,所用载药纳米材料为聚乳酸,所述纳米粒粒径范围为50nm 300nm。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药纳 米粒载药量为1% 30%,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为70% 90%。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聚 乳酸和丹参酮IIA的二氯甲烷或丙酮溶液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溶液中,冰 浴下探头超声,搅拌除掉有机溶剂后得到纳米粒混悬液,用微孔滤膜过滤后,加 入支架剂,滤液进行冻干得到冻干粉针剂。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PVA或F68。
5、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剂选自甘露醇、 葡萄糖或乳糖。
6、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为磁力搅拌。
7、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孔滤膜孔径为0. 6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一种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制剂以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载药纳米粒的活性组分为丹参酮IIA,所用载药纳米材料为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范围为50nm~300nm,纳米粒载药量为1%~30%,纳米粒包封率为70%~90%。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制成冻干粉针剂。本发明能提高药物在载体材料中的分散程度,改善药物的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增加肝靶向性,于丹参酮的注射给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较好地解决脂质体、微乳等制剂中药物易泄露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K9/19GK101310717SQ20071004102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2日
发明者冯年平, 刘宁宁, 刘昭林, 南艺蕾, 珏 孙, 琦 李, 李先茜, 李绪林, 梅映昊, 殷佩浩, 炎 王, 范忠泽 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