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450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藏药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传统藏药青鹏膏剂的配方为基础,采用现代先进工艺制成的青鹏膏剂的一种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鹏膏是藏族民间医生根据《藏医医决补遗释难》、《四部医典》二书记载,结合实践经验组成的经典藏医药验方,处方收载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95年版藏药第一册322页。青鹏膏剂的处方为 镰形棘豆100g 亚大黄50g 铁棒锤75g 诃子100g 毛诃子100g 余甘子100g安息香35g 宽筋藤150g麝香25g 制法以上九味,除麝香另研细粉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过筛,加入麝香细粉,混匀,用8岁童尿、猪油或陈酥油调成软膏,即得。
功能与主治止肿消痛。用于痛风、湿痹、“冈巴”、“黄水”病等引起的肿痛发烧,疱疹,瘟疠发烧等。
传统藏药青鹏膏剂的制备工艺是将所有原药材细粉混合后调制成软膏,工艺繁杂、批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不稳定;原料及辅料来源不稳定,不利于工业化生产;部分药物渗透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不能完全保证疗效,不易发挥药物的疗效;另外产品不易存放,携带不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疗效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藏药软膏剂制备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产品的生物利用度高、起效迅速、透皮吸收好,生产易于产业化的藏药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青鹏软膏的配方以传统藏药白脉软膏的的处方为基础进行放大而成,其具体配方为 原料配方以重量比份计 棘豆11~16%、亚大黄4~9%、铁棒锤8~13%、诃子11~16%、毛诃子11~16%、余甘子11~16%、安息香2~7%、宽筋藤18~23%、人工麝香或麝香1~6%。
制备工艺 ①将配方量的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净制,混合。
②取上述混合药物总量的1%~100%,用药材总重量的5~20倍的30~90%乙醇于20~95℃下提取1~4次,每次提取0.5~2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缩液。
③将剩余混合药物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并与上述浓缩液混合,得到混合液a,然后加入混合液a重量1~100倍的水相,搅拌均匀,得混合液b。所述水相为丙三醇、丙二醇、水中的至少一种。
④将混合液b与油相、乳化剂以100∶0∶1~100∶95∶100的重量比混合后,乳化,得乳化膏。
所述油相为石蜡、硬脂酸、液体石蜡、蜂蜡、凡士林、羊毛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鲸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脂肪醇缩合物、聚山梨酯、三乙醇胺、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酸甘油脂、脂肪酸山梨坦、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卡波姆、聚丙烯酸及钠盐、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明胶中的至少一种。
乳化条件为于10~90℃,常压搅拌1~60分钟或于10~90℃,真空压力为0.01~0.09Mpa的条件下搅拌1~40分钟。
⑤将配方量的人工麝香或麝香加入到上述乳化膏中搅拌均匀即可;或先将配方量的人工麝香或麝香用2~30倍重量份的水研磨,过60~200目筛后,再加入到上述乳化膏中搅拌均匀即可。
为了调解乳化膏的粘稠度及增加膏体的稳定性,步骤⑤还加入乳化膏体重量0.1%~10%的增稠剂或/和助悬剂。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纳、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明胶中至少一种;助悬剂为明胶、卡波姆、凡士林、固体石蜡中至少一种。
为了便于乳化膏的长期存放,步骤⑤还加入乳化膏体重量0.1%~10%的防腐剂。防腐剂可采用苯甲酸、苯甲酸钠,亚硝酸钠、丙酸、丙酸钠、丙酸钙、尼伯金、甘油、山梨酸、芳香油类中至少一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青鹏膏剂产品较已有技术制成的药物工艺稳定,而且可控,有利于保证疗效,可对药物含量进行测定及有效成分的检测,以保证传统藏药软膏剂的质量。
2、本发明采用现代先进技术,不仅有效地保留天然植物药材中的活性物质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又大大提高了生药成分的含量和比率,提高了产品的生物利用度,使疗效更佳;同时解决了透皮吸收问题,起效较迅速,并大大延长药品存放时间,便于使用和携带。
3、本发明的方法不需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稳定剂,使用安全。
4、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易于产业化。
为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青鹏膏剂的疗效,进行了该药物的相关性实验,具体如下 一、抗炎试验 1青鹏膏剂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1.1实验材料 动物小鼠,昆明种,雄性,体重18~22g,由北京市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2-0003。
受试药青鹏膏剂(0.15g生药/g软膏),由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传统青鹏软膏(0.2g生药/g软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提供; 1.2方法与结果 小鼠50只,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给基质)、青鹏膏剂高、中、低剂量组(0.6、0.3、0.15g生药/g)和阳性药醋酸可的松组(0.025g/g),其中除阳性药为ip给药外,其余均为经皮给药,连续给药3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1h后,在左侧耳廓涂抹2%巴豆油(巴豆油、乙醇、乙醚的比例为0.2∶2∶7.8)50μl/只,4h后处死,用直径8mm的不锈钢铳铳下左右耳廓,称重,计算耳肿胀率,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耳肿胀率计算公式如下耳肿胀率=(左耳重-右耳重)/右耳重×100% 表1青鹏膏剂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青鹏膏剂高、中剂量组(0.6、0.3g生药/g)耳肿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
2、青鹏膏剂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2.1实验材料 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190~210g,合格证号SCXK(京)2002-0003,由北京市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受试药青鹏膏剂(0.15g生药/g软膏),由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传统青鹏软膏(0.2g生药/g软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提供; 2.2方法与结果 大鼠50只,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给基质)、青鹏膏剂高、中、低剂量组(0.48、0.24、0.12g生药/kg)和阳性药阿司匹林组(0.1g/kg),除阳性药为灌胃给药外,均为经皮给药,连续给药3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1h后,在其右后肢足跖部皮下注射1%的角叉菜胶100μl,分别于注射后1h,2h,4h,6h用千分尺测量肿胀足跖部厚度,计算足肿胀率,进行组间t检验。计算公式如下 足肿胀率=(注射后足跖厚度-注射前足跖厚度)/注射前足跖厚度×100% 结果见表2,青鹏膏剂高剂量组(0.48g生药/kg)在大鼠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2h内足肿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青鹏膏剂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P<0.01。
二、镇痛试验 1、青鹏膏剂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致疼痛及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升高的影响 1.1实验材料 动物小鼠,昆明种,雄性,体重18~22g,由北京市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2-0003。
受试药青鹏膏剂(0.15g生药/g软膏),由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传统青鹏软膏(0.2g生药/g软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提供; 1.2方法和结果 小鼠50只,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给基质)、青鹏膏剂高、中、低剂量组(0.6、0.3、0.15g生药/g),阳性药阿司匹林组(0.14g/kg),其中阳性药为单次灌胃给药,其余均为经皮给药。给药1h后,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记录给醋酸后15min内的扭体次数;然后于腹腔注射醋酸30min后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兰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再过20min将小鼠脱椎处死,一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6ml,轻揉小鼠腹部,以使腹腔内染料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并混合均匀,然后用6号针头穿刺入腹腔,仔细吸取4ml液体,每管液体离心3000rpm,10min后,取上清液测定590nm处的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染料含量。结果见表3。
表3的结果表明,青鹏膏剂高、中剂量(0.6、0.3g生药/kg)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及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
表3青鹏膏剂对小鼠醋酸扭体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三、活血化瘀试验 1.1实验材料 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190~210g,由北京市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2-0003。
受试药青鹏膏剂(0.15g生药/g软膏),由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传统青鹏软膏(0.2g生药/g软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提供; 仪器全血粘度计,LBY-N6A,北京普力生仪器公司生产;血小板聚集仪,DIC-PA3210,日本产;高速毛细管离心机,KH-120A,日本产;离心机,LXZ-II,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生产。
1.2方法和结果 大鼠50只,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给基质)、青鹏膏剂高、中、低剂量组(0.48、0.24、0.12g生药/kg)和阳性药七厘散组(0.4g/g)。其中阳性药为灌胃给药,其余均为经皮给药,连续给药五天,每天一次,共五次。末次给药1h后,在其右后肢足跖部皮下注射1%的角叉菜胶50μl/100g体重。
动物末次给药1h后,进行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测定(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观察记录大鼠尾部血栓长度后,经腹主动脉取血,用3.8%枸橼酸钠(1∶9)抗凝,用离心机制成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后,按比例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百分率;另取血液置旋转粘度计的测定杯中,测定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用上述贫血小板血浆吸入全血粘度计的毛细管中,测定37℃时的血浆粘度;用毛细管吸取血液后高速离心5分钟,用红细胞压积计数板读取压积值;用读完压积值的毛细管经处理后,用计数尺量出热沉蛋白的含量。结果见表4、5。
表4青鹏膏剂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血瘀模型血栓形成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P<0.05。
表5青鹏膏剂对软组织损伤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从表4、5表明,青鹏膏剂高、中(0.48、0.24g生药/kg)剂量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血瘀模型血栓形成;青鹏膏剂高剂量(0.48g/kg)可降低动物血浆粘度,青鹏膏剂高、中、低(0.48、0.24、0.12g生药/kg)三个剂量,均可降低动物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四、免疫试验 1、青鹏膏剂对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1.1实验材料 动物BALB/C小鼠,雄性,体重18-2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2-0003。
受试药青鹏膏剂(0.15g生药/g软膏),由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传统青鹏软膏(0.2g生药/g软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提供; 1.2方法与结果 BALB/C小鼠,雄性50只,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给基质)、青鹏膏剂高、中、低剂量组(0.6、0.3、0.15g生药/kg),均为经皮给药,每天1次,连续14天。于给药第12天,除正常对照组外每组小鼠均ip环磷酰胺(cy)15mg/kg,每天一次连续3天,以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给药结束后,摘眼球放血处死,无菌条件下摘取脾脏,用含10%小牛血清1640培养液,按15mg脾重/ml制成脾细胞悬液(5×106/ml),过200目钢丝网,放冰浴中待用。精密称取LPS,用1640液配成1000μg/ml。取96孔平底培养板,每孔加入脾细胞悬液100μl,每脾作双孔,一孔不加LPS,一孔加LPS 10μl,再加入10%小牛血清1640培养液,使每孔终体积为200μl,摇匀,置37℃、5%CO2培养箱培养72h,终止培养前24h,每孔加入3H-TdR 3.7×104Bq/20μl,培养完毕,用多头细胞收集器收集细胞于49号玻璃纤维滤膜上,并依次用蒸馏水、5%三氯乙酸、无水乙醇抽滤,滤膜置闪烁瓶中,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参入的放射强度cpm值。以加入LPS孔的cpm数除以不加LPS孔的cpm数作为LPS对脾B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指数。
2、青鹏膏剂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小鼠分组、给药、造模型同六、1。精密称取ConA,用1640液配成100μg/ml备用。取96孔平底培养板,每孔加入脾细胞悬液(细胞浓度同前)100μl,每脾作双孔,一孔不加ConA,一孔加ConA 20μl,再加入10%小牛血清1640培养液,使每孔终体积为200μl,摇匀,细胞培养、加入3H-TdR、收集细胞、测定cpm值方法同前。
结果见表6~8。青鹏膏剂高、中(0.6、0.3g生药/kg)剂量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率;青鹏膏剂高、中、低(0.6、0.3、0.15g生药/kg)剂量均可抑制小鼠B淋巴细胞转化率,青鹏膏剂三个剂量给药后,脾和胸腺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 表6青鹏膏剂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表7青鹏膏剂对小鼠脾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 表8青鹏膏剂对小鼠重要脏器系数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列实施例均采用药典记载的青鹏膏剂的处方。
实施例1 原料棘豆11g、亚大黄4g、铁棒锤8g、诃子11g、毛诃子11g、余甘子11g、安息香2g、宽筋藤18g、麝香1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10%,用30%的乙醇提取4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5倍,温度95℃,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3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药粉(90%)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上述浓缩药液、56g聚山梨酯-80、32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④取110g液体石蜡,升温至75℃后,加入到混合药液中,搅拌均匀;加50g聚乙二醇400,然后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8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快速搅拌4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可制成软膏。
实施例2 原料棘豆16g、亚大黄9g、铁棒锤13g、诃子16g、毛诃子16g、余甘子16g、安息香7g、宽筋藤23g、人工麝香6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15%,用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温度70℃,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1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上述剩余的药粉(85%)粉碎成0.01~200μ的药粉后,与浓缩液、370g十六醇、480g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备用; ④取1400g蜂蜡,升温至95℃,加入到③中的混合液中,加入20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3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可制成软膏。
实施例3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30%,用85%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5倍,温度60℃,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2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药粉(70%)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与浓缩药液、45g硬脂酸甘油酯、120g水、8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0℃备用; ④取110g凡士林,升温至80℃时加入③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1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快速搅拌2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4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50%,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1.5小时,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50℃,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0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药粉(50%)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浓缩药液、45g十八醇、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④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快速搅拌2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5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60%,用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温度20℃,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3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药粉(40%)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浓缩药液、45g十八醇、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④取100g羊毛脂、10g单硬脂酸、10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丙酸钠升温至75℃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5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6 原料棘豆11g、亚大黄4g、铁棒锤8g、诃子11g、毛诃子11g、余甘子11g、安息香2g、宽筋藤18g、麝香1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90%,用3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温度95℃,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4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的10%药粉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浓缩药液、56g三乙醇胺、32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0℃备用; ④取110g液体石蜡,升温至90℃,加入到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5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7 原料棘豆16g、亚大黄9g、铁棒锤13g、诃子16g、毛诃子16g、余甘子16g、安息香7g、宽筋藤23g、人工麝香6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40%,用50%的乙醇提取2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5倍,温度60℃,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2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的60%药粉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浓缩药液、370g十八醇、480g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④取1400g蜂蜡,升温至75℃时加入到③中所得混合液,加入50g羟乙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6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5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8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95%,用70%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75℃,提取3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5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的5%药粉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浓缩药液、45g脂肪酸山梨坦、120g水、8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5℃备用; ④取110g凡士林,升温至85℃,加入到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3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8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9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80%,用90%的乙醇提取1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5倍,温度20℃,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2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的20%药粉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后,与浓缩药液、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备用; ④取100羊毛脂,升温至95℃,加入到③中所得混合液,加入30g山梨酸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2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2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0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50%,用45%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温度70℃,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3的浓缩液,备用。
③将剩余的50%药粉、浓缩药液、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0℃备用; ④待100g羊毛脂,升温至70℃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7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8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1 原料棘豆11g、亚大黄4g、铁棒锤8g、诃子11g、毛诃子11g、余甘子11g、安息香2g、宽筋藤18g、人工麝香1g。
制备工艺 ①将人工麝香1g加2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③将混合药粉,用3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温度85℃,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1的浓缩液,备用。
④将浓缩药液与56g三乙醇胺、32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5℃备用; ⑤取110g液体石蜡,升温至85℃,加入到④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6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3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2 原料棘豆16g、亚大黄9g、铁棒锤13g、诃子16g、毛诃子16g、余甘子16g、安息香7g、宽筋藤23g、麝香6g。
制备工艺 ①将麝香6g加18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③将混合药粉用45%的乙醇提取2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5倍,温度90℃,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1的浓缩液,备用。
④将浓缩药液与370g十八醇、480g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⑤取1400g蜂蜡,升温至75℃加入到④中所得混合液,快速搅拌4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3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人工麝香3.5g加17.5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③将混合药粉用70%的乙醇提取4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30℃,每次提取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1的浓缩液,备用。
④将浓缩药液与45g脂肪酸山梨坦、120g水、8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备用。
⑤取110g凡士林,升温至95℃时,加入到④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7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分钟,待温度降至30℃时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4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麝香3.5g加87.5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③将混合药粉用90%的乙醇提取1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5倍,温度50℃,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1的浓缩液,备用。
④将浓缩药液与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⑤称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加入到④中所得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4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2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5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人工麝香3.5g加87.5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③将混合药粉,用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温度70℃,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比重为1.4的浓缩液,备用。
④浓缩药液与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5℃备用; ⑤称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85℃加入到④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5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5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6 原料棘豆11g、亚大黄4g、铁棒锤8g、诃子11g、毛诃子11g、余甘子11g、安息香2g、宽筋藤18g、麝香1g。
制备工艺 ①将麝香1g加2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30%的乙醇提取,所加入的乙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5倍,在95℃的温度下进行第一次提取24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第一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3倍的30%的乙醇在70℃下提取10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3倍的30%的乙醇提取,在70℃下提取6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浓缩药液与56g三乙醇胺、32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⑦称取110g液体石蜡,升温至75℃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快速搅拌1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7 原料棘豆16g、亚大黄9g、铁棒锤13g、诃子16g、毛诃子16g、余甘子16g、安息香7g、宽筋藤23g、麝香6g。
制备工艺 ①将麝香6g加180g水研磨,过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药材总重量的20倍、70%的乙醇在90℃下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5倍、70%的乙醇在70℃下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0倍、70%的乙醇在70℃下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0,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370g十八醇、480g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备用; ⑦称取1400g蜂蜡,升温至95℃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3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5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8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麝香3.5g加17.5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药材总重量的10倍,50%的乙醇在50℃下提取10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第一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50%的乙醇提在50℃提取5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6倍、50%的乙醇在50℃的温度下进行提取3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得到的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5,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45g卡波姆、120g水、8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5℃备用; ⑦称取110g凡士林,升温至85℃,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2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19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制备工艺 ①将人工麝香3.5g加87.5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药材总重量的15倍、60%的乙醇在90℃提取12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2倍、60%的乙醇在70℃提取8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60%的乙醇在70℃的提取4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得到的三次提取液,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备用; ⑦称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95℃,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10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上述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0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麝香3.5g。
①将麝香3.5g加87.5g水研磨,过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40%的乙醇在75℃提取5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6倍、60%的乙醇在70℃提取2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4倍,60%的乙醇在7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得到的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0℃备用; ⑦称取100g羊毛脂,温度升至80℃,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1MPa的条件下置均质机内乳化8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1 原料棘豆13.5g、亚大黄6.5g、铁棒锤10.5g、诃子13.5g、毛诃子13.5g、余甘子13.5g、安息香4.5g、宽筋藤20.5g、人工麝香3.5g。
①将人工麝香3.5g加87.5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90%的乙醇在55℃提取5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6倍、90%的乙醇在55℃提取2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4倍,90%的乙醇在55℃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45g十二醇硫酸钠、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备用; ⑦称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6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乳化12分钟,待温度降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2 原料棘豆20.4g、亚大黄10.2g、铁棒锤15.3g、诃子20.4g、毛诃子20.4g、余甘子20.4g、安息香7.1g、宽筋藤30.6g、麝香5.1g。
①将麝香5.1g加51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材总重量的10倍,30%的乙醇在95℃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30%的乙醇在95℃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6倍、30%的乙醇在95℃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90g聚山梨酯-80、8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时备用; ⑦将80g液体石蜡与2g尼泊金甲酯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混合液; ⑧待油相混合液温度升至95℃,加入⑥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5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乳化10分钟,温度降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3 原料棘豆16g、亚大黄9g、铁棒锤13g、诃子16g、毛诃子16g、余甘子16g、安息香7g、宽筋藤23g、人工麝香6g。
①将人工麝香6g加6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用药材总重量的15倍,85%的乙醇在60℃提取2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0倍,85%的乙醇在60℃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85%的乙醇在6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370g十八醇、480g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85℃备用; ⑦称取1400g蜂蜡,升温至85℃,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搅拌10分钟,降温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4 原料棘豆11g、亚大黄4g、铁棒锤8g、诃子11g、毛诃子11g、余甘子11g、安息香2g、宽筋藤18g、人工麝香1g。
①将人工麝香1g加1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药材总重量的18倍,60%的乙醇在40℃提取3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③将②中进行过除杂、洗净的药材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2倍,60%的乙醇在40~80℃提取2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5倍,60%的乙醇在4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56g三乙醇胺、32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0℃备用; ⑦称取110g液体石蜡,升温至90℃,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乳化12分钟后,降温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5 原料棘豆20.4g、亚大黄10.2g、铁棒锤15.3g、诃子20.4g、毛诃子20.4g、余甘子20.4g、安息香7.1g、宽筋藤30.6g、麝香5.1g。
①将麝香5.1g加51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后用药材总重量的10倍、70%的乙醇在90℃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70%的乙醇在9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6倍,70%的乙醇提在90℃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90g聚山梨酯-80、80g丙三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0℃备用; ⑦将80g液体石蜡与2g尼泊金甲酯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混合液; ⑧待油相混合液温度升至90℃,加入到上述水相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乳化10分钟后,降温至30℃,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6 原料棘豆11g、亚大黄4g、铁棒锤8g、诃子11g、毛诃子11g、余甘子11g、安息香2g、宽筋藤18g、人工麝香1g。
①将人工麝香1g加2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用用药材总重量的20倍,50%的乙醇在5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5倍,50%的乙醇在5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0倍,50%的乙醇在50℃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56g三乙醇胺、320g丙三醇混合,5g卡波姆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95℃备用; ⑦称取110g液体石蜡,升温至95℃,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7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搅拌20分钟,降温至30℃,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实施例27 原料棘豆16g、亚大黄9g、铁棒锤13g、诃子16g、毛诃子16g、余甘子16g、安息香7g、宽筋藤23g、人工麝香6g。
①将人工麝香6g加90g水研磨,过60~200目筛,备用; ②将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进行净制,用药材总重量的18倍、30%的乙醇在60℃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③将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12倍,30%的乙醇在60℃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④将第二次药渣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30%的乙醇在60℃提取0.5小时,过滤,得到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次药渣; ⑤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的相对密度为1.2,得到浓缩液; ⑥将浓缩药液与200g卡波姆、20g三乙醇胺、200g丙二醇和660g水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
权利要求
1.一种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配方和工艺步骤
配方以重量比份计
棘豆11~16%、亚大黄4~9%、铁棒锤8~13%、诃子11~16%、毛诃子11~16%、余甘子11~16%、安息香2~7%、宽筋藤18~23%、人工麝香或麝香1~6%。
工艺
①将配方量的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净制,混合;
②取上述混合药物总量的1%~100%,用药材总重量的5~20倍的30~90%乙醇于20~95℃下提取1~4次,每次提取0.5~2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浓缩液;
③将剩余混合药物粉碎成0.01~200μm的药粉,并与上述浓缩液混合,得到混合液a,然后加入混合液a重量1~100倍的水相,搅拌均匀,得混合液b;
④将混合液b与油相、乳化剂以100∶0∶1~100∶95∶100的重量比混合后,乳化,得乳化膏;
⑤将配方量的人工麝香或麝香加入到上述乳化膏中搅拌均匀即可;或先将配方量的人工麝香或麝香用2~30倍重量份的水研磨,过60~200目筛后,再加入到上述乳化膏中搅拌均匀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缩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所述的乳化条件为于10~90℃,常压搅拌1~60分钟或于10~90℃,真空压力为0.01~0.09Mpa的条件下搅拌1~4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所述水相为丙三醇、丙二醇、水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所述油相为石蜡、硬脂酸、液体石蜡、蜂蜡、凡士林、羊毛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鲸蜡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所述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脂肪醇缩合物、聚山梨酯、三乙醇胺、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酸甘油脂、脂肪酸山梨坦、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卡波姆、聚丙烯酸及钠盐、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明胶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还加入乳化膏体重量0.1%~10%的增稠剂或/和助悬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纳、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明胶中至少一种;所述助悬剂为明胶、卡波姆、凡士林、固体石蜡中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还加入乳化膏体重量0.1%~10%的防腐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青鹏膏剂的醇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苯甲酸钠,亚硝酸钠、丙酸、丙酸钠、丙酸钙、尼伯金、甘油、山梨酸、芳香油中至少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药青鹏膏剂新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原藏药青鹏膏剂的配方为基础,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生产而成,有效地保留药材中的活性物质和药材的有效成份,又大大提高了生药成分的溶出度,同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克服了传统青鹏膏剂的不足,产品无异味,稳定性良好,便于使用、携带和保存;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易行,原料及辅料来源稳定,易于产业化。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181372SQ200710188509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7日
发明者雷菊芳, 张樱山, 陈丽娟, 刘海龙, 贺国杰 申请人: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