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785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中药活性成分的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乳结构是由英国化学家Sculman和Hoar于1943年首次发现的。并于1959年正式定名为微乳液(microemulsion)。微乳结构是热力学稳定的油一水一表面活性剂一助表面活性剂的均相体系,外观透明或近似透明,也同一般乳剂一样分为W/0和0/W型,粒径小,通常在10—100nm之间,所以也称之为微乳(Nanoemulsion,NE)。微乳这一特殊结构在很多领域中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成为界面化学的一个重要并且是十分活跃的分支。微乳化技术已渗透到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成为当今国际上热门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研究领域。微乳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微乳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环孢菌素、抗癌药物喜树碱、解热抗炎药物消炎痛布,洛芬辛酯微乳注射剂、氟比洛芬注射剂等等,均有结果表明,以上药物制成微乳制剂以后,溶解度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大大增加。微乳作为药物载体应用有较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但在中药领域,现在国内外的研究很少,尚无中药微乳制剂的产品问世,将微乳制剂应用于中药领域是前景广阔且意义重大的工作。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提供一种含中药活性成分的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四相组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四相的配比关系是1-10:1-20:0.2-5:0.5-15。最佳的配比关系是10:20:1:10;10:20:2:10;5.5:2:2.5:0.5;6:3:2.5:1;5:20:1:15。当上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或水相全部为液体时,其比例单位是体积比;当上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或水相部分为固体,部分为液体时,其比例单位是重量体积比即L/Kg。在上述微乳制剂中还可以加入一种和/或几种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的量为微乳制剂中含常规有效量。微乳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卵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助表面活性剂是短链醇,以及乙醇、丙二醇、甘油、山梨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油相是肉豆蔻酸异丙酯,豆油,花生油,油酸,单味或复方中药提取出的挥发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水相是双蒸水,单味或复方中药水提液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的油相中的单味或复方中药挥发油包括任何含挥发油的单味和复方中药中提取出的挥发油,如薄荷,玫瑰,当归,厚朴,木香,红花,冰片,肉豆蔻,肉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磨汤等中医经典方剂和按照中医理论新组成的方剂提取出的挥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挥发油含常规有效量的活性成份;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的水相中的中药水提液包括任何含水溶性成份的单味或复方中药中提取出的水提液,如薄荷,玫瑰,当归,厚朴,木香,红花,冰片,肉豆蔻,肉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磨汤等中医经典方剂和按照中医理论新组成的方剂提取出的的水提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提液含常规有效量的活性成份。当上述微乳制剂油相中的单味或复方中药挥发油为几种时,各种挥发油的比例为均额或按中医临床处方需要进行配比;当上述微乳制剂水相中的中药水提液为几种时,各种中药水提液的比例为均额或按中医临床处方需要进行配比。当上述微乳制剂的油相中包括单味或复方中药挥发油中一种和/或几种时、水相中包括中药水提液中的一种和/或几种时,或微乳制剂中包括一种和/或几种固体中药活性物质时,上述挥发油、水提液或活性物质的用药组合规则遵循临床配伍原则。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是油包水(0/W)型或水包油(W/0)型,单位制剂中含常规有效量的活性成份。本发明上述微乳制剂是指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剂型当中的一种如软胶囊剂,混悬剂、口服液、灌肠剂、注射剂等液体制剂。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如下方法中的一种-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混合形成微乳制剂。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将油相溶于助表面活性剂中使其溶解,在轻微搅拌条件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混合形成微乳制剂。本发明所述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的微乳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如下方法中的一种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混合形成微乳制剂;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形成含药微乳制剂。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将油相溶于助表面活性剂中使其溶解,在轻微搅拌条件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混合形成微乳制剂;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形成含药微乳制剂。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将固体中药活性物质溶于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或水相中使其溶解,在轻微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未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或水相混合形成含药的微乳制剂。本发明的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微乳制备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水难溶或不溶以及可溶于醇、油等有机溶剂中的活性成分。包括麻黄生物碱、黄连生物碱、延胡索生物碱、苦参碱等生物碱类,穿心莲内酯(二萜);青蒿素(倍半萜);紫杉醇(二萜);川楝素(三萜);银杏内酯(二萜);P-胡罗卜素(四萜)等萜类,人参总皂苷,三七皂苷等皂苷类,丹参黄酮,葛根黄酮等黄酮类,茶多酚;仙鹤草素等多酚类以及黄芪多糖、人参多糖等多糖类。上述微乳制剂中,当油相为单味或复方中药提取出的挥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时,其挥发油的制备方法是用常规方法从单位和/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总挥发油和/或挥发油;当微乳制剂中水相是单味或复方中药水提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时,其水提液的制备方法是用常规方法从单位和/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水提取液,水提取液应经常规的过滤澄清处理。本发明微乳技术为中药制剂提供了新的载药体系,所述微乳制剂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分子水溶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提高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微乳可以同时包容不同脂溶性药物,提高一些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由于微乳的粒径小且均匀,使包封于其中的药物分散度高,促进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粘度低,粒径小,可以用作注射剂,且注射不会引起疼痛;对易于水解的药物制成油包水型微乳有效抑止其水解,起到保护作用;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延长了水溶性药物的释药时间;本发明所述微乳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制剂具有各相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且粒径小,可以过滤,易于制备和保存。下面实验例用于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实验例1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的理化性质的考察含量测定用HPLC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测得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为7.8447mg/ml。热稳定性的测定穿心莲内酯微乳在室温下放置30天,观测其澄明度,并定期测其OD值,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室温下稳定性良好,无分层现象,0D值在30天内无显著差异。另夕卜,将内酯乳在40。C,60°C,80°C恒温放置10天,每天观测其外观,并于1,3,5,7,IO天分别测定其OD值,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在高温下也有良好的稳定性。粒径测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的粒径并拍照测量,得到其粒径范围在30-60nm之间。穿心莲内酯在微乳中有良好的溶解性。穿心莲内酯几乎不溶于水,在乙醇中可溶,而在微乳中溶解度很好,每毫升微乳中可溶解8毫升穿心莲内酯。实验例2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药效学初步考察将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与穿心莲内酯片进行药效学比较,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微乳在抑制大鼠蛋清致足趾肿胀实验中,效果明显优于穿心莲内酯片,表现为起效快,作用效果明显。穿心莲内酯微乳液对大鼠蛋清所致足趾肿胀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林与空白组比较P〈0.01;糊与阿斯匹林组比较p〈0.01;—与穿心莲内酯片组比较p〈0.01。实验例3微乳的提取效率比较试验取吐温-80、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蒸馏水,比例为5:20:1:15,配制成500ml空白微乳,取100g穿心莲,用空白微乳浸渍4天,过滤浸渍液,得微乳提取液。另取65%乙醇500ml,取100g穿心莲,用乙醇浸渍4天,过滤浸渍液,得乙醇提取液。分别测量两种提取液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其中微乳提取液的收率在0.08%,乙醇提取液的收率在0.06%,说明微乳的提取效率比乙醇高。实验例4其他药物有效成分在微乳中溶解度的考察黄芩苷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均很差,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但在微乳中每毫升可溶解3.3毫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冰片微乳胶囊按比例为10:20:2:10取吐温-8010L、乙醇20L、冰片2Kg、蒸馏水10L;取冰片溶于乙醇中,充分搅拌待完全溶解后;按照上述比例加入吐温-80,蒸馏水充分搅拌;加入常规其他辅料制成胶囊。实施例2:薄荷微乳软胶囊按比例为5.5:2:2.5:0.5取吐温5.5L、乙醇2L、薄荷油2.5L、薄荷水提液0.5L,取薄荷油2.5L,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2L乙醇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软胶囊即可。实施例3:薄荷微乳擦剂按比例为5.5:2:2.5:20取吐温5.5L、乙醇2L、薄荷油2.5L、薄荷水提液20L,取薄荷油2.5L,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2L乙醇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擦剂即可。实施例4:中药复方通络救脑软胶囊按比例为5.5:2:2.5:20取吐温5L、乙醇5L、通络救脑复方提取的挥发油2.5L、通络救脑复方提取的水提液20L,取通络救脑复方提取的挥发油2.5L,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5L乙醇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软胶囊。实施例5:玫瑰微乳擦剂按比例为6:3:2.5:1取吐温6L、乙醇3L、玫瑰油5U玫瑰水提液1L,取玫瑰油5L,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3L乙醇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制成擦剂.。实施例6:玫瑰微乳霜剂按比例为6:3:2.5:20取吐温6L、乙醇3L、玫瑰油2.5L、玫瑰水提液20L,取玫瑰油2.5L,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3L乙醇,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制成霜剂.。实施例7:当归微乳胶囊按比例为5:20:0.2:10取吐温_805L、乙醇20L、当归提取的挥发油0.2L、当归提取的水提液10L,取当归挥发油,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乙醇,然后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囊.。具体操作如下取当归50K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0.2L;提取后的水溶液浓縮至100L,加95%乙醇200L,搅拌,静置过夜,过滤,滤液浓縮至10L,滤液中分别加入挥发油0.2L,乙醇20L,吐温-805L,充分搅拌,制成软胶囊。实施例8:川芎微乳胶囊按比例为10:20:0.5:20取吐温_8010L、乙醇20L、川芎提取的挥发油0.5L、川芎提取的水提液20L,取川芎挥发油0.5L,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20L乙醇中,然后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囊。实施例9:佛手散微乳胶囊按比例为5:10:0.6:20取吐温-805L、乙醇IOL、当归(18Kg)和川芎(12Kg)提取的挥发油0.6L、当归和川芎提取的水提液20L,取提取的挥发油,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10L乙醇中,然后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囊。实施例10:良附丸微乳胶囊按比例为10:5:1:20取吐温-80IOL、乙醇5U高良姜(500Kg)和香附(500Kg)提取的挥发油1L、高良姜和香附提取的水提液20L,取提取的挥发油,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5L乙醇中,然后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囊。实施例ll:穿心莲内酯微乳软胶囊按比例为10:20:1:10取吐温-80IOL、乙醇20L、肉豆蔻酸异丙酯1L、蒸馏水10U取穿心莲内酯320Kg,置于20L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超声促溶,待完全溶解后按照上述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以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分装制成胶囊。实施例12:穿心莲内酯微乳胶囊按比例为5:20:1:15取吐温-805L、乙醇20L、肉豆蔻酸异丙酯1L、蒸馏水15L,取穿心莲内酯320Kg,溶于20L乙醇中,充分搅拌待完全溶解后,按照上述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和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胶囊。实施例13:三七皂苷微乳胶囊按比例为10:20:1:15取吐温-8010L、乙醇20L、肉豆蔻酸异丙酯1L、蒸馏水15L,取三七皂苷10g,溶于20L乙醇中,充分搅拌待完全溶解后,按照上述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和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胶囊。实施例14:三七皂苷微乳胶囊按比例为6:2.5:1.1:10取吐温-806L、山梨醇2.5Kg、豆油1.1L、蒸馏水10L;取三七皂苷8g,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IOL蒸馏水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实施例15:苦参碱微乳胶囊按比例为2:3:0.5:12;取聚氧乙烯蓖麻油2L、乙醇3U花生油0.5L、蒸馏水12L;取苦参碱5.5g,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12L蒸馏水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聚氧乙烯蓖麻油,乙醇,花生油,加入常规其他辅料制成胶囊。实施例16:白芍总苷微乳胶囊按比例为3:3:1.5:10取卵磷脂3L、乙醇3L、油酸1.5L、蒸馏水10L,取白芍总苷0.85g,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10L水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囊。实施例17:丹参酮微乳胶囊按比例为10:5:2:10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0L、丙二醇5L、豆油2L、蒸馏水10L,取丹参酮0.55Kg,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丙二醇5L,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后装胶囊。实施例18:青蒿素微乳软胶囊按比例为6:3:2.5:1取吐温6L、乙醇3L、油酸2.5L、双蒸水1L,取青蒿素120g,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3L乙醇,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软胶囊。实施例19:紫杉醇微乳软胶囊按比例为6:3:2.5:1取吐温6L、乙醇3L、油酸2.5L、双蒸水1L,取紫杉醇80g,充分搅拌下使其溶于3L乙醇中,然后再按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制成软胶囊。实施例ZO-按比例l:20:0.2:15取吐温1L、乙醇20L、四君子汤挥发油0.2L、小承气汤水提液10L和芍药甘草汤水提液5L,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软胶实施例21:按比例l:1:5:15取卵磷脂1L、丙二醇1L、葛根汤挥发油3L和当归、川芎挥发油2L、桂枝汤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混悬剂。实施例22:按比例l:20:5:0.5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L、甘油20L、四物汤挥发油5L、柴胡葱白汤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口服液。实施例23:按比例l:1:0.2:15取吐温1L、山梨醇1Kg、肉桂挥发油0.2L、冰片水溶液15L(取3kg冰片溶于15L水中制成),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注射剂。实施例24:按比例l:20:0.2:0.5取卵磷脂1L、乙醇20L、肉豆蔻挥发油0.2L、肉桂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灌肠剂。实施例25:按比例l:1:5:0.5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L、丙二醇1L、麻黄汤挥发油5L、麻黄汤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口服液。实施例26:按比例1:20:5:15取吐温1U甘油20L、冰片5Kg、红花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混悬剂。实施例27:按比例l:1:0.2:0.5取卵磷脂1L、山梨醇1Kg、红花挥发油0.2L、四君子汤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注射剂软胶实施例28:按比例10:20:0.2:15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0L、乙醇20L、四磨汤挥发油0.2L、四磨汤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灌肠剂。实施例29:按比例10:1:5:15取吐温10L、丙二醇1U木香挥发油5L、肉豆蔻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口服液。实施例30:按比例10:20:5:0.5取卵磷脂10L、甘油20L、厚朴挥发油5L、木香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混悬剂。按比例10:1:0.2:15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0L、山梨醇1Kg、桂枝汤挥发油0.2L、玉屏风散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软胶囊剂。实施例32:按比例10:20:0.2:0.5取吐温10L、丙二醇20L、当归挥发油0.2L、双蒸水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注射剂。实施例33:按比例10:1:5:0.5取卵磷脂10L、甘油1L、油酸5L、厚朴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灌肠剂。实施例34:按比例10:20:5:15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0L、山梨醇20Kg、花生油5L、当归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口服液。实施例35:按比例10:1:0.2:0.5取卵磷脂10L、山梨醇1L、豆油0.2L、玫瑰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软胶囊剂混悬剂。实施例36:按比例10:20:5:15取聚氧乙烯蓖麻油10L、山梨醇20Kg、花生油5L、当归水提液15L,混合形成微乳,再加入仙鹤草素4Kg,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口服液。实施例37:按比例10:1:0.2:0.5取卵磷脂10L、山梨醇1Kg、豆油0.2L、玫瑰水提液0.5L,混合形成微乳,再加入黄芪多糖100g,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软胶囊剂混悬剂。实施例38:按比例10:20:0.2:0.5取吐温10L、丙二醇20L、当归挥发油0.2L、双蒸水0.5L,将当归挥发油0.2L溶于丙二醇20L中,再加入吐温10L、双蒸水0.5L、苦参碱100g,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注射剂。实施例39:按比例10:1:5:0.5取卵磷脂10L、甘油1L、油酸5L、厚朴水提液0.5L,将油酸5L溶于甘油1L中,再加入卵磷脂10L、厚朴水提液0.5L、P-胡罗卜素20g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灌肠剂。实施例40:按比例为10:20:1:10取吐温_80IOL、乙醇20L、肉豆蔻酸异丙酯1L、蒸馏水10L,混合形成微乳,再加入槲皮素0.6Kg,青蒿素0.5Kg,加常规辅料,分装制成胶囊。实施例41:六君子汤微乳胶囊六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六君子汤中的挥发油可以由如下方法制备取白术9kg、陈皮3kg、半夏4.5kg,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提取挥发油0.8L;六君子汤中的水提液可以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人参9kg、茯苓9kg、炙甘草6kg,用蒸馏水100L提取,提取液20L,加65X乙醇100L,静置,过滤,滤液浓縮至10L;按比例10:20:0.8:10取吐温_80IOL,乙醇20L,六君子汤中的挥发油0.8L;六君子汤中的水提液10L;将六君子汤中的挥发油溶于乙醇中,再分别加入吐温-80,六君子汤中的水提液,混合形成微乳,加常规敷料,装胶囊即可。实施例42:复方当归散微乳胶囊复方当归散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2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9克复方当归散中的挥发油可以由如下方法制备取当归9kg、川芎9kg、白术12kg,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当归挥发油为0.18L,川芎挥发油0.2L,白术挥发油0.3L;复方当归散中的水提液可以由如下方法制备取白芍20kg,茯苳12kg,泽泻9kg,分别用6倍水提取,醇沉,再分别浓縮至10L;按比例10:20:0.18:0.2:0.3:10:10:10取吐温一80,乙醇,上述当归挥发油O.18L,川芎挥发油0.2L,白术挥发油0.3L,白芍水提液IOL,茯苓水提液IOL,泽泻水提液10L;先将三种挥发油都溶解于乙醇;再加入吐温-80和三种药物水提液,搅拌至均匀,形成微乳;加常规敷料,制成胶囊。权利要求1、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组成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的配比关系是1-10∶1-20∶0.2-5∶0.5-15;所述油相为单味或复方中药提取出的挥发油中的一种和/或几种;所述水相为蒸馏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的配比关系是5:20:1: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的配比关系是10:20:1: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的配比关系是10:20:2: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的配比关系是5.5:2:2.5:0.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的配比关系是6:3:2.5:1。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在微乳制剂中加入一种和/或几种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的量为制剂中含常规有效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微乳制剂中油相中的单味和/或复方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是常规有效量。9、如权利要求l、2、3、4、5、6或8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微乳制剂制成软胶囊剂,混悬剂、口服液、灌肠剂或注射剂。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微乳制剂制成软胶囊剂,混悬剂、口服液、灌肠剂或注射剂。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如下方法中的一种A、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混合形成微乳制剂;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形成含药微乳制剂;B、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将油相溶于助表面活性剂中使其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加入表面活性剂、水相混合形成微乳制剂;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形成含药微乳制剂;C、按比例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及固体中药活性物质;在摄氏25度-65度的温度下将固体中药活性物质溶于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或水相中使其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未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或水相混合形成含药的微乳制剂。12、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组成的微乳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微乳制剂由吐温-80、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蒸馏水,按体积比为5:20:1:15,再加入固体中药活性物质穿心莲内酯0.32重量份制成。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中药活性成分的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微乳制剂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四相组成,其中油相包括单味和/或复方中药提取出的挥发油,水相包括单味和/或复方中药水提液。上述微乳制剂中还可以加入一种和/或几种固体中药活性物质。本发明微乳技术为中药制剂提供了新的载药体系,所述微乳制剂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微乳可以同时包容不同脂溶性药物,提高一些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文档编号A61K9/107GK101185638SQ200710195198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申请日期2005年10月9日优先权日2004年10月9日发明者冯前进,刘亚明,叶明磊,红杜,欣牛申请人:山西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